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复习课件(共39张PPT) 科学探究与跨学科实践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复习课件(共39张PPT) 科学探究与跨学科实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18 16:1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复习★★★ 科学探究与跨学科实践
“葡”香金秋,“萄”醉烟台。烟台市是享誉海内外的国际葡萄酒城,2021年9月烟台蓬莱国际葡萄酒节隆重开幕,这引起了同学们对葡萄酒酿造的浓厚兴趣。某社团的同学到酒庄进行探究实践学习后,尝试酿造葡萄酒。([ ]填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榨汁装瓶:同学们将清洗干净的葡萄榨汁后装瓶。新鲜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酵母菌(如图1),可以自然发酵。玻璃瓶需提前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
高温杀死原有的杂菌 
(2)通气培养:用几层纱布封住瓶口放置一段时间,让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快速繁殖。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其营养方式是   。它的细胞中有[   ]
   ,属于真核生物。
 细胞核 
 1 
 异养 
(3)密封发酵:将装置封口后放在温暖的地方,每12小时拧松瓶盖一次,以此排出葡萄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检验该气体可以用   。
(4)探究原理:同学们在探究学习中发现,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数量、酒精和葡萄糖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如图2)。分析曲线可知,在发酵前期的0~96小时内,酵母菌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发酵后期的酵母菌数量逐渐减少乃至衰亡,分析其原因:一是酒精浓度的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繁殖;二是   。
 葡萄糖浓度减少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增多 
 澄清的石灰水 
本题考查酵母菌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甜酒时要用到酵母菌,据酒精发酵过程分析答题。题图中[1]是细胞核、[2]是细胞质、[3]是液泡。
一、跨学科实践
(一)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类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1.茉莉是常见的芳香型花卉植物,人们常用扦插的方法繁殖茉莉。一些养花爱好者在扦插茉莉前,会把剪好的插条下端浸入维生素B1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他们认为这样能够促进茉莉插条生根。维生素B12溶液真的能促进茉莉插条生根吗 为探究茉莉扦插繁殖的相关问题,某探究活动小组的同学们查阅了关于茉莉扦插繁殖的一些资料,并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方案:
步骤一:从同一茉莉植株上剪取生长时间及粗细一致的三个茎段,每个茎段都有两个节。对三个茎段做相同处理:下端斜切,可增大插条的吸水面积;上端平切,可使插条减少水分的散失;去除下部节上的叶,只留上部节上的一片叶,做成插条,注意不要损伤插条上的芽。
步骤二:将一片维生素B12溶解到适量清水中,配制成维生素B12溶液。
步骤三: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并编号为1、2、3,分别加入等量的扦插基质,并按照下表中的方法进行扦插。
步骤四:将3组装置都放在相同且温暖适宜的环境中,定期观察并记录插条的生根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插条处理 扦插基质 扦插方法
1 下端在维生素B1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晾干表面水分 清水 将下端插入基质中
2 不作处理 清水 将下端插入基质中
3 不作处理 清洁湿润的细河沙 将下端插入基质中
(1)茉莉的扦插繁殖属于植物的   (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这种繁殖方式的优势是  .
 。
(2)同学们将第   组和第   组进行对照,是为了探究维生素B12溶液是否能促进茉莉插条生根。若确实能促进生根,则预期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同学们设置第3组的目的是为了与第   组形成对照,用于探究的问题是   。
 细河沙能促进茉莉插条生根吗 
 2 
组的多 
 第1组的茉莉插条生根数量比第2
 2 
 1 
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繁殖速度快,
 无性生殖 
(4)该实验设计方案中有一些不够科学之处,请你为同学们提出改进建议:  .
 。(提一点)
(5)实验结束后,有些同学又提出下列新的问题,其中需要通过对照实验进行探究的是   (填字母)。
A.茉莉能否用种子进行繁殖
B.用生长时间不同的枝条进行扦插,成活率有差别吗
C.适宜条件下茉莉扦插的成活率一般是多少
D.扦插的茉莉开花后,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吗
 B 
细一致的九个茎段,分成三组,在步骤三中进行试验 
 插条的数量太少,可剪取生长时间及粗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广大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如图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家蚕的生殖方式为雌雄异体,   受精,   生殖。
(2)从发育过程来看,家蚕的个体发育经过了  .
 等阶段,属于   发育。请举出一例与家蚕发育特点相同的昆虫:   。
(3)“春蚕到死丝方尽”是李商隐的《无题》中的名句。从家蚕的发育过程分析,“丝方尽”意味着   期的结束。家蚕的“作茧自缚”行为是由家蚕体内的   所决定的。
 遗传物质 
 幼虫 
 蝴蝶(合理即可) 
 完全变态 
虫、蛹、成虫 
 卵、幼
 有性 
 体内 
(4)家蚕幼虫在发育过程中,每经过五六天就蜕皮一次,其蜕皮的原因是   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5)若要保证蚕茧高产,应该在家蚕发育的   期满足食物供应。
(6)2003年11月15日,中国率先完成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这是中国科学家向世界奉献的第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被业界称为21世纪“新丝绸之路”的里程碑。若分别用受精卵、幼虫、成虫时期的家蚕细胞为材料,所绘制的基因组框架图是否一样    (填“一样”或“不一样”)。
 一样 
 幼虫 
 蚕体表的外骨骼(或“外骨骼”) 
(二)发酵食品制作类跨学科实践活动
3.某校开展了制作发酵食品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并进行了展示交流。
活动一:舌尖上的美味——馒头
活动二:探究酸奶和纯奶的不同配比对酸奶制作口感的影响
组别 添加酸奶量(/100 mL纯奶) 培养温度(℃) 口感
A 1勺 36 酸味较淡
B 1.5勺 36 酸度适中
C 3勺 36 略酸
(1)发酵食品是利用微生物加工制作的食品。上述两种发酵食品中,利用细菌制作而成的是   。细菌在细胞结构上与真菌的主要区别是没有   ,属于原核生物。
(2)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会进行呼吸作用,分解
   、释放   ,供生命活动所用,与此同时产生一些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使发酵食品具有了一定的形态或风味。甲同学在制作馒头时,面团中出现孔隙是酵母菌产生   的结果。
 二氧化碳 
 能量 
 有机物 
 成形的细胞核 
 酸奶 
(3)两种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均需要在温暖的环境中进行,目的是 。活动二的探究结果说明: 。
添加酸奶占比越大,制作得到酸奶的口感越酸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
4.泡菜因其醇香酸脆,制作方便,为人们所喜爱。但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了制作泡菜,并进行了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过程如下:
如图为该兴趣小组依据测量结果绘制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白菜、芹菜、白萝卜)洗净后沥干水分,切成条状放入干净的泡菜坛中。
②加入适量的食盐和冷却后的调味汁料(花椒、姜片和辣椒等),没过蔬菜即可。
③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
清水。将泡菜坛放在阴凉处。
④每天取样榨汁,测量其中的亚硝酸
盐含量。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
(1)由实验数据可知:用白萝卜制作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 mg/kg。分析曲线可知上述材料制作的泡菜在   天后食用更健康。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三种蔬菜中   最适合作为泡菜原料。
 白菜 
 9 
 先升高后下降 
(3)泡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乳酸菌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4)发酵过程中,存在于蔬菜上的少量乳酸菌会通过
   的方式大量繁殖。
 分裂 
 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二、科学探究
5.为助力乡村振兴,资阳的安岳县和乐至县调整产业结构并扶持蚕桑基地建设。蚕的食物主要是桑叶,某兴趣小组同学对蚕取食桑叶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产生了疑问。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1)【提出问题】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计划】实验用蚕的来源:①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②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小蚕。以上有两种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   (填序号),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的变量:   。
  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可以排除后天环境影响,更有利于检验蚕的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使实验更具有可信度 
  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是先天性行为(或“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是后天学习行为”) 
 叶片的种类 
 ② 
(5)每一组蚕的数量你认为应该选择1只还是10只更好 ,
理由是  。
(6)【实施计划】(略)
(7)【得出结论】如果出现   现象,说明蚕吃桑叶是先天性行为;如果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说明蚕吃桑叶是学习行为。
菜叶,比较后选择桑叶吃 
 蚕一开始既吃桑叶也吃白
 蚕只吃桑叶 
选用10只蚕做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中的误差 
10只
6.某中学的生物学兴趣小组为检测“消毒液能否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A B C
培养皿号 1、2、3 1、2、3 1、2、3
实验步骤 ①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冷却备用;关闭本班教室门窗 ② 喷洒某消毒液前,在本班教室内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在本班教室内均匀喷洒适量该消毒液1小时后,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不做处理
③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37 ℃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并记录培养皿里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量,求各组平均值 实验结果
(1)牛肉汁的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提供了
   。
(2)A、B两组培养皿开盖后暴露相同时间,目的是为了控制
   。
(3)实验步骤②的操作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方法步骤中的   。
(4)理论上C组的实验结果是   ,设置C组的目的是与A、B两组形成   实验。
 对照 
 没出现菌落 
 接种 
 单一变量 
 有机物 
(5)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如果B组的菌落数量少于A组,那么消毒液能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则说明通过喷洒消毒液能有效预防传染病,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6)实验中,每组实验都准备了三个培养皿来进行这个探究实验,李明同学对此提出疑问,他觉得这样有点浪费,每组只做一个实验就可以了。你是否同意李明的观点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做一次实验数据样本太少,具有偶然性,实验误差大(或“多次实验可以形成重复实验,减少实验误差”) 
 不同意 
 切断传播途径 
7.某中学生物学科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了“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①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
②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如下表:(蛙受精卵随机平均分配)
实验组号 蛙受精卵数量(粒) 模拟环境
1 100 A
2 100 清水和化肥
3 100 清水和洗涤剂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的有性生殖方式为   (填“卵生”或“胎生”);青蛙的发育属于   发育,其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
    →   →成蛙等阶段。
(2)实验组1中,A应是   。该实验方案中对照组的编号是    。
 1 
 清水 
 幼蛙 
 蝌蚪 
 变态 
 卵生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各放入100粒蛙卵而不是1粒是为了
   。
(4)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具体结果是第   号鱼缸孵化率高,所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
.  。
化率(意思对即可) 
 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
 1 
 为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数量(意思对即可) 
 被孵化的蛙卵的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乙组的实验材料应该是   。
8.某学校生物兴趣班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来探究生物保护色的作用。
 菜青虫100只 
组别 甲组 乙组
实验材料 菜青虫100只
实验环境 与菜青虫体色一致的青菜叶上 与菜青虫体色不一致的黄色菜叶上
实验处理 放入1只家鸽 放入1只家鸽
实验结果 一分钟后,吃剩88条 一分钟后,吃剩75条
(2)同学们发现实验设计中有一点并不完善,请对其进行修改:   。
(3)菜青虫的体色在青色菜叶上是   变异,在黄色菜叶上是   变异。
(4)上述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形成对照 
 环境 
 不利 
 有利 
 多放几只家鸽,比如6只,否则实验的偶然性大 
(5)如果青色菜叶上的菜青虫所处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菜青虫也可能被吃光,这说明:   变化导致菜青虫原来的保护色失去保护作用,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以致生存的机率大大降低了。
(6)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   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原因: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环境的定向选择 
 遗传与变异 
 自然选择 
 环境 
9.“新冠肺炎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对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工作走在世界前列,已经在全国推广了第三针新冠疫苗免费接种。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平均分成A、B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角度分析,研究小组对B鼠注射的疫苗属于
   ,在实验中,A鼠的作用是   。
(2)注射了新冠肺炎疫苗的B鼠再注射新冠肺炎病毒后能正常生活,说明疫苗刺激该鼠体内的   ,产生了一种特殊的   ,叫做   ,获得了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 
 抗体 
 蛋白质 
 淋巴细胞 
 作对照 
 抗原 
(3)有同学提出可利用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对小白鼠进行实验进而检测对新冠肺炎是否有效,大多数同学不认同。不认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上述实验中,选择若干只小白鼠分成两组而不是选择两只小白鼠分成两组的原因是   。
  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具有专一性,即每一种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避免偶然性 
②下列关于新冠肺炎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疫苗属于处方药
B.疫苗引起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C.接种疫苗属于切断传染途径
D.接种一针疫苗就能获得永久的免疫力
 B 
③人们针对爆发性的新冠疫情,采取的下列系列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填字母)。
A.广泛宣传,提高群众个人防护意识
B.对特定场所的进行消毒
C.多开窗通风
D.将患新冠肺炎的病人及时送往医院、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