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中考化学研讨会杨宁
2015/10/26五教学建议1 一、试卷结构分析一、选择题二、填空题21~22
(22分)1~8
(16分)四、计算题17~20
(28分)23
(10分)试题三、实验探究题9~16
(24分)试卷结构(一)题型结构
聊城市近五年中考化学试题题量均保持在23个,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折合60%计入总分),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试卷结构分析(二)难度结构
全卷知识覆盖率:力求覆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的绝大部分基本知识点,试题难易程度及分值分布如下,今年中考题难度较低。试卷结构分析数据说试题2013年至2015年聊城市中考化学试题题型、题量、分值表卷名项目 聊城市近三年中考化学试题题量均保持在23个,分值均为100分。近三年聊城化学中考试题仍然以课本为主,结合社会热点,充分反应了聊城市新课程改革和考试研究的最新成果。 1.紧扣教材内容,加强双基考查。
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紧密联系学生熟知的教材内容,关注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促进学生有目的学习。
2.联系社会热点,弘扬化学作用。
每年都会有针对“化学污染”“有毒事件”“治理环境”等带给人们用“化学思维”来思考社会实际问题的题目。如10年徒骇河河水进行取样测试,11年的瘦肉精,12年江苏镇江自来水出现异味 、东昌湖水质检验,13年探究“管道通”中物质的成分 ,14年PM2.5,15年世界水日,节约水资源,呼吸面具中物质等。近几年试题命题的五个特点3.坚持能力立意,目标有机融合。
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于试题中,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取向。
4.关注科学探究,注重实验技能。
探究题占分22分,每年都是设置两个实验探究,这两个题相互补充,兼顾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及科学探究能力。这几年探究题的第一题都是以学生常见的气体制取与发生装置图作为信息引入,引导学生在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渗透了对比的学习方法;第二题通过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科学探究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答卷的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探究学习过程,重点考查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重视过程与方法。
5.严格遵循课标,发挥“示例”作用
命题范围严格遵循课标,试题考查水平符合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各层级要求,不脱标,不超标。同时注意了试题与《中考说明》中“题型示例”的吻合度,发挥“题型示例”的引导作用。每个题都能够在《中考说明》的“题型示例”中找到影子,但又在命题的切入点、设问方式和考查点的设置等方面做了较大的改进与创新。1 二、考点分析身边的
化学物质
(25%)构成物质
的奥秘
(20%)物质的
分类物质的
组成与
构成化学式
与化合价物质的变
化与性质
(20%)化学变化
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
化学反应质量守
恒定律化学与
社会发展
(10%)化学与能源和
资源的利用常见的化学
合成材料化学与健康保护好我们
的环境科学探究
(25%)常见仪器
及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取实验方案
设计与评价考点分析(一)选择题 选择题共16个,前8个每题2分,后8个每题3分。每年必考的几个知识点如下: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2. 物质的分类;
3.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
4. 元素化学式与化合价;
5. 化学变化的微观模拟;
6. 化学实验题(实验装置或操作错误) ;
7. 溶液的相关性质和运用;
8. 物质的鉴别与分离考点分析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2分)(11年)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蒸发 B.水果榨汁 C.冰雪融化 D.钢铁生锈
(12年)1.下列现象中,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
A.滴水成冰 B.铁丝弯曲 C.消化食物 D.水沸腾
(13年)1.下列葡萄酿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 B.捣碎葡萄 C.葡萄发酵成酒 D.过滤装瓶
(14年)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可燃性
(15年)2.下列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果榨汁 B.冬瓜腐烂 C.铁锅生锈 D.煤气燃烧(一)选择题考点分析(一)选择题2.物质的分类(2分)(11年)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汽水 B.酒精 C.食醋 D.碘酒
(12年)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蒸馏水 B.白酒 C.矿泉水 D.粗盐
(13年) 5.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钢、氧化镁、空气 B.氮气、氧气、食醋
C.干冰、水、果汁 D.金刚石、冰水、矿泉水
(14年) 2.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 )
A.H2CO3 B.NaHCO3 C.SO2 D.NH3
(15年) 1.以下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雨水 B.矿泉水 C.海水 D.蒸馏水考点分析3.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5分)(一)选择题(11年)6.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核电站爆炸,使防辐射成为热点话题。“吃碘防辐射”的说法造成社会上短暂的“盐荒”。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
A. 碘元素 B.碘分子 C.碘离子 D. 碘原子
(11年)12.食用含有“瘦肉精” 的肉对人体会产生危害,下列对“瘦肉精” (化学式C12H18Cl2N2O)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瘦肉精”由碳、氢、氧、氮、氯五种元素组成
B.“瘦肉精”属于有机化合物
C.每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35个原子
D.“瘦肉精”分子中碳、氢、氯、氮、氧的质量比为12∶18∶2∶2∶1考点分析(一)选择题3.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5分)(12年)2.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氧气 B.铜 C.水 D.空气
(12年) 13.2012年2月江苏镇江自来水出现异味,引发当地居民抢购瓶装饮用水现象.经初步查明,韩国籍船舶“格格里亚”号贷轮水下排放管道排出的苯酚化学式为C6H6O是污染水源水的主要原因.下列对苯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0
B.苯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3∶8
D. 每个苯酚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考点分析(一)选择题3.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5分)(13年)3 .镉属于重金属,会危害人体健康.2013年5月16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公布的结果显示,抽检大米四成镉超标.这里的镉可理解为( )
A.镉元素 B.镉单质 C.镉离子 D.镉原子
(13年)11.今年春季我国出现H7N9禽流感,治疗的新药是帕拉米韦,其分子式是C15H28N4O4,有关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分子中含有51个原子
B.该物质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分子中碳、氢、氮、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15:28:4:4
D.分子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8:4:4考点分析(一)选择题3.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5分)(14年)10.如图为某医用葡萄糖注射液标签的一部分,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B.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C.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考点分析(一)选择题3.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5分)(15年)6.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 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 1 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 D. 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考点分析4.元素及化学式、化合价(5分)(一)选择题(10年)15.化学科学常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
A.3N—3个氮元素 B.O2—氧气 C.Al—铝离子 D.P—1个氟原子
(10年)19.水晶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3 C.+4 D.+5
(11年)17.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11 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Na D.核外电子数为22.99考点分析4.元素及化学式、化合价(5分)(一)选择题(12年)15.下列物质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镁 MgO2 B.氧化铝 AL2O3
C.碳酸钠 NaCO3 D.二氧化硫 SO2
(12年)17.壹佰元人民币的防伪油墨中含有MgF2,则MgF2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 +2 C -1 D -2
(13年)20.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下列有关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为Si
C.原子序数为14 D.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考点分析5.化学变化的微观模拟(3分)(一)选择题(11年)25.右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共涉及四种原子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考点分析5.化学变化的微观模拟(3分)(一)选择题(12年)27.已知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B. 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C.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考点分析5.化学变化的微观模拟(3分)(一)选择题(13年)24.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并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表达式,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考点分析5.化学变化的微观模拟(3分)(一)选择题(14年) 12.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相同的原子,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改变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均没有改变
(15年) 14.如图所示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 生成物一定是 氧化物 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考点分析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分)(一)选择题(11年)9题,(12年)10题,(13年)7题 ,
(14年)6题 (15年) 8题
1.酒精灯:熄灭、点燃
2.天平:左物右码、垫白纸、腐蚀的用小烧杯
3.量筒:平视读数 、不能做反应和溶解的容器
4.试管:液体的体积(不超过1/3)、外焰加热、不对人
5.溶解:玻璃棒搅拌(不是用温度计) 6.过滤: 一贴二滴三靠
7.闻气味:扇闻 8.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9.稀释浓硫酸:浓硫酸加到水中,不断搅拌
10.试剂瓶:瓶塞到放、标签对手心
11.胶头滴管:竖立、悬滴考点分析7.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3分)(一)选择题(10年)28题(11年)28题(12年)28题考点分析7.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3分)(一)选择题(13年)填空题(14年)19题考点分析7.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3分)(一)选择题20.(8分)(2015?聊城)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3)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 (填序号).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以上都不变.考点分析8.物质的鉴别与分离(3分)(一)选择题(10年)25.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某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
(11年)27.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水区分氯化钙和碳酸钙
B. 用酚酞试液区分盐酸和食盐水
C.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D.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白醋和白酒
(12年)26.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B. 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和稀硫酸(锌粒)考点分析8.物质的鉴别与分离(3分)(一)选择题(13年) 2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A.N2中的(O2):红热的木炭
B.Na2CO3溶液(NaCl):加入稀盐酸
C.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Ca(OH)2溶液(NaOH):加入过量CuCl2溶液,过滤
(14年) 14.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有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考点分析(二)填空题共14个空,每空2分,4个题
1.化学用语(重视基础知识的运用)
2.化学与生活(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新材料问题,营养素等等);
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考查学生实践能力。
3.溶解度曲线
4.物质的推断考点分析(二)填空题物质的推断(10年) 4.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得的极细小的碳酸钙粉末,它的生产过程如下
(1)A物质是____________。
(2)请从①②③三个反应中选择一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并指明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有许多用途,请举出其中一例__。
考点分析(二)填空题物质的推断(11年) A、B、C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分别由一种、两种、三种元素组成。A发生化合反应、B发生分解反应、C发生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据此请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 ( ) (2)写出A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
(3)根据化合物的分类,C属于( ) (12年)A、B、C三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B是单质, A、C都是氧化物,C是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考点分析(二)填空题物质的推断(13年)实验室内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NH4Cl、(NH4)2SO4和KNO3
(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___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
(2)另取少量化肥样品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溶解,再滴入图中的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可知该化肥为____
(14年)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铁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关系及颜色变化.请写出:解析:考查学生对运用所学再加工的能力,比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读表读图能力,以及从图表中获取化学信息,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考点分析(三)实验探究基础实验(10年)(11年)考点分析(三)实验探究基础实验(12年)(13年)(14年) 透视:四年都是以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为载体考查仪器的名称、实验原理、收集方法、验满方法等. 注意:对“装置气密性”灵活性的考查:考点分析(三)实验探究科学探究(10年)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11年)探究铬与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12年)探究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13年)探究“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14年)探究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后溶液成分考点分析(三)实验探究科学探究 解析:5年都是以酸、碱、盐、金属作为引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课改的角度看,这类探究题的考查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避免以下几点行为:
“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探究”、“教师的灌输代替学生思考”、“不重视探究教学”、甚至是“假探究真结论”等。考点分析(三)实验探究初中阶段几个热点探究问题:1.探究氧气的制法和性质问题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
⑴探究CO2气体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反应
⑵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程度的探究
4.金属性质的探究问题 考点分析(三)实验探究初中热点探究问题热点:5.探究生石灰、熟石灰、氢氧化钠变质问题
6. 探究酸、碱使指示剂变色问题
(1) 探究酸溶液中的哪种微粒使指示剂变色?
(2) 探究碱溶液中哪种微粒使指示剂变色?
7.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有关问题:
反应前忘了使用酸碱指示剂,探究反应进行的程度:
(1)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
(2)酸过量(溶液呈酸性)(3)碱过量(溶液呈碱性)考点分析(四)计算题 解析:1.复分解反应或置换反应为载体
2.求质量分数(三种情况)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样品的纯度
(3)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分数 多数学生能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计算格式,答题规范;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对计算题有恐惧心理,放弃做计算题;有部分学生计算粗心,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数学表达式不清楚;对溶液中溶质判断错误;方程式计算不完整,不列比例式或比利式不正确等等。由于最后一个计算题考点比较固定,不少学生还会出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1 三、命题特点(一)内容稳定命题特点 2015年化学试卷的区分度、难度以及卷面形式、题型、题量、知识点分布等都基本保持固有风貌。 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搜集各种素材作为命题情境,以水平测试为主,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选取的“考查内容”与往年相比基本不变。1.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分离液态空气不能得到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稀有气体 C. 氮气 D. 氢气
2. 下列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水果榨汁 B. 冬瓜腐烂
C. 铁锅生锈 D. 煤气燃烧
3.以下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雨水 B. 矿泉水 C. 海水 D. 蒸馏水(二)与生活相联系命题特点 化学源于生活,也是为生活服务的,学生学习化学的真正目的是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能够更科学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因此在中考试卷中也势必会突出与生活相联系这一特点。几乎所有试题都是从应用层面切入问题, 紧密联系社会和生产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化学的服务功能和社会功能。以身边常见的化学现象及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载体,分别考查学生对于空气的成分、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的认识。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蒸发食盐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三)重视实验考察命题特点 关于对实验的考察在选择题和探究题中均有出现。像在选择题中此类有关实验操作及原理的试题每年均考。试题的四个选项各不相同,意在尽量扩大实验技能的考查面。而在探究题当中,往往是选取若干个探究要素,通过创设真实有趣的实验情境,考查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每个选项考查一个知识点,分别考查了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铵态氮肥的检验、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淀粉的性质。(四)覆盖率最大化绝大多数试题均体现“一题多点”的鲜明特色命题特点 课改要求“淡化概念”,其目的是不要把概念强调过死,而不是削弱概念的教学。恰恰相反,概念是人类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解题的敲门砖,是认知一切事物的基础,因此,不重视概念教学是曲解了《课标》。
课改后所命制的试题中,概念的考查方式“明”少“暗”多,甚至无处不在。(五)基本概念的考查亦明亦暗命题特点1 四、教学建议(1)熟悉课程标准,用好手中的教材
作为教师一定要熟悉课程标准,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必须清楚哪些知识学生是必须掌握并且会用,哪些知识学生只需认识了解。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补充完善,让学生在书上做好整理。
(2)转变教育观念,紧跟时代发展。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3)放慢教学进度,打好学生的基础.
切忌只讲不练(纸上谈兵)或只练不讲(让学生自己对答案)的做法;克服讲评课上成流水课,汤渣全要,滴水不漏。教学建议教学建议(3)重视实验教学,做好每个演示实验 。
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是讲授无法代替的,实验代替讲授更具有说服力且更易理解
(4)日常教学中注重化学思维的培养。
注重化学用语的教学,注重语言描述的养成,注重读懂题意的培养,注重计算格式的练习。
(5)关注学生的心理,做学生喜欢亲近的老师。
启发但不代替,要求但不苛求,宽容但不迁就,自主但不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