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文言文阅读(一)
说明:共十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中考对接点 考点涉及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文意理解;主题涉及人物故事、劝谏说理、山水游记、乐学善学等;选材多涉及江西元素。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3题。(10分)
王贞白,字有道,信州永丰人也。乾宁二年登第。时榜下物议①纷纷,诏翰林学士陆扆于内殿覆试,中选,授校书郎,时登科后七年矣。初,兰溪僧贯休雅②得名,与贞白居去不远而未会,尝寄《御沟诗》,有云:“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后会,语及此,休曰:“剩一字。”贞白拂袂而去。休曰:“此公思敏,当即来。”休书字于掌心,逡巡③,贞白还曰:“‘此中涵帝泽’如何 ”休以掌示之,无异所改,遂订深契④。性恬和,明《易·象》。手编所为诗三百篇及赋、文等,为《灵溪集》七卷,传于世。卒葬家山。贞白学力精赡⑤,笃志于诗,清润典雅,呼吸间两获科甲,自致于青云之上,文价可知矣。深惟⑥存亡取舍之义,进而就禄,退而保身,君子也。梁陶弘景弃官隐居三茅,国事必咨请,称“山中宰相”,号贞白。今王公慕其为人而云尔。
(选自《唐才子传》)
【注】①物议:众人的议论,多指非议。②雅:很。③逡巡:顷刻,一会儿。④订深契:结下了深厚的友情。⑤学力精赡:学问上的造诣精深丰富。⑥惟:研究。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去( ) (2)示( ) (3)进(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公思敏,当即来。
(2)贞白还曰:“‘此中涵帝泽’如何 ”
3.读了选文后,你觉得王贞白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4~6题。(10分)
吴芮①,秦时番阳令也,甚得江湖间民心,号曰番君。天下之初叛秦也,黥布②归芮,芮妻之,因率越人举兵以应诸侯。沛公攻南阳,乃遇芮之将梅鋗③,与偕攻析、郦,降之。及项羽相王④,以芮率百越佐诸侯,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其将梅鋗功多,封十万户,为列侯。项籍死,上以鋗有功,从入武关,故德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一年薨⑤,谥⑥曰文王,子成王臣嗣。薨,子哀王回嗣。薨,子共王右嗣。薨,子靖王差嗣。孝文后七年薨,无子,国除。初,文王芮,高祖贤之,制诏御史:“长沙王忠,其定著令。”至孝惠、高后时,封芮庶子二人为列侯,传国数世绝。
(选自班固《汉书》)
【注】①吴芮:秦汉之际馀汗县(今江西省余干县)人,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以民为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②黥布:原名英布,秦末汉初名将,是我国秦朝末期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后投靠项羽,为西楚名将,后来又归附刘邦,被封为九江王,最后因谋反罪被杀。③梅鋗:秦末将领(今江西省余干县人),长沙王吴芮部将。④相王:分封诸侯王。⑤薨(hōnɡ):君主时代称诸侯或大官等的死。⑥谥(shì):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之( ) (2)徙( ) (3)贤( )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因率越人举兵以应诸侯。
(2)上以鋗有功,从入武关,故德芮。
6.读了选文后,你如何评价吴芮反秦一事 (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7~9题。(10分)
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少善属文,有时名。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①之。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显祖谢弗往,懋学遂与居正子嗣修偕及第。显祖至万历十一年始成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就迁礼部主事。
十八年,帝以星变严责言官欺蔽②,并停俸一年。显祖上言,帝怒,谪徐闻典史。稍迁遂昌知县。二十六年,上计京师,投劾归。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③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显祖意气慷慨,善李化龙、李三才、梅国桢。后皆通显有建竖,而显祖蹭蹬穷老④。三才督漕淮上,遣书⑤迎之,谢不往。
(选自《明史·汤显祖传》,有删改)
【注】①张:这里是“辅导”的意思。②星变严责言官欺蔽:日食星变上预测出灾祸严责谏官欺蔽圣上。③黜:罢免。④蹭蹬穷老:遭遇挫折穷困终老。⑤遣书:发信。⑥时行:人名,申时行。⑦恣睢:任意胡为。⑧贪戾:乖张跋扈。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延( ) (2)以( ) (3)谪( )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显祖谢弗往,懋学遂与居正子嗣修偕及第。
(2)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
9.汤显祖年轻的时候就擅长撰写文章,在当时很有名气,并且在万历十一年考取了进士。按理,他应该从此飞黄腾达,却为何被剥夺了官职,穷困终老 (3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2题。(10分)
白居易尝因论事,言“陛下错”,上色庄而罢,密召承旨李绛,谓曰:“居易小臣不逊,须令出院①。”绛曰:“陛下容纳直言,故群臣敢竭诚无隐。居易言虽少思,志在纳②忠。陛下今日罪之,臣恐天下各思箝口③,非所以广聪明,昭圣德也。”上悦,待居易如初。
秋,九月,己亥,吐突承璀自行营④还。辛亥,复为左卫上将军,充左军中尉。李绛奏称:“陛下不责承璀,他日复有败军之将,何以处之 若或诛之,则同罪异罚,彼必不服;若或释之,则谁不保身而玩寇⑤乎!愿陛下割不忍之恩,行不易之典⑥,使将帅有所惩劝。”间二日,上罢承璀中尉,降为军器使,中外相贺。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出院:撵出翰林院。②纳:献出。③箝(qián)口:闭口不说话。④吐突承璀:人名,是皇帝的爱将。行营:旧时指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⑤玩寇:消极抗敌。⑥典:法令、法规、制度等。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故( ) (2)罪( ) (3)间( )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所以广聪明,昭圣德也。
(2)愿陛下割不忍之恩,行不易之典,使将帅有所惩劝。
12.读了选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可以从白居易、李绛和皇上三个角度择其一回答)(3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3~15题。(10分)
熙宁二年,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①。初,帝欲用安石,以问曾公亮,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②,故议论迂阔③,若使为政,恐多更变。”帝又问侍读孙固曰:“安石可相否 ”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④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⑤少容。 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竟用安石,谓之曰:“人皆以为卿但知经术⑥,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 ”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参知政事:中国古代官职名称。②泥古:拘泥古法。③迂阔:不切合实际。④献纳:委婉地提出意见以供接受、采纳。⑤狷狭:偏激而狭隘。⑥经术:治理天下的理论。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若( ) (2)相( ) (3)然( )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皆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2)变风俗,立法度,今之所急也。
15.如果你是一位领导人,从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一事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3分)
六、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6~18题。(10分)
二十一日 别灯,从龛①后小径直跻②汉阳峰,攀茅拉棘,二里,至峰顶。南瞰鄱湖,水天浩荡。东瞻湖口,西盼建昌,诸山历历,无不俯首失恃;惟北面之桃花峰,铮铮比肩,然昂霄逼汉,此其最矣。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汉阳、五老,俱匡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尖界于中,退于后,故两峰相望甚近。而路必仍至金竹坪,绕犁头尖后,出其左胁,北转始达五老峰;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及至峰顶,风高水绝,寂无居者。因遍历五老峰,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③;阳则山从绝顶平剖,列为五枝,凭空下坠者万仞,外无重冈叠嶂之蔽,际目④视野甚宽。然彼此相望,则五峰排列自掩,一览不能兼收。惟登一峰则两旁无底,峰峰各奇不少让,真雄旷之极观也!
(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龛(kān):小屋。②跻:攀登,上升。③连属:连接。④际目:视野。
1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至( ) (2)恃( ) (3)夷( )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惟北面之桃花峰,铮铮比肩,然昂霄逼汉,此其最矣。
(2)峰峰各奇不少让,真雄旷之极观也!
18.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七、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9~21题。(10分)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①。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②,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③,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④,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⑤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⑥,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⑦,环随之山皆在几席⑧。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选自曾巩《尹公亭记》)
【注】①僻绝:偏僻,与外地隔绝。②容:容纳,接纳。③行义文学:高洁的品行和深厚的学问。④阜:土山。⑤茇(bá):草木的根,此处意为在草间休息。⑥增庳(bì)益狭:把低矮处增高,把狭窄处加宽。⑦亢爽:高爽。⑧几席:几和席,古人凭依、坐卧的器具,这里指坐在席上的人(的眼帘)。
1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名( ) (2)易( ) (3)属( )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
(2)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
21.选文中的尹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尹公亭又有什么特点 (3分)
八、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22~24题。(10分)
孙盛,字安国,太原中都人。父恂,颍川太守。恂在郡遇贼,被害。盛年十岁,避难渡江。及长,博学,善言名理①。于时殷浩擅名②一时,与抗论者,惟盛而已。盛尝诣浩谈论,对食,奋掷麈尾③,毛悉落饭中,食冷而复暖者数四,至暮忘餐,理竟不定。盛又著医卜及《易象妙于见形论》,浩等竟无以难之,由是遂知名。
盛笃学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著《魏氏春秋》《晋阳秋》,并造诗赋论难复数十篇。《晋阳秋》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焉。既而桓温见之,怒谓盛子曰:“枋头诚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说!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其子遽拜谢,谓请删改之。时盛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④,虽子孙班⑤白,而庭训愈峻⑥。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名理:特指魏晋及其后清谈家辨析事物名和理的是非异同。②擅名:享有名声。③麈(zhǔ)尾:以麈的尾毛做成的拂尘,可用来驱赶蚊蝇。④方严:方正严明。轨宪:法度。⑤班:同“斑”。⑥ 峻:严厉。
2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诣( ) (2)笃( ) (3)咸( )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于时殷浩擅名一时,与抗论者,惟盛而已。
(2)其子遽拜谢,谓请删改之。
24.读了选文后,你觉得孙盛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九、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25~27题。(10分)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选自方孝孺《指喻》,有删改)
【注】①握:量词,指一把大小。②膂:脊椎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同“敷”。
2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谋( ) (2)且( ) (3)克( )
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2)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27.选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十、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28~30题。(10分)
晏子治东阿
刘向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①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②也,寡人将加大诛③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④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⑤,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⑥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⑦,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⑧,避贤者之路。”再拜,便避。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⑨焉。”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数:责备。②自察:自我反省。③大诛:严厉的惩罚。④改道易行:改变过去的办法。⑤上计: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⑥陂池:池塘。⑦仓库少内:少上交国库。⑧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告老还乡。⑨复与:再干预。
2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许( ) (2)罪( ) (3)谢( )
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2)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30.读了选文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参考答案
一、
1.(1)离开 (2)给……看 (3) 做官(3分,每小题1分)
2.(1)这个人思维敏捷,应该马上就会回来。 (2分)
(2)王贞白回来说:“(改为)‘此中涵帝泽’怎么样 ”(2分)
3.我觉得王贞白是一个学识精深、才思敏捷、性格恬淡平和、进退有度的人。(3分)
【参考译文】
王贞白,字有道,是江西信州永丰人。乾宁二年考中进士。当时榜单公布后众举子议论纷纷,皇上下诏让翰林学士陆扆在内殿举行复试,王贞白再次考中进士,(他)被任命为校书郎,这是王贞白考中进士七年后的事了。当初,兰溪和尚贯休很有名气,他离王贞白的住地不远却没有见过面,(王贞白)曾经寄给贯休《御沟诗》,诗中有“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的句子。后来两人相会了,说到这件事,贯休说:“有一字用得不太好。”王贞白一甩袖子就离开了。贯休说:“这个人才思敏捷,马上就会回来。”贯休把改好的字写在手掌心,一会儿,王贞白回来说:“(改为)‘此中涵帝泽’怎么样 ”贯休张开手掌给他看,两人所改的没有差别,于是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王贞白性格恬淡平和,通晓《易·象》。亲自编辑了自己所写的诗三百篇以及辞赋、文章等,编写《灵溪集》七卷,留传于后世。逝世后埋葬在自家山上。王贞白学问上的造诣精深丰富,作诗专心致志,(他的)诗风清润典雅,极短时间内两次考取进士,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崇高的地位,文章的价格就可想而知了。王贞白能深入研究存亡取舍的要义,做官就拿俸禄,退隐就明哲保身,是君子。梁朝陶弘景(谥号贞白先生)弃官隐居在三茅,(梁帝)有国家大事一定要去向他咨询、请教,(人们)称赞陶弘景是“山中宰相”。如今王贞白也是羡慕他的为人而取这个名字的吧。
二、
4.(1)代词,他(指代英布) (2)调动官职 (3) 认为……贤德(3分,每小题1分)
5.(1)于是(吴芮)率领越人起兵响应各地的反秦斗争。(2分)
(2)皇帝因梅鋗有功,跟随他进入武关,所以感激吴芮。(2分)
6.示例:我认为吴芮反秦是正确的。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秦王昏庸残暴,天下苦秦久矣。吴芮作为以民为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定会顾及全天下的百姓,为民请命,反秦。(3分)
【参考译文】
吴芮,是秦朝时的鄱阳县令,很得江湖地区的民心,号称“鄱君”。天下人开始反叛秦朝时,英布投归吴芮,吴芮把女儿嫁给他。于是(吴芮)率领越人起兵响应各地的反秦斗争。沛公刘邦进攻南阳郡,碰上吴芮的将领梅鋗,就和他一起攻打南阳郡的析县和郦县,两县都投降了。等到项羽分封诸侯王的时候,因为吴芮率领百越士兵配合诸侯,跟着一起进入关中,所以立吴芮为衡山王,建都邾地。吴芮的将领梅鋗功劳多,封食邑十万户,成为列侯。项羽去世后,皇帝因梅鋗有功,跟随他进入武关,所以感激吴芮,改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吴芮)一年后去世,谧号文王,其子成王吴臣继位。吴臣去世,其子哀王吴回继位。吴回去世,其子共王吴右继位。吴右去世,其子靖王吴差继位。吴差于文帝继位后七年去世,(因为)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当初,文王吴芮,高祖认为他有忠于朝廷的贤德,诏令御史说:“长沙王忠诚,要写在法令上。”到惠帝、高后时,封吴芮嫡子以外的两个儿子为列侯,封国传了几代才废绝。
三、
7.(1)邀请 (2)因为 (3)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降职远调)(3分,每小题1分)
8.(1)汤显祖谢绝不去,沈懋学于是辅导张居正的儿子张嗣修读书,并一同考取了功名。(2分)
(2)李维祯担任监司,(为汤显祖)力争而没有成功,汤显祖最终被削夺了官籍。(2分)
9.因为汤显祖刚正不阿,不阿谀奉承权贵,而且他敢于直言劝谏,得罪了皇上。(3分)
【参考译文】
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年轻的时候擅长撰写文章,在当时很有名气。张居正想让自己的孩子科举中举,于是寻找各地有名气的学士来辅导他的孩子。(张居正)听说汤显祖和沈懋学的名气很大,于是让他的孩子们去邀请(二人做老师)。汤显祖谢绝不去,沈懋学于是辅导张居正的儿子张嗣修读书,并一同考取了功名。汤显祖到万历十一年才考取了进士。被授予南京太常寺博士的官职,后来迁升为南京礼部主事。
万历十八年,皇帝因为接连发生的日食星变而严责谏官欺蔽,并罚停止俸禄一年。汤显祖上书谏言,皇上大怒,把汤显祖贬谪为徐闻典史。(汤显祖)不久又迁为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趁赴京汇报政绩的机会,递交弹劾自己的文书然后回去了。第二年赴京汇报政绩时,主事者讨论罢免他。李维祯担任监司,(为汤显祖)力争而没有成功,(汤显祖)最终被削夺了官籍。汤显祖返家居住了二十年后去世。
汤显祖有志气,刚正不阿,和李化龙、李三才、梅国祯交好。后来他们三人都官位高、名声大,且有所建树,但是汤显祖却遭遇挫折穷困终老。李三才在淮上担任督漕,发信说迎接他,汤显祖却谢绝不去。
四、
10.(1)连词,所以 (2)名词作动词,怪罪 (3)间隔,这里是“过了”的意思(3分,每小题1分)
11.(1)这不是用来广开言路、显示圣德的办法。(2分)
(2)希望陛下割舍怜悯体恤别人的恩情,执行不变的法则,使将领有所惩戒和劝勉。(2分)
12.示例:
①白居易角度:作为臣子,要为国为民直言劝谏,即使丢掉官职甚至性命,也在所不辞,同时在指出上级的错误时,说话应委婉,上级才容易接纳。②李绛角度:作为臣子,要为国为民善于劝谏,通过分析利害关系等让皇上乐于纳谏。③皇上角度:作为最高统治者,要广泛听取臣子的意见,从善如流。(3分)
【参考译文】
白居易曾经因为在禀报政事时,说了“陛下错”,惹得宪宗皇帝非常严肃地宣布罢朝,(皇帝)秘密地召来承旨李绛,对他说:“小臣白居易出言不逊,必须把他撵出翰林院。”李绛说:“陛下能够接受直言不讳的劝谏,所以大臣们敢竭尽忠诚而对皇上无所隐瞒。白居易的话虽然欠考虑,但是他想的却是怎样献出忠心来。陛下今天怪罪了他,我担心会引得大臣们(天下之人)都闭口不说话了,因此,这不是用来广开言路、显示圣德的办法。”皇上听后很高兴,对待白居易如同当初一样。
这年秋天九月己亥日,吐突承璀擅自从统帅营中回来。辛亥日,皇上又任命他为左卫上将军,还担任左军中尉。李绛上奏说:“如果陛下您不责备吐突承璀,以后再有打了败仗的将领,该如何处置他呢 假如杀他,那么罪状相同处罚却不相同,他一定不服;假如释放他,那么谁不会为保全自己而消极抗敌呢 希望陛下割舍怜悯体恤别人的恩情,执行不变的法则,使所有将领有所惩戒和劝勉。”过了两天,皇上罢免了吐突承璀中尉的职务,(将其)降为军器使,朝廷内外相互祝贺。
五、
13.(1)如果 (2)名词作动词,担任宰相 (3)对的,正确的(3分,每小题1分)
14.(1)人们都认为你只知道治理天下的理论,不明白(如何处理)社会上的事务。(2分)
(2)改变社会风气,设立法令制度,(这是)如今迫切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2分)
15.示例:选拔和任用大臣,既要听取各方意见,又要有自己的主见,做到任人唯贤,用人不疑。(3分)
【参考译文】
熙宁二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当初,宋神宗想要起用王安石,拿这件事问曾公亮,曾公亮大力推荐他,唐介(则)说王安石难当大任:“王安石喜爱学习却拘泥古法,不知变通,所以(他的)见解不切合实际,如果让(他)处理政事,恐怕会有很多改变。”宋神宗又问侍读孙固:“王安石能不能做宰相 ”孙固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德行都很好,能够胜任侍从或献纳之职。宰相要有(宰相的)气度,王安石性情偏激,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您如果)一定要物色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都是合适的人选。”宋神宗不认为(唐介和孙固的话)是对的,最终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并)对他说:“人们都认为你只知道治理天下的理论,不明白(如何处理)社会上的事务。”王安石回答说:“治理天下的理论,正是用来处理社会上的事务的。”宋神宗说:“你所筹划的治国方案,把什么放在第一位 ”王安石回答说:“改变社会风气,设立法令制度,(这是)如今迫切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宋神宗十分赞同这种判断。
六、
16.(1)到,到达 (2)倚仗 (3)平(3分,每小题1分)
17.(1)只有北面的桃花峰,是诸山中铮铮可与汉阳峰并肩的,然而汉阳峰昂首耸立逼近霄汉,这是它最高的地方了。(2分)
(2)座座山峰各有奇险景观,互不逊色,真是雄伟宽广的极致景观!(2分)
18.选文记叙了作者攀登游历汉阳峰和五老峰的所见所感。(3分)
【参考译文】
二十一日 (我)告别慧灯和尚,从小屋后的小路直接攀登汉阳峰,攀缘茅草、手拉荆棘地向上攀登二里路,到达汉阳峰顶。从南鸟瞰鄱阳湖,浩荡的湖水仿佛与天相连。东面远望湖口县,西面遥看建昌,各座山历历在目,没有哪一座不像失去了倚仗一样低头服输,只有北面的桃花峰,是诸山中铮铮可与汉阳峰并肩的,然而汉阳峰昂首耸立逼近霄汉,这是它最高的地方了。下山走了二里路,沿着旧路,向五老峰前进。汉阳峰、五老峰,都是庐山南面的山,犹如两只角相对,而犁头尖则介于两者中间,退到后面,所以两座山峰相望很近。但是路都必须仍旧到金竹坪,绕过犁头尖后面,从它的左侧出来,向北转,才能到达五老峰;从汉阳开始计算路程,将近三十里。我刚到岭角,遥望峰顶很平坦,看不清五老峰的面目。等到到达峰顶,只见风很猛烈,没有流水,空寂而无人居住。因此游遍五老峰,才知道这山的北面,一片山冈相互连接;山的南面则是从山绝顶平剖,分成五支,从空中下坠万仞,非常高险,其外没有重冈叠嶂的遮蔽,视野非常宽广。然而五座山峰排列一线,彼此互相遮掩,一望不能兼收五峰。登上一座山峰,(从上往下望)那么峰两旁似乎没有底。座座山峰各有奇险景观,互不逊色,真是雄伟宽广的极致景观!
七、
19.(1)取名 (2)换,换掉 (3)同“嘱”, 嘱托(3分,每小题1分)
20.(1)一时间与尹公交友的人,都是世间有名之人,可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比不上尹公。(2分)
(2)却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官职已被贬黜了。(2分)
21.选文中的尹公博学多识,不因被贬而耿耿于怀,而是乐于结交当地朋友,并成为天下知名的人物(2分)。尹公亭既宽敞又高爽,坐在亭子中,人们可以欣赏随州四面的大小山峰,获得游览观赏带来的美好享受(1分)。
【参考译文】
随地作为一个州,距离京城很远,那地方偏僻,几乎与外界隔绝。在庆历年间,起居舍人兼直龙图阁河南人尹洙,因为不被掌权的小人所容纳,被贬官到这个州来,(他)居住在州城东面五里处的开佛寺中的金灯院。尹公具有高洁的品行和深厚的学问,在辨析论争方面很擅长,一时间与尹公交友的人,都是世间有名之人,可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比不上尹公。在这个时候,尹公的名声震动天下,而他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所以他在随州居住,每天把考论图书、通明古今作为要做的事情,而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官职已被贬黜了。他曾经住在北面的土山上,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在草间休息和游玩,过了一年多才离开。他离开之后,随州人不忍心让亭子废弃毁坏,就经常修缮它,因此给它取名为“尹公之亭”。随州从事谢景平镌刻石碑来记述这件事。到了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人李禹卿到这个州做太守,开始就着原有的基址,把低矮处增高,把狭窄处加宽,砍伐树木换掉旧亭,制造屋瓦铺上去,新亭修好后,既宽敞又高爽,环绕着随州的大小山峰都映入坐在亭子里的几席上的人们的眼帘。(李禹卿)又把旧亭撑立在北面,在这里随州人都能够表达他们对尹公的怀念之情,又能获取游览观赏的美好享受。这年冬天,李公把亭子的绘图送到京师,嘱托我写篇记来记述这件事。
八、
22.(1)拜访,拜见 (2)专心 (3)都(3分,每小题1分)
23.(1)当时殷浩的名声冠绝一时,能够和他对等辩论的,只有孙盛罢了。(2分)
(2)他的儿子立刻跪拜谢罪,说请求回去删改掉。(2分)
24.孙盛是一个方正严明、勤奋好学、善于言辞和辩论、明辨事理、实事求是、家教严厉的人。(3分)
【参考译文】
孙盛字安国,是太原府中都人。父亲孙恂担任过颍川太守。孙恂在郡里遇到贼人,被杀害了。孙盛十岁时,为了躲避灾难渡过长江。等到长大时,广泛学习,善于谈话名理。当时殷浩的名声冠绝一时,能够和他对等辩论的,只有孙盛罢了。孙盛曾经拜访殷浩和他谈论,相对饮食,挥舞麈尾,兽毛都落在了饭中,食物冷了又加热了四次,到了傍晚忘了吃饭,道理最终也不能确定。孙盛又写作了医卜的文章和《易象妙于见形论》,殷浩等人最终也没有办法对它提出诘责,因此(孙盛)名声大振。
孙盛专心学习不知疲倦,从少年到老年,手不释卷。写作了《魏氏春秋》《晋阳秋》,同时写作了诗文论难几十篇。《晋阳秋》的言辞正直,说理正确,(人们)都称赞这是好史书。不久桓温看到了《晋阳秋》这本书,很生气地对孙盛的儿子说:“枋头之战确实是失败了,但怎么会像你的父亲说的那样!如果这部史书流传开了,自然会关系到你们孙家的安危。”他的儿子立刻跪拜谢罪,说请求回去删改掉。当时孙盛年老归家,性格方正严明有法度,虽然子孙们已头发斑白,可是家教更加严厉。
九、
25.(1)咨询,商议 (2)将 (3)克服(3分,每小题1分)
26.(1)郑君对此感到疑惑,给别人看,看的人都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2分)
(2)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可是最终到了无法补救的地步。(2分)
27.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3分,意思符合即可)
【参考译文】
浦阳县有位青年名叫郑仲辨,他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粒,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郑君对此感到疑惑,给别人看,看的人都哈哈大笑,认为这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拿给人看,看的人像之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大的地方有一把大小,靠近拇指的指头都被它牵连得疼痛起来,四肢心脏及脊椎骨,没有不痛的。郑君心中害怕,就去咨询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其实已经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不赶快治疗,将会伤及性命。但是(这种病)刚开始发作的时候,一天就可以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现在病已经形成了,不到三个月不能治愈。一天治得好,用艾草就可以了;过十天才能治得好,用药草才可以;到成了重病时,甚至会蔓延到内脏,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除非能从内部治它,否则病势不会停止;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君听从医生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有效的良药。果然到两个月后就好了,三个月后精神脸色开始复原。
我因此就这件事思考:天下的事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可是最终到了无法补救的地步。当初发生,容易处理时,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忽它而不加顾虑;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很长的时间,用尽了脑筋,精疲力竭,才仅仅能把这祸患克服,像拇指这样的事可太多了!
十、
28.(1)答应 (2)以……为罪,怪罪 (3)道歉(3分,每小题1分)
29.(1)您治理东阿治理得很好啊!(2分)
(2)在这个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2分)
30.评价人(考核官员是否尽职尽责)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就轻易下结论。(3分,意思符合即可)
【参考译文】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过去了,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己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严厉的惩罚。”晏子回答说:“我请求改变过去的办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我请求为此而死。”景公答应了他。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治理得很好啊!”晏子回答说:“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并且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并且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近臣,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个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来迎接我、祝贺我。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晏子说罢拜了两拜,便要离去。景公于是离开座席向晏子道歉说:“您勉强再去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