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三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看图画,写一写”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在原有的“看图写话”的基础上写清楚人物的动作、语言,并加上自己的所思所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图画作为依托,要“写一篇作文”是不难的,难的是“写一篇好作文”。
难以写好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养成了“简单写话”的习惯,他们没有细节描写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他们直接动笔,他们很可能按照原有的表达习惯一口气就把文章非常笼统地写完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完一篇300字的文章是一件很大的工程,因此写完以后如果再让他们重写他们一定会非常抵触,因此必须一步到位。但同时,如果跟他们直接讲述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专业的写作术语,又势必会令他们一头雾水、无法下笔。
第二,学生抒情的能力太弱,不知道该如何抒发真实的情感。如果空泛地让他们抒发感情,他们势必会写出“他们玩得真开心!”“放风筝真好玩!”这样空洞的句子来应付老师。按照一、二年级的评分标准,这样的抒情当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三年级仍然这样写显然是不达标的。
为了解决这两个难题,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三个具体的习作策略:
其一,采用“先演后写”的习作策略。让学生先化身为图画中的人物,把静止的图画变成流动的画面,把人物的动作、语言一一表演出来,再一一书写下来。鉴于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有了表演的基础,写起来就会流畅得多。
其二,采用“设身处地”的习作策略。让学生从图画中抽出身来,回归自己原有的身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真实地记录下来,完成初步抒情,增加文章的层次感。
其三,采用“全程指导”的教学策略。传统的作文指导课往往采用一口气讲完所有要点再让学生动笔写作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其实非常不适合三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很难静下心来一直专心地听完一节理论课,也没有能力把老师所讲的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实践。因此,我们采用边教边写的方式展开教学,每项指导完成马上让学生动笔,完成一个部分马上对照标准过关,一个部分过关再写下一个部分。“全程指导”的好处是可以随时发现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我们虽然提供了详细的教学设计,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依据本班学情,灵活地开展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已学过的观察方法,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
2.观察图画中人物的动作,展开想象,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够把图画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放风筝的过程写清楚,并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4.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1、仔细观察画面,清楚有序描写。
2、合理想象,把画面内容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作前指导
任务一:审题明要求
1.投影本次习作要求,让学生找一找: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
(预设答案:请你写一段话,把上面这幅图的内容介绍给大家。)
2.聚焦文字,画一画:介绍的时候可以写哪些内容?
生:要写清楚图上有哪些人,
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师:对,你从书上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谁能把这个答案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呢?
生:我觉得可以概括为这么几点:谁?干了什么?动作怎样?说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很好,请你把这几个要点一个一个写在纸条上,然后请一位同学帮忙把纸条贴到黑板上。
(生写纸条,贴纸条。)
3.聚焦图画,想一想:除了题目里已经列举的这些内容,我们还可以写些什么?
生:还可以写一写周围的景物。
师:很好,请你把“周围的景物”这几个字写在纸条上,然后把纸条贴到黑板上。
(生写纸条,贴纸条。)
生:还可以写一写别人在干什么。
师:别人是指哪些人?
生:比如后面那一对夫妻和一个小孩。
师: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的主角是面向我们的三个小孩,除了写主角,也写一写背对我们的这三个配角,对吗?
生:对。
师:很好,那请你把“三个配角”也写在纸条上,并把纸条贴到黑板上。
(生写纸条,贴纸条。)
任务二:构思列提纲
1.概括梳理,调整顺序。
师:(结合板书)来,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我们刚才贴上去的纸条,你们看,有这么多内容可以写呢。请同学们先把这些内容读一读。
(生齐读)
师:现在我们来理一理,这些内容里面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排序)
生:我觉得要先写“周围的景物”,再写“三个配角”,然后写“三个主角”。
师:你这样处理很好,先写景,再写人;先配角,再主角,重要的事情最后说。请你上来,把这些纸条按你刚才所说的顺序调整一下。
(调整之后的内容依次为:周围的景物;三个配角在干什么;三个主角干了什么;动作怎样;说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顺序调整好了,我们来思考下一个问题:哪几张纸条的内容可以放到一起写?
生:“周围的景物”和“三个配角”可以放在一起。
师:你去再调整一下纸条,放在一起的内容就并排贴好。
生:“三个主角”的内容里“谁”“干了什么”“动作怎样”“说了什么”可以放在一起写。
师:你想让他们共同表现一个什么场景呢?
生:他们可以表现一个共同放风筝的场景。
师:非常好,你去调整一下纸条。现在还剩下一个“想到了什么”,放哪儿去呢?
生:我觉得要单独放。
师:为什么要单独放?
生:因为这是“我”想到的,不是画里的人想到的,所以不能跟“三个主角”放在一起。
生:就算“我”是画上的人,也可以另起一段,因为想法和做法本来就是不同的内容。
师:你们说得对!你们看,不知不觉,我们的写作提纲就完成了。
2.完成提纲,确定详略。
(1)根据以上调整,完成如下提纲。
第一部分:周围的景物、三个配角的行动。
第二部分:三个主角在干什么、动作怎样、说了什么。
第三部分:“我”想到了什么。
(2)确定详略。
师:哪个内容要写得详细一些?哪个内容可以简略地写?
生:第二部分要详写,其他内容要简略地写。
师:为什么第二部分要详写?
生:因为第二部分是画面的主要内容。
师:其他内容要多简略呢?
生:一两句话就可以了。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呢?
生:我觉得同样是略写,第一部分又要比第三部分更详细一点。
师:你是说周围的景物和三个配角的行动要详细一点,不能太简略,是吗?
生:是的。
师:同意他这个安排的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能说一下理由吗?
生:因为景物也是画面的重要内容。
师: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理由吗?
生:我也觉得景物描写要详细一点,因为景物很美。
师:很美就要详写吗?大家想一想,我们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什么?
生:重点是三个孩子放风筝。
师:这个“很美的景物”与“三个孩子放风筝”这个重点有什么关系?
生:因为景物很美,天气很好,所以三个孩子放风筝。
师:很好,你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第一部分可以作为事情的起因。除此以外,写这个“很美的景物”还有什么好处呢?
生:我觉得,如果是我的话,景物很美,我的心情就会很好。
师:你把自己放进了画里,这个方法很好!你看到美景心情很好,三个小朋友看到美景心情好不好?
生:我觉得他们的心情也一定很好。
师:对!心情好就直接在文章里写“他们心情很好”,这是一种写作方法;但偏不写“他们心情很好”这几个字,就细细地描写景物,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好心情,这是另一种方式。你觉得哪一种方式比较好一些?
生:第二种好。
师:为什么好?
生:因为这样比较自然。
生:因为这样还能让读者的心情也变好。
师:对啊,如果你能让读者读了你的文章,进入了你所描绘的情境,甚至产生了跟你一样的心情,那你的文章就成功了。所以,我们不但要把“周围的景物”写详细一点儿,而且要把它写美一点儿。同学们说得对,“周围的景物”这个部分很重要,值得一写。但这部分毕竟不是文章的重点,所以我们还要控制一下,不要写起来没完,如果要排一下详略的顺序,你会怎么排?
生:三个主角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要写得最详细。
师: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好,哪个内容可以第二详细写?
生:我觉得周围的景物、三个配角的行动可以第二详细写。
师:第二详细,我们可以概括为“次详”。哪个可以略写?
生:“我”想到了什么可以略写。
师:对,“我”想到了什么也很重要,所以一定要写上,但是不能抢了主角的戏份,所以要略写。
(3)动手标注详略。
第一部分:周围的景物、三个配角的行动。(次详)
第二部分:三个主角在干什么、动作怎样、说了什么。(详)
第三部分:“我”想到了什么。(略)
二、作中指导
任务三:入画写细节
1.第一部分:入情入境写景物。
(1)指导写作。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图画里面,观赏一下那里的风景吧。说说看,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蓝天、白云。
师:描述一下,怎样的蓝天,怎样的白云?
生:我看见了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师:把“我看见了”去掉,再说一次。
生: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师:这个句子不通啊,你在哪儿看见的?
生:图上。
师:你现在已经走进去了哦。感受一下,这是什么季节呢?
生:春天。
师:好的,我给你起个头:春天到了——你往下说。
生:春天到了,天蓝蓝的,云白白的。
师:很清楚,还能不能再详细一点儿?比如说,能不能用上一个比喻句来说一说天和云?
生:春天到了,天蓝蓝的,就像一块干净的蓝布,云白白的,就像雪白的棉花糖。
师:非常好!形象多了!同样的蓝天和白云,还能怎么说?
生:春天到了,天空瓦蓝瓦蓝的,就像一块蓝色的幕布,云朵雪白雪白的,就像一群洁白的绵羊。
师:瓦蓝瓦蓝、雪白雪白,词语用得很好。
生:春天到了,天变蓝了,蓝得像一块发光的蓝宝石,云变白了,白得像一串镶嵌在宝石上的珍珠。
师:非常好,除了蓝天白云,图上还画了什么?
生:青草。
生:野花。
师:请大家选择最能表现人物心情的景物,像刚才那样描述一下周围的景物,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描述。
(生写完第一句)
师:你走在这样的春天里,说说看,你闻见了什么?
生:我闻见了青草的香味。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我闻见了青草的幽香。
师:“幽香”这个词用得好!你试一下把“闻见”两个字去掉,闭上眼感受一下,幽香从哪里来?
生:风中飘来青草的幽香。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风一吹,一股青草的幽香扑鼻而来。
师:非常好,试着睁开眼看一看眼前的青草,描述一下。
生:草已经长出来了,长成了一片草地。
师:草怎样长?长成了怎样的草地?
生:草芽从泥土里探出头来,长成了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
师:把闻见的和看见的连起来说。
生:风一吹,一股青草的幽香扑鼻而来。草芽从泥土里探出头来,长成了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
师:请大家像这样,写一写你闻到了什么。
师:蓝天白云青草地,景色真美。你来到这样的草地上,听见了什么?
生:我听见孩子的笑声。
师:很好,配角出场了。你还听见什么?
生:我还听见大人温和的说话声。
师:还有呢?
生:风筝飞上天的声音。
师:模拟一下,怎么上天?
生:呼啦啦。
生:哗啦啦。
生:呼——
师:把“我听见”去掉,试一下把这些声音放进一个句子里去说说看。
生:呼啦啦,风筝飞上了天,风里传来孩子的欢笑声和大人的说话声。
师:很好,谁再来说?
生:哗啦啦,风筝飞上了天,孩子的欢笑声和大人的说话声从风中传来。
师:“从风中传来”,不够形象,假如这些声音是个人,会是怎样的人?
生:顽皮的孩子。
师:孩子怎么来?
生:跳着来。
生:蹦着来。
师:好,再说。
生:哗啦啦,风筝飞上了天,孩子的欢笑声和大人的说话声在风中蹦啊跳啊。
师:好一个“蹦啊跳啊”,没有写“高兴”两个字,但是高兴已经透出来了。其他同学也试着像这样写一写春天里的声音吧。
(生再写)
(2)指导自评。
①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写的第1自然段,读通了给自己加一颗星。
②写清楚自己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加三颗星。
③运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再加一颗星。
④未完成任务的修改完后再加星。
2.第二部分:设身处地写人物。
(1)给自己选一个角色。
师:请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写好的第1自然段,进入这幅美丽的画卷里。
(生读自己完成的第1自然段)
师:现在,你就是图上三个主角之一,能告诉我哪个是你吗?
生:我是拿蝴蝶的女生。
师:为什么你是这个女生?
生:因为我是女生啊。
师:哦对,你是女生。
生:我也是这个女生,因为我喜欢这个蝴蝶。
师:你也想去放一个蝴蝶风筝?想当这个女生的举手。(女生举手)看来女生都喜欢这个蝴蝶风筝,而且也不想当男生。
(生笑)
师:那么男生们想成为哪个人呢?
生:我是举着蜻蜓的男生,因为我喜欢蜻蜓。
师:想当这个举着蜻蜓的男生同学举手。
(生举手)
生:我是拿线轴的男生。
师:想当这个拿着线轴的男生的同学举手。(生举手)看来大家都已经在画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了。
(2)给另外两个角色起名字。
师:恭喜你们进入了这幅美丽的图画,请给你的两个一起放风筝的小伙伴起个名字吧。
生:我给他们取名叫小林和小方,因为小林和小方是我好朋友的名字。
师:哇,你真是个靠谱的朋友,有好玩的就带上好朋友一起去。
生:我给他们取名叫田田和东东,因为田田和东东是我好朋友的名字。
师:明白了,你们都是靠谱的朋友,都愿意带上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去放风筝。相信你们一定可以玩得很开心!
(3)结合表演添细节。
师:现在我们开始写第二部分,这个部分要求我们写的是三个主角在干什么、动作怎样、说了什么。
师:让我们带上自己的小伙伴,把画面上的内容表演一下吧。表演的时候要注意加上动作、语言、神态。
师:谁来上台表演一下画面上的内容?
(生表演)
师:请结合你的表演连起来说一说这三个主角在干什么、动作怎样、说了什么。
生:我和小林、小方在放风筝,我拿着蝴蝶风筝看别人放,小林举着蜻蜓风筝跑起来,小方拿着线轴在放线。
师:能不能加上动作、说的话和其他细节,再来说一说这段话?
生:我和小林、小方去草坪上放风筝,我拿着一个又大又美的蝴蝶风筝,对小林说:“要怎么放呢?”小林说:“我放给你看一看。小方,你来放线!你看,要先跑起来……”他一边说,一边举着风筝顺着风跑起来,小方也慢慢地放着线。小林跑了一段路,把风筝往天上一抛,风筝呼啦啦地爬上了天空。小方把线拽紧了一点一点放出去,风筝爬得越来越高……
师:非常好,就这么往下说。来,大家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把放风筝时每个人的表现说清楚了;再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下来,作为文章的第2自然段。
(4)同桌互评。
①把你的习作读给同桌听,语句通顺加一颗星。
②写清楚主角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怎么做的加三颗星。
③运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再加一颗星。
④未完成任务的修改完后再加星。
任务四:抽身写感受
师:同学们,放风筝好不好玩?
生:好玩。
师: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生:放风筝真好玩,我喜欢放风筝!
师:把这句话写下来,就是文章的第3自然段,你可以动笔了。谁再来试试?
生: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放风筝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师:恭喜你也完成了文章的第3自然段。谁还能再说说看?
生:放风筝真好玩,我想起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想得好。你试一下,先说那首诗,再说你的感受。
生:我想起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真好玩。
师:把“我想起一首诗”去掉,再说一次。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真好玩。
师:你看,这样说,是不是就简洁多了。引用诗句结尾也很好,能想起诗句的不妨一试。
三、作后指导
任务五:交换改习作
1.回顾题目文字部分,说一说:文章写完了,还有个什么任务?
(和同桌交换习作读一读,互相评一评。)
2.进一步明确:互相评的时候可以怎么评?
(两个方面:一看图画的内容是不是介绍清楚了,二看有没有错别字。)
师:请同学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交换习作。如果你的好朋友写得很清楚,就给他打一个大大的“!”,如果没有写清楚,就在不清楚的地方打一个“?”,并提出修改意见。
3.示范修改。
4.进入最后一步: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优秀习作展评
放风筝
郭思语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天空蔚蓝蔚蓝的,云朵雪白雪白的,小草悄悄地从土里钻出来,小花在阳光下闪着明亮的光,微风中飘来青草的幽香,孩子们的笑声在风中跳跃着。
我和小松、哥哥去放风筝,我拿着一个蝴蝶风筝,哥哥在和小松放燕子风筝。只见小松手里举着风筝在前面跑,哥哥在后面放着线,我喊道:“3、2、1,起飞!”小松把风筝往上一抛,风筝就顺着大风高高地爬上了天空,风筝越飞越高,像一只真正的燕子在云间穿行。燕子飞上了云端,哥哥开始帮我放蝴蝶,他举着风筝往前跑,让我在后面一点一点地放线,跑了几十米,他突然把风筝一抛,线紧了起来,哥哥叫我把线拉紧,啊,蝴蝶风筝追着小松的燕子风筝飞上了天。
不远处,一对夫妻正搭着肩欣赏这美丽的景象,旁边的小孩指着天上的老鹰,说道:“哇!老鹰风筝的嘴巴竟然会动!”夫妻俩定睛一看,哈哈大笑起来:“傻孩子,这是真正的老鹰啊!”
放风筝真快乐!
教师点评:先写景,再写人,景略写,人详写,写人的时候先主角,再配角,思语同学的这篇《放风筝》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读起来轻松愉快。景物描写时,小作者抓住小草、小花写所见,抓住青草香写所闻,抓住笑声写所听,这样的景物描写就很立体、很有层次感。人物描写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感受写了放风筝的过程,再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风筝飞行时的样子,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风筝飞行图。
青草地,放风筝
唐子阳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公园里,草芽尖尖的,像顽皮的孩子探出了头,柳叶青青的,像爱美的姑娘洗净了脸。空气中飘散着花草的香气,耳边传来鸟儿的欢笑。
草长莺飞二月天,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青草地上放风筝去。小红说:“哇!好多花呀!好香啊!”我顺着她的手指看去,果真有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小花在草丛里闪烁。我和小刚放起风筝来,我举起一个燕子风筝,让小刚拿好线轴,数了三个数,我和小刚一起跑起来,小刚放着线,我顺着风把燕子往空中一抛,风筝稳稳地飞上了天。小刚慢慢地放着线,风筝慢慢地往上爬,一转眼就飞上了蓝天。
小红见了,也举起了自己的蝴蝶风筝说:“小阳,快来帮我放上去。”我跑过去,举着蝴蝶风筝跑起来,不一会儿,蝴蝶飞上了天,飞得比天上的鸟儿还要高呢。
看着天上的风筝,我突然想起自己读过的一句诗: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
教师点评:《青草地,放风筝》是学校小古文社团里面学过的课文,子阳同学把这句诗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既贴合文章的内容,又给文章增添了几分古韵。景物描写只抓了草芽、柳叶、花草香、鸟啼声这几处,但是句子很匀称,读起来朗朗上口,兼以拟人手法去表现,使景物有了人的灵性。作者在写放风筝的过程时还穿插了写景的内容,营造了一种一边放风筝一边赏风景的氛围,真正做到了“入画写景物”,使人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