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喜看稻菽千重浪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导 入
一介农夫,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物质和精神双重富有的心灵富豪。让我们一起走近袁隆平。
目 标
1. 了解人物通讯的相关知识,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
2. 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3. 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学习其创新精神和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
目录
01
知人论世
02
初读感知
03
文本研读
04
能力提升
01
知人论世
沈英甲,吉林辉南人。曾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电影文学剧本《冯如》等20余部作品。
走近作者
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走进人物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创 作 背 景
02
初读感知
淤泥 土壤rǎnɡ 田埂ɡěnɡ
籼稻xiān 分蘖niè 贬斥biǎn
稻菽shū 一蔸dōu 饥馑jǐn
字音识记
词语积累
义无反顾 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决不能退缩回头。
在所不计 处于某种情况,绝不吝惜。
亦步亦趋 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力排众议 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的意见。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的写作对象:
1.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2.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
3.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
4.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的三种类型:
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文体知识
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③新闻叙述更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详细叙述,一般篇幅比较长。
④新闻主要以记叙为主,可适当增加议论;通讯则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新闻与通讯的区别
解 题
作为一篇通讯,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正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到韶山》中的诗句,特指稻谷丰收,既突出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还隐含着对未来农业更广阔前景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已经与故乡阔别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铁鞭。
因为有这么多敢为自己伟大理想而去牺牲的人,敢去改变旧的日月换新的天地。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题目出处
解 题
副标题:点明报道的中心人物及获得奖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概括层次
第一部分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
概括层次
第二部分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记叙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
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
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概括层次
第三部分
“事实的科学家的空气”
围绕“三不稻”说明袁隆平“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三不稻”
杂交水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
对解决问过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四部分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通过提出并实现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来说明袁隆平的理想志向
03
文本研读
课文分析
比起其他文体,新闻的选材尤为重要,因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必须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就是用具体的材料写新闻,离开了具体的材料就不成其为新闻了。本课选用了具体而真实的材料,凸显了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学习时要注意品读。
思考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课文分析
具体事件 精神品质
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热爱并献身农业科研事业
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勇于实践
敢于探索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
敢于创新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坚持真理
实事求是
袁隆平的两个心愿和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贡献
课文分析
思考2:作者如何把这些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1)采用小标题
四个小标题按照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组织材料,分别写了他的工作态度、方法,学术精神、品格,道德操守、准则,个人理想、志向。
写他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写他的学术品格和精神: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写他的道德操守和准则: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写他的人生理想和志向: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1、读文本,文章是如何引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
先交代人物出场的自然环境:薄雾笼罩,细雨飘零。以此来烘托袁隆平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然后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眯起”“打量”“跨过”“蹲下”“翻看”等,引出所要描述的人物,突出袁隆平细心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2.袁隆平发现真理的实践过程经历了哪些情感变化?
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二、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1、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他是怎样解决的?
(1)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②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③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2)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很多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坚定自信、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二、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2、概括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1)中国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质资源。
(2)中国国土辽阔,有像海南岛这样理想的育种环境。
(3)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可以组织力量协作攻关,克服任何困难。
四、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1、本节在说明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多处运用了数据,有什么作用?
这些数据有力的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袁隆平的卓越贡献。(更具有说服力、真实性)
“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表面上是现实的梦境,梦见了超高产的杂交水稻;
深层含义是理想、梦想和希望。
从袁隆平谈“梦”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袁隆平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人,他有着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追求的精神。
2.袁隆平谈“梦”这一细节体现出袁隆平怎样的精神品质?
写作特色
1、灵活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上,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
如写袁隆平发现真理的过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
(1)灵活的表达方式
在对人物事件的记述中自然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写到感人之处时,作者还常常情不自禁地直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如:“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这段议论高度赞美了袁隆平有胆识有眼光、坚持真理的创新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2、生动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通讯报道中的重要元素,也是通讯报道中描写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元。在这篇通讯中,作者如何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表现袁隆平的优秀品质?请举例说明。
片段①:“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明确 “跨”“迈”“蹲”“翻”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在试验田工作的情形,表现了他工作时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片段②:“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明确 “敏锐”“屏气静神”“欣喜”三个极富感染力的形容词,准确无误地抓住了袁隆平在发现雄性不育植株时的心情。“停留”“伸出”“抚摸”三个动词更是详尽地突出了他工作认真专注、观察严谨细致、科研一丝不苟的个性。
片段③:“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蔸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
明确 从“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这样的细节描写我们能够看出袁隆平对待植物科学、农业技术研究的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对稻田如数家珍般的熟悉与热爱。
语言特点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明确 ①通俗易懂。如:袁隆平“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②真实准确。列举了大量的数字和具体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如:产量占90%以上;增长20%左右;1961年7月的一天等。
③生动传神。如“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
④情感充沛,富有感染力。如“激动得几乎要喊出来!”
⑤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如“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概括主旨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荏苒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人就像一粒种子,各方面都要健康。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我成功的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经典语录
04
能力提升
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通讯,你对袁隆平有什么认识?从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勇于实践,敢于探索;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2.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
是“中国的脊梁”。理由是:①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②自己的研究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③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素材应用
1、课本素材: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
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好的消耗。”这“美好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
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从田间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因胸怀天下苍生而热爱他的事业,他因热爱而诞下创造的婴孩。(高考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
素材应用
1、课外素材:
追名求利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没有干多少事就去争名夺利,得什么奖,发表什么文章,都要去争。有些老实人做了很多事反而没有在乎什么名利。我认为,把名利看得淡泊一点,不要去争名夺利,心里就会好一些。——袁隆平
你认为袁隆平的事迹可以应用到哪些话题作文中?
随堂小练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①2019年3月30日17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被消防员________地扑灭。 ②《流浪地球》:人类明知靠近木星有危险,然而,道义责任所在,他们依然还__________的靠近。 ③如何做到责任到位?落实主体责任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做到“________”。
A.当仁不让 义无反顾 奋不顾身 B.义无反顾 当仁不让 奋不顾身 C.义无反顾 奋不顾身 当仁不让 D.奋不顾身 义无反顾 当仁不让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 B.人们常常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C.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约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D.袁隆平关于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所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决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令世界瞩目的成果。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几十年披星戴月,几十年寒来暑往,几十年苦尽甘来。已经是万众景仰的科学家了,袁隆平仍然不忘“奋斗”两个字。由此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在“不满足”中 ②才能获取动力 ③才能再攀高峰 ④才能继续航程 ⑤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东西 ⑥因为永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⑦在事业上我们一定要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 A.①②④③⑤⑦⑥B.①⑤④②③⑥⑦ C.⑦⑥①⑤④②③D.⑦⑥①②④③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