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文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捕捉文字间的信息,细腻地描绘出粽子的外在轮廓。尽管寻觅描绘粽子外形的语句并非难事,然而要让这些语句在学生的内心生根发芽,流淌出叠词的优雅旋律和和谐节奏,这确实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启发与引导的作用,具体而微地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形成精准的解释能力。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这些句子的美妙之处,从而绘制出粽子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学目标】
1.深入复习13个生字,牢牢把握7个字的书写技巧。全面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学生从文章中提取信息并解析深层含义的能力。
2.以正确且流利的语音朗读课文,学习并掌握长句子的节奏和语调。通过想象画面、比较分析,以及结合上下文等方法,将课文读得更加生动有力。
3.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初步探索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及其历史渊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那份浓浓的亲情,与古人共享这一传统佳节的温馨与快乐。
【教学重点】
流畅地诵读课文,深入掌握如何读好长句子的技巧;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上下文的连贯性,深度理解课文内容。此外,还能初步领略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传统习俗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的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和来历,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方法】
情境法、引读法、想象法
【学习方法】
勾画法、品词析句法、朗读感悟法
【资源利用】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领,情景重现
1.导入:亲爱的孩子们,回顾上节课,我们一同漫步在课文的世界,领略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独特韵味。那些跃然纸上的字词,是否仍在你们的记忆中熠熠生辉?(课件展示词汇)现在,我们邀请一位勇敢的小老师,带领我们重温这些词语的韵味,共同朗读。
端午节、总是、中间、分给、红豆粽、鲜肉粽、知道、据说、纪念、带回去
2.教师创设情境:在本节课中,让我们再次踏入这个充满香气的课文世界,细细品味端午粽的甜美与温情。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如同珍珠的积累,需要不断地磨砺与沉淀。通过比赛的形式,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汉字亲密接触的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复习中巩固记忆,深化对新学汉字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而且巧妙地延续了前节课的教学情境,为今天的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二、领悟“盼”字,初尝深深的亲情
1.探索第一自然段
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曾听说过“盼”这个字?它在哪儿轻轻地回荡?(预设:放学钟声响起,我热切地期盼着妈妈能准时出现在校门口,等等)
2.确实如此,外婆对我们在端午节这天能回家团聚的期待无比强烈。有谁能带着这份期待,再次深情地朗读这一段呢?
三、仔细品味,端午粽的色彩斑斓、香气扑鼻、味道醇厚,一一领略其魅力。
过渡:你是否也好奇,外婆手中那神秘粽子究竟是何模样?现在,就请你跟随我的指引,自由畅读第二自然段,用你敏锐的目光,捕捉那些描绘粽子外观的动人笔触,用直线轻轻描绘出它们的风采。
(一)深度剖析,领悟粽子之形
1.粽子被青青的箬竹叶紧紧包裹,内部藏着洁白的糯米,而中央则镶嵌着一颗鲜红的枣子。谁能深情地朗读这句话,并向我们揭示其中的秘密呢?粽子最外层的箬竹叶呈现着清新的青翠,中层则是柔软且洁白的糯米,而最内层的鲜红枣子,则像一颗闪亮的宝石,为粽子增添了别样的魅力。让我们共同在心中描绘出这个独特的造型,再次随老师朗读这句富有诗意的描述。
2.你对粽子的外观有何感想呢?是否觉得它美丽而色彩丰富?那么,你是从哪些细节中感受到这种美的呢?是那片片青青的箬竹叶,还是那洁白无瑕的糯米,或是那颗红彤彤的枣子?
3.让我们对比阅读以下两句话: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与青的箬竹叶,白的糯米,红的枣。叠词的使用使得粽子的色彩更加生动鲜活,仿佛已经能够闻到那香甜的味道。谁愿意尝试再次朗读,让这美味的感觉更加深入人心呢?
4.拓展我们的词汇海洋,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呢?比如红红的太阳,弯弯的月亮,绿绿的草地,甜甜的蛋糕……这些词语都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二)感受深意,品味粽子之韵
1.外婆包的粽子,难道只是外形精致吗?(答案并非如此)
它还蕴藏着怎样的魅力呢?(是那份诱人的香气,是那份独特的口感)
2.是哪句妙语为我们揭示了这其中的奥秘?能否请你为大家深情诵读一下?
“外婆一掀开锅盖,那煮熟的粽子便散发出令人陶醉的清香。”
3.听着你的诵读,我仿佛已经沉醉于那诱人的香气之中。
(评价:有谁能像他一样,再次为我们展现这美味的粽子?粽子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简直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尝其美味。)
4.让我们继续深入品味:轻轻剥开翠绿的粽叶,轻咬一口,便能感受到粽子那又黏又甜的滋味。粽子口感滑润,甜而不腻。你能再为我们列举一些类似的词语吗?(例如:鲜美可口、醇香四溢、香甜软糯)
总结:外婆包的粽子,在色彩、香气与口感上,均堪称绝佳!(板书:色香味俱佳)
5.现在,请大家带着动作,一同来感受这美妙的阅读之旅吧。(轻轻地掀开锅盖,细心地剥开粽叶,尽情地咬一口粽子)
(设计意图:本课的长句子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这些词语的巧妙组合为文本赋予了独特的韵律美,读起来如诗如画。通过多样化的朗读方式,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领略粽子的魅力——色、香、味完美融合,进一步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感受句子的韵味与节奏。)
四、联系上文,感受节日氛围,体会过节心情。
过渡: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已经尝到了外婆那香甜的红枣粽子。但老师好奇,外婆的手艺难道只局限于这一种粽子吗?(指定同学来答)(哦,原来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真是琳琅满目啊!)
1.老师赞叹道:种类真是丰富多样啊!面对如此诱人的粽子,作者是否吃得心满意足呢?你能从哪个词语中捕捉到他的愉悦心情?(美滋滋地)哪位同学愿意尝试读一读,让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份美味?
2.接下来,老师要提个小问题:外婆为什么总是让我们带一小篮粽子回家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老师点评: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深度。外婆希望我们学会分享,乐于分享,将这份爱与温暖传递下去。
从这段文字中,你能够感受到“我”对端午粽的深厚情感吗?(满满的喜爱之情)
那么,谁能用朗读的方式把这种喜爱传达出来呢?注意强调关键的词语和适当的停顿,尤其是长句子的断句处理。(例如:“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
现在,请大家一起朗读,让我们看看谁最能表现出对外婆粽子的无限喜爱!
总结:粽子的味道固然美妙,但其中蕴含的亲情温暖更是无价之宝。(板书:亲情)
五、感情充沛的朗诵,品味端午的独特韵味
(1)老师轻启话匣:同学们,我们都熟悉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但背后的原因你们可曾深究?是否知道这一习俗背后的深意?(预设:为了纪念那位不朽的爱国诗人——屈原。)
(2)教师精心挑选的动画缓缓播放,屈原的生平事迹在眼前徐徐展开,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对屈原的认识,更在他们心中深深烙下了对国家的热爱与敬仰。
每当我们品味那香甜可口的粽子时,让我们不忘缅怀那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板书:纪念)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是对本堂课精华内容的回顾与梳理,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深入解读,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端午粽子的文化意义,同时也让他们对端午节这一民族节日有了更为深厚的情感链接,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六、教师结语:
每一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欢聚一堂,共享美味的粽子。而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这篇课文,我们不仅领略了粽子那诱人的色泽、芬芳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更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意义。这个节日,不仅让我们品尝到了美食,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浓厚的家庭情感。课后,不妨与家人或同学分享你所知道的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趣事和故事,让这份传统文化的魅力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