(共36张PPT)
古诗词鉴赏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言志”“志”包含的内容包括诗人的思想、抱负、志向、意愿和感情,是人的心灵的呈现。要读懂诗歌的情感,一般可以从题目、作者、注释、意象、情感、题干等多角度读懂古诗。
而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诗人融入其中的思想感情,重点把握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多角度读懂古诗之“六把握”
考察角度 考点
读标题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读作者 1.熟悉作者:明确流派与风格、常见情感、主要生活时代的特点.
2.陌生作者: 特殊时代(安史之乱时代、晚唐、南北宋之交、晚明)
析注释 一般是对写作背景或者内容进行提示,以帮助我们读懂诗歌。
读诗文 把诗文中的省略、倒装、词类活用读出来
品意象 掌握常见的意象特征
抓“情”语 古代诗歌中的思想内容描述的是古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的也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情感,与诗歌的题材密切相关,但不外乎“喜怒哀思愁”五大类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读标题
读标题,可知诗歌的信息
标题 信息
旅夜书怀 表明时间、地点
琵琶行 标明诗歌体裁
咏柳 表明写作对象,暗示写作手法
寻隐者不遇 概括写作内容
书愤 春夜喜雨 表明情感
1.请仔细审读下列诗歌,补写出横线处的空缺部分。
作品 重要信息
2021·全 国乙卷 《鹊桥仙· 赠鹭鸶》 ①诗歌的题材:___________诗。②诗歌的对象:______。③诗歌的表达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新 高考全 国卷Ⅰ 《寄江州 白司马》 ④诗歌的题材:___________。⑤诗歌的对象友人:___________________。⑥暗含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物言志
鹭鸶
托物言志或托物抒情
酬赠奉和诗
江州司马白居易
慰问之情
关心之意
即学即练
作品 重要信息
2021·新 高考全 国卷Ⅱ 《示儿子》 ⑦诗歌的题材:______________。⑧诗歌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⑨暗含______________之意。
2021· 浙江卷 《意难忘· 山家》 ⑩诗歌题材:______________。 诗歌的内容:写________________。 暗含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
哲理思辨诗
写给儿子看的诗
晓谕、告诫
山水田园诗
居家生活的情景
生活的惬意、安逸
如李白——豪放飘逸(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
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语意的顿挫),
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
如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
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读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读诗歌时,要注意:
答案:陆游生活于南宋危亡之际,始终主张抗金,但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一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屡遭打击,但矢志不渝。因此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
即学即练
通过学过的《示儿》《书愤》等诗歌,你对陆游及其诗歌情感的表达是否有初步了解?
秋 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迮:狭窄。
即学即练
通过对陆游的“知人论世”,请根据下面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秋 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头上已经满布稀疏白发,回到故乡已整整三年。醉酒后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大宋山河破碎,仕途狭窄;人到中年疾病缠身,时光飞逝眼看已步入晚年。穿着铁甲衣历经沙场百战,时刻空自想着要报效国家;五更时从远处传来画角声,内心生出无穷无尽的愁怨。明天早上我要去被烟雨笼罩的桐江岸边,选一株丹枫树系我的渔船。
答案:壮志难酬,中年多病,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一般是对写作背景或者内容进行提示,以帮助我们读懂诗歌。
析注释
注 释 作 用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 帮助读懂诗句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 主旨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有关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自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人京为官之前。
即学即练
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自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
清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四叶笼罩着缕缕青烟。.
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
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
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
[参考答案]
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势丽的花睿,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明示了自己才高道洁。(荷花意象本身分析)
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有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释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
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希望自己也像荷花一样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指出注释包含了哪些信息。
经河源军汉村作①
吕温
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
樵采未侵征虏②墓,耕耘犹就破羌屯③。
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④华风亦暗存。
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
【注】 ①吕温出使吐蕃,途经旧河源汉人居住的村庄时有感而作。河源军为唐高宗时所置。唐军在此屯垦戍边,有效地防御了吐蕃的侵扰。肃宗时其地被吐蕃占领。②征虏:将军的封号,泛指当年屯田部队的军官。③破羌屯:此处指唐兵营旧址。④伏腊: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即学即练
)对“征虏”的解释,有助于理解诗歌。
(注释②
)解释诗歌中的词语,帮助读懂、理解诗歌,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
(注释③
)解释标题,提供写诗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对整首诗歌的理解。
(注释①
)生动地反映了汉民在异族统治下的生活情形。
(注释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独坐
杜甫
悲悲回白首,倚仗背孤城。
江敛洲渚山,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①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hé轻。
[注]这首诗作于761年秋,当时杜甫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
①朱绂 f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了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
B.“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寂。
C.“朱绂”,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D.诗中写“江”“天”“沧溟”,交代了所处环境,视野开阔,意境雄浑,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
参考答案
1、B(A项 “令人心情愉悦”理解有误 ; C项“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错误,“朱绂”运用了借代; D项 “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分析有误,此诗仍然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风格)
2.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第一问:黄昏之际归鸟投林、羽翼轻盈的景象。第二问:既含有诗人对倦鸟归林的羡慕,又饱含人生暮年漂泊孤独、仕途失望、思乡盼归的隐痛。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中情景关系的题目,从注解可知,本诗作于诗人漂泊西南、寄人篱下之时。英雄暮年、可居他乡、宦途失意……首先根据诗句“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概括“黄昏之际归鸟投林、羽翼轻盈的景象”,然后结合诗句“倚杖背孤城”“仰羡黄昏鸟”分析“对倦鸟归林的羡慕”“人生暮年漂泊孤独、仕途失望、思乡盼归的隐痛”等情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hé轻
意象:主观的“意”+客观的“象”,带有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
品意象
意象分类 常见意象
豪情壮志类 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
悲伤孤独类 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格桐、杜鹃(子规)、猿、芭蕉
忠贞高洁类 冰雪、松、菊、梅、竹、玉
离别思乡类 家书、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鸿雁、鹧鸪等
闲适淡泊类 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
见江边竹
[南朝]虞羲
挺此贞坚性,来树朝夕池①。
秋波漱shù下趾,冬雪封上枝。
葳蕤防晓露,葱茜qiàn 集羁雌②。
含风自飒飒,负雪亦猗猗。
金明无异状,玉洞③良在斯。
但恨非嶰谷④,伶伦未见知。
【注】
①朝夕池:这里指大江。②羁雌:指独居在外的雌鸟。
③玉洞:岩洞的美称。亦指仙道或隐者的住所。
④嶰(xiè)谷:昆仑山北谷名,相传黄帝命伶伦所取作律之竹,即出此谷。
本诗从哪些角度对竹子进行了描写或议论。请简要分析。
本诗从哪些角度对竹子进行了描写或议论。请简要分析。
答案:
竹子的生长环境:生长在江边,下有江水流过,上有积雪压枝头。
竹子的生长情况:“挺”字写出竹子挺拔的外形,“葳蕤”形容竹的茂盛,“葱茜”形容竹的青翠。
竹子的颜色:“金明”指竿色灿若黄金。
竹子的用途:“玉洞良在斯”,点明制作乐管最佳之选。
诗人托物言志,以竹自喻,表达对傲岸不屈,一身正气的品性的赞美。
读正文
省略 教材典例 阐释
省略主谓宾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试问”前省略的主语是“吾”,“却道”前省略的主语是“卷帘人”,
上句或下句的省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读懂诗歌中的“省略”
读正文
倒装 教材典例 阐释
谓语前置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正常语序: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因平仄的限制,谓语前置,使诗句读起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
宾语前置 “黄沙百战穿金甲。” 正常语序:“百战黄沙穿金甲”,意思是经过千百次战斗,黄沙把铁甲都磨穿了。将“黄沙”提到句首,正是为强调战场上漫天的“黄沙”,突出了边塞战争的特点,以及它特有的艰苦性。
主宾互换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正常语序:黄花报霜信。将“霜信”提到句首,强调霜降来临。
读懂诗歌中的“倒装”
读正文
倒装 教材典例 阐释
定语 后置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正常语序:几点残星雁横塞,一声长笛人倚楼。为彰显中心词,故定语后置。
定语与中心语互换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正常语序:一夜飞度月(像月亮一样的)镜湖。诗人为了押韵,把定语“月”放于句末。
状语 后置 “气吞万里如虎。” 正常语序:如虎气吞万里。状语“如虎”倒装在动词“吞”之后,强调动词“吞”。
名词作状语后置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正常语序:僧(在)月下敲门。强调“敲”字,且与上文“宿”对仗,同时与上文后置定语“池边树”对仗,故“月下”后置。
读懂诗歌中的“倒装”
读正文
词类活用 教材典例 阐释
名词活用作动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形容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的”。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贫贱之家”。贫贱之家有这样一个女子,刚出嫁就被休回娘家。
读懂诗歌中的“词类活用”
读正文
词类活用 教材典例 阐释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动用法,意为“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此处强调了蜀道的难以攀越。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重”,意动用法,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草,人世间更以晚晴为重。
名词 作状语 “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灰”“烟”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灰尘一样”“像烟雾一样”。曹操的水军像灰尘、烟雾一样飞散消失了。
读懂诗歌中的“词类活用”
抓“情”语
系列 释 义
喜系列 对壮美山川的赞美与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歌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征战沙场的无畏、保家卫国的壮志、隐居生活的悠闲与宁静,等等
怒系列 对功名权贵的傲视与不屑、对朝廷昏聩的失望与批判、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揭露、对官吏贪婪的厌恶、对战争的厌弃,等等
哀系列 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哀叹、对自身命运不幸的哀伤、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国家离乱的哀叹,等等
思系列 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等等
愁系列 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对无限离愁的忧伤,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对羁旅漂泊的忧愁,对仕途失意的苦闷,等等
(1)《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______________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______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______________
即学即练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词中“愁”的具体内容
闺中怀人之愁
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
思友之愁
(4)《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______________
(5)《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______________
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昔盛今衰之愁
读诗示范
读诗步骤
(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 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过程演示
1.读标题
从标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可知,这是一首酬赠奉和的诗歌。“南丰先生”即曾巩,曾巩隐居后又重新出山,作为作者仰慕和尊重的师长,陈师道写了这首诗进行奉和。
2.读作者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过程演示
3.读注释
从注释可知,这首诗所写的“南丰先生”即曾巩,曾巩为官廉洁,关心民生疾苦,是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侧径”“篮舁”和“骨毛清”,能帮助解决生僻字词、典故。
4.读正文
首联写南丰先生出山的路径、工具和神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颔联借白云、流水写出山之事虽属多事,但情在必然。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想像僧人一样山中久住。尾联一转,为了替天下苍生鸣不平,南丰先生最终还是决然出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解析:选C。C项错误,原文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并不是说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真题试做
C
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