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7课 与妻书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7课 与妻书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6 19:2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与妻书又名绝笔书
被誉为天下第一情书与妻书华美实验学校 李洁容 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吗?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2、理解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背景介绍:
????甲午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 林觉民像字意洞,号抖飞
近代民主革命者 (1886-1911)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
(“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
(“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
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
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
国的惨状呢?”)
24岁—— 参加广州起义
25岁—— 黄花岗之役
七十二烈士之一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
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
内同胞。”)
(“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
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
矣!”)
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前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基础知识归纳 生字词注释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放下。
称心快意:符合。
必不能禁失我之悲:经受。
使之肖我:相像,类似
一恸:极悲哀。
通假宇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chèngòujīnxiàobàngniàngē彀,通“够”。旁,通“傍”。念,通“廿” ,
二十。tòng(自读课文)一思考:这是林觉民写给妻子的一封信,信里写了哪些内容?并思考: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写信的目的;对妻子的爱;对国家的爱;之所以“勇于就死”的原因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1、作者如何表达对于妻子的深情的?为什么要大篇幅回忆以往的生活,还写得这么详细?
2、文章字字含情,最感人的一处在哪里?二、文本质疑: 回忆生死之论
回忆新婚燕尔两情缱绻
  回忆远行欲告又止的情景三忆 —— 深深的眷恋 诀别的痛苦 —— 生不能相守 死也要相依 愿相守而死
愿“真有”鬼
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吾至爱汝缠绵细腻的爱情三愿2、文章字字含情,你觉得最感人的一处在哪里?三、讨论探究: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既然如此深爱妻子,又为何要诀别妻子“勇于就死”? 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夫妻生离死别
时时处处可以死 即使不死破镜也难重圆“先汝而死,不顾汝”
“率性就死而不顾汝”不能眼睁睁看对方死 生离痛于死别,无法忍受天下人生离死别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不可数计,钟情我辈者,能忍之乎?卒不忍独善其身。
吾充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配音) 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1911年4月27日,革命志士炮轰两广总督府,遭遇清军围攻,死伤惨重,其中一位年仅24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感动天下。
A: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B:觉民,天色晚了,你还没回来,我的爱人,你在哪?依新睡了,梦里轻声唤着爹爹……觉民,回家呀……
A: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字,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世间一个人,你读这封信时,我已成为阴间的鬼……这些日子,爱恨交杂的思绪跟你依依不舍的眷恋,像利爪一样猛烈撕扯着我的心,眼泪混合着笔墨,伴着心中波涛翻滚的怅然,好几次都想搁笔,但又恐怕你不能体谅我的心思,怕你怪我弃你而去……
B:我想在信中找回我的思念,然而读到的却是悲凉凄怆的诀别,你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使我相信刹那也是永恒。
A:意映卿卿你知道吗?自从与你相识,我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而当今世道,遍地血雨腥风,百姓颠沛流离,国土连年沦丧,真正幸福美满的有几家……
B:你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爱我,也希望天下人都能爱其所爱,我明白,也愿意把天下人当做亲人来对待,可就是不能承受失去你的悲痛……
A:可国家危在旦夕,大丈夫当以死报国!倘若我死能激励四万万同胞奋勇而起,我神州大地定会雷震九霄,我中华民族定能乾坤再造,我虽死而由生啊!
B:觉民,还记得吗?四年前,你从日本留学回来我对你说:今后若要远行,一定带上我!天涯海角,卿愿随君行!
A:记得……也答应了……
B:可你毕竟是林觉民,十三岁就写下“少年不忘万户侯”的林觉民,这次回来,你只说日本的学校放樱花假,可你形色匆忙,我知道,你一定有许多话对我说,然而每每四目相对你都欲言又止,好几次我从……
A:这次不比从前,我将要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纵然有千般理由万般感慨,又怎么忍心对你坦言,况且你有孕在身我不能常伴左右已经深感歉疚,又怎么忍心让你为我担忧……舍身取义我没有遗憾,为国捐躯我万死不辞!革命成功与否自有同志们继续奋斗!唯独你婆娑的泪眼,叫我肝肠寸断……
B:觉民,我有幸嫁给你又为什么生在今天的中国……
A:我有幸娶到你,又为什么生在今天的中国……依新五岁了,转眼长大成人,好好教导他,让他像我。你腹中怀的,我猜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温暖,贤淑……
B:也可能是男孩,我把他和依新一起培养成有相同志向的人。
A:那我们家今后会很清贫……
B:我从来就不怕清贫!在战争的炮火中辗转流离也好,在政权的更迭中仓皇度日也罢,只要还能见到你!
A:来生吧,我向来不相信这世上有鬼,现在却希望真的有鬼。还记不记得我对你说过,与其我死在你前面,还不如你比我先死.
B:你是说,凭我纤弱的身体和细腻的感情,一定无法承受失去你的悲痛?
A:所以我说宁愿你先死去,让我来忍受一切的痛苦!谁知,到底还是我先你而去……我爱你!然而天下重任使我不能继续拥有爱你的权利!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字……
B:我的名字,充满着你的爱恋,千百年后,我也无怨。
A:我的眼里,充满了你的泪水,千百年后,我也无怨!意映卿卿,我爱你……
B:觉民,天亮了…… 改编《与妻书》 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与家庭骨肉之间,亦必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对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
——钟叔河序叶绍袁《甲行日注》 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小结:《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一篇檄文!(1)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
(2)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文章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如归,“吾今死无余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
(3)说它是“檄文”,因为文章中处处揭露清王朝的腐败,“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等句子最为突出。
第二课时
1、找出文中多处引用,并理解它的作用
2、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竟、至”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与”在句中的意义。
一、文中有几处地方用了典故和引用,把它们找出来,并思考作者用这些典故的目的。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林觉民用“司马春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1)“司马青衫” “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
(2)“太上之忘情”(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作者引用这句话,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4)“眼成穿”
是“望眼欲穿”的化用。意思是极目远望,眼睛都快要破了,形容盼望非常急切。语出杜甫《寄越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归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5)“骨化石”
  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6)“破镜能重圆?”
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7)“独善其身”,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保持自身的节操;只顾自身好而不顾大局。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1、汝幸偶我名词“偶”用作动词,“嫁”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前“老”为形作动,“尊敬”,后“老”作名词,“老人”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前“幼”为形作动,“爱怜”,后“幼”为名词,“孩童”4、称心快意“快”,使动,使意快
5.卒不忍独善其身善,形容词作动词,保全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泪珠与笔墨误齐下。
〖名作动〗
意洞手书。
〖名作状〗 〖名作动〗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意动〗
其:
〖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他(她、它)(们)(的)”
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 “自己”
指示代词 “这”“那”
〖副词〗 将要
表反诘 “难道”
表祈使 “一定”“要”
〖连词〗 表假设 “如果”
〖助词〗 无义一词多义其
吾望其言是实 这,指示代词今则望其真有 它,代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自己,代词汝其勿悲副词,表示祈使,规劝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他们,代词重点文言现象 汝其善抚之副词,表示祈使,希望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副词,表示揣测所以 所以敢先汝而死 因此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的原因 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 因此 所以: A 表原因
“……的原因” ,“因此、所以”
B 表凭借 “用来……的”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至
吾至爱汝极,最,副词 吾爱汝至到了极点,副词竟竟日不出门 全、终,形容词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动词
与与妻书
给,动词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跟,介词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和,连词
吾先死留苦与汝
给,动词
当堂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2分)( )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C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 辇来于秦
B、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汝其勿悲 汝其善抚之
D、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侣鱼虾而友麋鹿C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5分)
(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3分)   比喻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
可是遍地血腥阴云,满街狼狗(横行),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分)
敬爱自己的老人,要扩大到爱护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小孩,要扩大到爱护别人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