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十四课 明朝的统治 课时 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第1课,主要讲授了明朝的建立与统治。本课包含四个子目: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草根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进行了一系列巩固统治,强化皇权的措施。政治上,朱元璋通过中央和地方上的措施使得君主专制大为加强;教育上,明朝尊孔崇儒,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本课内容承接上1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也在讲述下1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作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虽然已经具备历史学习的一定能力,但是对于明代政治、经济、教育等史实并不了解,尤其是本课内容中存在“三司”“八股取士”等历史专有名词需要掌握。这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初步学会用材料分析、史料研读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因此,教师在教授本课时要打造趣味的优质课堂,可以以“朱元璋的烦恼”为线索展开内容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祥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是中国的领士,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 19 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课文,结合史料,能说出明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课文,以表格为载体,归纳朱元璋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强化皇权的措施;通过分析史料,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能说出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的特点和及其影响,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史实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认到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上逐步走向衰落的表现。(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朝建立、明太祖集权措施、明朝科举及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难点:正确理解朱元璋集权措施的影响与特点,八股取士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任务驱动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教学法。 2.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自主学习、史料研读、材料分析、情境体验。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出示朱元璋相关视频)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草根皇帝”。在建立明朝之前,他做过和尚,也做过放牛娃,感受过世间一切沧桑苦楚。在建立明朝之后,他推行了一系列强化皇权和政权的措施。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找一找朱元璋都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发生了哪些变化?
新课讲授 第一篇 顺大势逆天改命——明朝的建立 知识点一:背景 材料1:“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醉太平小令》 材料2:元顺帝在位时挥霍浪费,国库空虚。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教师行为】(出示历史地图和材料)完成【学习任务一】材料反映出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学生行为】分析材料,回答明朝建立的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吏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这是元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知识点二:经过 【教师行为】(出示历史地图)简要讲述明朝建立的过程: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和歧视,纷纷拿起武器起来斗争,导致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就是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崛起于群雄之间,成就霸业的。当时朱元璋的部下给他提供了这样一个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的意思是扩充兵力,巩固后方战事;“广积粮”的意思是 发展生产,增强经济实力;“缓称王”的意思是讲究斗争策略,不急于称王。这个策略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最终走向胜利的道路上提供了重要帮助。 【学生行为】了解明朝建立的经过。 知识点三:明朝建立 【教师行为】完成【学习任务二】结合以往的学习,简要叙述明朝建立的概况,可以从时间、统治者、政权名称、建立时间等方面来完成叙述。 【学生回答】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是为明太祖。 【教师提问】(出示历史图片)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学生回答】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 【教师补充】(出示刘邦、刘秀的图片) 知识拓展——真假朱元璋(朱元璋的两幅面孔) 【教师拓展】(出示朱元璋两幅画像)朱元璋的长相历来争议很大,《明史》记载“姿貌雄伟,奇骨贯顶”,清代,他的其他版本画像盛行,下巴奇长、满脸麻子。有史学家称他是中国帝王中“第一丑”,他的长相为何反差如此之大呢?虽然目前关于朱元璋的长相仍有争议,但从现有资料来看,朱元璋的长相应该更为接近官方画像。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学生行为】了解朱元璋的“两幅面孔”。 知识点四:明朝的疆域 【教师引导】(出示明朝疆域图)据《明史·地理志》记载:“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明代极盛时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同学们,假如你是朱元璋,大明政权已经建立,你该如何治理这个国家呢?让我们进入下一篇章《 废丞相独揽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
第二篇 废丞相独揽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 知识点一:背景 材料1:洪武三年太祖曰:“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今创业之初,正当使下情通达于上,而犹欲效之,可乎?” ——《明实录》卷五十九 材料2: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阅读材料,合作探究:分析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行为】围绕材料合作探究,回答: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的原因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是: 为了巩固统治。 知识点二:措施——在地方 “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教师引导】(出示史料和明太祖的烦恼1)明太祖在统治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烦恼,烦恼之一便是:疆域如此辽阔,地方行省权力过大,他该如何有效统治呢?阅读课本67页,找到朱元璋对于地方问题的解决之策。 【学生行为】自主学习,回答明朝在地方上的措施:①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教师提问】同学们,找一找“三司”分别指代哪“三司”? 【学生回答】三司,是承宣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司(掌管司法)、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 【教师行为】(出示图片)图解设置“三司”后避免了地方一家独大的局面,变为互相牵制,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学生行为】理解“三司”的作用。 【教师提问】那此外,朱元璋在地方上还实行了什么措施? 【学生回答】自主学习,回答明朝在地方上的措施:②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初,太祖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明史》 【教师讲授】(出示图片和史料)1370年起,朱元璋将其儿子陆续分封到各地。藩王有极高的地位,拥有护卫军。朱元璋封王建藩的目的,就是要子孙共同维护朱姓天下。 元朝丞相‘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元史·百官志一》 知识点二:措施——在中央 【教师引导】(出示明太祖的烦恼2)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常常在想:元朝灭亡是由于“君
弱臣强”,最近还有人反映丞相意图谋反,朕寝食难安啊。同学们,朱元璋是如何解决中央权力问题的? 【学生回答】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教师补充】(出示胡惟庸案)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更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学生行为】理解胡惟庸案相关史实。 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 【教师提问】(出示诗句和胡惟庸案)丞相制度是何时建立的?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秦朝建立起了丞相制度。丞相制度确立后,丞相是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丞相有权命令朝内文武百官处理各项事务;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直接统领六部,集中皇权的同时,皇帝也要处理更多的事务。 【教师提问】(出示图片)说一说中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 【学生回答】秦汉独相到唐宋群相,再到明清废相的发展趋势。 【教师引导】(出示材料)阅读材料和诗句,同学们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从材料和诗句中能够感受到皇帝非常忙。 【教师讲授】丞相被废除以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1382年,明太祖另设殿阁大学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明成祖始开内阁于文渊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明中叶后逐渐参与机要,实为内阁长官。起草诏令,代皇帝批答奏章。 【学生行为】了解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相关史实。 【教师引导】此外,在兵权方面,朱元璋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学生回答】为分散兵权,设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教师讲授】(出示课件)这样一来,五军都督府就只有统兵权,兵部只有调兵权,加
大了皇帝对兵权的控制。综上学习,同学们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教师引导】(出示明太祖的烦恼3)除了中央和地方的问题,朱元璋还有让他感到烦心的事情,他在想:那些大臣们表面上毕恭毕敬,但他们在朝堂之外都在干什么?会不会结党营私?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同学们,朱元璋是如何知道宋濂在家的所作所为呢? 【学生回答】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 【教师行为】(出示提纲)请结合课本,完成课件上的空白部分。 【学生行为】自主学习,举手发言:①目的:监视官民。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③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④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教师补充】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一方面巩固了皇权,加强了统治;另一方面对官民的生活进行监视,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恐怖气氛。 第三篇 兴八股禁锢思想——八股取士 【教师引导】(出示明太祖的烦恼4)朱元璋还时常在想:那些人表面上不敢说了,但他们内心有反叛的想法该如何是好?朕要微服私访,去看看本朝最高级的考试——科举,学子们是否都按照朕的旨意学习、备考的 我们也来一探究竟。 知识点一:措施 【教师行为】(出示《明朝科举考试说明》)完成【学习任务三】明朝提倡尊孔崇儒,实行八股取士。请你结合课本68页,为明朝科举考试写一个说明书。 【学生行为】结合课本填写明朝科举考试说明:①考试范围:“四书”、“五经”,“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②考试要求: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准自己随意发挥。否则,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不可能录取。③答题格式:八股文。 【教师提问】说一说:什么是八股文格式? 【学生回答】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教师行为】(出示课件)向学生简要拓展八股文的格式和结构。 【学生行为】理解八股文形式,对明朝科举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知识点二:影响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明顾炎武《日知录》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八股取士”的影响。 【学生回答】①禁锢思想,扼杀读书人创造力,阻碍社会的进步;②成为加强皇权,钳制读书人思想的有力武器,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选贤任能。 知识拓展——科举制的发展 【教师拓展】(出示时间轴)简要讲述科举制发展史。 知识点三:小结——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教师行为】(出示表格)完成【学习任务四】请大家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自由讨论,尝试完成该表格。 【学生行为】学生代表发言小结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教师小结】(再次出示表格和图片)简要归纳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进而指出这些措施的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促生产繁荣经济——经济的发展 【教师过渡】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别找到明朝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经济发展的表现。 知识点一:农业 【1组回答】①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教师行为】(出示课件)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明朝引进美洲作物
的原因以及从作物名称上能发现的特点。 【2组回答】②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丝织业中心;制瓷业中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教师补充】(依次出示课件)明初棉纺织业已渐有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全国人民主要的衣着材料。棉布生产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取代价昂的丝织品和产量少的麻制品的趋势;明代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3组回答】③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数十座大商业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教师行为】(依次出示课件)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帮助学生认识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学生行为】理解明朝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繁荣表现。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使得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请大家下课自行预习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了解明朝著名的郑和与戚继光。
板书设计
随堂训练和作业设计
1.随堂训练:(出示五道选择习题)随堂检测,检验提升。 2.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至此,学案同步教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