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礼记》二则
情境导入
古代礼仪展示
虽有嘉肴
美味的肉食(古人所说的“肴”指的是鱼肉等做的荤菜)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虽然
新课导入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积累“旨”“修”“归”等易考文言词语。
2.疏通课文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条理清晰的说理特点。(重点)
3.反复诵读,重点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赏析文章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和多用整句(包括对偶和排比)增强气势的特点。(难点)
4.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重点)
学习目标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它包括《曲礼》《檀弓》《礼运》《学记》《大学》《中庸》等四十九篇,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作品简介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学记》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乃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节选这一部分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仍值得重视。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味美。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最好的道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困惑。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自我反思。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所以。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表示推测,大概、也许。
《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通假字
①不知其旨也
②虽有至道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
古义:最好的 今义:到
◆古今异义
③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④教学相长也
古义:教与学 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
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字词清单
◆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
学学半
动词,同“敩”,教导
动词,学习
其
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其色正耶
副词,表示推测,大概、也许
代词,它的
连词,表示选择
《北冥有鱼》
至
虽有至道
寡助之至
形容词,最好的
名词,极点
强
然后能自强也
赏赐百千强
动词,勉励
形容词,有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木兰诗》
善
不知其善也
陈康肃公善射
名词,好处
动词,擅长
反
然后能自反也
窥谷忘反
动词,反思、反省
动词,同“返”,返回
《卖油翁》
《与朱元思书》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也”表判断
教学相长也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宾语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之此乎”
◆成语积累
教学相长:
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
鸡犬相闻 相映成趣 教学相长也(互相)
课文精讲
梳理论述思路
学习任务单
“弗食”不知“嘉肴”之旨
“弗学”不知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教然后知困→能自强
《兑命》曰“学学半”
引用论证
结论(中心论点):④_________
“至道”之善
类比
学然后知不足→能自反
教学相长
引入
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溯源解字 “教”“学”
教
学
甲骨文“教”字,左边是一个儿童,上面的两个叉代表算术的筹策(小木棍或草秆),右边像人手持教鞭(或棍棒),学生若记认不清,就小施责罚。本义为督导儿童学习,引申为指导、培育、训诲等义。
甲骨文“学”字,下面是一所房屋,上面的两个叉代表算数的筹策,“双手”置于两侧,本义是孩子在室内摆弄算筹进行学习。
阅读全文,说说以“嘉肴”开篇的好处。
以“嘉肴”喻“至道”,运用类比的方法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说明“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并自然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分析以“是故”开头的作用。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领起下文,指出学与教后才能明确不足和困惑,强调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
学→知不足→自反
教→知困→自强
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教学相长”的观点。
状元贴士
类比的概念及作用
类比,即一种推理方法,就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运用类比的方法说理,能形象地证明观点,使人易于接受。
考点
分析概括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
常见考察形式: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或有误)的一项是( )。
(2)阅读第×段文字,完成下表。
答题技法:
1.要素串联法。
2.问题概括法。
3.标题追溯法。
4.重点语句借助法。
这篇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文中举例加以分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状元贴士
文言文中“虽”的辨析规律
一般而言,“虽”引出的内容如果是假设情况而非事实,就译作“即使”;“虽”引出的内容如果是事实,就译作“虽然”。
典型考题
1.名句默写。
(1)(昆明中考)《礼记》中说:“虽有嘉肴,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代诗歌的盛宴,唯有用心学习、潜心吟咏才能品尝到其中的珍馐至味。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初中学过的诗词,在温习中将知识融会贯通,获得新体会、新发现,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2)(资阳中考)《礼记·虽有嘉肴》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阐释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弗食
不知其旨也
温故而知新
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
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在课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自反”
“教然后知困”→“自强”
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
在现代教育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
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
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
深入探究
类比引入
“弗食”不知“嘉肴”之旨
“弗学”不知“至道”之善
层层推进
学然后知不足→能自反
教然后知困→能自强
得出结论——教学相长
引用补证——引《兑命》语印证
结构梳理
本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主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