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B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E为断层,地表发育一河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河流流向为( )
A 自南向北 B. 自北向南 C. 自西向东 D. 自东向西
2. 岩层⑤最可能为( )
A. 片麻岩 B. 石英岩 C. 石灰岩 D. 板岩
3. 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②④③① D. ②①④③
丹霞地貌是紫红色砂砾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所成,其在外力作用下通常形成宝塔状、峰林状或蜂窝状洞穴等地貌。江西赣州通天岩风景区因“丹霞地貌独特,石窟文化深厚”著称,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在石窟所在的岩壁上发现有鹅卵石样的砾石镶嵌其中。如图示意通天岩风景区崖壁上蜂窝状洞穴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丹霞地貌的岩体主要为红色砂砾岩,说明形成岩层时地理环境最可能为( )
A. 内陆盆地 B. 温暖浅海 C. 低山丘陵 D. 沿海平原
5. 从地质作用上看,和丹霞地貌成因相似的是( )
A. 横断山脉 B. 路南石林 C. 崇明岛 D. 黄山
6. 关于通天岩风景区崖壁上密集的小型蜂窝状洞穴的成因,可能为( )
A. 植被根系生物风化形成 B. 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D. 风化重力脱落形成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 A半岛地势东高西低 B. A半岛雪线西坡高,东坡低
C. 随着全球变暖,B处水温将降低 D. B为该区域7月等温线
8. 图中0℃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地形和地势 D. 洋流和地形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河流N是我国( )
A. 南北方分界线
B. 内外流区分界线
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 耕作业与畜牧业分界线
10. N河以北的河流一般( )
A. 只有一个汛期 B. 具有凌汛
C. 具有冰期 D. 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图中的三条线表示了全球及南北半球月平均气温变化与冰雪覆盖面积的对应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a点表示( )
A. 南半球的7月份
B. 北半球的1月份
C. 全球平均状况的1月份
D. 全球平均状况的7月份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的冬季冰雪覆盖面积小于南半球
B.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半球的冰雪覆盖范围年变化比北半球大
C. 北半球的气温年较差小于南半球
D. 从全球平均状况来看,全球平均气温1月较7月低
读我国各省区城镇密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镇人口密度小于3.2座/每万平方千米的省区都位于内陆非季风区
B. 城镇人口密度大于8.33座/每万平方千米的省区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C. 我国各省城镇人口密度从东向西有规律地递减
D. 图中湖北的城镇人口密度明显地大于湖南
14. 有关城镇人口密度大小原因正确的是( )
A. 西北省区的城镇人口密度小,主要是因为省区面积大
B 长江三角洲省份由于自然资源丰富而城镇人口密度大
C. 城镇人口密度与人口密度及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
D. 各地的气候、地形差异是造成城镇人口密度大小的主要原因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数千年前,中美洲茂密的热带雨林曾经是玛雅文明纵横的天下。玛雅文明发展了天文学、象形文字及复杂的历法体系,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文明。然而,奇怪的是,辉煌灿烂的玛雅文明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下图为中美洲及相关地理事物示意图。
材料二 由于运河闸室的限制,巴拿马运河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商业机遇。鉴于此,巴拿马运河开始动工扩建,预计于2014年竣工。届时可让世界最大规模的船只通过。
材料三 尼加拉瓜南部有风景秀丽的尼加拉瓜湖,太平洋与尼加拉瓜湖之间有低平的地峡相连,湖水通过与哥斯达黎加的界河圣胡安河流入加勒比海。尼加拉瓜运河是尼加拉瓜计划开凿的跨洋运河,按计划将比巴拿马运河更深、更宽,工程预计耗资300亿美元,于2019年部分竣工。
(1)指出玛雅末期原生森林的分布特征,并简述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
(2)说明巴拿马运河建成为船闸式运河的主要原因及由此给当地带来的主要问题。
(3)针对尼加拉瓜运河的开凿,你是否支持。请说明理由。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南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月份分配图、海南岛的等高线分布图。
材料二:海南省探索订单农业之路,始于冬季瓜菜,起步于1998年,大面积推广于2000年。时下,海南全省种植反季节瓜菜近170多万亩,与农民签订保价放种订单达重30多万吨,形成独特的订单农业海南模式。海南八成以上反季节瓜菜销往岛外,产销衔接,全靠订单,而且海南特别提倡大面积发展无公害瓜菜。
(1)据材料一回答:①和②是三亚和东方的气温和降水月份分配图,其中三亚的气温和降水图是________(①或②);读海南岛的地形图,概括海南岛的地形特征________。
(2)当前我国的卫星发射基地中,位于我国非季风区的卫星发射基地是________,海南岛的文昌与该基地相比的优势是:________。
(3)据材料二回答:海南推行“订单农业”,大面积发展反季节瓜菜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17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和田河作为塔里木河四大源流之一,是唯一一条南北贯通的过水河流,并形成了塔河流域三大绿色走廊之一,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降雨补给为辅,年内分配不均。近年来,和田河通过修建生态闸、山区水库、河道生态防洪等水利工程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说明和田河水利工程措施对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起到的积极作用。
18. 下图反映了目前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字母分别表示欧洲、北美(不包括墨西哥)、亚洲和非洲。
(1)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地区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下图是“某城市的横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A~F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代号是________;代表工业区的代号是________;代表低级住宅区代号是________,代表高级住宅区代号是________。
(2)在图例①~④中,①类用地建筑高度与距离中心商务区的关系一般是________,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②类用地多分布在高楼的底层,原因主要是_______;③类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纷纷被迫向市区外缘迁移,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
20.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____(国家)轮廓图,该国是世界上出口____(畜产品)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____(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2)该国东南部____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用字母A代表该盆地,并将A标在图中相应的位置____。
(3)该国坚持“”的混合农业模式,采取____、____等措施,并将天然草场改良为人工草场,播种优质豆科植物并施肥等,提高了牧草产量和质量,保持____。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B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E为断层,地表发育一河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河流流向为( )
A. 自南向北 B. 自北向南 C. 自西向东 D. 自东向西
2. 岩层⑤最可能为( )
A. 片麻岩 B. 石英岩 C. 石灰岩 D. 板岩
3. 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②④③① D. ②①④③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看出河流流向可能为自西向东或者自东向西,AB错误,河流北岸坡度较小,南岸坡度较大,说明河流南岸受到侵蚀,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所以图中河流自西向东流动,向右偏转,侵蚀南岸,C正确,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根据图例①为侵入岩,岩浆活动提供高温、高压的条件,使周边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岩层⑤为变质岩,石灰岩为沉积岩,排除C;片麻岩为岩浆岩或沉积岩变质形成;砂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石英岩,板岩是页岩变质形成,石英岩、 板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而⑤岩层分布在岩浆岩附近,很有可能由岩浆岩通过变质作用而成,因此⑤可能是片麻岩,A正确,B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沉积岩从下到上,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所以沉积岩②③④的形成年代,从早到晚为②④③,①为岩浆岩,岩浆入侵穿过岩层②,未穿过岩层③④,所以岩浆岩的形成晚于岩层②,早于③④,所以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②①④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岩层新老关系判断:沉积岩越往下岩层月老形成时间越早;侵入岩晚于其侵入的岩层,喷出岩晚于其切穿的岩层;变质岩往往晚于其周边的岩浆岩。
丹霞地貌是紫红色砂砾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所成,其在外力作用下通常形成宝塔状、峰林状或蜂窝状洞穴等地貌。江西赣州通天岩风景区因“丹霞地貌独特,石窟文化深厚”著称,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在石窟所在的岩壁上发现有鹅卵石样的砾石镶嵌其中。如图示意通天岩风景区崖壁上蜂窝状洞穴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丹霞地貌的岩体主要为红色砂砾岩,说明形成岩层时地理环境最可能为( )
A. 内陆盆地 B. 温暖浅海 C. 低山丘陵 D. 沿海平原
5. 从地质作用上看,和丹霞地貌成因相似的是( )
A. 横断山脉 B. 路南石林 C. 崇明岛 D. 黄山
6. 关于通天岩风景区崖壁上密集的小型蜂窝状洞穴的成因,可能为( )
A. 植被根系生物风化形成 B. 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D. 风化重力脱落形成
【答案】4. A 5. B 6. D
【解析】
【4题详解】
红色砂砾岩颗粒较大,一般沉积于陆地河湖环境,A正确。石灰岩一般形成于温暖浅海环境,B错误。低山丘陵以侵蚀作用为主,C错误。沿海平原一般形成颗粒较细的砂页岩,此处砂砾岩颗粒较大,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丹霞地貌主要为流水侵蚀而成,路南石林是喀斯特地貌,所以成因与之相似,B正确。横断山区和黄山成因以内力作用为主,AD错误。崇明岛为流水堆积地貌,C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题干中提到“岩壁上发现有鹅卵石样的砾石镶嵌其中”,所以推断蜂窝状洞穴属于风化,砾石脱落形成,因此关于通天岩风景区崖壁上密集的小型蜂窝状洞穴的成因,可能为风化重力脱落形成,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丹霞地貌是指以陆相为主的红层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主要由红色碎屑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 A半岛地势东高西低 B. A半岛雪线西坡高,东坡低
C. 随着全球变暖,B处水温将降低 D. B为该区域7月等温线
8. 图中0℃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地形和地势 D. 洋流和地形
【答案】7. C 8. D
【解析】
【分析】考查世界主要地区,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原因,影响等温线弯曲的原因。
【7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图示区域地形A半岛地势西高东低,A错。A半岛西坡是迎风坡,降雪多,东坡是背风坡,降雪较少,所以雪线西坡低,东坡高,B错。随着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北大西洋暖流减弱,B处水温将降低,C对。B处等温线凸向高纬地区,是受沿岸暖流与山地地形影响的结果,与季节无关,D错。故选C。
【8题详解】
图中A半岛西侧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导致流经海区水温比周围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半岛上地形的影响,使等温线与山脉走向一致,D对。纬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都不是主要原因,A、B错。海面上的等温线与地形、地势无关,C错。故选D。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河流N是我国( )
A. 南北方分界线
B. 内外流区分界线
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 耕作业与畜牧业分界线
10. N河以北的河流一般( )
A. 只有一个汛期 B. 具有凌汛
C. 具有冰期 D. 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答案】9. A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河流N为淮河,秦岭-淮河一线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A正确;内流域和外流域的分界线分两段, 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故B错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C错误;耕作业与畜牧业分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以北地区河流冬季有结冰期,以南河流无结冰期,C正确;东北地区的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夏汛(雨水补给),A错误;凌汛发生要满足河流存在结冰现象和河流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B错误; N 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凌汛是一种水文现象,主要是由于河流在冬季封冻和春季开河期间,上游河段先解冻,而下游河道尚未解冻,导致冰凌堵塞河道并对水流产生阻力,从而引起江河水位明显上涨。
图中的三条线表示了全球及南北半球月平均气温变化与冰雪覆盖面积的对应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a点表示( )
A. 南半球的7月份
B. 北半球的1月份
C. 全球平均状况的1月份
D. 全球平均状况的7月份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的冬季冰雪覆盖面积小于南半球
B.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半球的冰雪覆盖范围年变化比北半球大
C. 北半球的气温年较差小于南半球
D. 从全球平均状况来看,全球平均气温1月较7月低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全球冰雪覆盖面积应为南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之和。因此,最右边的线表示全球。与南半球相比, 北半球温差大,所以,中间的ab连线代表北半球, ab线左侧线代表南半球。北半球1月冰雪覆盖多,所以a代表北半球1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由上题已知,最右边的线表示全球,中间为北半球,a为1月,b为7月,左边为南半球,读图可知,北半球1月冰雪面积较南半球7月大,因此北半球冬季冰雪覆盖面积比南半球冬季冰雪覆盖面积大,A错误;对比1月和7月的冰雪面积,可知南半球的冰雪覆盖范围年变化比北半球小。冰雪面积年变化越大对应气温年较差越大,因此北半球的气温年较差大于南半球,BC错误;最右侧线为全球情况,1月冰雪面积较7月大,因此全球平均气温1月较7月低,D正确。故选D。
【点睛】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20世纪以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厘米,是一种缓发性的自然灾害。
读我国各省区城镇密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镇人口密度小于3.2座/每万平方千米的省区都位于内陆非季风区
B. 城镇人口密度大于8.33座/每万平方千米的省区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C. 我国各省城镇人口密度从东向西有规律地递减
D. 图中湖北的城镇人口密度明显地大于湖南
14. 有关城镇人口密度大小原因正确的是( )
A. 西北省区的城镇人口密度小,主要是因为省区面积大
B. 长江三角洲省份由于自然资源丰富而城镇人口密度大
C. 城镇人口密度与人口密度及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
D. 各地的气候、地形差异是造成城镇人口密度大小的主要原因
【答案】13. C 14. C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根据图示,我国各省区城镇密度呈现从东向西的递减规律,C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城镇人口密度小于3.2座/每万平方千米的省区主要位于内陆非季风区,但是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A错误;城镇人口密度大于8.33座/每万平方千米的省区为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福建、湖南,其中湖南不属于东部经济地带,B错误;图中湖南的城镇人口密度大于8.33座/每万平方千米,湖北的城镇人口密度为3.2~5.66座/每万平方千米,故湖南大于湖北,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西北省区的城镇人口密度小,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A错误;长江三角洲省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城镇人口密度大,B错误;我国各省城镇人口密度从东向西有规律地递减,我国经济发达程度从东向西有规律地递减,城镇人口密度与人口密度及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C正确;经济发达程度是造成城镇人口密度大小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程式化水平较高,城市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低。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数千年前,中美洲茂密的热带雨林曾经是玛雅文明纵横的天下。玛雅文明发展了天文学、象形文字及复杂的历法体系,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文明。然而,奇怪的是,辉煌灿烂的玛雅文明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下图为中美洲及相关地理事物示意图。
材料二 由于运河闸室的限制,巴拿马运河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商业机遇。鉴于此,巴拿马运河开始动工扩建,预计于2014年竣工。届时可让世界最大规模的船只通过。
材料三 尼加拉瓜南部有风景秀丽的尼加拉瓜湖,太平洋与尼加拉瓜湖之间有低平的地峡相连,湖水通过与哥斯达黎加的界河圣胡安河流入加勒比海。尼加拉瓜运河是尼加拉瓜计划开凿的跨洋运河,按计划将比巴拿马运河更深、更宽,工程预计耗资300亿美元,于2019年部分竣工。
(1)指出玛雅末期原生森林的分布特征,并简述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
(2)说明巴拿马运河建成为船闸式运河的主要原因及由此给当地带来的主要问题。
(3)针对尼加拉瓜运河的开凿,你是否支持。请说明理由。
【答案】(1)特征:分布在加勒比海沿岸狭窄地带。
生态脆弱性的表现:①长期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贫瘠;②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植被最易遭受破坏;③雨林被毁,养分流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2)主要原因:海陆水位差。
主要问题:淡水资源消耗过多。
(3)支持:开凿区地势低平,并可利用天然河道、湖泊,工程量小、成本低,运河运营收益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尼加拉瓜的经济发展,运河开通大大缩短大型油轮的航运距离,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或不支持;投资巨大,国内财政不足,与巴拿马运河的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火山隐患,地质条件不稳定,与南部国家界河纠纷,可能引发外交战争,影响森林、湖泊、河流、沿海等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美洲为背景材料,涉及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交通运输对当地带来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玛雅末期原生森林主要分布在中美洲东部沿海,即加勒比海沿岸狭窄地带。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主要与气候特征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有关。热带雨林区主要受赤道低气压控制,为热带雨林气候,长期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贫瘠;由于土壤贫瘠,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因此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很快丧失,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巴拿马运河中间高两边低,存在海陆水位差,因此需要建成为船闸式运河。船舶进入陆地时需要引淡水进入水闸逐级蓄水,船舶从陆地进入大洋时,需要逐级排放水闸中淡水,最终将淡水排入大洋。因此主要问题是淡水资源消耗过多。
【小问3详解】
支持可从易于建设、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角度来分析。太平洋与尼加拉瓜湖之间有低平的地峡相连,开凿区地势低平,并可利用天然河道、湖泊,工程量小、成本低,运河运营收益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尼加拉瓜的经济发展,通过地峡与太平洋相连,运河开通大大缩短大型油轮的航运距离,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不支持可从投资、国家纠纷、生态环境等角度来分析。修建运河投资巨大,尼加拉瓜经济较落后,国内财政不足,与巴拿马运河的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火山隐患,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不稳定,南部靠近哥斯达黎加,与南部国家界河纠纷,可能引发外交战争,修建过程中影响森林、湖泊、河流、沿海等生态环境,增加生态环境脆弱性。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南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月份分配图、海南岛的等高线分布图。
材料二:海南省探索订单农业之路,始于冬季瓜菜,起步于1998年,大面积推广于2000年。时下,海南全省种植反季节瓜菜近170多万亩,与农民签订保价放种订单达重30多万吨,形成独特的订单农业海南模式。海南八成以上反季节瓜菜销往岛外,产销衔接,全靠订单,而且海南特别提倡大面积发展无公害瓜菜。
(1)据材料一回答:①和②是三亚和东方的气温和降水月份分配图,其中三亚的气温和降水图是________(①或②);读海南岛的地形图,概括海南岛的地形特征________。
(2)当前我国的卫星发射基地中,位于我国非季风区的卫星发射基地是________,海南岛的文昌与该基地相比的优势是:________。
(3)据材料二回答:海南推行“订单农业”,大面积发展反季节瓜菜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答案】(1) ①. ① ②. 呈环带状地分布着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 ①. 酒泉 ②. 交通便利,自转线速度大(节约能源)
(3)①自然因素:终年高温,夏季降水多,热量条件可以满足四季瓜果的生长,使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温室;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大;交通、通信设施的完善,为海南推行“订单农业”以及农产品的外运创造了便利的条件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南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月份分配图、海南岛的等高线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气候特征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三亚比东方纬度低,气温更高,且南部降水量更多,故三亚的气温和降水图是①,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岛的地形特征呈环带状,地形分布着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当前我国的卫星发射基地中,位于我国非季风区的卫星发射基地是甘肃省的酒泉,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海南岛的文昌与酒泉相比的优势是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约能源;四面环海,交通便利。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海南省探索订单农业之路,始于冬季瓜菜,起步于1998年,大面积推广于2000年。海南八成以上反季节瓜菜销往岛外,产销衔接,全靠订单,而且海南特别提倡大面积发展无公害瓜菜。海南推行“订单农业”的自然因素是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夏季降水多,热量条件可以满足四季瓜果的生长,使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温室;社会经济因素是反季瓜菜的市场需求大;随着交通、通信设施的完善,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为海南推行“订单农业”以及农产品的外运创造了便利的条件等。
17.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和田河作为塔里木河四大源流之一,是唯一一条南北贯通的过水河流,并形成了塔河流域三大绿色走廊之一,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降雨补给为辅,年内分配不均。近年来,和田河通过修建生态闸、山区水库、河道生态防洪等水利工程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说明和田河水利工程措施对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起到的积极作用。
【答案】有利于流域地下水水位抬升,可能会使水质情况好转;有利于动植物物种和数量增加;有利于提升干流输水能力和速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挥生态效益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和田河流域治理为命题情境,考查水利工程措施对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和田河水利工程措施对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从流量、流速、水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防洪等方面分析。由于和田河流域为暖温带极端干旱的荒漠气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小,所以修建生态闸有利于提高干流输水能力和速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多库联调,可能会使水质情况好转,并且有利于动植物物种和数量增加,和田河水利工程措施能够实现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配置的科学管理,同时修建河道生态防洪工程有利于减少洪水泛滥和生态隐患,从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18. 下图反映了目前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字母分别表示欧洲、北美(不包括墨西哥)、亚洲和非洲。
(1)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地区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非洲 ②. 北美洲 ③. 亚洲 ④. 欧洲
(2) ①.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②. 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③. 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④. 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人口增长图为背景材料,涉及人口增长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上述四洲中, a人口出生率最高,自然增长率最高为非洲;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最低为欧洲,d为欧洲;亚洲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应高于北美洲,c是亚洲,b是北美洲。
【小问2详解】
由上题已知,a是非洲,其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人口增长模式;b北美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人口增长模式;c亚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过渡人口增长模式;d欧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19. 下图是“某城市的横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A~F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代号是________;代表工业区的代号是________;代表低级住宅区代号是________,代表高级住宅区代号是________。
(2)在图例①~④中,①类用地的建筑高度与距离中心商务区的关系一般是________,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②类用地多分布在高楼的底层,原因主要是_______;③类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纷纷被迫向市区外缘迁移,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D ②. A(C、E) ③. B ④. F ⑤. 距离中心商务区越远,高度越低(负相关) ⑥. 距离中心商务区越近,地价越昂贵,楼房建筑高度越高 ⑦. 高楼底层通达度较好,能够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 ⑧. 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以城市的模剖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原则、商业用地中建筑高度与距离市中心的关系及原因等知识,注重知识的联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并能运用于分析解答。
【详解】(1)、结合城市的模剖面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是D,高楼大厦,交通便利,位于城市的中心;代表工业区的是A,位于城市的外围,烟囱较多;代表低级住宅区的是C,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位于商业区的外围,和工业区之间有绿化带隔离;代表高级住宅区的是F,环境相对优美,远离工业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2)、①类用地为商业用地,建筑高度与距离市中心的关系一般呈负相关,距离市中心越远,高度越低;原因是距离市中心越近,地价越昂贵,楼房建筑高度越高.②类用地为商业用地,超市多分布在高楼的底层,原因主要是高楼底层通达度较好,能够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③类用地为工业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纷纷被迫向市区外缘迁移,原因主要是为了降低或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20.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____(国家)轮廓图,该国是世界上出口____(畜产品)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____(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2)该国东南部____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用字母A代表该盆地,并将A标在图中相应的位置____。
(3)该国坚持“”混合农业模式,采取____、____等措施,并将天然草场改良为人工草场,播种优质豆科植物并施肥等,提高了牧草产量和质量,保持____。
【答案】(1) ①. 澳大利亚 ②. 羊毛 ③. 小麦
(2) ①. 墨累-达令 ②.
(3) ①. 土-草-畜-市场 ②. 围栏放牧 ③. 划区轮牧 ④. 畜草平衡
【解析】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区域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区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图是澳大利亚轮廓图,该国是世界上出口羊毛(畜产品)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属于混合农业区。
【小问2详解】
该国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该区域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发展,如图所示:
【小问3详解】
该国坚持“土-草-畜-市场”的混合农业模式,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等措施,并将天然草场改良为人工草场,播种优质豆科植物并施肥等,提高了牧草产量和质量,保持畜草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