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名家经典,感先贤情怀 ——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
单元导读说明
——————
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精湛技艺,令人赞叹。这个单元所选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情。阅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本单元要做到:1.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丰富内涵;3.品味精美的语言;4.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
任务一:基础知识要夯实
——————
1.文体知识我了解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或寄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有的在开头有序,并用韵文写记,篇末缀诗,有的尚叙述,有的尚议论,有的尚抒情,有的尚描写,十分复杂多样。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古人将以记名篇的文章称为“杂记体”。
梳理教材中记体文篇目,明确记体文的地位。
明确:《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共六个篇目。书有三篇,说有两篇,铭一篇,表一篇,序一篇。可见,记这种文体在文言文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文学常识我知道
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他长于诗文辞赋,其文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因此被称为“田园诗人”。作品有《_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被清代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3.文言现象我积累
任务二:文言名句我来译
——————
知识链接: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对——对译 逐字对译,字字落实。
2.换——替换(用现代汉语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3.留——保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4.删——删除。(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
例:夫战,勇气也。翻译:作战,(是靠)勇气的
5.补——补充。(译文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语。)
6.调——调序。(特殊句式,翻译调序,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要求:自选课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语句进行翻译,并与同桌交流。每篇课文至少3个句子。
任务三:抒情方式要明确
——————
本单元的三篇“记”,无论记事,写景,状物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那么不同内容的“记”在表达情感上又有何不同呢?请大家结合文本内容和知识链接完成下列表格。
知识链接:常见抒情方式有哪些?
(1)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指作者或人物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2)所谓间接抒情,就是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将情感融入叙事、描写和议论当中。
叙事抒情(融情于事)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托物言志(融情于物) 议论抒情(融情于理)
1.《桃花源记》通过叙事来抒发情感。
这篇文章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叙述了渔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渴望建立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和平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社会,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剥削和压迫的意愿。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小石潭记》通过写景抒情。
《小石潭记》是篇游记,主要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作者发现小石潭后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接着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手法,写了潭水清澈透明,鱼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此时的作者心情也是愉悦的,这种寄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游记的一个突出特色。”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真实反映。
3.《核舟记》是通过对事物的介绍来抒情的。
本文主要采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运用了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和逼真的景物。赞美了雕刻者的构思巧妙,技艺精湛,也赞美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任务四:
迁移运用
——————
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游洞庭山记
陶望龄
自胥口望太湖,颇惮其广。扬帆行,少顷,抵中流,而诸山四环之,似入破垒中也。目得凭杖,意更安稳,顾反诮①之曰:“此堞②面耳!‘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岂欺予哉?”登缥缈峰之日,日色甚薄,烟霭罩空。峰首既高绝,诸山伏匿其下,风花云叶,复覆护③之。于是四望迷谬④,三州遁藏,浩弥之势,得所附益。渺然彷徨,莫知天地之在湖海,湖海之在天地。予于是叹曰:“夫造化者,将以是未足以雄予之观而为此耶?”仰而视,白云如冰裂。日光从罅处下漏,湖水映之,影若数亩大圆镜,百十棋置水面。
僧澄源曰:“登山之径不一,从西小湖寺上者夷。”故是日炊于寺而登。罡风横掣,人每置足自固,乃敢移武⑤,攀石据地,仅而得留。至顶,蹲岩间,引脰⑥窃望,便缩避。以其游之艰,不可辄去也,更相勉少住,然以不可,竞相引而下。
[注]①诮:讥讽。②堞:同“碟”,碟子。③覆护:覆盖。④迷谬:迷惑谬误,迷茫而产生错觉。⑤武:脚步。⑥引脰:伸长脖子。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影若数亩大圆镜,百十棋置水面。
(2)故是日炊于寺而登。
3.本文和《小石潭记》都写到了作者游览时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两文中的心理变化。
1.答案:①害怕,畏惧;②平坦,平缓;③拉着
2.答案:(1)日光的影子像几亩地大的圆镜,像百十个棋子一样分布在湖面上。
(2)因此这天(我们)在小湖寺烧火做饭,(吃了饭)然后登山。
3.答案:本文写作者望太湖心里“惮”,至湖中见诸山四环“意更安稳”,登上缥缈峰“渺然彷徨”,然后“叹”。《小石潭记》写作者初闻水声“心乐之”,看见水清鱼游而“乐”,后来因环境过于凄清而感到“凄神寒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