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训练培优卷:11.1 功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翠屏期中)如图所示,已知m1>m2>m3,在同样大小的力F的作用下,三个物体都沿力的方向移动S,则力F所做的功( )
A.甲情况下最多 B.乙情况下最多
C.丙情况下最多 D.三种情况下一样多
2.(2019九上·重庆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容器中装有质量为1kg的水。现将一个质量分布均匀、底面积为60cm2 ,体积为300cm3的物块(不吸水)放入容器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物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为30cm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2.7N
B.物块的密度900kg/m3
C.用力F向下压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如图乙,克服物体重力做功为0.0135J
D.用力F向下压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如图乙,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1300Pa
3.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的木棒的B端放在截面直径为D的圆柱体上,使木棒保持水平,用水平恒力F推木棒的A端,使圆柱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前匀速滚动,设木棒与圆柱体、圆柱体与地面间均无滑动现象,当把木棒从图甲位置推至图乙位置时,推力F做的功为( )
A. B.F(L+πD)
C.2FL D.2F(L+2πD)
4.如图,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铁球A、B从两个高度相同的光滑斜面和光滑圆弧面的顶点滑到底部,如果它们都是从静止开始下滑忽略各种阻力,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下滑到底部时,两球动能相等
B.下滑过程中重力对两球做的功不相等
C.到达底部时,两球速度相等
D.下滑过程中,两球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5.两个光滑斜面,其长度之比是3:4,顶端高度之比是2:3,将同一物体分别从斜面底端匀速拉至顶端,拉力所做的功之比是 ( )
A.1:1 B.2:3 C.9:4 D.4:9
6.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做了功的( )
A.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 B.人提水桶沿水平地面行走
C.沿斜坡方向把物体拉上去 D.天花板上的电线吊着电灯
7.(2024九上·斗门期末)如图所示,水平木板上有甲、乙两个木块,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两木块下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乙、甲分别在水平拉力和的作用下,以相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了相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等于 B.甲所受的重力大
C.比做功少 D.甲的重力做功较多
8.(2023九上·苏州月考)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W1<W2<W3 B.W1<W2=W3 C.W1=W2=W3 D.W1=W2<W3
二、填空题
9.(2021九上·广东竞赛)如图所示,一个粗细均匀、内部横截面积均为S的U形管内,装有密度为ρ、总长度为4h的液体,开始时左右两端液面的高度差为h,现打开阀门C,待液体运动到左右液面高度相等时,液体重力势能改变量为 (重力加速度为g)
10.(2020·天水)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 、棱长为 的正方体物块 , 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 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 随时间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则:当 时,物块 在水中处于 (选填“沉底”“悬浮”或“漂浮” 状态;当 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是 ;图乙中 的值是 ; 时段,浮力对物体做功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滑斜面做功”,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光滑斜面向上 拉动物块,从斜面底部拉到最高处。
(2)比较第2列和第4列,沿光滑斜面的拉力和物块的重力可知:使用斜面的好处是
(3)根据实验次数②,请把表格中①③的空缺数据填写完整。
(4)分析比较第4列和第5列,沿斜面拉力与斜面的长度关系可得结论: 。
(5)进一步分析比较: ,可得结论: 。
四、计算题
12.(2023九上·福州月考) “背漂”是儿童游泳时常佩戴的一种救生装置。某款长方体“背漂”重为,底面积为。把足够大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台面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与“背漂”的底面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如图甲。往容器中缓慢持续注水,注水过程中细线的拉力与水的深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注水过程中,“背漂”受到的最大浮力;
(2)细线的长度;
(3)注水过程中,浮力对“背漂”所做的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因为在同样大小的力F的作用下,三个物体都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s,
所以,由功的公式W=Fs可知,W1=W2=W3,即三种情况下F做功一样多。
故答案为:D。
【分析】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2.【答案】C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A.物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V-V露=300cm3-30cm3=270cm3=2.7×10-4m3,
则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7×10-4m3=2.7N,
A不符合题意;
B.因物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物块的重力G=F浮=2.7N,
由G=mg可得,物块的质量: ,
则物块的密度: ,B不符合题意;
C.1kg水的体积: ,
物块漂浮时水的深度: ,
物块漂浮时露出水面的高度: ,
用力F向下压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假设水面深度不变,则物块重力下降的高度为0.5cm,而实际上,物块下沉时会引起水面上升,则上升的高度 ,所以,物块重心下降的高度:△h=h2-h3=0.5cm-0.3cm=0.2cm=0.002m,
物体重力做的功:WG=G△h=2.7N×0.002m=0.0054J,C错误,符合题意;
D.此时水的深度:h=h1+h3=12.7cm+0.3cm=13cm=0.13m,
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3×10N/kg×0.13m=1300P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物体体积、露处水面体积,计算出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所受浮力;
(2)物体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利用G=mg计算出物体质量,利用计算密度;
(3)根据露出水面体积和排开水的体积计算出露出水面的高度,利用W=Gh计算克服重力做功;
(4)计算出水深,利用p=ρgh计算压强。
3.【答案】C
【知识点】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力F做功可以看成:对木板的功加上对球做的功:(1)对木板的做的功:位移s1等于木板的长度L,由W=Fs,得W1=FL;(2)再看对球做的功:①木板和球、球和地面没有滑动摩擦,只有滚动摩擦,所以球的位移s2就等于球转动的圈数,球转动的圈数又等于木板的长度L;②由于推动过程是匀速运动,所以木板和球的受力都是平衡的。木板的推力F等于球对木板的摩擦力,木板对球和球对木板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两力是相等的,所以球受到的力也为F;由W=Fs,得 W2=FL;(3)F做得总功 W=W1+W2=2FL;
故答案为:C。
【分析】要明确力F做的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木板做功,一部分是对球做功,由于木板和球、球和地面没有滑动摩擦 只有滚动摩擦,所以球的位移就等于球转动的圈数,球转动的圈数又等于木板的长度L.
4.【答案】B
【知识点】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小球在下滑时,如果忽略各种阻力,即只有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此时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小球在顶端具有相同的重力势能,下滑到底部时具有相同的动能,两球的速度相等;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由W=Gh可得,重力对两球做功相等.综上所述,此题中说法错误的是选项B故选B
【分析】在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
5.【答案】B
【知识点】功;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斜面光滑说明摩擦力为0,即使用光滑的斜面没有做额外功,可以根据W=FS=Gh分析解答.
【解答】斜面光滑,额外功为0,利用斜面做的功都等于提升物体做的功,
∵
h1
h2
=
2
3
,
G1
G2
=
1
1
,
∴拉力所做的功之比为:
W1
W2
=
F1S1
F2S2
=
G1h1
G2h2
=
1×2
1×3
=
2
3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做功的大小,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接触面光滑,摩擦力为0,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答案】C
【知识点】是否做功的判断
【解析】【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没有移动距离,不做功;
B、人提水桶沿水平地面行走,拉力竖直向上,在拉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不做功;
C、沿斜坡方向把物体拉上去,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拉力做功;
D、电灯静止,没有移动距离,拉力不做功.
故选C.
【点评】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7.【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AB.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根据G=mg可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根据F=G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力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则甲受的的摩擦力大。两个木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们受到的牵引力与受到的拉力相互平衡,因此拉力F1>F2,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s=vt可知,两个木块移动的距离相等。根据W=Fs可知,拉力F1做的功大,故C错误;
D.木块在竖直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0,根据W=Gh可知,两个木块克服重力做功为0,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B.首先根据G=mg比较重力大小,再根据F=G比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接下来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知识比较摩擦力大小,最后根据平衡力的知识比较拉链大小;
CD.根据W=Fs比较做功大小。
8.【答案】C
【知识点】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功的计算W=Fs,是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由于三个图中,拉力相同,移动的距离相等,所以拉力对物体做功相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功是物体受到的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9.【答案】
【知识点】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以h高液柱为研究对象,其重心初态与右液面距离为 ,
当两液面高度相等时,重心与原右液面距离为 ,
则左侧高为h液柱重心下降了;
液柱的重力势能减少为:。
【分析】将高度为h的液柱看作受力对象,分析重心下降的高度,然后根据W=Gh计算出液体重力势能的改变量。
10.【答案】漂浮;15N;8cm;0.32J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正方体物块 的体积
物块 的质量
物块 的密度
即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图象可知:当 时,水的深度为 ,大于正方体物块 的棱长为 ;则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此时物块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
当 时,注入水的体积
则注入水的重力
因容器为方形容器,且此时物块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
由图象分析可知,当 时,物块 刚好处于漂浮状态,则
根据 可得此时物块 排开水的体积
由 可得,此时水的深度
在 时段,物块 上升的高度(等于水面上升的高度)
则该过程中浮力对物体做功
【分析】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结合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关系判断物体状态;利用液体密度和体积计算质量和重力,结合总重力计算压力,利用漂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关系计算浮力,分析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浮力和高度变化的乘积计算做功多少。
11.【答案】(1)匀速
(2)可以省力
(3)
(4)提升同一重物,斜面越长,拉力越小
(5)第6列和第7列数据;对光滑的斜面,不用斜面直接用手做的功等于使用斜面做的功
【知识点】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光滑斜面向上匀速拉动物块,拉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不计摩擦时,即由表中②次实验可知,不用斜面直接用手做的功等于使用斜面做的功,故①实验沿斜面拉力做功为9.0J;
即Gh=Fs,故沿斜面拉力:
,故第①的拉力:
<10.0N
故第③的拉力:
<10.0N;
故使用斜面的好处是可以省力;(3)第③次实验做克服重力做功:
W3=Gh=10.0N×0.9m=9.0J;
空缺数据如下表所示:
;(4)分析比较第4列和第5列,沿斜面拉力与斜面的长度关系可得结论:斜面越长,拉力越小;(5)进一步分析比较:第6列和第7列数据,拉力做功与克服重力做功相等,所以可得结论:对光滑的斜面,不用斜面直接用手做的功等于使用斜面做的功,
【分析】本题探究光滑斜面做功,考查注意事项(利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来反应拉力的大小,要让木块做匀速运动)、功的计算(由表中②次实验可知,不用斜面直接用手做的功等于使用斜面做的功,可知①实验沿斜面拉力做功大小,即Gh=Fs可求出①、③沿斜面拉力,并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比较得出结论)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12.【答案】(1)解:由图像知当“背漂”完全浸没时,拉力,受到的浮力最大,
最大浮力为:;
答:注水过程中,“背漂”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2)解:“背漂”刚浮起来时,受到的浮力为:,
此时水的深度等于“背漂”浸没水中的深度,
由知“背漂”排开水的体积为:,
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
当绳子刚好有拉力时,水的深度为,则绳子的长度为。
答:细线的长度。
(3)解: 细线的长度为,
即在浮力作用下“背漂”向上移动的距离为,
所以浮力对“背漂”做的功为: 。
答:注水过程中,浮力对“背漂”所做的功为。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乙图可知,当“背漂”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最大,此时细线的拉力也最大,根据平衡力的知识F浮最大=G+F计算即可。
(2)当“背漂”刚好浮起来时,根据漂浮条件F浮=G计算此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 此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根据 计算此时它浸入水的深度。根据图乙确定绳子刚有拉力时水的深度,然后减去它浸入水的深度得到细线的长度。
(3)背漂在浮力作用下上升的高度等于细线的长度,根据W=Fs计算浮力对它做的功即可。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训练培优卷:11.1 功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翠屏期中)如图所示,已知m1>m2>m3,在同样大小的力F的作用下,三个物体都沿力的方向移动S,则力F所做的功( )
A.甲情况下最多 B.乙情况下最多
C.丙情况下最多 D.三种情况下一样多
【答案】D
【知识点】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因为在同样大小的力F的作用下,三个物体都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s,
所以,由功的公式W=Fs可知,W1=W2=W3,即三种情况下F做功一样多。
故答案为:D。
【分析】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2.(2019九上·重庆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容器中装有质量为1kg的水。现将一个质量分布均匀、底面积为60cm2 ,体积为300cm3的物块(不吸水)放入容器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物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为30cm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2.7N
B.物块的密度900kg/m3
C.用力F向下压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如图乙,克服物体重力做功为0.0135J
D.用力F向下压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如图乙,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1300Pa
【答案】C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A.物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V-V露=300cm3-30cm3=270cm3=2.7×10-4m3,
则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7×10-4m3=2.7N,
A不符合题意;
B.因物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物块的重力G=F浮=2.7N,
由G=mg可得,物块的质量: ,
则物块的密度: ,B不符合题意;
C.1kg水的体积: ,
物块漂浮时水的深度: ,
物块漂浮时露出水面的高度: ,
用力F向下压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假设水面深度不变,则物块重力下降的高度为0.5cm,而实际上,物块下沉时会引起水面上升,则上升的高度 ,所以,物块重心下降的高度:△h=h2-h3=0.5cm-0.3cm=0.2cm=0.002m,
物体重力做的功:WG=G△h=2.7N×0.002m=0.0054J,C错误,符合题意;
D.此时水的深度:h=h1+h3=12.7cm+0.3cm=13cm=0.13m,
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3×10N/kg×0.13m=1300P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物体体积、露处水面体积,计算出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所受浮力;
(2)物体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利用G=mg计算出物体质量,利用计算密度;
(3)根据露出水面体积和排开水的体积计算出露出水面的高度,利用W=Gh计算克服重力做功;
(4)计算出水深,利用p=ρgh计算压强。
3.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的木棒的B端放在截面直径为D的圆柱体上,使木棒保持水平,用水平恒力F推木棒的A端,使圆柱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前匀速滚动,设木棒与圆柱体、圆柱体与地面间均无滑动现象,当把木棒从图甲位置推至图乙位置时,推力F做的功为( )
A. B.F(L+πD)
C.2FL D.2F(L+2πD)
【答案】C
【知识点】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力F做功可以看成:对木板的功加上对球做的功:(1)对木板的做的功:位移s1等于木板的长度L,由W=Fs,得W1=FL;(2)再看对球做的功:①木板和球、球和地面没有滑动摩擦,只有滚动摩擦,所以球的位移s2就等于球转动的圈数,球转动的圈数又等于木板的长度L;②由于推动过程是匀速运动,所以木板和球的受力都是平衡的。木板的推力F等于球对木板的摩擦力,木板对球和球对木板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两力是相等的,所以球受到的力也为F;由W=Fs,得 W2=FL;(3)F做得总功 W=W1+W2=2FL;
故答案为:C。
【分析】要明确力F做的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木板做功,一部分是对球做功,由于木板和球、球和地面没有滑动摩擦 只有滚动摩擦,所以球的位移就等于球转动的圈数,球转动的圈数又等于木板的长度L.
4.如图,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铁球A、B从两个高度相同的光滑斜面和光滑圆弧面的顶点滑到底部,如果它们都是从静止开始下滑忽略各种阻力,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下滑到底部时,两球动能相等
B.下滑过程中重力对两球做的功不相等
C.到达底部时,两球速度相等
D.下滑过程中,两球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小球在下滑时,如果忽略各种阻力,即只有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此时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小球在顶端具有相同的重力势能,下滑到底部时具有相同的动能,两球的速度相等;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由W=Gh可得,重力对两球做功相等.综上所述,此题中说法错误的是选项B故选B
【分析】在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
5.两个光滑斜面,其长度之比是3:4,顶端高度之比是2:3,将同一物体分别从斜面底端匀速拉至顶端,拉力所做的功之比是 ( )
A.1:1 B.2:3 C.9:4 D.4:9
【答案】B
【知识点】功;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斜面光滑说明摩擦力为0,即使用光滑的斜面没有做额外功,可以根据W=FS=Gh分析解答.
【解答】斜面光滑,额外功为0,利用斜面做的功都等于提升物体做的功,
∵
h1
h2
=
2
3
,
G1
G2
=
1
1
,
∴拉力所做的功之比为:
W1
W2
=
F1S1
F2S2
=
G1h1
G2h2
=
1×2
1×3
=
2
3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做功的大小,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接触面光滑,摩擦力为0,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做了功的( )
A.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 B.人提水桶沿水平地面行走
C.沿斜坡方向把物体拉上去 D.天花板上的电线吊着电灯
【答案】C
【知识点】是否做功的判断
【解析】【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没有移动距离,不做功;
B、人提水桶沿水平地面行走,拉力竖直向上,在拉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不做功;
C、沿斜坡方向把物体拉上去,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拉力做功;
D、电灯静止,没有移动距离,拉力不做功.
故选C.
【点评】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7.(2024九上·斗门期末)如图所示,水平木板上有甲、乙两个木块,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两木块下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乙、甲分别在水平拉力和的作用下,以相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了相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等于 B.甲所受的重力大
C.比做功少 D.甲的重力做功较多
【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AB.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根据G=mg可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根据F=G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力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则甲受的的摩擦力大。两个木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们受到的牵引力与受到的拉力相互平衡,因此拉力F1>F2,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s=vt可知,两个木块移动的距离相等。根据W=Fs可知,拉力F1做的功大,故C错误;
D.木块在竖直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0,根据W=Gh可知,两个木块克服重力做功为0,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B.首先根据G=mg比较重力大小,再根据F=G比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接下来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知识比较摩擦力大小,最后根据平衡力的知识比较拉链大小;
CD.根据W=Fs比较做功大小。
8.(2023九上·苏州月考)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W1<W2<W3 B.W1<W2=W3 C.W1=W2=W3 D.W1=W2<W3
【答案】C
【知识点】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功的计算W=Fs,是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由于三个图中,拉力相同,移动的距离相等,所以拉力对物体做功相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功是物体受到的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二、填空题
9.(2021九上·广东竞赛)如图所示,一个粗细均匀、内部横截面积均为S的U形管内,装有密度为ρ、总长度为4h的液体,开始时左右两端液面的高度差为h,现打开阀门C,待液体运动到左右液面高度相等时,液体重力势能改变量为 (重力加速度为g)
【答案】
【知识点】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以h高液柱为研究对象,其重心初态与右液面距离为 ,
当两液面高度相等时,重心与原右液面距离为 ,
则左侧高为h液柱重心下降了;
液柱的重力势能减少为:。
【分析】将高度为h的液柱看作受力对象,分析重心下降的高度,然后根据W=Gh计算出液体重力势能的改变量。
10.(2020·天水)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 、棱长为 的正方体物块 , 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 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 随时间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则:当 时,物块 在水中处于 (选填“沉底”“悬浮”或“漂浮” 状态;当 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是 ;图乙中 的值是 ; 时段,浮力对物体做功是 。
【答案】漂浮;15N;8cm;0.32J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正方体物块 的体积
物块 的质量
物块 的密度
即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图象可知:当 时,水的深度为 ,大于正方体物块 的棱长为 ;则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此时物块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
当 时,注入水的体积
则注入水的重力
因容器为方形容器,且此时物块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
由图象分析可知,当 时,物块 刚好处于漂浮状态,则
根据 可得此时物块 排开水的体积
由 可得,此时水的深度
在 时段,物块 上升的高度(等于水面上升的高度)
则该过程中浮力对物体做功
【分析】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结合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关系判断物体状态;利用液体密度和体积计算质量和重力,结合总重力计算压力,利用漂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关系计算浮力,分析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浮力和高度变化的乘积计算做功多少。
三、实验探究题
1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滑斜面做功”,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光滑斜面向上 拉动物块,从斜面底部拉到最高处。
(2)比较第2列和第4列,沿光滑斜面的拉力和物块的重力可知:使用斜面的好处是
(3)根据实验次数②,请把表格中①③的空缺数据填写完整。
(4)分析比较第4列和第5列,沿斜面拉力与斜面的长度关系可得结论: 。
(5)进一步分析比较: ,可得结论: 。
【答案】(1)匀速
(2)可以省力
(3)
(4)提升同一重物,斜面越长,拉力越小
(5)第6列和第7列数据;对光滑的斜面,不用斜面直接用手做的功等于使用斜面做的功
【知识点】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光滑斜面向上匀速拉动物块,拉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不计摩擦时,即由表中②次实验可知,不用斜面直接用手做的功等于使用斜面做的功,故①实验沿斜面拉力做功为9.0J;
即Gh=Fs,故沿斜面拉力:
,故第①的拉力:
<10.0N
故第③的拉力:
<10.0N;
故使用斜面的好处是可以省力;(3)第③次实验做克服重力做功:
W3=Gh=10.0N×0.9m=9.0J;
空缺数据如下表所示:
;(4)分析比较第4列和第5列,沿斜面拉力与斜面的长度关系可得结论:斜面越长,拉力越小;(5)进一步分析比较:第6列和第7列数据,拉力做功与克服重力做功相等,所以可得结论:对光滑的斜面,不用斜面直接用手做的功等于使用斜面做的功,
【分析】本题探究光滑斜面做功,考查注意事项(利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来反应拉力的大小,要让木块做匀速运动)、功的计算(由表中②次实验可知,不用斜面直接用手做的功等于使用斜面做的功,可知①实验沿斜面拉力做功大小,即Gh=Fs可求出①、③沿斜面拉力,并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比较得出结论)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四、计算题
12.(2023九上·福州月考) “背漂”是儿童游泳时常佩戴的一种救生装置。某款长方体“背漂”重为,底面积为。把足够大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台面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与“背漂”的底面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如图甲。往容器中缓慢持续注水,注水过程中细线的拉力与水的深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注水过程中,“背漂”受到的最大浮力;
(2)细线的长度;
(3)注水过程中,浮力对“背漂”所做的功。
【答案】(1)解:由图像知当“背漂”完全浸没时,拉力,受到的浮力最大,
最大浮力为:;
答:注水过程中,“背漂”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2)解:“背漂”刚浮起来时,受到的浮力为:,
此时水的深度等于“背漂”浸没水中的深度,
由知“背漂”排开水的体积为:,
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
当绳子刚好有拉力时,水的深度为,则绳子的长度为。
答:细线的长度。
(3)解: 细线的长度为,
即在浮力作用下“背漂”向上移动的距离为,
所以浮力对“背漂”做的功为: 。
答:注水过程中,浮力对“背漂”所做的功为。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乙图可知,当“背漂”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最大,此时细线的拉力也最大,根据平衡力的知识F浮最大=G+F计算即可。
(2)当“背漂”刚好浮起来时,根据漂浮条件F浮=G计算此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 此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根据 计算此时它浸入水的深度。根据图乙确定绳子刚有拉力时水的深度,然后减去它浸入水的深度得到细线的长度。
(3)背漂在浮力作用下上升的高度等于细线的长度,根据W=Fs计算浮力对它做的功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