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现代文综合阅读
说明:共四大题,18小题,满分6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中考对接点 中考常以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考点涉及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分析主旨与情感,理解表现手法,分析语言特色,阅读体验,筛选信息,辨析说明方法与作用,提炼观点,分析论据与论证思路等。多文本阅读主题主要有热点话题、生活百科、科技创新、读书学习、传统文化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7分)
王嘉男:一跳天下知
刘 峣
站在熟悉的海沃德田径场,时间仿佛回到了8年前——2014年美国尤金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时年18岁的王嘉男一鸣惊人,赢得男子跳远项目冠军,由此站上世界舞台。
8年后重回福地,王嘉男再度震惊田径场——7月17日,在俄勒冈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决赛中,他凭借最后一跳超越对手,以8米36的成绩成为首位赢得该项目世锦赛冠军的亚洲选手。
一
来到俄勒冈,王嘉男憋着一口气。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上,信心满满出征的他在预赛中仅跳出了7米81,未能进入决赛。
“东京奥运会跟头栽得太狠了。”失利的沮丧让王嘉男反思了很多。为此,他经常把东京奥运会比赛时的一些物品放在身上,时刻警示自己。
奥运失意,王嘉男用全运会上的金牌和针对性的训练逐渐找回了信心和状态。他也渴望用国际赛场上的成绩,弥补奥运会上的遗憾。
出征本届田径世锦赛跳远项目的选手可谓星光熠熠——东京奥运会冠军滕托格洛、十项全能跳远纪录保持者因汉姆、日本跳远新星桥冈优辉等悉数登场。决赛最后一跳之前,王嘉男仅以8米03的成绩排名第五。
“最后一跳之前,我看了看大屏幕,感觉8米15左右的成绩就能拿到奖牌。”王嘉男说,“我就想闭眼睛跳、仰着头跳,也能拼个奖牌。”
抱着“拼奖牌”的决心,王嘉男站上跑道,深呼一口气后精确起跳,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落地后溅起白沙一片。
“我看了一眼沙坑,估计成绩在8米3左右,不是奖牌就是金牌。”心里有底的王嘉男轻盈地向前奔跑,直到现场的大屏幕显示出超越所有对手的成绩,他终于掩面而泣。
“我梦到过3次世锦赛金牌,今年也梦过一次。”王嘉男说,“每次醒了都告诉自己要现实一点,还是稳步前进比较好,现在梦想成真了。”
夺得冠军后,王嘉男身披五星红旗绕场庆祝。这是他职业生涯的新高度,也是中国田径的新篇章——在此之前,中国男选手还从未在世锦赛田赛项目上获得金牌。与此同时,王嘉男也成为继刘翔、王浩、陈定之后,第四位在世锦赛上夺得冠军的中国男选手。
二
年少成名的王嘉男早早与田径结缘。一开始,他并没有专攻跳远,而是跨项田赛和径赛,主练十项全能。
通过训练和比赛,王嘉男的跳远天赋逐渐显露。“第一次比全能时跳远就跳了7米80,教练就跟我说,别练全能了,于是我就开始去练跳远。”王嘉男说。
来到跳远赛场,王嘉男的成绩提升迅速。2012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未满16岁的王嘉男便突破8米大关,获得全国冠军;次年的印度亚锦赛上,他又收获了亚洲冠军。
尽管在2013年的莫斯科世锦赛上马失前蹄,未能闯入决赛。但在美国教练兰迪·亨廷顿的指导下,王嘉男一次次刷新着纪录——2014年夺得青年世锦赛冠军后,他又在次年的北京田径世锦赛上获得铜牌,成为第一个登上世锦赛男子跳远领奖台的亚洲运动员。
近年来,王嘉男、黄常洲、高兴龙、李金哲等中国跳远选手频频崭露头角,在国际赛场上形成了集团优势,李金哲、王嘉男更是先后跳出了8米47的全国纪录。但同时,从世界跳远的整体水准来看,高水平的运动员也在持续涌现,8米50成为中国选手无比接近却又难以捅破的窗户纸。
2016年里约奥运会,王嘉男位列第五;2017年伦敦世锦赛,他以8米23获得第七名;2019年多哈世锦赛,他获得第六名;2021年东京奥运会无缘决赛……世界大赛的领奖台,王嘉男已经阔别很久了。这枚不期而至的金牌,既是对他一年来在低谷中咬牙坚持的奖赏,也是对他开启新旅程最好的礼物。
三
王嘉男圆梦世锦赛,外教兰迪的指导功不可没。2014年,这名曾带出男子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迈克·鲍威尔的美国教练来到中国田径队,把王嘉男等多名年轻选手带上了世锦赛和奥运会赛场。
初到跳远队时,兰迪便在训练场地上架设了很多摄像设备,分析队员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动作,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此后,他又担任了“百米飞人”苏炳添的教练,帮助这名老将通过新理念、新技术站上了奥运会决赛赛场。
“兰迪一直鼓励我,这对我树立信心有很大帮助。从助跑、空中技术到起跳,这些技术都是他教给我的。”王嘉男说。
今年世锦赛前,王嘉男在兰迪的指导下着重助跑速度的练习,以此实现成绩的突破。在测试中,王嘉男行进间30米成绩可跑到2.72秒,在中国甚至亚洲都达到顶尖水平。助跑和起跳衔接细节上的改进,为他在世锦赛上的成功一跃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田径队的复合型团队,也给予了王嘉男全面的支持。特别是专业的医疗团队,为他的伤病恢复和训练安全提供了保障。
一枚创造历史的世锦赛金牌,为中国田径的巴黎奥运会周期开了个好头。但在王嘉男看来,夺冠的兴奋之后,还要在训练场上挥洒更多汗水。
“未来两年还是要稳步前进,包括明年的世锦赛、后年的奥运会。我不会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但一定会努力训练,把既定的事情做好。”王嘉男说。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7月20日,有删改)
1.给选文三个部分分别拟写一个恰当的小标题。(3分)
2.文中说俄勒冈是王嘉男的“福地”,结合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有哪些。(3分)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王嘉男是一位怎样的运动员 (4分)
4.学校广播站要以“奋力一跃,美梦成真!”为题,介绍王嘉男夺冠的相关情况。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说播稿。(4分)
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和课文《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均属于通讯,不同的是,本文是人物通讯,课文是事件通讯。
B.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等手法刻画王嘉男勇夺金牌的形象。
C.王嘉男的圆梦之旅并不平坦,他年少成名,而后也经历了失利与低谷,但他从未放弃梦想。
D.王嘉男圆梦世锦赛,除外教兰迪的指导功不可没外,复合型团队也给予了王嘉男全面的支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7分)
种一片太阳花
李天芳
几乎没有人不喜爱花,但谙于花道、又长于种花的人并不多。我就是个只爱花,而不会养花的人。
这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年幼时,生养我的家乡,是个草木落地生根的地方,常年四季,所到之处都有鲜花开放。成年以后,在北方的山野为民,虽然寒冷的气候和瘠薄的土地,都不利于绿色生命的繁衍,但出门是田地,举目是山坡,夏花秋叶还是比比皆是。
来到机关后,山川和土地远了。机关的四合院,构筑方整,屋舍俨然。半世纪前,据说这里曾经是大军阀的公馆。为了舒适,也为了阔气,室内的地用木板镶了,室外的地用青砖铺了,偌大的一个院子里,竟难找到五谷和花草赖以生长的泥土。
春天,别处的草青了,树绿了,这里,映进眼帘的却是一片单调的砖瓦色。夏天,烈日当空,砖铺的院地像火炉那样散发着热,叫人焦躁难忍。此情此景,使人强烈地生起对于色彩的渴望。渴望郁郁葱葱的树,斑斓多姿的花。
有这念头的似乎还不止我。于是大家动手,揭掉砖头,垒起花墙,收拾出一块长方形的花圃。
种什么呢 我和同事们面对一方泥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认定不能太娇,也不能太雅,太娇太雅都不是我们侍养得了的。末了,一致地想到太阳花。
银粒儿般的种子撒下去以后,天天有人俯身子瞅它,盼它,可是大半月过去了,竟丝毫没有动静。有人说种早了,有人说埋深了。正在各种判断莫衷一是时,它破土而出了。
新出的芽儿,细得像针,红得像土,几天之内,就抽出很圆的秆、红圆的叶,叶和秆都饱和着碧绿的汁液,嫩得不敢碰。很快地,叶叶秆秆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像法兰绒一般,厚厚地铺了一地。
当案头的文稿看得双目昏花时,走到院子来,看一看这绿茵可爱的太阳花,对于困倦的眼睛,是一种极好的休息。
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上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面的便一发而不可挡。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蓝、紫、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五彩缤纷的锦缎。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那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初,我们以为,这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经受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烈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作为单独的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光这么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成熟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的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成熟了的花蕾。
这新旧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花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从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人们还注意到,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在完成开花的任务之后,它们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将生命延续。待到秋霜肃杀时,它已经把银粒儿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公平的世界。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啊!
太阳花给予的启迪,无疑是有益的。
为了这,我们院里的劳动者说,来年春暖时分,还要种一片太阳花!
(选自《当代散文名篇赏析》,有删改)
6.文章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请概括。(3分)
7.作者认为太阳花经久不衰的原因有哪三个方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8.文章中,对比鲜明,象征手法运用自如,试择其一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9.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大家动手,揭掉砖头,垒起花墙,收拾出一块长方形的花圃”中“揭”“垒”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人们的迫切心情。
B.太阳花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的原因是太阳花的事业是那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
C.本文将时间的进展和作者的心理感受娓娓道来,突出了花朵在人的生活中看似无足轻重,实则不可或缺的地位,也使得文章平中见奇。
D.文章虽然短小,却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生物对人们精神的抚慰和灵魂的启迪,寄寓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3分)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四季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莫高窟现存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中,保存了大量与岁时节令有关的内容,涉及传统民俗、礼俗与佛俗,并融合丝绸之路与敦煌独特的自然风貌与社会环境,形成了大量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岁时节令”文化。莫高窟第285窟中,威武的雷神挥椎击鼓,春雷阵阵,百虫惊动,这便是惊蛰时节的物候;莫高窟第35窟的十一面观音像中描绘了人们想象中的月宫图景,那月里有着蟾蜍和月兔,是古老敦煌人对于中秋圆月的想象。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中,也有着极为丰富的岁时节令内容。同样是惊蛰时节,敦煌文献P.2624《咏廿四节气诗》中写道:“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短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敦煌文献P.2838《咏新月》也讲述了敦煌人崇敬拜月的习俗。在敦煌石窟之中,既保存了形象的古代壁画,又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料,两者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具体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岁时文化的真实状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
材料二:2018年,敦煌研究院开展了“敦煌岁时节令”项目,“敦煌岁时节令”是敦煌研究院新媒体中心创立的数字媒体品牌,旨在以互联网为载体,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敦煌壁画、彩塑和藏经洞文献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平台,以新媒体传播的形式,将传统的岁时节令再现于世人眼前。自敦煌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第一篇关于敦煌岁时节令的文章以来,这个系列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得了2000万次点击和100多万条留言,将敦煌文化带给了数以千万的读者朋友。通过互联网平台,古老的敦煌文化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数以万计的读者完成了一场“双向奔赴”。作为“敦煌岁时节令”的唯一主创团队,敦煌研究院一直在持续着创作并发布与其相关的延展内容,包括数字产品、纸质出版物、展览等相关线上线下产品的授权合作。清明游春,夏至祈雨,处暑纳凉,小雪饮酒,在四季岁时、春秋节令中,与古人一同探寻岁月的奥秘。在此间,邂逅属于中国人的清朗与壮阔。
材料三:千百年来,敦煌的画师们将自己的日常生活画进壁画,它们与飞天花雨一起,沉睡在喧嚣的黄沙里。我们经常研究壁画画面的艺术价值或意义,无形中,也许忽略了那些古人最想传递给子孙后代的信息——生活的美学。
敦煌的五月十分炎热,赠扇相贺便成了古代敦煌端午的重要习俗。各样扇子不仅是一种消夏的用具,更是一件艺术品。敦煌文献S.5636《应用文范》中“端午日贺扇”记载:“蕤宾膺候,端午今晨,伏蒙鸿恩,各赐团扇,愿扬仁风。某乙等无任惶悚。”在莫高窟第196窟的壁画中,便绘有晚唐时期的精致团扇。
由于敦煌本地不产包粽子的箬叶,所以人们把糯米先煮成熟饭,然后放在一个浅浅的容器里摊平,还可以撒一些红枣之类的配料,最后加以重压,当地人称为“粽糕”。敦煌文献S.5636《端午相迎书》中记载:“达(幸)逢嘉节,端午良晨(辰)。有慰同僚,何以申展,空备团粽,辄敢谘邀,状至幸垂过访。谨状。”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同事们端午佳节来访,主人非常开心,虽然没有备下丰富的酒宴,但团粽一定管饱!
这些有趣的内容,就像是一串散落的珍珠,有些在壁画里,有些在彩塑里,有些在文献里。读者们看着看着,便会发出这样的惊叹:原来上元节的“燃灯”习俗是这样来的!莫高窟里竟然藏着“雷公”和“雨师”!古代的清明节和寒食节连在一起放假!在深秋季节里,古人们的穿搭真是好看极了!原来在沙漠深处的石窟里,还有游泳、捕鱼的壁画呢!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述三则材料均围绕敦煌壁画中有关岁时节令的内容展开。
B.材料一侧重说明在敦煌石窟之中,具体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岁时文化的真实状态。
C.材料二侧重说明通过互联网平台,古老的敦煌文化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数以万计的读者完成了一场“双向奔赴”。
D.材料三侧重介绍说明敦煌壁画中的那些画面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或意义。
12.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材料一的语言有何特色 请简要分析。(3分)
13.结合材料二,说说敦煌岁时节令“获得了2000万次点击和100多万条留言”的原因是什么。(4分)
14.说说材料三中画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3分)
材料一:云南傈僳族小伙跟着颇有节奏感的音乐用方言介绍着自己的家乡。全程没有剪辑,没有运动镜头,没有精致布景,显得颇为简单甚至略粗糙,但就是这样一条“不修边幅”的短视频,不仅赢得数十万点赞,还成为现象级作品,被网友们竞相模仿,引发网络狂欢。
每条集地域归属感和语言独特性于一体的视频,都能瞬间唤起观众的代入感,激发起他们的地域身份认同和语言认同,同时也开掘出巨大的二次创作空间。于是,大家纷纷用家乡方言进行创作,成为乡音的代言人。从这些方言短视频中,人们学会了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词语,如傈僳语中的“欧巴”(青蛙)、上海话中的“囡囡”(小女孩)、赣方言中的“做犀利”(做什么)。
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人人都有家乡,各地都有方言。每一种方言都或多或少与普通话存在着区别,每一种方言都有自己的特色俚语,且大都不为“外人”所知。相较于那些以或搞笑娱乐或猎奇探秘或精美炫目的内容来吸引眼球的短视频,这种用方言为乡音代言的短视频所呈现的是最朴素、最自然、最本真的生活样貌,从而引起受众普遍的共情,这种共情的背后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浓浓的乡情与乡愁。
材料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大众传媒的发展等多重因素的作用,方言的使用和传承受到很大影响。有的人阔别家乡已久,渐渐忘了家乡话怎么说;有的人认为方言土,不愿说;有的地方只有老人还能说些正宗的方言,年轻人不愿说也不愿学。
近年来,方言说唱、方言短剧、方言电视剧、方言电影等艺术形式也纷纷涌现,受到人们的欢迎。比如,时下正在热映的电影《人生大事》,影片中的莫三妹说着一口武汉方言,加上寸头、花衬衫、夹脚拖鞋的装扮,生动诠释出小人物的市井感,也为影片注入了浓浓的烟火气,让这部冷门题材影片成为热门作品。在普通话广泛使用的今天,方言能够赋予文艺作品鲜明的地域特色,让作品更有个性和特点,有利于在互联网时代进行传播。从这个角度看,方言不仅具有文化属性、情感属性,还具有凸显个性、提升魅力的实用性。
目前我国共有100多种方言,每种方言都有自己的特点,每种方言的背后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整齐划一的内容是缺乏传播力的,而千姿百态、独树一帜、别出心裁的内容往往更受青睐。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为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
材料三: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理应受到精心保护和良好传承。我们需要兼顾语言的主体性和多样性,正确处理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的关系,给予方言合理宽容的生存空间。
在互联网与数字化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方言,增强方言文化的社会认同感,应该成为我们新的探索方向。比如,将方言引入长、短视频,用方言演唱古风歌曲,用创意活动弘扬方言文化,这些新玩法都有助于方言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传播环境,增强人们对方言的熟悉度和亲切度。
在这方面,各地近些年在学校、社会层面进行了各种尝试。比如,不少大、中、小学纷纷开展传承方言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访老城区,与能讲地道方言的老人对话,将方言俚语整理成“知识问答”,再做成视频,发布到新媒体平台,通过新媒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传播方言文化。此外,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的方言博主们也在用“南腔北调”开辟出一条方言传承传播的新路子。
15.请概括材料一侧重论述的角度。(3分)
16.你怎样理解“这种共情的背后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浓浓的乡情与乡愁”这句话 (3分)
17.近年各种方言艺术形式纷纷涌现,结合材料二说说这些艺术形式能够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4分)
18.下列不适合作为材料三的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为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教育部和国家语委2015年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B.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
C.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雾都方言艺术节,推动方言文化与新兴的说唱艺术耦合发展。
D.九年级的小语同学认为,时代不同了,语言也会随之改变,方言被淘汰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答案
一、
1.示例:圆梦世锦赛;创造新纪录;开启新征程。(3分)
2.8年前,时年18岁的王嘉男在此地赢得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项目冠军,由此站上世界舞台。8年后,王嘉男又在此地成为首位赢得该项目世锦赛冠军的亚洲选手,弥补了他在东京奥运会上的遗憾,他也成为继刘翔、王浩、陈定之后第四位在世锦赛上夺得冠军的中国男选手。(3分)
3.示例:是一位具有跳远天赋,年少成名的运动员;是一位一直坚守自己的梦想,并为之持续努力拼搏奋斗的运动员;是一个做事低调、懂得感恩教练、团队和祖国的运动员;是一位脚踏实地、刻苦训练的运动员。(4分)
4.示例:今天,从田径世锦赛赛场上传来了好消息,中国跳远运动员王嘉男,在最后一跳中跳出了8米36的成绩,为中国田径队拿下了本届世锦赛的首金。逆转夺金的王嘉男,成为中国田径史上首位世锦赛男子跳远项目冠军。王嘉男用帅飞的一跳,将甜甜的美梦,变成美好的回忆。我们的掌声不仅要送给王嘉男,还要送给每一位为梦想全力奔跑的中国人。(4分)
5.B(没有运用外貌描写)(3分)
二、
6.种花的原因(缘由);播种、发芽、开花的过程;单独的一朵太阳花生命极其短暂(对太阳花的认识)。(3分)
7.原因: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经受烈日的考验;尽管单独的一朵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从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感情:表达了对太阳花所构建的科学的、合理的、公平的世界的热情赞美与讴歌之情。(4分)
8.示例一: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比如第2~4段中,从家乡到北方的山野,作者以往生活过的地方,到处都有赏心悦目的花,到处都有大自然的美;作者现在工作的四合院,尽管构筑方整,屋舍俨然,春天却是一片单调的砖瓦色。通过对比,写出作者对鲜花和生命的渴望。示例二: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太阳花被描绘得不仅有形,还有神。通过小小的太阳花,作者热情讴歌蓬勃的生命力,告诉我们要懂得珍惜、热爱生命。从太阳花中,作者见到了一个科学、合理、公平的世界。她要告诉我们,人类的社会中,也应是科学、合理、公平的。(4分)
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花的叶和秆比作绿色的法兰绒,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花“叶叶秆秆密密麻麻连成一片”的情态;把“绽放的太阳花”比作“五彩缤纷的锦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绽放的太阳花的美丽。(3分)
10.B(太阳花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的原因是生命极为短暂,朝开夕谢,开花的机会格外宝贵)(3分)
三、
11.D(侧重介绍说明敦煌壁画中那些古人最想传递给子孙后代的信息——生活的美学,也许被我们忽略了)(3分)
12.示例:朴实无华中不乏生动,如“威武的雷神挥椎击鼓,春雷阵阵,百虫惊动”等词句准确生动,又引用《咏廿四节气诗》中的诗句,富有诗意,文化气息浓郁,形象细腻地表现出惊蛰时节的物候特征,带给读者无限美好的想象。(3分)
13.示例:以互联网为载体,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敦煌壁画、彩塑和藏经洞文献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平台,以新媒体传播的形式,将传统的岁时节令再现于世人眼前,让古老的敦煌文化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4分)
14.示例: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敦煌壁画中有关岁时节令的这些有趣的内容的意义和价值。(3分)
四、
15.侧重论述用方言为乡音代言的短视频引发网络狂欢的原因。(3分)
16.示例一:因为方言不仅是语言工具,还是刻在人们骨子里的文化记忆。当方言在耳畔响起,人们听到的是语言中的具体信息,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家乡的山水、草木、美食。
示例二:于个体而言,方言是镌刻在我们身上独有的印记,它不仅让人们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也代表着那些不用迁徙、没有别离的时代里,一种轻松惬意、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氛围,寄托着当代挺进城市、阔别故土的年轻人的共同的乡愁。于民族而言,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相对应的地域文化。(3分)
17.示例:方言不仅具有文化属性、情感属性,还具有凸显个性、提升魅力的实用性。个性化的互联网时代,为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4分)
18.D(材料三谈论的是方言的保护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所得到的新的发展契机的情况,因此D项所谈论的方言消亡问题与该材料不相符,不适合作为材料三的论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