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8 13:4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1840-1842
鸦片战争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维新运动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列强侵华
各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
各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相继失败
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檀香先声
东京聚合
黄花碧血
楚望枪响
荆鄂独立
钩沉往事 萍踪辛亥
狭义上讲,1911 武昌起义 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广义上讲,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
革命爆发背景?
必要性(政治)+可能性(社会基础+经济+思想+组织+理论+军事+导火线)
1、原因(社会问题)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邹容等宣扬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建立(1895年兴中会,1905年同盟会)
三民主义
“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革命性;尚未建立自己的武装)
四川保路运动
②经济:
③思想:
④组织:
⑤理论:
⑥军事:
⑦导火线:
(1)必要性
(2) 可能性:
(政治):
①社会基础:
清末“新政”推动进步力量崛起,“预备立宪”使清政府大失民心
材料:“杀尽专制我之君主,以复我天赋之人权,……游幸于平等自由城郭之中。”
——邹容《革命军》
2、经过
①建立民国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②颁布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目的、内容、性质、影响)
武昌起义( 1911.10.10 )
(1)爆发:
(3)高潮:
(4)结局:
(2)发展 :
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廷独立
(中央集权衰微)
(时间;性质;定都)
材料一:从时间大视野的角度看,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通向近代化与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大门。 ——步平(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材料二:革命没有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易乱。——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辛亥革命那年,我十八岁,对于革命一下子成功,感到莫名其妙的高兴,看看事实,似乎跟理想中的革命不大对头,又感到莫名其妙的忧虑。” ——叶圣陶《革心》
你同意以下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2)局限性
①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资阶软弱性和妥协性(民族资义在中国发展不充分)
①主观:
②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注: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3、辛亥革命评价
(1)进步性
政+经+思+社会习俗
③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1913年“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
1915年领导“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7年领导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独裁。
1920年发起第二次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独裁。
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
“革命尚未成功”
中国革命性质的转化
孙中山的伟大转变
辛亥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继续斗争
杭州
贵阳
昆明
广州
长沙
福州
南昌
苏州
上海
安庆
武昌
江宁
镇江
西安
太原
成都
桂林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丧钟为谁而鸣?
8小时——从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8小时。
41天——武汉三镇保卫战坚持41天,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
80天——从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建立仅有80天
理智还是软弱?——孙中山为什么让位?
1914年10月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曾就此事做过解释,说明自己不得不然的苦衷。“局外人不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
在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立宪派选择了后者,帝国主义也选择了后者,而更多的人则出于对“乱党”的不信任而在无意识中倾向于后者……立宪派则因为袁世凯有过立宪的名声而拥护袁世凯……立宪派相信袁世凯既不是曾国藩,也不是华盛顿(张謇如是说)。但他具备了孙中山所缺少的财力、武力和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南北议和——成就了袁世凯
1911年12月下旬,南北和谈约定: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拥护共和,各省即推举他为总统。
从南北议和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革命”与“妥协”
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1888黄龙旗
1911铁血十八星旗
1912五色旗
1928青天白日满地红
1949五星红旗
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2、内容: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1、颁布的目的: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限制袁世凯独裁(直),维护共和制度(根)
4、影响:
革命性、民主性、局限性
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3、性质:
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责任内阁制
注:清末新政
①时间:
1901-1911
②目的: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③改革主体:
朝廷保守派主动变法,且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
④内容:
军(核心内容):编练新军(镇12512人)
经:倡导工商,振兴农业;
教:废除科举,建新学堂,兴办留学;
政:改革官制(减冗衙,裁吏役,停捐纳)
法:参酌各国法律,制定一系列适应近代发展的法律
⑥影响:
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促进民主革命的发展。
(“种豆得瓜”现象)
⑤性质:
是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翻版
注:预备立宪
①时间:
1906-1911
②原因:
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③史实:
宣布预备立宪
1908《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皇族内阁出台
④实质:
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是一场骗局
⑤影响:
立宪派分化,汉族官僚离心,清政府空前孤立,民主革命更加高涨
皇族内阁:在内阁成员十三人中,满族占九人,其中皇族竟达七人之多,故被称为“皇族内阁”。
纲领 具体含义 评价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暴力推翻清王朝实现民族独立自主
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平分土地
积:
消:
反对清政府专制统治
a.未明确反帝;b.狭隘民族观
积:
消:
涉及革命根本问题—政权问题
阶级局限
积:
消:
为资阶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开始关注中国经济根本问题(土地)
土地纲领不彻底(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承认地主所有制,未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注:三民主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