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8 11:0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就业人口的集聚与分散是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标志。日本东京都市圈是全球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1980年东京都市圈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为61.64%,至2020年已达80.48%,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各圈层呈明显梯度分布态势。图示意1980~2020年东京都市圈各圈层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变化率。完成下面小题。
1.1980~2020年东京都市圈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整体变化趋势是( )
A.持续上升 B.上升-下降-上升 C.持续下降 D.下降-上升-下降
2.2010~2020年新增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主要承载地为( )
A.核心区 B.过渡区 C.外围区 D.边缘区
3.1980~2020年新增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主要承载地的变化,反映出近10年来( )
A.高技能行业向外扩散 B.一般技能行业向心集聚
C.高技能行业向心集聚 D.一般技能行业均衡分布
春节期间,郑州各大热门景区游人如织,多项文旅数据比去年同期增幅明显,在各平台发布的报告中频频霸榜,郑州的城市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4.郑州文旅产业能频繁出圈的根本原因是( )
A.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B.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打造居住型都市
C.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营造产业创新环境 D.外迁全部制造业,根治环境污染问题
5.近年来,郑州对外辐射强度不断增强,这可能导致( )
A.附近城市产业进一步向郑州转移 B.郑州城市污染将有所缓解
C.郑州与周边区域发展的差距拉大 D.附近城市对外影响力减弱
德国造船业在困境中实现了从造船向发展海上风电的转型。风电零部件的生产、储存和装配都需要大型厂房和生产基地,德国北部沿海地区的大型专用码头、港口和重型起重码头等基础设施满足了海上风电公司的需求。目前,德国已经在波罗的海建设多座海上风电站,且成为生物群落的新栖息地。图为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海上风电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海上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有( )
①常年受西北风控制 ②海陆温差较大 ③地形平坦,阻力小 ④狭管效应显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德国北部沿海地区成功实现此次产业转型的突出优势是( )
A.风电市场广阔 B.产业基础雄厚
C.风力资源丰富 D.企业战略推进
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9市,面积约2万km2。改革开放以后,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推动了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116.32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8244.46亿元,2021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下图示意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比重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有关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80-1985年,第二产业产值增幅最快
B.2010-2015年,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
C.1980-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
D.1980-2015年,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9.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最根本的原因是( )
A.市场规模扩大 B.交通网络完善 C.科学技术创新 D.海外产业转入
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左为甲国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变化过程图,图右为乙国三大产业构成图(图中M点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甲、乙两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工业是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B.甲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乙国
C.甲国的城乡差别比乙国小 D.乙国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甲国
11.促进甲、乙两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甲国应降低城市化速度 B.乙国应发展第一产业
C.甲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D.乙国应控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某地区原有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而新的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其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图示意1985-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主导产业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2.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政策 C.技术 D.产业基础
13.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水平发展缓慢 B.土地成本上升 C.政策支持力度减弱 D.劳动力成本上升
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各自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地推动要素流动,从而促进三地进一步发展。其中,北京市的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关于京津冀区域关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通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区域关联②协同发展使各自的功能定位趋同
③三地的区域差异是协同发展的基础④产业与技术的流动影响三地发展方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京津冀协同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第二产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②加强区域资源联系,打造资源型产业区
③发挥各自区域优势,促进区域分工协作④改善区域基础设施,鼓励人才流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北京市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最主要区位优势是( )
A.首都优势明显 B.现代商贸物流发达 C.交通便捷 D.是改革开放先行区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酸雨之都”变身“宜居花城”____一座西部工业城市的华丽转身。
材料一:下面图1为广西区域图,图2为柳州市产业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螺蛳粉是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除螺蛳、米粉外,主要辅料还有酸笋、青莱、花生、木耳、腐竹等。2018年“柳州螺蛳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螺蛳粉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30亿元。柳州市政府推出打造螺蛳粉特色小镇,推进“螺蛳粉+”的发展模式。
材料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柳州形成“企业在城中,城在企业中”的布局,烟困林立,浓烟滚滚,酸雨频率最高时首达98.5%,首被称为“酸雨之都”,饱受环境污染的困扰。近年来,柳州通过系列措施,酸雨治理得到较好的成绩。
(1)描述1980年—2018年间柳州产业结构变化特征。
(2)列举柳州推进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对柳州三大产业的影响。
(3)推测柳州近年来整治酸雨采取的主要措施。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沈阳市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城市,工业体系完备,全市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2860km 。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 914.7万人,处于特大城市向超大城市转换的阶段,多年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首位。协同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与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以都市圈服务产业圈,以产业圈带动都市圈,形成良性互动的支撑体系,既是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目标。 下图示意辽宁省沈阳都市圈产业分布。
(1)分析沈阳成为该都市圈核心城市的主要原因。
(2)说明协同推进现代化都市圈与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对该都市圈发展的有利影响。
(3)简述增强该都市圈核心城市辐射带动效应的可行性路径。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汉市是我国中心城市之一,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武汉市素有“钢城”之称,自2014年起,其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为武汉市2014—2021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描述武汉市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
(2)简述武汉市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2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图左所示区域地形类型多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卓有成效。
(1)指出沿图所示29°N纬线自东向西分别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
俗谚云,装不尽的河口。位于信江沿岸的河口古镇曾是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心之一。明清时期,闽、皖、赣山区及周边物资均需要经过这里,出鄱阳湖再运往全国各地。
(2)结合图文信息,说明曾经的河口古镇“装不尽”的依据。
历经漫长时期的开发,景德镇的优质瓷土资源所制无几。“世界瓷都”正在探寻转型发展的新路。
(3)分析景德镇探寻陶瓷产业转型发展部分措施实施的目的。
转型发展的措施 措施实施的目的
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特色产品研发 提高市场竞争力
发展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陶瓷 ①
设立陶瓷研究所、全国唯一陶瓷大学 ②
图左中H山海拔1900m以上为山地草甸植被。近年来,随全球气候变化,当地自然环境表现出暖湿化特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图右为H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4)从来源与消耗两方面,分析近年来该地山地草甸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A 3.C
【解析】1.由图可知,1980-200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变化率在日本人都市圈各区域均为正值,说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此期间整体上升;2000-2010年核心区、边缘区为负值,过渡区和外围区为正值,负值总和大于正值总和,说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此期间整体下降;2010-2020年核心区、过渡区、外围区为正值,边缘区为负值,正值总和大于负值,说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此期间整体上升,因此1980-2020年东京都市圈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整体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上升,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010-2020年新增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主要承载地为核心区,由图可知,新增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核心区和过渡区均为正值,在外围区和边缘区均为负值,过渡区与核心区相比,核心区占比更大,因此,在此期间新增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主要承载地为核心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1980-2020年新增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主要承载地的变化由过渡区和外围区转向核心区,说明出现了第三产业人口向都市内圈集聚的现象,AD错误;最可能的是技术型服务业,技术型服务业向都市内圈中心集聚,有利于促进圈内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辐射功能,C正确;而城市中心地价较高,一般的技能行业,受限于成本核算,不可能向城市中心集聚,B错误。故选C。
【点睛】东京都市圈技术型服务业向都市内圈中心集聚,矿业、制造业和农林水产业向外圈分散。矿业、制造业和农林水产业向外圈分散,说明制造工业向郊区转移,产业转移有利于优化圈外的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化水平;为圈外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技术型服务业向都市内圈中心集聚,有利于促进圈内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辐射功能。在产业转移和集聚的过程中,有利于东京都市圈产业合理分工与协作,提升整体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共同富裕。
4.C 5.B
【解析】4.“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营造产业创新环境”是郑州文旅产业能频繁出圈的根本原因,通过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郑州文旅产业能够不断创新,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C项正确;加强宣传可以提高郑州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但要想让文旅产业持续发展,还需要转变发展观念,没有好的创意,是吸引不了大量游客的,A项错误;“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打造居住型都市”与郑州文旅产业的发展关系不大,虽然房地产的发展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但与文旅产业的核心关联较小,B项错误;“外迁全部制造业,根治环境污染问题”与文旅产业的发展关系也不大,制造业的转移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固然重要,但支撑不了郑州文旅产业发展的出圈,D项错误。故选C。
5.随着郑州对外辐射强度的增强,其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吸引力也会随之增加,对附近其他城市也有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与附近地区进行产业分工合作,A项错误;郑州对外辐射强度的增强会带动周边城市或区域发展,与周边地区进行产业分工,会把污染相对较重的产业向外转移,郑州城市环境污染将会有所减缓,B项正确;郑州对外辐射强度的增强,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其经济发展差距会减小,C项错误;郑州对外辐射强度的增强会带动周边城市或区域发展,与周边地区进行产业分工,使得周边城市的发展机会增多,通过与郑州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发展,所以附近城市对外的影响力也会增强,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文旅产业是指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综合性产业。它将旅游、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旨在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精神和物质享受。
6.D 7.B
【解析】6.德国北部沿海地区地处盛行西风带,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①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海陆温差小,②错误;德国北部属于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对西南风阻挡作用小,③正确;由图可知该地海域南北狭窄,地形狭管效应显著,④正确。③④组合正确,故选D。
7.由材料信息可知,风电零部件的生产、储存和装配都需要大型厂房和生产基地,德国北部沿海地区的大型专用码头、港口和重型起重码头等基础设施满足了海上风电公司的需求。德国造船业成功转型到海上风电业依靠的是德国造船业的雄厚基础设施,B正确,风电市场广阔、风力资源丰富,企业战略推进是产业转型的基础,但不是转型的突出优势,ACD错误。故选B。
【点睛】德国是海上风电强国,市场占有率30%,仅次于英国。伴随着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德国海上风电电价正逐渐退坡,实行竞标制,走向零补贴,但过度恶性竞争的趋势也日渐明显。作为海上风电领跑者,环北海的英国、德国、荷兰、丹麦等发达国家的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加之鼓励低碳环保、发展清洁能源的政策和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这些国家较高的科技、工程和管理水平,最终使得该区域形成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全球产业链。
8.B 9.C
【解析】8.根据材料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比重统计图,1980-1985年,第二产业产值增幅最慢,A错误; 2010-2015年,第三产业在所有产业结构中比重最大,占主导地位, B正确;1980-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波动下降,C错误;1980-2015年第一产业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图中不能反映产值状况,D错误。故选B。
9.市场规模的扩大,会使产业规模扩大,不一定发生产业升级, A错误;交通网络的完善可以促进产业升级,但也不是最根本的原因,B错误;现在珠三角的产业升级不是依赖海外产业的转入而是自身科技的创新发展,故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最根本的原因是科学技术创新,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产业升级一般指的是产业结构升级,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通常表现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10.C 11.C
【解析】10.从左图可看出,目前甲国的城市化率很高,工业化率逐渐降低;说明甲国第三产业比重较高,属于发达国家,城乡差别较小,A错误,C正确;从右图可看出,乙国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说明乙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属于发展中国家,城乡差别较大,BD错误。故选C。
11.从左图看出甲国城市化率增长速度很小,甚至处于停滞状态,无需再降低速度了,A错误;甲国工业化率较低,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促进经济的增长,C正确;从上题解析可知乙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属于发展中国家,应加快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BD错误。故选C。
【点睛】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占比最低,第二产业占比会逐渐降低,第三产业占比逐渐升高。
12.C 13.D
【解析】12.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产业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产业升级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技术创新会促进新的产业产生,故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主导因素,C正确;市场、政策、产业基础并非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13.根据材料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而新的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其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升级”,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所占轻纺工业产值比重逐渐降低,D正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上升,科技水平发展较快,A错误;劳动力指向型产业产值比重下降,并非政策支持减少、土地成本上升,BC错误。故选D。
【点睛】产业转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了产业在结构、组织和技术等多方面的转型,是指一个行业内,资源存量在产业间的再配置,也就是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过程。
14.B 15.D 16.A
【解析】14.京津冀区域通过资源、人口等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关联,①正确;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够强化各自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地推动要素流动,不会使功能定位趋同,②错误;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三地的区域差异有利于发挥各自区域优势,实现协同发展,③正确;产业和技术由发达的地区流向欠发达的地区,流入区和流出区的发展方向均会受到影响,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据材料可知,北京市的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三个城市定位各不相同,故京津冀地区应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各自的功能地位,各有侧重地推动要素流动,从而促进各自的进一步发展,并非只提高第二产业或资源型产业,①②错误,③正确;改善区域基础设施,积极制定人才流入政策,有利于该区域经济发展,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国际交往中心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具有一定影响,能够在地区或全球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首都优势明显是其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最主要区位优势,物流、交通、改革开放并非最主要优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区域协同发展的概念涉及在不同地区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合作,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这一定义强调了不同地区间的合作与联动,旨在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17.(1)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波动较大,略有上升,期间2010年达到最高值,始终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波动上升。
(2)带动当地水稻等农产品种植业的发展,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带动螺蛳粉相关加工工业的发展,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化制定;带动当地交通运输的建设,提高产品运输能力;利用螺蛳粉历史文化,提高品牌效应,打造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3)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功能区,将工业区迁往城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减少污染排放;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绿地建设,提高绿地比重,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公众的参与意识:推广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
【分析】本题以广西区域图、为柳州市产业结构变化图及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产业结构变化特征、产业升级的影响及酸雨治理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描述产业结构变化特征,一是看各产业自身比重的变化,二是看三个产业的比较,哪个产业比重一直最大,哪个产业比重一直最小等。据图可知,柳州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波动较大,整体来看2018年比1980年略有上升,期间2010年达到最高值,并且始终在三大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下降—上升,整体为波动上升。
(2)对于农业:由材料“除螺蛳、米粉外,主要辅料还有酸笋、青菜、花生、木耳、腐竹等”可以,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可以带动当地水稻等农产品种植业的发展,为这些农产品提供稳定市场,促使其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对工业的影响: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还可以带动螺蛳粉相关加工工业的发展,如米粉、酸笋、腐竹加工等,为保证食品的质量,还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化的制定;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运输需求大增,可以带动当地交通运输的建设,提高产品运输能力;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由材料可知,2018年“柳州螺蛳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柳州政府推出打造螺蛳粉特色小镇推进“螺蛳粉+”的发展模式。利用螺蛳粉历史文化,提高品牌效应,打造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3)由材料可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柳州形成“企业在城中,城在企业中”的布局”,此种布局存在很大问题,所以整治措施中要包括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功能区,将工业区迁往城市的外缘;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容易导致环境问题,所以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减少污染排放;“烟囱林立,浓烟滚滚”体现出污染物排放量大,所以需要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改善环境质量,要大力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绿地建设,提高绿地比重,起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美化环境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公众的参与意识,使全体市民加入到酸雨的防治工作中来;酸雨的形成和煤炭的使用密切相关,减少煤炭的使用量,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完善能源消费结构;酸雨的形成还与城市汽车尾气排污有关,因此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鼓励绿色出行。
18.(1)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形成以沈阳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交通体系,交通方式多样,具备了便利的城际交通条件;沈阳为省会城市,是辽宁省的政治、科教、文化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大,对人口吸引力强;沈阳经济基础雄厚,在省内经济较发达,辐射范围大,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等。
(2)加快沈阳都市圈内要素市场优化配置,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水平,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沈阳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有利于以产业融合联动推进城际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升都市圈城市化水平;整合都市圈内核心技术资源,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有利于推进工业化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等。
(3)加强都市圈建设,提升核心城市的规模和等级;建立密集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构建完备的城市群联系网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际信息沟通效率;建设都市圈城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平台,推动政府的协同发展等。
【分析】本题沈阳都市圈为材料,涉及城市辐射功能、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 在沈阳都市圈中,沈阳生产总值最高(经济总量大);人口数量多,规模最大,对人口吸引力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高,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低,产业结构等级高;辽宁省省会城市,是区域交通枢纽,具备了便利的城际交通条件;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副省级市,行政级别高等辐射范围大,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等。
(2)协同推进现代化都市圈与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助于推动都市圈内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有助于提升整个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有助于提升都市圈的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
(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强都市圈建设,提升核心城市的规模和等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连通性和便利性;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加强区域合作,通过与其他城市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整个都市圈的共同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际信息沟通效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对外来资金和人才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流入,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等。
19.(1)第一产业比重较低,波动小;第二产业比重波动下降,占比由50%降为40%以下;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成为武汉市的主导产业。
(2)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促进周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转型;提高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改善周边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促进与周边城市人才、资源的交流。
【分析】本大题以武汉市2014—2021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设置2道试题,涉及地理事物变化特征描述、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第一产业波动小,第一产业比重始终较低;第二产业比重总体波动下降,占比由50%降为40%以下;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不断上升,占比由50%上升为60%以上,成为武汉市的主导产业。
(2)武汉市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根据材料信息“武汉市是我国中心城市之一,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武汉市素有“钢城”之称,自2014年起,其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提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经济方面(各城市分工协作):武汉市的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促进周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周边城市通过接受产业转移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社会方面:武汉市的经济总量大,通过改善周边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而促进其与周边城市人才、资源的交流,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具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20.(1)东部山地丘陵发展林业;中部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西部鄱阳湖区发展渔业。
(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当地物产较丰富;曾是古代手工业中心之一,手工业品生产量大;闽、皖、赣山地丘陵地带,陆运交通闭塞,河口镇水运便利(河运枢纽)。
(3) 提高产品附加值 培养陶瓷及其相关专业人才
(4)来源:温度升高导致生长环境改变,草甸群落生产力下降,有机质来源减少;消耗:土壤地温升高导致微生物活动增强,有机质分解加快;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草甸向森林演变,有机质吸收增加。
【分析】本题以江西东部及周边区域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生产部门、交通运输、产业转型、影响土壤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沿图所示29°N纬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东部地形为山地丘陵,适宜发展林业;中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西部是鄱阳湖,水域面积达,适宜发展渔业。
(2)“装不尽”说明交通运输量大。主要依据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当地物产较丰富;位于信江沿岸的河口古镇曾是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心之一,手工业品生产量大;闽、皖、赣山地丘陵地带,陆运交通闭塞,河口镇水运便利,是河运枢纽,明清时期,闽、皖、赣山区及周边物资均需要经过这里,出鄱阳湖再运往全国各地。
(3)发展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陶瓷,市场需求大,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设立陶瓷研究所、全国唯一陶瓷大学,每年培养近千名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可培养陶瓷及其相关专业人才,储备发展人才,有利于产业转型发展。
(4)来源:当地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山地草甸植被,近年来,随全球气候变化,当地自然环境表现出暖湿化特点,温度升高导致生长环境改变,草甸群落生产力下降,有机质来源减少;消耗:全球气候变暖,土壤地温升高导致微生物活动增强,有机质分解加快,全球气候变暖,水热条件改善,导致草甸向森林演变,有机质吸收增加,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