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轻松识别“总、米、间”等 13 个汉字,自如书写“午、叶”等 7 个生字,并深刻理解课文中对粽子食材、味道及花样的细致描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自主查字典和朗读课文的实践,学生将掌握多样化的识字认字技巧,同时提升其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积极高效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将乐于与同伴分享学习心得,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团结合作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熟练认识“总、米、间”等13个汉字,会写“午、叶”等7个汉字。了解课文中关于粽子食材的挑选、味道以及不同花样。
教学难点:
乐于分享,携手互助,与同学们共同成长。
教学过程:
一、以谜语引领,点燃情感之火
1.教师悠然抛出谜题:“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想尝珍珠味,解带剥衣裳。”学生们纷纷猜测,答案逐渐浮出水面——粽子。这充满趣味的谜语,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自然而然地踏入课文的世界。
2.教师挥洒自如地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学生们跟随着教师的节奏,齐声朗读,声音洪亮而充满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字词攻克
1.学生自主深入课文,教师在旁辅导,引领朗读的韵律,同时用笔勾画出那些未知的生字。
2.学生依托课后生字表和字典,勇敢尝试理解并掌握这些生字新词,努力将课文读得更加流畅。
3.教师细心点评学生的自学成果,指定几名学生领读,并亲自指导他们如何正确认字、写字。
(1)摆脱拼音的束缚,如同开动的火车一般,我们齐声朗读:“总 米 间 分 豆 肉 带 知 据 念”,让每一个字音都响彻教室。
(2)教师以优雅的姿态书写课后生字表中的每一个生字,学生紧随其后在空中模拟书写,然后细心描红、认真临写。教师巡视其间,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二)深入剖析
提问:在这篇文章中,端午节的粽子是如何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给我们的?
邀请:请各位同学再次用心研读课文,与同桌一起探讨并分享你们的发现。
揭晓:课文通过细腻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粽子的丰富多样的食材、令人垂涎的味道,以及那些匠心独运的制作手法。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深度探索第一自然段
1.引发思考:在课文中,端午粽的起源和故事是如何被细腻描绘的呢?
提示:请各位同学深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随后,我将根据大家的回答,呈现相应的句子。
揭示:每逢端午节,那位慈爱的外婆总是倾尽全力,煮制出一锅香气扑鼻的粽子,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我们的归来。
2.挖掘深层含义:那么,为何外婆总是“总会”不辞辛劳地煮制粽子呢?
鼓励:现在,让我们聆听几位同学的看法,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将结合大家的意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阐释。
揭示:“总会”这个词语中蕴含着粽子在端午节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它是这个节日的象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盼着”这个词,则饱含了外婆对传统节日中家人团聚的深切期盼和无尽思念。
3.朗诵指导:虽然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但它凝聚了外婆对家人的无限关爱和深厚期盼。因此,在朗读时,我们应当将这种深情厚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现在,请全体同学一起用心感受这份对家人的思念和团聚的期盼,深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二)深入探索第 2 自然段
1.引导思考:外婆精心准备的粽子,究竟是怎样的呢?它等待着我们的归来,想要与我们共度美好时光。
要求:点名一位学生朗诵第 2 自然段,其他学生则细心寻找描述粽子的句子。
答案揭晓:粽子是由鲜嫩的箬竹叶包裹,内部填满了晶莹剔透的糯米,而在中央,则隐藏着一颗诱人的红枣。
2.深入挖掘:在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为我们展现了粽子的色彩斑斓?这些词语又有何独特之处?
要求:学生用圈画的方式标出这些词语,并由教师进行详细解释。
答案呈现: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语采用了 AAB 式的叠词结构,为句子增添了生动与活泼。
3.朗读指导:
要想完美地诠释这句话,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三个叠词的发音与语调:“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同时,短语“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也需读得流畅而富有感情。
4.美味探索:这样精美的粽子,它的味道又是怎样的呢?当它入口时,又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口感体验?
答案揭晓:粽子的味道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而口感则既黏又甜,让人回味无穷。
5.总结概括:这一自然段为我们展现了粽子的外在形态、香气扑鼻的味道以及美妙的口感,让我们对粽子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三)深入研读第三自然段
1.我们先来思考一下:外婆的粽子为何能让我们赞不绝口?仅仅是因为它美味吗?不,它的花样也是丰富多样的——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每一款都充满了独特的风味。
2.那么,面对这如此诱人的粽子,我们又是如何大快朵颐的呢?课文用“美滋滋地吃”来形容我们吃粽子时的情景,这短短的四个字却生动地描绘了我们一家品尝粽子时既快乐又满足的心境。
3.在外婆家品尝完美味的粽子后,外婆并没有停下脚步。她还会精心挑选一小篮粽子,让我们带回家,分享给邻居们品尝。
4.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她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分享的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向外婆学习,学会与他人分享,相互帮助,传递正能量。
四、深化理解,拓宽视野
探索:端午节除了品味美味的粽子,还有哪些富有特色的习俗呢?我们的国家历史源远流长,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其他的传统节日?
期望: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见解。教师们应适时提供补充信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热爱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五、归纳整合,深化领悟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享小结,教师再进行归纳补充:亲爱的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习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通过生动的“文字”描绘,领略了粽子的诱人色彩、迷人香气和美味口感。这一习俗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应当珍视并传承下去。
六、实战演练,因材施教
1.向父母深入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与独特习俗,将所学知识与同学们分享,共同感受文化的魅力。
2.返回家中,跟随父母的步伐,学习包粽子这门传统手艺,用心包裹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端午粽,品味端午的浓厚氛围。
七、板书设计
端午粽
材料:箬竹叶 糯米 枣
气味:清香
口感: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