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12课《失街亭》(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12课《失街亭》(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6 13:3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失街亭西江月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在耳畔,我们的思绪都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的画面,引向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
本文节选自第95回和96回的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
初识《三国演义》之作者——罗贯中 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
小说的创作成就最大。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三国演义》思想内容  小说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纷繁芜杂的社会生活画面(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其内容主要有如下方面:
(1)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描述,形象生动的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
(2)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
(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乱年代里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与和平统一的愿望。
(4)“尊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反映了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
(5)大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 的艺术成就
1.成功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2.长于描述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3.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谨严。
4.语言精炼畅达,明白如话。
失街亭走进文本——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马谡(shù) 曹叡(ruì) 寨栅(zhà)
B 偏裨(bì) 文几(jǐ) 咽喉(yīn)
C 张郃(hé) 掎角(jǐ) 城垣(yuán)
D 垓心(gāi) 长史(cháng) 辎重(zī)( C )马谡sù 偏裨pí 咽喉 yān hóu 长史zhǎngshǐ 2.下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平常的人)
男亲自哨见(探见)
B 彼若有命,不来围山(有性命)
孔明跌足长叹(跺脚)
C 把魏延围在垓心(战场的中心)
又命马岱、姜维断后(在后面掩护军队撤退)
D 只鼓噪呐喊(击鼓喧哗)
思舜帝殛鲧思禹之义(杀死)( B )有运气要点回顾:复述故事情节细


报挥


法街


战司


营马


谏孔


将(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战争描写——曲折有致、跌宕生姿 本文的人物众多,矛盾错综复杂,请思考作者是通过什么线索,牵一发而动全身,把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矛盾冲突组织在一起的?本文线索:街亭的攻守蜀魏秦岭子午谷斜谷阳平谷险近远郿城长安汉中街亭(马谡)列柳城(高翔)(魏延)(王平)街亭有多重要? 背景介绍
当时魏蜀以秦岭为界,互相对峙。蜀要伐魏,必过秦岭而取长安;魏要伐蜀,也必过秦岭而取汉中。通过秦岭有三条要道:一是东路的子午谷,十分险要,双方都有兵把守,不易通过,所以孔明未走东路。二是中路的斜谷,蜀军可由此攻郿城,下长安,路程较近。孔明这次北伐,主力正是由此进军。司马懿根据孔明“平生谨慎,末敢造次行事”“不肯弄险”的特点,料到孔明不会“从子午谷径取长安”,而“必出兵斜谷,来取郿城”,于是派兵据守中路。三是西路由阳平关绕到街亭的一条大道,离长安较远,主力不宜由此进兵。但孔明由中路取郿城,司马懿就可能由西路南攻,断绝蜀军粮道,使蜀军不战自溃,并使蜀方已得的三郡不能安守。司马懿正是这样做的。
《三国演义》与数字“三”很有缘,比如
桃园三结义
三分归晋
三绝——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
……思考你能在分析人物性格时找出小说中与“三”有关的内容吗《失街亭》中的“三”:“三嘱”
“三哭”
“三笑”
……
点将三嘱 表现孔明怎样的性格特点? 一嘱:“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守之极难。”p65
二嘱:“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恐汝不能敌”三嘱:嘱托王平——“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成图本来我看。……戒之!戒之!”——说明了街亭的重要性——对敌人的分析 三嘱,足见孔明虑事周密, 用兵谨慎,审时度势,知已知彼的军事才能。
诸葛亮是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细微处见真情“三哭”如何理解诸葛亮的三“哭”?挥泪——爱惜人才,有情有义流涕——内心的巨大矛盾,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大哭不已——有负先帝重托,未听先帝遗嘱,痛惜、悔恨、内疚、自责,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伤心之泪无奈之泪悔恨之泪命名?“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赏罚分明、公正严明、不徇私情、勇于自责
有情有义、体恤部下近妖之诸葛有了人情智慧的化身用人的失误勇于自责有情有义战前战中战后马谡——细微处见真性情
“三笑”?一笑孔明多心、魏兵怯弱二笑王平见识短浅三笑仲达胆小①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②马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③ 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狂妄自大 麻痹轻敌 闭目塞听 刚愎自用纸上谈兵 死守教条狂妄自大 目中无人文中语句对象、原因、性格特点课文塑造人物采用了哪些方法?王平的谦虚和气
诸葛亮料事如神
司马父子的机谨马谡衬托 语言 情态 反  衬骄横无知无能语言 情态 衬托 狂妄自大,麻痹轻敌。
死守教条,脱离实际。
违令拒谏,言过其实。
骄横无能,纸上谈兵。马
谡换个角度想一想,马谡是否真的一无是处?2、战后不推诿、不逃脱,勇于承担责任1、战前勇敢,主动请缨,大无畏精神
? 马谡没打过仗,只是个谋士。
? 马谡在蜀国七擒孟获前献出攻心为上的策 略。
? 司马懿为诸葛亮的心腹大患,马谡提出了反间计,成功地离间了魏与司马懿的关系。
? 西蜀和魏的力量相差悬殊:蜀曾聚集顶尖的谋臣良将,但后备人才近乎为零,以至“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魏后期还有邓艾、钟会等英雄人物。参考资料思孔明
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叹马谡枉用兵。
辕门斩首军法严,拭泪犹思先帝明。西江月
纸上谈兵狂妄,立下军令一张。骄横不听劝阻,兵败街亭逃亡。
庸才大用失当,实是憾事一桩。挥泪痛斩爱将,丞相怎不心伤?古人说“失街亭”失街亭,谁之过?讨论观点之一: 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谡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
诸葛亮第一次叮嘱,是说明街亭的重要性,“倘街亭丢失,我大军皆休矣”,但马谡的回答是:“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极为自负。并没有意识到守街亭的重大责任。第二次叮嘱他对手非比常人,切勿等闲视之,而他的回答是“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更是狂妄至极。在这种情况下,马谡主动请立军令状,以全家性命担保,并非为约束自己。而是认为此事易如反掌,要抓住这个立功机会,而诸葛亮“军中无戏言”的叮嘱,也就毫无意义。(可谓“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观点之二: 街亭一役,至关重要,作为三军统帅、号称“智绝”的诸葛孔明,明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为什么还要将至关成败大局的街亭防务交与刚愎自用的马谡呢?孔明也自承“深恨己之不明” ,可见孔明用人不当,街亭失守,乃孔明之过也。
可以说,对于马谡的纸上谈兵,诸葛亮并无认识,反而认为他“深通兵法”。对于马谡的刚愎自用同样没有认识,这一点从他吩咐王平安营下寨之法而不直接叮嘱马谡,以及兵败后首先唤王平入帐责问他为何不劝谏马谡可以看出。
诸葛亮轻信马谡,是因为马谡此前曾有耀眼表现,南征孟获,建议“攻心为上”,被诸葛亮称为肺腑:准备北伐,献上“反间计”,使诸葛亮认为他很有才能,把他作为接班人培养,以致忽视了他缺乏实战经验等缺点。 作为街亭防务副将的王平,当他劝阻违背军令不在当口下寨而跑到山上驻军的马谡无济于事时,何不以大局为重,夺了马谡兵权,甚或先斩后奏而使大军按照军师的部署严守街亭呢?再则,当马谡领兵上山扎寨后,王平不是还有几千精兵吗?他又何不当道下寨,予以补救呢?可见,街亭失守王平也难逃其咎了。
观点之三: 关键并不在失街亭,而在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略错误。蜀汉势弱,曹魏势强,诸葛亮战略上处于劣势,非用奇谋不能取势。如从魏延之议,以奇兵经子午谷突袭长安,以主力由褒斜道猛攻都城,二地守将夏侯、曹真(二人此次皆为诸葛亮战败)绝非诸葛亮对手(时司马懿赋闲苑城),则长安指日可下。司马懿的评论可证这一观点:“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二出祁山的失败也证明此路不通(后北伐即不再走此道)。“诸葛一生惟谨慎”,不使险招坐失良机,也只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观点之四:街亭失守,并非人为,实为天意。蜀汉智穷力竭之际,诸葛亮即便有回天之力也难以挽回失败的命运,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罗贯中先凭借诸葛亮的天赋提升蜀汉国力,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又秉承“天不灭曹”的意旨,使蜀汉衰弱以致消亡。
观点之五:《失街亭》可资借鉴之处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死搬教条。
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
在矛盾面前要知己知彼,深思熟虑。
出了问题要分析原因,勇于自责。
赏罚要严明,执法要严肃。
认识事物、选用人才都应尽可能的全面而准确。 从古至今,每当民族危亡之际,一些爱国志士,很容易怀念起诸葛亮来,都对这位心怀壮志的封建政治家表现出敬仰、倾慕之情。不仅如此,广大人民也极喜爱诸葛亮,那些勇于为别人、为集体利益而牺牲的人,永远是人们心中的理想楷模。你对诸葛亮有全面的了解吗?
请根据你所了解的故事尝试给诸葛亮写一段或一篇评述性文字。
提示:
诸葛亮是忠诚的典型,是智慧的化身,是用兵的奇才,是治国的贤臣,千古传颂。 ◆课外拓展练笔◆黯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
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
一夜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历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