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西省崇义县章源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江西省崇义县章源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8 10:32:00

文档简介

江西省崇义县章源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第 1、2 小题各 1 分,其余小题各 2 分,共 10 分)
(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们美丽的祖国,草木皆有意,山水都含情。这个假期,你是否有去看那巍峨山峦,汤汤江水;看那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看那清风闲坐, 白云高卧;看那碧涛如浪,百舸争流……这些景象又引起你怎样的遐想呢?看那雄鹰
①____ ,海燕笑傲② ____ 海,我感受到了勇敢者的奋斗;看那大雪中挺拔的青松,严寒中怒放的腊梅,我体味到 了坚强者的抗争;看那雨后灿烂的彩虹,秋霜染红的枫叶,我感受到了乐观者的心境。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都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1.文中加点的两个字“假 ”“遐 ”读音正确的是(  )
A.jiǎ jià B.jià jiǎ C.jià xiá D.jiǎ xiá
2.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A.苍 B.沧 C.仓 D.伧
3.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
A.展翅飞翔 B.搏击蓝天 C.自由自在 D.身姿矫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都在启迪着我们,学会生活,读懂自然。
B.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每时每刻不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C.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启迪着我们,学会生活,读懂自然。
D.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5.(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 。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 都有自己的苦恼,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美学大师蒋勋在书中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经历才够完美。”
⑤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④②①③⑤ B.②①⑤③④ C.⑤②①③④ D.⑤①③④②
6.(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下列各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B.他是个可怜的孤儿,承蒙我父母的细心照顾,才能健康成长。
C.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坚持写作,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羞愧。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二、古代诗文阅读(20 分)
(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海棠【注】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春风、春光;次句写海棠;第三句写赏花者的心态;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极点。
B.诗题为“海棠 ”,而起笔不写海棠,却写东风,说明本诗的写作重点有二:一是“海棠 ”,二是“东风 ”。
C.“烧高烛 ”遥承“月转廊 ”,形成精彩的对比:“照红妆 ”呼应前句的“花睡去 ”,写海棠的娇艳妩媚。
D.本诗用词精准,如“只 ”深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恐 ”不但强调了诗人对海棠的痴情,更暗示了自己的孤寂。
8.请结合写作背景,从诗歌意象的角度分析诗人的情感。
(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景公问晏子曰“ :君子常行曷若① ? ”晏子对曰“ :衣冠不中② ,不敢以入朝;所言不义,不敢以要③君;身行不 顺,治事不公,不敢以莅众④ 。衣冠无不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所言无不义,故下无伪上之报;身行顺,治事公,故 国无阿党之义⑤ 。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晏平仲婴者,莱⑥之夷维⑦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 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⑧ ,食不重肉,妾不衣 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⑨ ;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⑩ 。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曷若:何如。②中:适当。③要(yāo):要挟。这里意为强谏,迫使对方听从。④莅众:统治、管理百姓。 ⑤阿(ē)党之义:这里指偏私结党的私情私义。⑥莱:古国名。⑦夷维:地名。⑧相齐:任齐国相。⑨危言:慎言。⑩衡命:违背命令。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冠    故    衣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②国有道,即顺命。
11.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司马迁崇敬晏子的原因。
12.(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抒发诗人归来时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悲痛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   。
(2)当面临生命和道义的艰难抉择时,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    ,   。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老兵和军马
①“老兵 ”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为什么想当兵? ”招兵连长问。“奔出息。”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 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就是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招兵连长凝视他良久,“喜欢马吗? ”“喜欢!我家那匹马 就是我养大的。我对它像兄弟!”就这样,在城里打了三年短工的他如愿穿上军装,被分到一个军马场。
③像大多数新兵一样,他有一个梦想—— 留在部队,既出息自己,又荣耀家门。他默默地、执着地接近着他的人 生憧憬。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 ”最出色的新兵。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 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 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 ”的称号。
④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僻静处默默流泪——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 个小马驹。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
⑤他很爱一匹枣红色军马。这匹马跟他家的马一样,额头正中也有一处菱形的白毛,他给这匹军马取名叫“ 白头心儿”。
⑥“ 白头心儿 ”救过他一命。那次军马受惊“炸群 ”,他从一匹马上摔了下去,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群踩踏,“白 头心儿 ”冲过来一 口将他叼起,紧紧叼住不放,否则他必死无疑。当马群安静下来,他搂着“ 白头心儿 ”的脖子涌出 了热泪。
⑦慢慢地,他开始被尊称为“老班长 ”了。可不是“老 ”嘛!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当年同一批新兵中, 只留下了他一个。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毕竟已经是班长了,被留下继续服役了,兴许将来真能当上军官。
⑧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白 头心儿 ”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 我不会忘了你的…… ”不知不觉,泪水已淌在这位二十六岁“老兵 ”的脸颊上。
⑨他是最后离开军马场的官兵之一。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 排排寂静的马厩。连长又给他颁发了“模范班长 ”的证书,那是对他八年服役最后的嘉奖。连长命令他以“老兵 ”的 身份降下军旗。仰望着在风中飘荡的军旗,他仿佛听到营房中传出了笑声和歌声,仿佛闻到从马厩发出的草料混杂着 马粪的那种温热的芳香。如血的夕阳已沉到地平线以下,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上夜幕降临了。回望着越来越模糊的营 房和马厩,他想——它们也将成为这大草原上光荣与梦想的遗址了。他想——他保存他的“模范班长 ”证书,一定要 比大草原保存那遗迹更长久……
⑩归乡途中,他竟在一个小县城看到了“ 白头心儿 ”!它卧在一幢砖房前,旁边挂着一块牌子——“ 吕记马肉 ”。 他走近“ 白头心儿 ”,见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着泪。马肉店老板告诉他,那军马拍电影时断了一条腿,废了。 他蹲下查看了马腿,请求老板将“白头心儿 ”转卖给他。老板提出的金额超过了他的复员费。“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 ” 他说,“直到这匹马能站起来为止。”
在他的救治和精心照料下,一个月后,“白头心儿 ”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老板被他感动了,没再收他一分钱, 允许他将“ 白头心儿 ”牵走。因为“ 白头心儿 ”,他没法乘车,只能朝行暮宿,向着家乡“长征 ”。
两个月后,他老母亲看见一个风尘仆仆的人牵着一匹马站在门前。她惊喜地认出了儿子!他抱着瘦小的母亲, “妈,我回来了。你看,咱们又有一匹‘ 白头心儿 ’了!”
第二天清晨,他牵着“ 白头心儿 ”登上家乡的山头,俯瞰着贫穷的山村,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 ’,咱们一 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吧!”
那一刻,二十六岁的“老兵 ”似乎顿悟——他从军队获得的,还有比“模范班长 ”荣誉重要得多的东西 ……
13.请从“老兵 ”的角度简要概括他和军马“ 白头心儿 ”之间发生的几件事。
老兵给军马取名 “ 白头心儿 ”→ ①    →②    →③    →④ →老兵发誓和“ 白头心儿 ”一起改变家乡面貌
14.文中两处画横线句都写到老兵流泪,你从中读出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15.文章第 9 段是如何表现老兵离开部队时的不舍之情的?请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16.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探究老兵得到的“重要得多的东西 ”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
(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
①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 励志美文,其实似是而非……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面对海量信息,该给自己提个醒:不要让自己的头脑, 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
②信息爆炸的时代,一种相反的体验却是“信息收缩 ”。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一些人仿佛置身迷宫之中,因为通道太多而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筛选甄别。所以,“转发 ”“跟帖 ”的热度,成了信息选择的风向标;“点击 ” “点赞 ”的数量,成了观点参考的指示牌。于是,分享同一个段子,阅读同一篇网文,转发自同一个大 V……在信息 的狂涌中,难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
③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提升。然而,走捷径总是更简单。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 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这样的“认知取向 ”之下,对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深刻 的思考,反而不再感兴趣。长此以往,思考力就在简化中退化, 自己的头脑变得空空如也,没了沉潜深流,徒剩一地 鸡毛。
④技术的演进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哲学命题。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 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 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波兹曼的思考,是向时代的发问:当 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了一个减法,我们如何给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加法?
⑤实际上,网络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思维实质,只是改变了抵达思考的方式。面对触手可及的庞大信息,是迷失方 向还是有效整合,取决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不愿思考;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会思考; 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善思考,最终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即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系统性积累,才 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如果是简单化观点,更需要想想其中的逻辑误区、认 识盲点,不仅是否定肯定,而且要理解分析。
⑥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 ”“态度 ”和“感受 ”之时,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不管哪个时代,也不会每个人都是思想家。然而,每个人却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不是只当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 集者,也应该有不甘为“信息传播者 ”而愿为“思想瞭望者 ”的志趣。叔本华说:“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真理像自己 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我们。”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⑦“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 ”。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耳边。要在花繁柳茂中 拨开、雨骤风狂里站定,不仅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的眼界,也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的思考,唯如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
1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的作用是通过例举各种社会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同时是对论点的一个有力证明,从而激发读者的 阅读兴趣。
B.选文②③段指出,信息狂涌使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造成思考力退化。
C.文题中的“跑马场 ”是指被动接受而不加思考的头脑。
D.文章第⑥段运用举例论证,论证了“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 文明的进步。”的观点。
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病毒出现于生命起源的早期,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土著 ”;它们形态极小,最大的也只有300纳米,仅相 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它们数量庞大,无处不在,地球上凡有生命的地方皆有病毒的身影,从海洋到陆地,从植物到动物,从细菌到真菌……甚至在人类基因组中,都包含有病毒基因组序列。它们结构简单,基本都是“遗传 物质+蛋白衣壳 ”模式,不具备能量合成和新陈代谢功能,是地球上最简单的生命体。然而,如此庞大的病毒家族,却无法独立生存,需要找到理想的宿主来完成繁衍进化,一旦离开宿主,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
材料二:
①现代技术并不能清除、制服所有病毒,有时甚至恰恰相反,导致人类处于大疫流行险境的,其实都是现代性的 产物。霍乱的发源地在孟加拉湾湾口,在部分海洋生物体内已寄生了数亿年,霍乱弧菌几乎是静止不动的,就算偶尔 感染人类,也难以扩散。然而1832年起,欧洲和印度之间开通的铁制蒸汽船航线,使霍乱病菌可以随其压舱水实现跨 洋生物运输,没有这样的全球交通网络,世界范围的疫病流行是不可能发生的。
②讽刺的是,正是现代化的胜利,使我们更容易暴露在遭受病毒袭击的威胁之下。随着人类对环境的开发, 自然 生态遭到日益频繁和严重的扰动乃至破坏,近40年来新发现的病原体,如艾滋病、埃博拉等病毒,原本都在人类极少 活动的热带雨林中,比以往更频密的世界交流网络使得原本沉睡在某个角落的病毒,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传遍全世界。
③避免这一困境的根本之道,是解决工业革命和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重新恢复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我们应 当以敬畏之心,谋求在这个孤独星球上的可持续生存之道。
材料三:
①居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者药店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 四类药品 ”,不再实行实名登记。
②请符合条件的群众尽快接种疫苗,引导60岁以上人群“应接尽接 ”,进一步巩固人群免疫屏障。
③请广大群众继续落实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个人防护措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④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村组)和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引导,共同营造科学防治的良好氛围。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毒的形态极小,数量却十分庞大,分布也非常广泛,甚至在人类基因组中,都包含有病毒基因组序列。
B.材料二中以霍乱病毒的传播为例,说明了现代技术会导致人类处于大疫流行的险境中。
C.现代化的胜利,使得原本沉睡在某个角落的病毒必然在很短的时间里传遍全世界。
D.在新冠病毒蔓延的当下,我们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0.学校拟举办“正确认识和防治病毒 ”科普交流活动,请结合三则材料,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0分)
21.(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一书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不同的人生经历,记叙了他们从起义到兴盛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 了起义的社会根源。
B.《艾青诗选》中的“太阳 ”意象,象征着诗人对生于土地、耕作于土地、死于土地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
C.“儒林”是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这一群体,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 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此不同,刻画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所不载的面相,故称为“外史”。
D.《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题目中的“红星 ”象征中国共产党及 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2.(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水浒传》中有很多与“酒“有关的故事,请仔细阅读下表,完成探究任务,补全表格。
人物 故事 酒与故事的关联 探究发现
    大闹五台山 酒令好汉狂 通过对这几个经典片段的探究,发现小 说多处写“酒 ”有如下作用: a.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内容; b.    
杨志     酒误好汉差
武松 景阳冈打虎    
宋江 浔阳楼吟反诗 酒添好汉愁
23.(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有同学说:“《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对他笔下所创作 出的每一个读书人都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五、写作(50 分)
24.(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我们拥有明亮的双眸,却没有海伦·凯勒眼里的热爱;我们拥有机敏的听觉,却没有贝多芬的执着;我们拥有健 壮的双腿,却没有史铁生的坚持。原来,我们拥有着,却也失去着;他们失去着,却不断拥有着……
题目一:请以“放开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600 字。
题目二:读完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 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B
4.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用词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3)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决此类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1.本题考查字音。根据积累作答。“假”读作“ jià ”;“遐”读作“ xiá ”。
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字形。根据积累作答。沧海:大海。
故答案为:B
3.本题考查词语使用。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分析。由“海燕笑傲沧海”可知,前面那句应是“搏击蓝天”。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用词不当,改为: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故达瓦:D
5.【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阅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有关“对待生活态度”的阐述。通过读全段可知⑤表达了一种观点是总起句,可作第一句;②结合上句的意思,引出分析,可作第二句,而后从两方面进行,从“固然”和“更”可辨析①在③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6.【答案】A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得体;
B.不得体,“承蒙”是敬辞,不能用来形容自己;
C.不得体,“高足”是敬辞,用来称别人的学生,不能形容自己;
D.不得体,“恭候”是谦辞,不能用来形容别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得体。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谦辞,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
【答案】7.B
8.借“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等明丽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情感,表现诗人达观潇酒的胸襟,更抒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7.ACD.正确。
B.有误,“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泛”字写出春意浓浓的景象,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并非有两个写作重点。
故答案为:B
8.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海棠》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首诗写作者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之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极富浪漫色彩。
故答案为:借“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等明丽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情感,表现诗人达观潇酒的胸襟,更抒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
【答案】9.①帽子;②所以;③穿衣服(穿)
10.①这三个方面,就是君子的日常行为。
②国家有道义,就顺从命令(行事)。
11.示例:司马迁崇敬晏子是因为:晏子有力行节俭、言行一致、正直谨慎等君子品行;事齐三朝,被推重;能三世显名于诸侯。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景公问晏子:“君子平常的行为是怎样的?”晏子回答说:“衣帽不符合礼仪,不敢入朝;所说的话不符合道义,不敢用来要求君主;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处理事情不公正,不敢来管理众人。衣帽没有不符合礼仪的,所以朝廷中没有奇异怪僻的服饰;所说的话没有不符合道义的,所以下面没有欺骗君主的报告;自身行为端正,处理事情公正,所以国家没有结党营私的行为。这三样,是君子平常的行为。”
晏平仲,名婴,是莱地夷维人。他侍奉齐灵公、庄公、景公,因为节俭努力做事而在齐国受到重视。他担任齐国相国后,吃饭不吃两种肉,妻妾不穿帛做的衣服。他在朝廷上,国君谈到他,他就正直地陈述意见;国君没谈到他,他就正直地做事。国家有道,他就顺从命令;国家无道,他就权衡命令是否可行。凭借这些,他历经三代在诸侯中显扬名声。
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①句意:衣冠不端正。冠:帽子。②句意:所以朝中没有奇怪的服装。故:所以。③句意:妾不穿丝绸衣服。衣:穿衣服(穿)。
故答案为:①帽子 ②所以③穿衣服(穿)
10.本题考查翻译句子。①重点词语:三者,这三个方面;常行也,日常行为。②重点词语:道,道义;顺命,顺从命令。
故答案为:①这三个方面,就是君子的日常行为。
②国家有道义,就顺从命令(行事)。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第一篇文章“身行顺,治事公”以及第二篇文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事齐灵公、庄公、景公”“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等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司马迁崇敬晏子是因为:晏子有力行节俭、言行一致、正直谨慎等君子品行;事齐三朝,被推重;能三世显名于诸侯。
12.【答案】(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赋、翻、瀚、阑、凝。
故答案为: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⑵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⑶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13.①老兵被“白头心儿”救了一命;;②老兵惜别“白头心儿”;;③老兵(偶遇)救治“白头心儿”④老兵带着“白头心儿”返乡
14.第一处:为家里的马病死了感到悲伤,为自己没能在家照顾马而自责。
第二处:对军马和军旅生活依依不舍,为军马场解散(与“白头心儿”分别)而难过。
15.正面描写:该段描写老兵仰望军旗、回望军营等动作,仿佛听到军营中的欢声笑语、闻到马厩传来的芳香,以及想要长久地保存“模范班长”证书等心理活动,表现他对军营生活的不舍。
侧面描写:该段描写冬日黄昏里空荡荡的军营、寂静的马厩、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烘托老兵离开军营时内心的不舍。
16.①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他入伍八年,从一个新兵成长为班长、模范班长,不仅得到了荣誉,还在历练中变得更加积极上进、坚毅执着。②增强了责任心。在军营中,他认识到养军马的意义,努力学习,尽职尽责养好军马,这种不断增强的责任心,让他回乡后意识到自己对家乡的责任。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白头心儿’救过他一命”,①概括为:老兵被“白头心儿”救了一命;结合“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我不会忘了你的…”,②概括为:老兵惜别“白头心儿”;结合“在他的救治和精心照料下,一个月后,‘白头心儿’奇迹般地站了起来”,③概括为:老兵(偶遇)救治“白头心儿”;结合“第二天清晨,他牵着“白头心儿’登上家乡的山头,俯瞰着贫穷的山村,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咱们一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吧”,④概括为:老兵带着“白头心儿”返乡。
故答案为:①老兵被“白头心儿”救了一命;②老兵惜别“白头心儿”;③老兵(偶遇)救治“白头心儿”④老兵带着“白头心儿”返乡
14.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分析。第一处:结合“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个小马驹。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分析,为家里的马病死了感到悲伤,为自己没能在家照顾马而自责。第二处:结合“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白头心儿’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我不会忘了你的.……””分析,为军旅生活的结束而难过,为与“白头心儿”分别而难过,为光荣与梦想的终结而痛苦。
故答案为:第一处:为家里的马病死了感到悲伤,为自己没能在家照顾马而自责。
第二处:对军马和军旅生活依依不舍,为军马场解散(与“白头心儿”分别)而难过。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仰望着在风中飘荡的军旗,他仿佛听到营房中传出了笑声和歌声,仿佛闻到从马厩发出的草料混杂着马粪的那种温热的芳香”“回望着越来越模糊的营房和马厩,他想—它们也将成为这大草原上光荣与梦想的遗址了。他想——他保存他的模范班长’证书,一定要比大草原保存那遗迹更长久”是正面描写,表现了他对军营生活的不舍。“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排排寂静的马厩”“如血的夕阳已沉到地平线以下,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上夜幕降临了”是侧面描写,烘托老兵离开军营时内心的不舍。
故答案为:正面描写:该段描写老兵仰望军旗、回望军营等动作,仿佛听到军营中的欢声笑语、闻到马厩传来的芳香,以及想要长久地保存“模范班长”证书等心理活动,表现他对军营生活的不舍。
侧面描写:该段描写冬日黄昏里空荡荡的军营、寂静的马厩、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烘托老兵离开军营时内心的不舍。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得到了历练和成长。结合“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的称号”分析,他入伍八年,从一个新兵成长为班长、模范班长,不仅得到了荣誉,还在历练中变得更加积极上进、坚毅执着。增强了责任心。结合“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分析,在军营中,他认识到养军马的意义,努力学习,尽职尽责养好军马,这种不断增强的责任心,让他回乡后意识到自己对家乡的责任。增加了自信。他通过努力成为同一批新兵中的佼佼者,得到部队认可,被留在军营继续服役,这增加了他的自信,让他有了立志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勇气和信心。
故答案为:①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他入伍八年,从一个新兵成长为班长、模范班长,不仅得到了荣誉,还在历练中变得更加积极上进、坚毅执着。②增强了责任心。在军营中,他认识到养军马的意义,努力学习,尽职尽责养好军马,这种不断增强的责任心,让他回乡后意识到自己对家乡的责任。
【答案】17.D
18.①碎片化阅读要系统性积累,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②简单化观点要思考其中的逻辑误区、认识盲点,还要理解分析。③要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7.ABC.正确。
D. 该段主要论述了在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之时,要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逻辑与理性的空间,强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应具有成为“思想瞭望者”的志趣,并引用叔本华的话,强调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真理才真正属于我们,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故答案为:D
18.避免让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指出在信息爆炸时代,要警惕海量信息对独立思考的影响。面对信息收缩,学会筛选甄别:在众多资讯和观点中,要学会筛选和甄别,不盲目跟从。改变“认知取向”,提升思考能力:避免走捷径,对复杂的哲理、深刻的思考要感兴趣。养成思考习惯:不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要善于思考,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系统性积累:即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进行系统性积累。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不被盲目、偏见和极端占据逻辑与理性的空间。
故答案为:①碎片化阅读要系统性积累,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②简单化观点要思考其中的逻辑误区、认识盲点,还要理解分析。③要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
【答案】19.C
20.①建立科学观念,正确认识了解病毒;
②保护自然环境,恢复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
③及时接种各项疫苗,巩固免疫屏障;
④落实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个人防护措施;
⑤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正确的科学防治知识。
【知识点】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提建议的。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19.ABD.正确;
C.有误,结合材料二②段中“讽刺的是,正是现代化的胜利,使我们更容易暴露在遭受病毒袭击的威胁之下。随着人类对环境的开发,自然生态遭到日益频繁和严重的扰动乃至破坏,近40年来新发现的病原体,如艾滋病、埃博拉等病毒,原本都在人类极少活动的热带雨林中,比以往更频密的世界交流网络使得原本沉睡在某个角落的病毒,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传遍全世界”的内容可知,“必然”的说法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C
20. 结合材料一中“病毒出现于生命起源的早期, 是地球上最简单的生命体。然而,如此庞大的病毒家族,却无法独立生存,需要找到理想的宿主来完成繁衍进化”可建议:建立科学观念,正确认识了解病毒;结合材料二②段中“讽刺的是,正是现代化的胜利,使我们更容易暴露在遭受病毒袭击的威胁之下....比以往更频密的世界交流网络使得原本沉睡在某个角落的病毒,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传遍全世界””,③段中“避免这一困境的根本之道,是解决工业革命和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重新恢复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可建议:保护自然环境,恢复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结合材料三②段中“请符合条件的群众尽快接种疫苗,引导60岁以上人群‘应接尽接’,进一步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可建议:及时接种各项疫苗,巩固免疫屏障;结合材料三③段中“请广大群众继续落实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个人防护措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可建议:落实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个人防护措施;结合材料三④段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村组)和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引导,共同营造科学防治的良好氛围”可建议: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正确的科学防治知识。
故答案为:①建立科学观念,正确认识了解病毒;②保护自然环境,恢复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③及时接种各项疫苗,巩固免疫屏障;④落实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个人防护措施;⑤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正确的科学防治知识。
21.【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ACD.正确。
B选项:《艾青诗选》中的“太阳”意象,象征着诗人对生于土地、耕作于土地、死于土地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这里有一个误解。实际上,“太阳”在艾青的诗中是一个追求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情的象征,而不仅仅是对劳动者的爱。因此,B选项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2.【答案】鲁达;误失生辰纲(生辰纲被劫);酒壮好汉胆;烘托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水浒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积累。(1)大闹五台山的是鲁智深,他因为醉酒,砸毁了金刚神像,不得以长老把他派往东京大相国寺,与林冲结识。所以本空应填“鲁智深”或“鲁达”。
(2)杨志在黄泥岗中了吴用等人计谋,喝了掺蒙汗药的酒,失了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所以本空应填“误失生辰纲(生辰纲被劫)”
(3)武松在景阳岗喝了十八碗酒,醉卧岗上,遇到猛虎,也不害怕,奋起神勇,将虎打死。所以本空可填“酒壮好汉胆”。
(4)作用:①鲁达因喝酒,打碎神像;杨志因喝酒失了生辰纲;武松因喝酒打死猛虎;宋江因喝酒写了反诗;
可见酒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内容的作用;②鲁达喝酒大闹五台山,表现他的性格的率真;杨志因喝酒失了生辰纲,表现了他没有主见,不能坚持的性格;武松因喝酒打死猛虎,表现了他武艺高强的特点;宋江因喝酒写了反诗,表现了他不甘下僚,志向远大的特点;所以酒还有烘托人物形象,凸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故答案为:(1)鲁达(2) 误失生辰纲(生辰纲被劫)(3)酒壮好汉胆(4)烘托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
【点评】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23.【答案】不同意。理由:《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同时也塑造了一些正面人物,从而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如第一回中的王冕,他十岁时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成名后拒绝危素召见。他不愿结交乡绅,于是远走山东。后回乡奉养母亲,与吴王(朱元璋)促膝长谈,最后归隐会稽山。小说着重突出了王冕孝亲好学、与人亲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情操。所以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儒林外史》主题思想。作者通过描绘士林“群丑图”,展现了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但是书中也不乏一些正面理想人物。如王冕、虞育德、庄绍光等,作者通过这些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据此分析总结即可。
故答案为:不同意。理由:《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同时也塑造了一些正面人物,从而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如第一回中的王冕,他十岁时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成名后拒绝危素召见。他不愿结交乡绅,于是远走山东。后回乡奉养母亲,与吴王(朱元璋)促膝长谈,最后归隐会稽山。小说着重突出了王冕孝亲好学、与人亲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情操。所以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4.【答案】放开手,拥抱执着
在繁华喧嚣的世界中,我们常常被各种诱惑和困扰所包围。我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内心却越来越迷茫和空虚。我们追逐着名利和地位,却忘记了心中真正的热爱和执着。而当我们学会放开手,去拥抱那份执着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失去的,只是那些束缚我们心灵的枷锁。
放开手,意味着要放下那些束缚我们的东西。有时候,我们拥有的东西会成为我们的负担,让我们无法前行。比如,有些人拥有了金钱和地位,但却失去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得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和信仰。这样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迷茫。
而当我们学会放开手时,我们就能摆脱这些束缚我们的东西。我们可以放下对金钱和地位的执着,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我们可以摆脱那些不必要的烦恼和纷扰,去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和感受。这样的人生,虽然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内心却是充实和满足的。
放开手,也需要我们有勇气和决心。因为,放弃那些我们曾经拥有的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面对内心的挣扎和矛盾,需要克服自己的恐惧和不安。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抱自己的执着和热爱。
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勇敢的人。他曾经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管,拥有高薪和地位。但他却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渴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从事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虽然道路充满了艰难和挑战,但他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和执着。最终,他成功地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勇敢地放开手时,才能拥抱自己的执着和热爱。当我们摆脱那些束缚我们的东西时,我们才能真正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虽然这样的过程可能会充满挑战和困难,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
因此,让我们勇敢地放开手吧!去拥抱那份执着和热爱,去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和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1)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需要在“▲”处填入自己选择的词汇,来完善题目的意思。从题目给出的材料来看,可以选择与“执着”、“坚持”等相关的词汇,如“放开手,拥抱执着”或“放开手,坚持自我”等。这个题目的核心在于如何正确看待拥有与失去,如何在放下某些东西后,仍能保持对某事的热爱和执着。在文章中,可以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或他人的故事,来展示如何放开手去追寻心中真正热爱的事物,以及这种选择带来的收获与成长。
(2)这个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议论性文章。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拥有与失去并存的现象,以及人们面对这种现象时的不同态度。因此,可以立足于“如何正确看待拥有与失去”、“拥有与失去的意义”等角度,展开深入的议论。在文章中,可以引用具体的例子,如名人名言、个人经历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点评】(1)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补充好题目是最关键的,直接影响我们的写作内容,以及写作思路的打开。确定了写作内容,然后进行立意。在安排文章结构的时候,一定要先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对自己的写作思路进行合理的规划,然后按照提纲进行写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盲人骑瞎马,想到哪写到哪。
(2)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
1 / 1江西省崇义县章源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第 1、2 小题各 1 分,其余小题各 2 分,共 10 分)
(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们美丽的祖国,草木皆有意,山水都含情。这个假期,你是否有去看那巍峨山峦,汤汤江水;看那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看那清风闲坐, 白云高卧;看那碧涛如浪,百舸争流……这些景象又引起你怎样的遐想呢?看那雄鹰
①____ ,海燕笑傲② ____ 海,我感受到了勇敢者的奋斗;看那大雪中挺拔的青松,严寒中怒放的腊梅,我体味到 了坚强者的抗争;看那雨后灿烂的彩虹,秋霜染红的枫叶,我感受到了乐观者的心境。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都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1.文中加点的两个字“假 ”“遐 ”读音正确的是(  )
A.jiǎ jià B.jià jiǎ C.jià xiá D.jiǎ xiá
2.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A.苍 B.沧 C.仓 D.伧
3.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
A.展翅飞翔 B.搏击蓝天 C.自由自在 D.身姿矫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都在启迪着我们,学会生活,读懂自然。
B.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每时每刻不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C.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启迪着我们,学会生活,读懂自然。
D.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答案】1.C
2.B
3.B
4.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用词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3)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决此类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1.本题考查字音。根据积累作答。“假”读作“ jià ”;“遐”读作“ xiá ”。
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字形。根据积累作答。沧海:大海。
故答案为:B
3.本题考查词语使用。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分析。由“海燕笑傲沧海”可知,前面那句应是“搏击蓝天”。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用词不当,改为: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故达瓦:D
5.(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 。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 都有自己的苦恼,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美学大师蒋勋在书中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经历才够完美。”
⑤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④②①③⑤ B.②①⑤③④ C.⑤②①③④ D.⑤①③④②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阅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有关“对待生活态度”的阐述。通过读全段可知⑤表达了一种观点是总起句,可作第一句;②结合上句的意思,引出分析,可作第二句,而后从两方面进行,从“固然”和“更”可辨析①在③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6.(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下列各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B.他是个可怜的孤儿,承蒙我父母的细心照顾,才能健康成长。
C.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坚持写作,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羞愧。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答案】A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得体;
B.不得体,“承蒙”是敬辞,不能用来形容自己;
C.不得体,“高足”是敬辞,用来称别人的学生,不能形容自己;
D.不得体,“恭候”是谦辞,不能用来形容别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得体。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谦辞,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
二、古代诗文阅读(20 分)
(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海棠【注】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春风、春光;次句写海棠;第三句写赏花者的心态;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极点。
B.诗题为“海棠 ”,而起笔不写海棠,却写东风,说明本诗的写作重点有二:一是“海棠 ”,二是“东风 ”。
C.“烧高烛 ”遥承“月转廊 ”,形成精彩的对比:“照红妆 ”呼应前句的“花睡去 ”,写海棠的娇艳妩媚。
D.本诗用词精准,如“只 ”深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恐 ”不但强调了诗人对海棠的痴情,更暗示了自己的孤寂。
8.请结合写作背景,从诗歌意象的角度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案】7.B
8.借“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等明丽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情感,表现诗人达观潇酒的胸襟,更抒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7.ACD.正确。
B.有误,“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泛”字写出春意浓浓的景象,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并非有两个写作重点。
故答案为:B
8.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海棠》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首诗写作者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之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极富浪漫色彩。
故答案为:借“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等明丽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情感,表现诗人达观潇酒的胸襟,更抒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
(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景公问晏子曰“ :君子常行曷若① ? ”晏子对曰“ :衣冠不中② ,不敢以入朝;所言不义,不敢以要③君;身行不 顺,治事不公,不敢以莅众④ 。衣冠无不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所言无不义,故下无伪上之报;身行顺,治事公,故 国无阿党之义⑤ 。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晏平仲婴者,莱⑥之夷维⑦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 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⑧ ,食不重肉,妾不衣 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⑨ ;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⑩ 。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曷若:何如。②中:适当。③要(yāo):要挟。这里意为强谏,迫使对方听从。④莅众:统治、管理百姓。 ⑤阿(ē)党之义:这里指偏私结党的私情私义。⑥莱:古国名。⑦夷维:地名。⑧相齐:任齐国相。⑨危言:慎言。⑩衡命:违背命令。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冠    故    衣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②国有道,即顺命。
11.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司马迁崇敬晏子的原因。
【答案】9.①帽子;②所以;③穿衣服(穿)
10.①这三个方面,就是君子的日常行为。
②国家有道义,就顺从命令(行事)。
11.示例:司马迁崇敬晏子是因为:晏子有力行节俭、言行一致、正直谨慎等君子品行;事齐三朝,被推重;能三世显名于诸侯。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景公问晏子:“君子平常的行为是怎样的?”晏子回答说:“衣帽不符合礼仪,不敢入朝;所说的话不符合道义,不敢用来要求君主;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处理事情不公正,不敢来管理众人。衣帽没有不符合礼仪的,所以朝廷中没有奇异怪僻的服饰;所说的话没有不符合道义的,所以下面没有欺骗君主的报告;自身行为端正,处理事情公正,所以国家没有结党营私的行为。这三样,是君子平常的行为。”
晏平仲,名婴,是莱地夷维人。他侍奉齐灵公、庄公、景公,因为节俭努力做事而在齐国受到重视。他担任齐国相国后,吃饭不吃两种肉,妻妾不穿帛做的衣服。他在朝廷上,国君谈到他,他就正直地陈述意见;国君没谈到他,他就正直地做事。国家有道,他就顺从命令;国家无道,他就权衡命令是否可行。凭借这些,他历经三代在诸侯中显扬名声。
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①句意:衣冠不端正。冠:帽子。②句意:所以朝中没有奇怪的服装。故:所以。③句意:妾不穿丝绸衣服。衣:穿衣服(穿)。
故答案为:①帽子 ②所以③穿衣服(穿)
10.本题考查翻译句子。①重点词语:三者,这三个方面;常行也,日常行为。②重点词语:道,道义;顺命,顺从命令。
故答案为:①这三个方面,就是君子的日常行为。
②国家有道义,就顺从命令(行事)。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第一篇文章“身行顺,治事公”以及第二篇文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事齐灵公、庄公、景公”“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等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司马迁崇敬晏子是因为:晏子有力行节俭、言行一致、正直谨慎等君子品行;事齐三朝,被推重;能三世显名于诸侯。
12.(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抒发诗人归来时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悲痛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   。
(2)当面临生命和道义的艰难抉择时,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    ,   。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句子是:   ,   。
【答案】(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赋、翻、瀚、阑、凝。
故答案为: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⑵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⑶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老兵和军马
①“老兵 ”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为什么想当兵? ”招兵连长问。“奔出息。”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 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就是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招兵连长凝视他良久,“喜欢马吗? ”“喜欢!我家那匹马 就是我养大的。我对它像兄弟!”就这样,在城里打了三年短工的他如愿穿上军装,被分到一个军马场。
③像大多数新兵一样,他有一个梦想—— 留在部队,既出息自己,又荣耀家门。他默默地、执着地接近着他的人 生憧憬。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 ”最出色的新兵。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 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 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 ”的称号。
④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僻静处默默流泪——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 个小马驹。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
⑤他很爱一匹枣红色军马。这匹马跟他家的马一样,额头正中也有一处菱形的白毛,他给这匹军马取名叫“ 白头心儿”。
⑥“ 白头心儿 ”救过他一命。那次军马受惊“炸群 ”,他从一匹马上摔了下去,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群踩踏,“白 头心儿 ”冲过来一 口将他叼起,紧紧叼住不放,否则他必死无疑。当马群安静下来,他搂着“ 白头心儿 ”的脖子涌出 了热泪。
⑦慢慢地,他开始被尊称为“老班长 ”了。可不是“老 ”嘛!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当年同一批新兵中, 只留下了他一个。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毕竟已经是班长了,被留下继续服役了,兴许将来真能当上军官。
⑧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白 头心儿 ”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 我不会忘了你的…… ”不知不觉,泪水已淌在这位二十六岁“老兵 ”的脸颊上。
⑨他是最后离开军马场的官兵之一。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 排排寂静的马厩。连长又给他颁发了“模范班长 ”的证书,那是对他八年服役最后的嘉奖。连长命令他以“老兵 ”的 身份降下军旗。仰望着在风中飘荡的军旗,他仿佛听到营房中传出了笑声和歌声,仿佛闻到从马厩发出的草料混杂着 马粪的那种温热的芳香。如血的夕阳已沉到地平线以下,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上夜幕降临了。回望着越来越模糊的营 房和马厩,他想——它们也将成为这大草原上光荣与梦想的遗址了。他想——他保存他的“模范班长 ”证书,一定要 比大草原保存那遗迹更长久……
⑩归乡途中,他竟在一个小县城看到了“ 白头心儿 ”!它卧在一幢砖房前,旁边挂着一块牌子——“ 吕记马肉 ”。 他走近“ 白头心儿 ”,见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着泪。马肉店老板告诉他,那军马拍电影时断了一条腿,废了。 他蹲下查看了马腿,请求老板将“白头心儿 ”转卖给他。老板提出的金额超过了他的复员费。“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 ” 他说,“直到这匹马能站起来为止。”
在他的救治和精心照料下,一个月后,“白头心儿 ”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老板被他感动了,没再收他一分钱, 允许他将“ 白头心儿 ”牵走。因为“ 白头心儿 ”,他没法乘车,只能朝行暮宿,向着家乡“长征 ”。
两个月后,他老母亲看见一个风尘仆仆的人牵着一匹马站在门前。她惊喜地认出了儿子!他抱着瘦小的母亲, “妈,我回来了。你看,咱们又有一匹‘ 白头心儿 ’了!”
第二天清晨,他牵着“ 白头心儿 ”登上家乡的山头,俯瞰着贫穷的山村,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 ’,咱们一 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吧!”
那一刻,二十六岁的“老兵 ”似乎顿悟——他从军队获得的,还有比“模范班长 ”荣誉重要得多的东西 ……
13.请从“老兵 ”的角度简要概括他和军马“ 白头心儿 ”之间发生的几件事。
老兵给军马取名 “ 白头心儿 ”→ ①    →②    →③    →④ →老兵发誓和“ 白头心儿 ”一起改变家乡面貌
14.文中两处画横线句都写到老兵流泪,你从中读出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15.文章第 9 段是如何表现老兵离开部队时的不舍之情的?请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16.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探究老兵得到的“重要得多的东西 ”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3.①老兵被“白头心儿”救了一命;;②老兵惜别“白头心儿”;;③老兵(偶遇)救治“白头心儿”④老兵带着“白头心儿”返乡
14.第一处:为家里的马病死了感到悲伤,为自己没能在家照顾马而自责。
第二处:对军马和军旅生活依依不舍,为军马场解散(与“白头心儿”分别)而难过。
15.正面描写:该段描写老兵仰望军旗、回望军营等动作,仿佛听到军营中的欢声笑语、闻到马厩传来的芳香,以及想要长久地保存“模范班长”证书等心理活动,表现他对军营生活的不舍。
侧面描写:该段描写冬日黄昏里空荡荡的军营、寂静的马厩、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烘托老兵离开军营时内心的不舍。
16.①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他入伍八年,从一个新兵成长为班长、模范班长,不仅得到了荣誉,还在历练中变得更加积极上进、坚毅执着。②增强了责任心。在军营中,他认识到养军马的意义,努力学习,尽职尽责养好军马,这种不断增强的责任心,让他回乡后意识到自己对家乡的责任。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白头心儿’救过他一命”,①概括为:老兵被“白头心儿”救了一命;结合“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我不会忘了你的…”,②概括为:老兵惜别“白头心儿”;结合“在他的救治和精心照料下,一个月后,‘白头心儿’奇迹般地站了起来”,③概括为:老兵(偶遇)救治“白头心儿”;结合“第二天清晨,他牵着“白头心儿’登上家乡的山头,俯瞰着贫穷的山村,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咱们一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吧”,④概括为:老兵带着“白头心儿”返乡。
故答案为:①老兵被“白头心儿”救了一命;②老兵惜别“白头心儿”;③老兵(偶遇)救治“白头心儿”④老兵带着“白头心儿”返乡
14.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分析。第一处:结合“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个小马驹。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分析,为家里的马病死了感到悲伤,为自己没能在家照顾马而自责。第二处:结合“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白头心儿’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我不会忘了你的.……””分析,为军旅生活的结束而难过,为与“白头心儿”分别而难过,为光荣与梦想的终结而痛苦。
故答案为:第一处:为家里的马病死了感到悲伤,为自己没能在家照顾马而自责。
第二处:对军马和军旅生活依依不舍,为军马场解散(与“白头心儿”分别)而难过。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仰望着在风中飘荡的军旗,他仿佛听到营房中传出了笑声和歌声,仿佛闻到从马厩发出的草料混杂着马粪的那种温热的芳香”“回望着越来越模糊的营房和马厩,他想—它们也将成为这大草原上光荣与梦想的遗址了。他想——他保存他的模范班长’证书,一定要比大草原保存那遗迹更长久”是正面描写,表现了他对军营生活的不舍。“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排排寂静的马厩”“如血的夕阳已沉到地平线以下,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上夜幕降临了”是侧面描写,烘托老兵离开军营时内心的不舍。
故答案为:正面描写:该段描写老兵仰望军旗、回望军营等动作,仿佛听到军营中的欢声笑语、闻到马厩传来的芳香,以及想要长久地保存“模范班长”证书等心理活动,表现他对军营生活的不舍。
侧面描写:该段描写冬日黄昏里空荡荡的军营、寂静的马厩、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烘托老兵离开军营时内心的不舍。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得到了历练和成长。结合“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的称号”分析,他入伍八年,从一个新兵成长为班长、模范班长,不仅得到了荣誉,还在历练中变得更加积极上进、坚毅执着。增强了责任心。结合“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分析,在军营中,他认识到养军马的意义,努力学习,尽职尽责养好军马,这种不断增强的责任心,让他回乡后意识到自己对家乡的责任。增加了自信。他通过努力成为同一批新兵中的佼佼者,得到部队认可,被留在军营继续服役,这增加了他的自信,让他有了立志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勇气和信心。
故答案为:①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他入伍八年,从一个新兵成长为班长、模范班长,不仅得到了荣誉,还在历练中变得更加积极上进、坚毅执着。②增强了责任心。在军营中,他认识到养军马的意义,努力学习,尽职尽责养好军马,这种不断增强的责任心,让他回乡后意识到自己对家乡的责任。
(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
①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 励志美文,其实似是而非……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面对海量信息,该给自己提个醒:不要让自己的头脑, 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
②信息爆炸的时代,一种相反的体验却是“信息收缩 ”。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一些人仿佛置身迷宫之中,因为通道太多而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筛选甄别。所以,“转发 ”“跟帖 ”的热度,成了信息选择的风向标;“点击 ” “点赞 ”的数量,成了观点参考的指示牌。于是,分享同一个段子,阅读同一篇网文,转发自同一个大 V……在信息 的狂涌中,难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
③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提升。然而,走捷径总是更简单。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 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这样的“认知取向 ”之下,对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深刻 的思考,反而不再感兴趣。长此以往,思考力就在简化中退化, 自己的头脑变得空空如也,没了沉潜深流,徒剩一地 鸡毛。
④技术的演进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哲学命题。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 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 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波兹曼的思考,是向时代的发问:当 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了一个减法,我们如何给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加法?
⑤实际上,网络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思维实质,只是改变了抵达思考的方式。面对触手可及的庞大信息,是迷失方 向还是有效整合,取决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不愿思考;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会思考; 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善思考,最终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即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系统性积累,才 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如果是简单化观点,更需要想想其中的逻辑误区、认 识盲点,不仅是否定肯定,而且要理解分析。
⑥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 ”“态度 ”和“感受 ”之时,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不管哪个时代,也不会每个人都是思想家。然而,每个人却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不是只当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 集者,也应该有不甘为“信息传播者 ”而愿为“思想瞭望者 ”的志趣。叔本华说:“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真理像自己 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我们。”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⑦“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 ”。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耳边。要在花繁柳茂中 拨开、雨骤风狂里站定,不仅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的眼界,也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的思考,唯如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
1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的作用是通过例举各种社会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同时是对论点的一个有力证明,从而激发读者的 阅读兴趣。
B.选文②③段指出,信息狂涌使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造成思考力退化。
C.文题中的“跑马场 ”是指被动接受而不加思考的头脑。
D.文章第⑥段运用举例论证,论证了“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 文明的进步。”的观点。
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答案】17.D
18.①碎片化阅读要系统性积累,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②简单化观点要思考其中的逻辑误区、认识盲点,还要理解分析。③要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7.ABC.正确。
D. 该段主要论述了在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之时,要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逻辑与理性的空间,强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应具有成为“思想瞭望者”的志趣,并引用叔本华的话,强调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真理才真正属于我们,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故答案为:D
18.避免让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指出在信息爆炸时代,要警惕海量信息对独立思考的影响。面对信息收缩,学会筛选甄别:在众多资讯和观点中,要学会筛选和甄别,不盲目跟从。改变“认知取向”,提升思考能力:避免走捷径,对复杂的哲理、深刻的思考要感兴趣。养成思考习惯:不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要善于思考,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系统性积累:即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进行系统性积累。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不被盲目、偏见和极端占据逻辑与理性的空间。
故答案为:①碎片化阅读要系统性积累,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②简单化观点要思考其中的逻辑误区、认识盲点,还要理解分析。③要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
(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病毒出现于生命起源的早期,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土著 ”;它们形态极小,最大的也只有300纳米,仅相 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它们数量庞大,无处不在,地球上凡有生命的地方皆有病毒的身影,从海洋到陆地,从植物到动物,从细菌到真菌……甚至在人类基因组中,都包含有病毒基因组序列。它们结构简单,基本都是“遗传 物质+蛋白衣壳 ”模式,不具备能量合成和新陈代谢功能,是地球上最简单的生命体。然而,如此庞大的病毒家族,却无法独立生存,需要找到理想的宿主来完成繁衍进化,一旦离开宿主,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
材料二:
①现代技术并不能清除、制服所有病毒,有时甚至恰恰相反,导致人类处于大疫流行险境的,其实都是现代性的 产物。霍乱的发源地在孟加拉湾湾口,在部分海洋生物体内已寄生了数亿年,霍乱弧菌几乎是静止不动的,就算偶尔 感染人类,也难以扩散。然而1832年起,欧洲和印度之间开通的铁制蒸汽船航线,使霍乱病菌可以随其压舱水实现跨 洋生物运输,没有这样的全球交通网络,世界范围的疫病流行是不可能发生的。
②讽刺的是,正是现代化的胜利,使我们更容易暴露在遭受病毒袭击的威胁之下。随着人类对环境的开发, 自然 生态遭到日益频繁和严重的扰动乃至破坏,近40年来新发现的病原体,如艾滋病、埃博拉等病毒,原本都在人类极少 活动的热带雨林中,比以往更频密的世界交流网络使得原本沉睡在某个角落的病毒,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传遍全世界。
③避免这一困境的根本之道,是解决工业革命和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重新恢复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我们应 当以敬畏之心,谋求在这个孤独星球上的可持续生存之道。
材料三:
①居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者药店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 四类药品 ”,不再实行实名登记。
②请符合条件的群众尽快接种疫苗,引导60岁以上人群“应接尽接 ”,进一步巩固人群免疫屏障。
③请广大群众继续落实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个人防护措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④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村组)和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引导,共同营造科学防治的良好氛围。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毒的形态极小,数量却十分庞大,分布也非常广泛,甚至在人类基因组中,都包含有病毒基因组序列。
B.材料二中以霍乱病毒的传播为例,说明了现代技术会导致人类处于大疫流行的险境中。
C.现代化的胜利,使得原本沉睡在某个角落的病毒必然在很短的时间里传遍全世界。
D.在新冠病毒蔓延的当下,我们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0.学校拟举办“正确认识和防治病毒 ”科普交流活动,请结合三则材料,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9.C
20.①建立科学观念,正确认识了解病毒;
②保护自然环境,恢复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
③及时接种各项疫苗,巩固免疫屏障;
④落实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个人防护措施;
⑤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正确的科学防治知识。
【知识点】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提建议的。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19.ABD.正确;
C.有误,结合材料二②段中“讽刺的是,正是现代化的胜利,使我们更容易暴露在遭受病毒袭击的威胁之下。随着人类对环境的开发,自然生态遭到日益频繁和严重的扰动乃至破坏,近40年来新发现的病原体,如艾滋病、埃博拉等病毒,原本都在人类极少活动的热带雨林中,比以往更频密的世界交流网络使得原本沉睡在某个角落的病毒,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传遍全世界”的内容可知,“必然”的说法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C
20. 结合材料一中“病毒出现于生命起源的早期, 是地球上最简单的生命体。然而,如此庞大的病毒家族,却无法独立生存,需要找到理想的宿主来完成繁衍进化”可建议:建立科学观念,正确认识了解病毒;结合材料二②段中“讽刺的是,正是现代化的胜利,使我们更容易暴露在遭受病毒袭击的威胁之下....比以往更频密的世界交流网络使得原本沉睡在某个角落的病毒,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传遍全世界””,③段中“避免这一困境的根本之道,是解决工业革命和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重新恢复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可建议:保护自然环境,恢复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结合材料三②段中“请符合条件的群众尽快接种疫苗,引导60岁以上人群‘应接尽接’,进一步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可建议:及时接种各项疫苗,巩固免疫屏障;结合材料三③段中“请广大群众继续落实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个人防护措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可建议:落实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个人防护措施;结合材料三④段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村组)和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引导,共同营造科学防治的良好氛围”可建议: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正确的科学防治知识。
故答案为:①建立科学观念,正确认识了解病毒;②保护自然环境,恢复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③及时接种各项疫苗,巩固免疫屏障;④落实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个人防护措施;⑤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正确的科学防治知识。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0分)
21.(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一书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不同的人生经历,记叙了他们从起义到兴盛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 了起义的社会根源。
B.《艾青诗选》中的“太阳 ”意象,象征着诗人对生于土地、耕作于土地、死于土地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
C.“儒林”是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这一群体,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 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此不同,刻画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所不载的面相,故称为“外史”。
D.《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题目中的“红星 ”象征中国共产党及 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ACD.正确。
B选项:《艾青诗选》中的“太阳”意象,象征着诗人对生于土地、耕作于土地、死于土地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这里有一个误解。实际上,“太阳”在艾青的诗中是一个追求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情的象征,而不仅仅是对劳动者的爱。因此,B选项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2.(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水浒传》中有很多与“酒“有关的故事,请仔细阅读下表,完成探究任务,补全表格。
人物 故事 酒与故事的关联 探究发现
    大闹五台山 酒令好汉狂 通过对这几个经典片段的探究,发现小 说多处写“酒 ”有如下作用: a.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内容; b.    
杨志     酒误好汉差
武松 景阳冈打虎    
宋江 浔阳楼吟反诗 酒添好汉愁
【答案】鲁达;误失生辰纲(生辰纲被劫);酒壮好汉胆;烘托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水浒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积累。(1)大闹五台山的是鲁智深,他因为醉酒,砸毁了金刚神像,不得以长老把他派往东京大相国寺,与林冲结识。所以本空应填“鲁智深”或“鲁达”。
(2)杨志在黄泥岗中了吴用等人计谋,喝了掺蒙汗药的酒,失了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所以本空应填“误失生辰纲(生辰纲被劫)”
(3)武松在景阳岗喝了十八碗酒,醉卧岗上,遇到猛虎,也不害怕,奋起神勇,将虎打死。所以本空可填“酒壮好汉胆”。
(4)作用:①鲁达因喝酒,打碎神像;杨志因喝酒失了生辰纲;武松因喝酒打死猛虎;宋江因喝酒写了反诗;
可见酒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内容的作用;②鲁达喝酒大闹五台山,表现他的性格的率真;杨志因喝酒失了生辰纲,表现了他没有主见,不能坚持的性格;武松因喝酒打死猛虎,表现了他武艺高强的特点;宋江因喝酒写了反诗,表现了他不甘下僚,志向远大的特点;所以酒还有烘托人物形象,凸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故答案为:(1)鲁达(2) 误失生辰纲(生辰纲被劫)(3)酒壮好汉胆(4)烘托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
【点评】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23.(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有同学说:“《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对他笔下所创作 出的每一个读书人都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同意。理由:《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同时也塑造了一些正面人物,从而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如第一回中的王冕,他十岁时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成名后拒绝危素召见。他不愿结交乡绅,于是远走山东。后回乡奉养母亲,与吴王(朱元璋)促膝长谈,最后归隐会稽山。小说着重突出了王冕孝亲好学、与人亲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情操。所以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儒林外史》主题思想。作者通过描绘士林“群丑图”,展现了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但是书中也不乏一些正面理想人物。如王冕、虞育德、庄绍光等,作者通过这些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据此分析总结即可。
故答案为:不同意。理由:《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同时也塑造了一些正面人物,从而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如第一回中的王冕,他十岁时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成名后拒绝危素召见。他不愿结交乡绅,于是远走山东。后回乡奉养母亲,与吴王(朱元璋)促膝长谈,最后归隐会稽山。小说着重突出了王冕孝亲好学、与人亲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情操。所以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五、写作(50 分)
24.(2024九下·崇义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我们拥有明亮的双眸,却没有海伦·凯勒眼里的热爱;我们拥有机敏的听觉,却没有贝多芬的执着;我们拥有健 壮的双腿,却没有史铁生的坚持。原来,我们拥有着,却也失去着;他们失去着,却不断拥有着……
题目一:请以“放开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600 字。
题目二:读完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 字。
【答案】放开手,拥抱执着
在繁华喧嚣的世界中,我们常常被各种诱惑和困扰所包围。我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内心却越来越迷茫和空虚。我们追逐着名利和地位,却忘记了心中真正的热爱和执着。而当我们学会放开手,去拥抱那份执着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失去的,只是那些束缚我们心灵的枷锁。
放开手,意味着要放下那些束缚我们的东西。有时候,我们拥有的东西会成为我们的负担,让我们无法前行。比如,有些人拥有了金钱和地位,但却失去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得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和信仰。这样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迷茫。
而当我们学会放开手时,我们就能摆脱这些束缚我们的东西。我们可以放下对金钱和地位的执着,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我们可以摆脱那些不必要的烦恼和纷扰,去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和感受。这样的人生,虽然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内心却是充实和满足的。
放开手,也需要我们有勇气和决心。因为,放弃那些我们曾经拥有的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面对内心的挣扎和矛盾,需要克服自己的恐惧和不安。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抱自己的执着和热爱。
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勇敢的人。他曾经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管,拥有高薪和地位。但他却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渴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从事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虽然道路充满了艰难和挑战,但他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和执着。最终,他成功地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勇敢地放开手时,才能拥抱自己的执着和热爱。当我们摆脱那些束缚我们的东西时,我们才能真正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虽然这样的过程可能会充满挑战和困难,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
因此,让我们勇敢地放开手吧!去拥抱那份执着和热爱,去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和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1)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需要在“▲”处填入自己选择的词汇,来完善题目的意思。从题目给出的材料来看,可以选择与“执着”、“坚持”等相关的词汇,如“放开手,拥抱执着”或“放开手,坚持自我”等。这个题目的核心在于如何正确看待拥有与失去,如何在放下某些东西后,仍能保持对某事的热爱和执着。在文章中,可以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或他人的故事,来展示如何放开手去追寻心中真正热爱的事物,以及这种选择带来的收获与成长。
(2)这个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议论性文章。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拥有与失去并存的现象,以及人们面对这种现象时的不同态度。因此,可以立足于“如何正确看待拥有与失去”、“拥有与失去的意义”等角度,展开深入的议论。在文章中,可以引用具体的例子,如名人名言、个人经历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点评】(1)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补充好题目是最关键的,直接影响我们的写作内容,以及写作思路的打开。确定了写作内容,然后进行立意。在安排文章结构的时候,一定要先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对自己的写作思路进行合理的规划,然后按照提纲进行写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盲人骑瞎马,想到哪写到哪。
(2)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