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族元素 核素 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卤族元素 核素 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0-26 16:1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卤族元素 核素》同步测试
A卷 基础闯关(计60分)
一、(共9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8分。)
1.(2015年上海高考改编题)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293 B.中子数116
C.相对原子质量293 g/mol D.核外电子数116
解析:因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数,所以原子序数为116,A错误;核外电子数为116,D正确;由于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为177,B错误;相对原子质量约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约为293,没有单位,C错误。
答案 D
2.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受损,产生严重的核泄漏。核泄漏物中含放射性元素碘-131,则有关碘-131(I)和碘-127(I)说法正确的是(  )
A. I和I的中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B. I和I的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
C. I和I的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D. I有放射性而I无放射性,说明两者化学性质不同
解析:I和I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者互为同位素,是碘元素的两种核素,A项错误,B项正确,I和I的质子数相同,所以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C项错误;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D项错误。
答案 B
3.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卤族元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熔、沸点降低
C.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氧化性增强
D.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通式X2+H2OHX+HXO表示
解析: 卤族元素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不能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F2氧化性非常强,因此与水的反应与其他卤素单质不一样:2F2+2H2O4HF+O2。
答案 A
4. 卤族元素单质与氢气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反应,反应产物是卤化氢,这是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但其反应条件不同,从“黑暗中即可剧烈爆炸“→” 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这是其性质的递变性,原因是(    )
 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都是双原子分子
 C.电子层数不同 D.卤化氢中卤素都是-1价
解析:同主族元素,由于电子层数不同,使其性质出现递变性。
答案 C
5.已知反应Cl2+2 Br-==Br2+2 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非金属性Cl大于Br B.单质氧化性Cl2大于Br2
C.还原性Cl-大于Br- D.还原性Cl-小于Br-
解析:还原性Cl-小于Br-,C项错。
答案 C
6. (2015年江苏高考改编题) 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 )
A.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氯离子(Cl-)的结构示意图:
C.氯分子的电子式: D.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H-Cl-O
解析:A项应该是37Cl,所以A项错误 ( http: / / www.21cnjy.com )。B项氯离子的核外有18个电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满足氯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D项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应该为Cl-O-H,所以D项错误。
答案 C
7.在a、b、c、d四个集气瓶中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盛有H2、Cl2、HCl、HBr中的任一种气体,若将a和d两瓶气体混合后见光爆炸;若将a和b两瓶气体混合后,瓶壁上出现暗红色液滴,则a、b、c、d四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的气体是(  )
A.Cl2、H2、HCl、HBr B.Cl2、HCl、HBr、H2
C.Cl2、HBr、H2、HCl D.Cl2、HBr、HCl、H2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可知a为Cl2,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与b瓶相遇出现的暗红色液滴是单质溴,b瓶盛放的只能是HBr,A、B选项均不是HBr,所以不符合要求。又a、d气体混合见光会爆炸,则d瓶中应是H2,而不是HCl,故只有D选项正确。
答案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Cl、Br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B.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规律
C.卤素按F、Cl、Br、I的顺序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大起主要作用
D.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砹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
解析:F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Br的次外层电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为18,A项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根据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而不是无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B项错误;由碘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可推知,砹微溶于水,易溶于CCl4,D项错误。
答案 C
9. “神舟六号”所用动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燃料之一为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其中Li的质量数为7,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相对原子质量 H-1 Li-7)
A.三种物质质子数之比为1∶2∶3
B.三种物质中子数之比为1∶1∶1
C.三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
D.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解析:H、D、T是氢元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三种核素,质子数都是1,中子数分别是0、1、2,故A、B项错误。LiH、LiD、LiT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填空(共2小题,每空格2分,共22分。)
10.(10分)用A.质子数、B.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填写下列空格。
(1)原子种类由________决定。(填写字母序号,下同)
(2)元素种类由________决定。
(3)元素有无同位素由________决定。
(4)1~18号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___决定。
(5)元素的化学性质由________决定。
解析:(1)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2)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元素种类只与质子数有关。
(3)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中子数不同。
(4)1~18号元素是主族元素或0族元素,其化合价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5)元素的化学性质(即得到电子的能力、失去电子的能力)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答案 (1)A、B (2分)(2)A (2分)(3)B (2分)(4)C (2分)(5)A、C(2分)
11.(12分)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每百吨的He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是以He的形式存在。科学研究表明,月球上有丰富的资源,可开发利用作未来的新型能源。
(1) He的中子数是    ,He与He互称为  。
(2)α粒子是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数为4的原子核,由此推断α粒子含有    个质子
和    个中子。
(3) 在He、He两种核素中,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之差为    ,与α粒子有相同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是  。
解析:(1)He表示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3的一个氦原子,其中子数是3-2=1;He与He互称为同位素。
(2)根据信息α粒子是一个原子核,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α粒子中不含电子,再由α粒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可知其含有2个质子,进而可以根据质量数为4的原子核推断出α粒子含有2个中子。
(3)He中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He中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 故二者中子数之差为1;在He中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与α粒子有相同质子数和中子数。因此与α粒子有相同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是He。
答案(1)1 (2分)同位素(2分) (2)2(2分) 2(2分) (3)1 (2分) He(2分)
三、实验探究题
12.(20分)某学生在做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的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请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新制氯水、新制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
(3)实验内容(在下表横线中填写相关内容)。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 向盛有少量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______色
② 向盛有少量碘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溴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______色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和讨论。
①上述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 。
②由于氟单质过于活泼,所以很难设计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其氧化性的强弱。试列举两项事实说明氟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强: 、 。
解析:向溴化钠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离子反应:Cl2+2Br-===Br2+2Cl-,证明氧化性:Cl2>Br2;再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呈橙红色。向碘化钠溶液中加入新制溴水,发生离子反应:Br2+2I-===I2+2Br-,证明氧化性:Br2>I2;再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呈紫红色。两个实验说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答案:(3)①橙红 (3分)②紫红(3分)
(4)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2分)
(5)①Cl2+2Br-===Br2+2Cl-(3分) 2I-+Br2===2Br-+I2 (3分)
②HF的稳定性比HCl强 (3分)F2能置换出水中的氧,而Cl2不能置换出水中的氧(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B卷 潜能展示(计40分)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15分。)
1.(2015年上海高考改编题)以下所述不能作为判断碘、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
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B.单质沸点的高低
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解析:单质氧化性的强弱,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都可以判断碘、氯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选B。
答案:B2.金属钛(Ti)被称为未来“钢铁”,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为“太空金属”。对钛元素的同位素Ti、Ti、Ti、Ti、Ti,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同位素中,Ti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不可能为30
B.题述中包括5种钛元素,且质子数都为22
C.题述中包括5种钛原子,即钛元素的5种核素
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可能为46,也不可能为50
解析:钛的五种同位素的中子数依次为24、25、26、27、28,A正确;钛元素只有1种,5种同位素就是5种核素,5种原子,故B错,C正确;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介于46~50之间,D正确。
答案:B
3.已知常温下KClO3能够与HCl ( http: / / www.21cnjy.com )(浓)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解析:在锥形瓶中,KClO3与HCl(浓)反应产生Cl2,所以①处为黄绿色;Cl2在②处与Br-反应生成Br2,所以②处为橙色;Cl2(可能还有挥发的Br2)在③处与I-反应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所以③处为蓝色;Cl2(可能还有挥发的Br2)全部被NaOH溶液吸收,所以④处是白色棉球的本色(析出的NaCl、NaClO固体均为白色)。
答案:A
4.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一种X-(X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Cl-、Br-、I-),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变为橙色,将此溶液倒入丙中,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中依次含有(  )
A.Br-、Cl-、I-       B.Br-、I-、Cl-
C.I-、Br-、Cl- D.Cl-、I-、Br-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判断置换能力,根据单质在水溶液中的颜色判断具体的物质。解答时应熟知有关卤素的知识: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I2,而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Br->Cl-;②碘单质可使淀粉变蓝色,溴水的颜色为橙色。由此可推出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后变为橙色,说明甲中含有Br-,再将此溶液加入丙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丙中无I-。
答案:B
5. 最近,我国某物理研究所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研制出由18O所形成的单质气体。18O是一种稳定的同位素,称为重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 g18O形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05 mol
B.0.1 mol重氧水HO所含的中子数约为6.02×l023个
C.0.2 mol18O2气体的体积约为4.48 L
D.18O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36 g/mol
解析:A中1.8 g18O所形成的气体为18O2,所以其物质的量为=0.05( mol)。
B中1个HO中所含的中子数为18-8=10,所以,0.1 mol HO的中子数为0.1×10 NA=NA;
C中0.2 mol18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才能为4.48 L。
D中18O2的摩尔质量为18×2=36 g/mol。
答案:C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每空格3分,共18分。)
6.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化学方程式是  。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解析:(4)应该把C中生成的Br2滴入D中,因为试管底部有CCl4,所以还需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5)确认C中没有过量氯气,可以排除Cl2与KI溶液反应。
答案:(1)16HCl(浓)+2KMnO42MnCl2+2KCl+5Cl2↑+8H2O (3分)
(2)淀粉KI试纸变蓝(3分)
(3)Cl2+2Br-Br2+2Cl- (3分)
(4)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
色(3分)
(5)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3分)
(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3分)
三、计算题(共7分)
18.某元素X的同位素构成的气态双原子分子有三种,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0、72、74。此三种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9∶6∶l,请回答:
(1)X元素有几种同位素?质量数分别是多少?
(2)各同位素的原子数之比是多少?
(3)X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解析:(1)由双原子构成的单质,可由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同位素原子构成,也可由同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构成。由元素X构成的三种双原子分子,其同位素原子只有2种,质量数分别为35,37。
(2)三种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5X2   35X37X  37X2
 9    6    1
原子数之比(9+9)∶(6+6)∶(1+1)
故35X与37X原子数之比为(9+9+6)∶(6+1+1)=3∶1。
(3)X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
35×+37×=35.5。
答案:(1) 2种 (1分) 质量数为35和37(2分)
(2) 35X与37X原子数之比为3∶1(2分)
(3)X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35.5(2分)
备用题
1.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的性质是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是有色固体 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3
解析:A.由溴、碘在有机溶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溶解情况较好,推测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故A正确;
B.在卤族元素中,砹的非金属性最弱,氢化物的稳定性较差,易分解,故B错误;
C.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熔沸点逐渐增大,则砹是有色固体,故C正确;
D.卤族元素对应的AgX,除AgF溶于水外,其它AgX都不溶于水,故D正确.
答案:B
2.卤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
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减小
C.从F到I,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D.卤素单质与H2化合的容易程度为F2解析:卤素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而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质最外层有7个电子,A项错误;卤素原子从F到I,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故B项错误,C项正确;单质与H2化合的容易程度为:F2>Cl2>Br2>I2,故D项错误。
答案:C
3.氯的原子序数为17,37Cl和35Cl是氯的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5Cl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8
B.mol的1H35Cl分子所含中子数约为6.02×1023
C.3.5 g的35Cl2气体的体积为2.24 L
D.35Cl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71 g·mol-1
解析:35Cl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7,A错误;1 mol1H35Cl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18 mol,故mol的1H35Cl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6.02×1023,B正确;C项中未指明状况,故C错误;35Cl的质量数为35,即相对原子质量为35,则35Cl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70 g·mol-1,D错误。
答案:B
4.将下列物质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
A.KOH晶体 B.KI晶体 C.CCl4 D.Mg
解析:溴水中加入KOH晶体将发生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颜色将会消失,A错误;加入KI晶体后,Br2与KI反应置换出I2,溶液颜色加深,B对;加入CCl4后Br2被萃取到下层,水层颜色变浅;加入金属Mg后金属与溴水反应,消耗Br2,颜色变浅。
答案B
5.某学生往一支试管里按一定次序分别加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列几种物质:A.KI溶液,B.淀粉溶液,C.NaOH溶液,D.氯水。发现溶液颜色按下面次序变化:①无色―→②棕黄色―→③蓝色―→④无色。
依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①→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若为氧化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反应,请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③→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显棕黄色,说明溶液中有I2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成,氯水和KI溶液反应生成I2,而氯水显浅黄绿色,故①为KI溶液,②为氯水,溶液显蓝色是淀粉遇I2形成的,故③为淀粉溶液;又由于I2+2NaOH===NaI+NaIO+H2O,加入NaOH溶液后I2逐渐消失,蓝色将逐渐褪为无色,故④为NaOH溶液。
答案:(1)A、D、B、C
(3)I2+2NaOH===NaI+NaIO+H2O
6.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将新制氯水滴加到NaBr溶液中,振荡后加入适量CCl4溶液,振荡,静置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随后消失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B.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
③将溴水滴加到NaI溶液中,振荡后加入适量CCl4溶液,振荡,静置 C.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
④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 D.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红棕色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
(2)实验用品:①试剂:金属钠、金属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制氯水、溴水、0.1 mol·L-1NaBr溶液、0.1 mol·L-1NaI溶液、CCl4溶液等。
②仪器:    、    、    、镊子、小刀、玻璃片等。
(3)实验内容(请把表中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补写完整):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① D Cl2+2NaBr====2NaCl+Br2
② A 2Na+2H2O====2NaOH+H2↑


(4)实验结论:  。
解析:本题是一个实验设计题,题目较灵活,考查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实验目的的描述,要注意题中有效信息的提取,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该同学的实验涉及了卤素的置换反应和碱金属钠、钾与水的反应,实验目的是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结合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可推测出所用到的仪器。结合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可写出③、④的反应方程式。
答案:(1)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试管 烧杯 胶头滴管
(3)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③ B Br2+2NaI====2NaBr+I2
④ C 2K+2H2O====2KOH+H2↑
(4)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自上而下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
7.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
(1)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 ( http: / / www.21cnjy.com )2SO3溶液,将废液中的I2还原为I-,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X的名称为________。
(3)氧化时,在三颈烧瓶中将含I-的水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在40 ℃左右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锥形瓶里盛放的溶液为________。
(4)已知:5SO+2IO+2H+===I2+5SO+H2O
某含碘废水(pH约为8)中一定存在I ( http: / / www.21cnjy.com )2,可能存在I-、IO中的一种或两种。请补充完整检验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I-、IO的实验方案:取适量含碘废水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有碘单质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淀粉溶液、FeCl3溶液、Na2SO3溶液。
解析:(1)SO被I2氧化为SO,I2被还原为I-,结合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SO+I2+H2O===2I-+SO+2H+。因为I2不溶于水,而碘化物易溶于水,故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使碘元素进入水层。
(2)分离有机溶剂和水溶液的混合物需要分液。
(3)温度越高,Cl2溶解度越小,而且随温度升高,Cl2会把I2进一步氧化为IO,导致氧化I-的效率偏低;另外,I2也容易升华。
(4)检验I2用淀粉,结合所给试剂的性质,FeCl3具有氧化性,可将I-氧化为I2,而Na2SO3具有强还原性,可将IO还原为I2。
答案:(1)SO+I2+H2O===2I-+SO+2H+ 使CCl4中的碘进入水层
(2)分液
(3)使氯气在溶液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或防止I2升华或防止I2进一步被氧化) NaOH溶液
(4)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 mL淀 ( http: / / www.21cnjy.com )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I-;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废水中不含有I-。另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 mL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Na2SO3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IO;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废水中不含有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