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我国中部某省会城市发展初期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资源、能源、交通优势。近年来,该城市通过独特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形成一大批产业集群。在该模式中,国有资产参与招商引资,引入并发展新兴产业,在新产业成功后撤出并继续参与创建新的企业。下图示意该城市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阶段:甲 阶段:乙 阶段:丙 2021年至今
产业集群:传统制造 (家电、汽车) 产业集群:战略新兴(集成电路、城市应急安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 产业集群:先进制造(新型显示屏、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 产业集群:战略新兴(智能、量子、太空信息)
1.该城市2021年以前产业发展的顺序为(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2.该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政策大力支持 B.基础设施完善 C.东部产业转移 D.科研力量雄厚
都市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围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地区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南京都市圈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下图示意南京都市圈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3.南京成为都市圈核心主要依赖于( )
①历史悠久②产业基础较好③气候温和湿润④水陆交通便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南京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是( )
A.资源集聚 B.行政管理 C.产业转移 D.文化互动
湾区是指由若干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随着港珠澳大桥等交通线的开通,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了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的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的基础是( )
A.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 B.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C.“一国两制三关税”的格局 D.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6.湾区经济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其先后顺序通常为( )
A.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 B.港口经济、工业经济、创新经济、服务经济
C.工业经济、港口经济、创新经济、服务经济 D.工业经济、港口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
7.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快速扩展得益于( )
①优越的自然环境②国家政策的支持③交通设施的发展④持续的填海造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大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存在虹吸效应与溢出效应,下图为中心城市的虹吸与溢出效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地理要素流动方向分别符合虹吸与溢出方向的是( )
A.土地、劳动力 B.劳动力、资金 C.资金、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土地
9.图中相关效应实现的载体是( )
A.相同的文化 B.优惠的政策 C.丰富的资源 D.便利的交通
2h(即2小时)出行交通圈可以反映中心城市对中小城市的辐射作用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中心城市2h出行交通圈覆盖面积占比。完成下面小题。
10.长三角城市群中,中心城市2h以内出行交通圈的出行范围( )
A.上海最小 B.南京最小
C.杭州最小 D.上海最大
11.造成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2h以内出行交通圈范围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经济发达程度 B.地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口数量
12.长江经济带中,中心城市对区域内其他节点城市在交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辐射扩散的影响效应上呈显著均衡态势的是( )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
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城市中工业、商业、交通、文教、卫生、住宅、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地区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城市所在区域主导风向及河流的流向正确的是( )
A.东北风、向东北流 B.东北风、向西南流 C.西南风、向西南流 D.东南风、向东北流
14.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中,最适宜建设绿化用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下列对①工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利用集约 B.是城市的核心区 C.付租能力弱,环境污染严重 D.建筑高大密集
德国造船业在困境中实现了从造船向发展海上风电的转型。风电零部件的生产、储存和装配都需要大型厂房和生产基地,德国北部沿海地区的大型专用码头、港口和重型起重码头等基础设施满足了海上风电公司的需求。目前,德国已经在波罗的海建设多座海上风电站,且成为生物群落的新栖息地。图为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海上风电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海上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有( )
①常年受西北风控制 ②海陆温差较大 ③地形平坦,阻力小 ④狭管效应显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德国北部沿海地区成功实现此次产业转型的突出优势是( )
A.风电市场广阔 B.产业基础雄厚
C.风力资源丰富 D.企业战略推进
二、综合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兰州市山区面积占85%,盆地和谷地面积仅占15%。兰州市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石化工业城市。兰州新区为国家级新区,位于距兰州市区北部38.5千米的秦王川盆地。下图为兰州市行政区和兰州市本城市规划简图。
(1)概括兰州市城市形态特征,并说明原因。
(2)简述兰州新区对兰州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3)兰州石化规划布局在甲区域,你是否赞成该布局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你的理由。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甲、乙、丙为城市主要功能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丙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并说明其布局的合理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区,请你为其选择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
(3)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该城镇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赞同哪种方案,请说明理由。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安徽铜陵因铜得名,因铜而兴,曾被称为“铜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采选—冶炼—加工铜产业体系。2009年3月入列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该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高端铜产业链上下游产业落户,进一步延伸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建设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2022年,该市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5.1:49.8:45.1,户籍人口170.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30.1万人)。下图示意铜陵地理位置。
(1)概括铜陵市吸引高端铜产业链上下游产业落户的区位优势。
(2)简述建设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对铜陵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3)目前,铜陵市对下辖长江以北区县经济增长的辐射带动能力还比较弱,请你为提升其辐射带动作用献计献策。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沈阳市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城市,工业体系完备,全市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2860km 。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 914.7万人,处于特大城市向超大城市转换的阶段,多年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首位。协同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与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以都市圈服务产业圈,以产业圈带动都市圈,形成良性互动的支撑体系,既是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目标。 下图示意辽宁省沈阳都市圈产业分布。
(1)分析沈阳成为该都市圈核心城市的主要原因。
(2)说明协同推进现代化都市圈与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对该都市圈发展的有利影响。
(3)简述增强该都市圈核心城市辐射带动效应的可行性路径。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A
【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在该模式中,国有资产参与引资,引入并发展新兴产业,在新产业成功后撤出并继续参与创建新的产业,故该城市在引入并发展新兴产业之前,先发展了传统制造业,在此基础上引入并发展先进制造,在先进制造成功后进行战略新兴,所以该城市2021年以前产业发展的顺序为甲-丙-乙,B正确,ACD错。故选B。
2.由题意可知,该城市通过独特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形成一大批产业集群。在该模式中,国有资产参与招商引资,引入并发展新兴产业,在新产业成功后撤出并继续参与创建新的企业。所以该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政策大力支持,A正确;基础设施的完善不是直接原因,B错误;东部产业转移需要承接,承接也是因为政策,C错误;该地位于我国中部,科技力量并不雄厚,D错误。故选A。
【点睛】产业集聚的优势主要有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企业规模效益;促进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技术上交流与沟通;提高资源利用率;利于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树立品牌优势。
3.B 4.A
【解析】3.根据材料“都市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围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地区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可知,核心城市与周边有发达的联系通道,南京位于长江沿岸,且为省会城市,水陆交通便利,④正确;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产业基础较好,经济发达,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强,②正确;历史悠久和气候温和湿润不是成为都市圈核心的主要影响因素,①③错误。故选B。
4.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但该都市圈还包括安徽等其它省区的城市,因此其影响不是行政管理,B错误;南京经济发达,城市等级高,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首先就会促进资源集聚,而不是产业转移和文化互动,A正确,C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都市圈核心城市一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所以其综合影响带动力最强。
5.D 6.A 7.C
【解析】5.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要求区域间的联系通畅,信息交流迅速,因此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其形成的基础,D正确;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打造优质生活圈、“一国两制三关税”的格局,这些是大湾区建设的主要措施或目标,不是基础,A、B、C错误。故选D。
6.经济发展最终阶段是发展成为创新阶段,B、C错误;港口发展首先依靠地理优势发展港口经济,随后发展成为工业区,工业经济发展后,工业转移发展成为服务型经济,最终成为创新工业区,D错误,A正确。故选A。
7.粤湛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快速扩展,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密切相关,②③正确;粤港澳大鸿区主要城市自然环境优美,但不是城市快速扩展的原因,①错误;填海造陆也仅局限在沿海地带,④错误。故选C。
【点睛】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8.B 9.D
【解析】8.结合图文信息可知是中心城市虹吸周边城市,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虹吸大量劳动力进入,选项B符合题意。土地无法虹吸进入中心城市,选项A错误。中心城市溢出到周边城市主要是资金,选项AD错误。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对矿产资源需求量较大,不太可能是溢出,选项C错误。故选B。
9.图中相关效应实现的载体是中心城市虹吸周边城市劳动力、矿产资源等;中心城市溢出资金、优惠政策、产业转出、人才等,实现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主要依赖城市之间便利的交通,选项D正确。相同的文化、优惠的政策和丰富的资源只是城市之间联系的影响因素,而不是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虹吸和溢出效应的载体,虹吸和溢出效应中要素的流动的载体是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的交通来发生的,选项ABC错误。故选D。
【点睛】经济辐射效应是指以经济发达地区为经济发展的基点,通过其较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带动周围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同时也指某经济区域的发展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或周围区域产生联动增长的间接经济效应。
10.A 11.B 12.C
【解析】10.2h以内出行范围=城市面积×2h以内出行交通圈覆盖面积占比,上海、南京、杭州城市面积差异较小,影响中心城市2h以内出行交通圈的出行范围的主要因素是覆盖占比。由图可以看出,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2h以内出行交通圈覆盖面积占比最小,故其在长三角城市群中2h以内出行交通圈的出行范围最小,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位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心位置,相比位于沿海的上海而言,至城市群内其他各城市的累计距离较小,更易扩展其出行交通圈范围,故其2h以内出行交通圈范围大于上海。同理,杭州2h以内出行交通圈范围也大于上海,故地理位置是造成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2h以内出行交通圈范围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B正确。上海经济发达程度高于南京,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基础设施越完善,2h以内出行交通圈范围越大,A错误;上海、南京都为平原地形,杭州周边地区多低山丘陵,故地形地势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人口数量与2h以内出行交通圈范围相关性小,D错误。所以选B。
12.由图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两个中心城市2h以内出行交通圈覆盖面积占比接近,说明这两个中心城市对区域内其他节点城市在交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辐射扩散的影响效应上呈显著均衡态势,C正确;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2h以内出行交通圈覆盖面积占比差异较大,说明呈显著不均衡状态,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交通圈表示各个相邻中心地交通引力的分界。其划分按不同运输方式的客流、货流或车流分别划定,得出不同范围和构成的交通圈。其大小相差很大。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交通圈面积达数千至上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千万;而以山区小城镇为中心的交通圈仅吸引数个村落和集镇,人口仅数万。
13.B 14.C 15.C
【解析】13.结合所学知识,工业区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图中工业区位于西南、西北方位,主导风向为东北或者东南风;根据等高线判断,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丙位于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最适合建设绿化用地,减轻工业区对住宅区的污染,C正确;甲位于郊区,建设绿化用地意义不大,A错误;乙位于两个工业区之间,建设绿化用地意义不大,B错误;丁位于住宅区与文教区之间,污染小,建设绿化用地意义不大,D错误。故选C。
15.①工业区远离市区,位于远郊区,低价低,付租能力弱;又位于河流下游地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环境污染严重,C正确;①工业区远离市区,位于远郊区,土地利用分散,A错误;城市的核心区、建筑高大密集是商业区,BD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一般要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如水泥厂、酿造厂、化工厂、火电厂、钢铁厂等。水污染较重的企业一般位于城市河流下游,自来水厂位于上游。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等。固体废弃物污染较重的企业应远离城区(居民区)布局。如钢铁厂、火电厂等。
16.D 17.B
【解析】16.德国北部沿海地区地处盛行西风带,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①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海陆温差小,②错误;德国北部属于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对西南风阻挡作用小,③正确;由图可知该地海域南北狭窄,地形狭管效应显著,④正确。③④组合正确,故选D。
17.由材料信息可知,风电零部件的生产、储存和装配都需要大型厂房和生产基地,德国北部沿海地区的大型专用码头、港口和重型起重码头等基础设施满足了海上风电公司的需求。德国造船业成功转型到海上风电业依靠的是德国造船业的雄厚基础设施,B正确,风电市场广阔、风力资源丰富,企业战略推进是产业转型的基础,但不是转型的突出优势,ACD错误。故选B。
【点睛】德国是海上风电强国,市场占有率30%,仅次于英国。伴随着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德国海上风电电价正逐渐退坡,实行竞标制,走向零补贴,但过度恶性竞争的趋势也日渐明显。作为海上风电领跑者,环北海的英国、德国、荷兰、丹麦等发达国家的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加之鼓励低碳环保、发展清洁能源的政策和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这些国家较高的科技、工程和管理水平,最终使得该区域形成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全球产业链。
18.(1)呈条带状东西分布;河谷地带,受地形条件限制,城市建设发展空间较小,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内地形平坦的地区。
(2)缓解城市土地、交通等方面压力;分散城市职能,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合理化发展;是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势,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3)赞成。理由: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靠近黄河,水资源充足;距老城区较远,地价相对低廉;未利用土地资源充足,发展空间大;城市道路较完善,对内、对外交通联系便捷。或不赞成。理由:化工厂易造成水污染,威胁下游城区用水安全;地处冬季风上风地带,化工厂易造成大气污染;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可能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布局相对集中,可能会造成工业区用水、用电紧张及交通拥堵现象。
【分析】本题以兰州市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城市问题的缓解措施、工业区位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兰州市行政区和兰州市本城市规划简图可知,兰州城区形态呈条带状东西分布,城市形态特征主要与地形和河流有关,兰州分布在黄河河谷地带,沿着河流延伸,南北受山脉阻隔,城市建设发展空间较小,较难向外拓展,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内地形平坦的地区。
(2)兰州新区对兰州市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从政策优势、土地交通压力、环境等方面分析影响。兰州新区主要作用是分散大城市的职能,缓解兰州城市土地、交通等方面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兰州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合理化发展。根据材料信息,兰州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具有政策优势,能够促进兰州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工业区位优势以及工业布局的影响。赞成的话可以分析交通、水源、地价、地形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可知,甲区域地形平坦开阔,建设用地面积大,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石化工业用水量大,当地靠近黄河,水资源丰富,用水方便;距老城区较远,地价较低,未利用土地资源充足,发展空间大。城市道路系统较完善,交通便捷,对内、对外交通联系便捷,便于产品、原料运输,因此赞成。
不赞成的话可以从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地价上涨等方面分析。甲区域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易污染水源,威胁下游城区用水安全;位于城区冬季风的上风区,空气污染易被携带道城区,大气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可能导致污染土壤,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容易造成当地用水、用电紧张及交通拥堵现象,因此不赞成。
19.(1)工业区 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城市外围,地价低;靠近公路铁路,交通便利;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下游。
(2)④ 靠近风景区;河流上游;盛行风向上风向。
(3)方案一: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共基础设施较好,便于工人上 下班。
方案二:西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可利用荒地多,占用耕地少。
【分析】本题以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原则以及城市规划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丙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位于城市边缘并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同时临近公路,所以可以判断出丙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应该对交通需求较大,并且可能会污染环境,所以丙是工业区。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丙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是工业区,并且地处城市外围,城市外围土地价格较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且靠近公路与铁路,所以交通条件较为便利;该工业区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并且处于河流的下游,所以能够防止污染环境。
(2)高级住宅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位于城市“上风上水”地带。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相比而言,④位于城市郊区,并且靠近风景区,位于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所以环境质量较好,最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①靠近铁路,噪音污染大,且位于盛行风下风向,不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②位于工业区,环境污染较大,不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③位于内城,交通拥堵,人居环境相对较差,不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
(3)建在东北部的理由: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该城市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经过,所以交通便利,并且靠近工业区,公共基础设施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
建在西南部的理由是该地西南部位于河流的上游,并且地势相对较高,同时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所以环境较好,并且可利用荒地多,占用耕地少。
20.(1)该地铜产业基础好;位于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优越,利于承接铜相关产业转移;水陆交通便利;市场需求大;政府政策支持。
(2)获得规模效益,提高知名度,利于吸引投资;利于加强企业协作,促进技术创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3)发挥本市位置优势和产业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吸引人口回流和迁入,增强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度,扩大城市规模,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优化区域交通网络,缩短与周边县区的通行时间,扩大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范围;优化配置,做好产业规划,推进产业协作,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城市的带领作用等。
【分析】本题以铜陵地理位置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工业区位因素、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根据图文材料“铜陵市因铜得名,因铜而兴,曾被称为‘铜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采选-冶炼-加工铜产业体系”可知,铜陵市具有丰富的铜矿资源和悠久的开采历史,铜产业基础雄厚;铜陵市地处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吸引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资源集聚;铜陵市地处长江下游,拥有长江黄金水道,且有高速公路、铁路等陆路交通网络,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原材料和产品运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铜陵市靠近主要消费市场,有利于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铜陵市作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产业转型、技术研发、税收优惠等。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推知,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效益,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建设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可以提高铜陵市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产业集群可以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产业集群可以带动原材料、设备制造、物流、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产业集群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产业集群可以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3)铜陵位于皖江城市带,又有高端铜产业链相关产业集群,发挥其位置优势和产业优势,吸引人口回流和迁入,增强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度,因此,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应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增强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度,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与周边地区的加强联系需要加强铜陵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优化区域交通网络,缩短与周边县区的通行时间,扩大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范围;中心城市也是产业的引领地,为避免产业无序竞争,应做好产业规划,推进产业协作,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带领作用。
21.(1)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形成以沈阳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交通体系,交通方式多样,具备了便利的城际交通条件;沈阳为省会城市,是辽宁省的政治、科教、文化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大,对人口吸引力强;沈阳经济基础雄厚,在省内经济较发达,辐射范围大,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等。
(2)加快沈阳都市圈内要素市场优化配置,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水平,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沈阳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有利于以产业融合联动推进城际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升都市圈城市化水平;整合都市圈内核心技术资源,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有利于推进工业化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等。
(3)加强都市圈建设,提升核心城市的规模和等级;建立密集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构建完备的城市群联系网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际信息沟通效率;建设都市圈城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平台,推动政府的协同发展等。
【分析】本题沈阳都市圈为材料,涉及城市辐射功能、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 在沈阳都市圈中,沈阳生产总值最高(经济总量大);人口数量多,规模最大,对人口吸引力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高,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低,产业结构等级高;辽宁省省会城市,是区域交通枢纽,具备了便利的城际交通条件;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副省级市,行政级别高等辐射范围大,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等。
(2)协同推进现代化都市圈与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助于推动都市圈内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有助于提升整个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有助于提升都市圈的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
(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强都市圈建设,提升核心城市的规模和等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连通性和便利性;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加强区域合作,通过与其他城市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整个都市圈的共同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际信息沟通效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对外来资金和人才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流入,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