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8 14:32:07

文档简介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
一、看拼音写词语
1.读拼音,写词语。
háng xíng fàng sì wéi gǎn xià hǔ
               
liě zuǐ chuán cāng hǎi ōu miáo zhǔn
               
二、填空题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放肆    (sì shì) 桅杆    (wéi wěi) 逗引    (dò dòu)
瞄准    (miáo miāo) 龇牙咧嘴    (zī cī)    (liè liě)
三、单选题
3.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模仿(mó) 模具(mú)
B.钻研(zuān) 钻石(zuàn)
C.大大咧咧(liě) 咧嘴(liē)
D.快乐(lè) 音乐(yuè)
四、辨字组词
4.(2023五下·钦南期中)辨字组词。
炼    拔    仗    摩   
练    拨    杖    磨   
五、语言表达
5.修改病句。
(1)这一天校园里风平浪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2)一只猴子果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3)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所以把小朋友打哭了。
六、问答题
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这些人里不乏有经验的水手,他们全都“吓呆了”,说明了什么?
(2)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句子中的“立刻”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七、综合题
7.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跳水》一文按照   的顺序来写,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懂得了:   的道理。
(2)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序。
(  )孩子走到横本上遇到危险。
(  )孩子得救。
(  )猴子把帽子挂在最高横木的一头。
(  )孩子爬上杆。
(  )船长开枪逼孩子跳水。
(  )猴子摘帽子爬上桅杆逗孩子。
八、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8.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9.短文第一自然段中船长的话语和动作,体现了船长(  )。
A.脾气非常暴躁,言语粗鲁
B.关心爱护孩子,说话很有感情
C.语气坚定,遇事沉着冷静
10.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强调 B.表示转折 C.表示提示
11.大家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的原因是(  )。
A.大家都等得不耐烦了
B.大家的心情太紧张了,恨不得马上救出孩子。每一秒钟都决定孩子的安危,所以感觉时间太长了
12.第一自然段中有七个感叹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与情感是(  )。
A.父亲感叹这孩子真调皮。
B.父亲担心孩子,内心着急,发出了不容抗拒的命令。
九、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高斯”号脱险记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取来几块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碎布,放在雪地上。几小时以后,其他的碎布仍在雪地上躺着,只有黑布深深地陷进雪地里。这个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可不要小看这个实验,正是这个实验成果,使探险船“高斯”号死里逃生。
1903年夏天,探险船“高斯”号刚刚到达南极,就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被封锁在茫茫无边的冰原上。_____船员们想尽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_____没能使船前进一步。船上的水、粮食和蔬菜一天天在减少,眼看大伙就要坐以待毙了。
一天,船长在甲板上沉思,他抬头看看天空,暴风雪过后,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他突然想起了富兰克林的实验。他立即紧急动员,把船上所有的煤屑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倾倒在冰上,铺上一条长两千多米、宽十米的黑路。不久,黑灰和煤炭吸收了强烈的阳光,使路上的坚冰全化了。在大家的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起航,走上了新的航程。
1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   
沉思——   
14.给文中画横线的地方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15.富兰克林和“高斯”号船长所运用的科学道理是   。
16.挽救“高斯”号的前提是(  )
A.有暴风雨和坚冰。 B.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C.船员们的共同努力。 D.船长的聪明才智。
17.这篇文章重点写的是(  )
A.富兰克林小时候做的实验。
B.“高斯”号被困的原因。
C.“高斯”号脱险的过程。
十、写作题
18.小练笔。(选做题)
请你展开想象,从下面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试着围绕其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一下孩子被救上来后会发生什么。
孩子和船长 那个逗猴子的水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航行;放肆;桅杆;吓唬;咧嘴;船舱;海鸥;瞄准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航行”的“航”是舟字旁,指船在水中前进;“放肆”的“肆”左右结构,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桅杆”都是木字旁,“桅”是左右结构;“吓唬”都是口字旁,“唬”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咧嘴”的“咧”是口字旁;“船舱”都是舟字旁,指船上用来存放物品的地方;“海鸥”的“鸥”是鸟字旁,是鸟的一种;“瞄准”的“瞄”是目字旁,表示眼睛;“准”是两点水。
故答案为:航行;放肆;桅杆;吓唬;咧嘴;船舱;海鸥;瞄准。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机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答案】sì;wéi;dòu;miáo;zī;liè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放肆”应读sì,声母是s,属于平舌音;“桅杆”应读wéi,船上挂帆的杆子。“逗引”应读dòu,韵母是ou;“瞄准”应读miáo,声调是二声;“龇牙咧嘴”的“龇”应读zī,属于整体认读音节,平舌音;“咧”应读liě,指嘴角张开的意思。
故答案为:sì;wéi;dòu;miáo;zī;liě;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3.【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B、D三项均正确。
C项大大咧咧中“咧”应读“liē”,咧嘴中“咧”读“liě”。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
4.【答案】锻炼;拔草;打仗;摩擦;练习;拨动;拐杖;石磨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注意,如“炼”:liàn,磨炼。部首火,组词:锻炼。“练”:liàn,教练。部首纟,组词:练习。“拔”:bá ,拔河。部首扌,组词:拔草。“拨”:bō,拨开。部首:扌,组词:拨动;“仗”:zhàng,胜仗。部首亻,组词:打仗。“杖”:zhàng,手杖。部首木,组词:拐杖。“摩”:mó,摩天。部首手,组词:摩擦。“磨”:mò,磨坊。部首石,组词:石磨。
故答案为:锻炼、拔草、打仗、摩擦、练习、拨动、拐杖、石磨
【点评】考查形近字的理解和掌握,多加积累,正确书写及理解形近字的意思。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5.【答案】(1)这一天校园里非常安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2)一只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3)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还把小朋友打哭了。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①用词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 ④词序混乱。⑤重复啰唆。⑥前后矛盾。 ⑦不符事理。⑧归类不当。 ⑨指代不明。
(1)用词不当,把“风平浪静”改为“非常安静”。
(2)搭配不当把“果然”改为“显然”。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把“所以”改为“还”。
故答案为:(1)这一天校园里非常安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2)一只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3)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还把小朋友打哭了。
【点评】考查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6.【答案】(1)说明当时情况很危急。
(2)“立刻”指马上。船长是一个经验丰富,智慧超人,沉着、果断、机智的人。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这些人中有很多经验丰富的水手,可是大家全吓呆了,说明情况的发展超出人们的想象,情况非常危急;(2)这句中“立刻”意思是“马上”;从这格词语以及船长的动作、语言,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机智果断、冷静沉着的人。
故答案为:(1)说明当时情况很危急。(2)“立刻”指马上。船长是一个经验丰富,智慧超人,沉着、果断、机智的人。
【点评】题目为课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课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课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7.【答案】(1)事情发展;孩子和猴子;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果断采取相应的措施
(2)463251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跳水》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其中猴子和孩子的之间的故事是课文的线索,说明在生活中,事情的发展变化有时会超出我们的意料,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灵活的处理措施。(2)“猴子摘帽子爬上桅杆逗孩子。”这是事情的起因,是第一句;“孩子爬上杆。”写孩子爬上杆准备追拿回帽子,这是第二句;“猴子把帽子挂在最高横木的一头。”这句讲孩子为什么追猴子,是第三句;“孩子走到横本上遇到危险。”这句讲故事的高潮,孩子不如险境,急需帮助,这是第四句;“船长开枪逼孩子跳水。”这句讲关键时刻船长急中生智,想出对策,这是第五句;“孩子得救。”这是第六句,讲故事结局。
故答案为:(1)事情发展;孩子和猴子;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果断采取相应的措施(2)463251。
【点评】题目为课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课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课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答案】8.“扑通”一声,孩子像一颗炮弹落到大海果。
9.C
10.B
11.B
12.B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8.“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这句是比喻句,把“孩子”比作“炮弹”。
故答案为:“扑通”一声,孩子像一颗炮弹落到大海里。
9.阅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段中对船长动作的描写,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船长的沉着冷静,和作为指挥者的坚定。结合短文内容进行选择作答。
故答案为:C。
10.“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中本来“四十秒钟”的时间不长,但是后面的描写“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转折,体现大家对孩子命运的关心。
故答案为:B。
11.结合短文内容,因为孩子的惊险的经历,大家对掉入海中的孩子的生命能否获救充满了关心和牵挂,所以尽管只有四十秒的时间,但是大家觉得时间已经太长了。结合短文内容,进行描写作答。
故答案为:B。
12.阅读第一自然段中对船长语言的描写运用了七个感叹号,表明了船长的坚定和作为父亲对孩子生命安全的担心。所以在第一时间发出不容抗拒的命令,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故答案为:B。
【答案】13.出名;深思
14.尽管;也
15.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
16.B
17.C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3.“著名”是非常有名的意思,近义词是“有名”;“沉思”指深入的思考,近义词是“深思”。
故答案为:出名;深思。
14.“_____船员们想尽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与后面“_____没能使船前进一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该填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如“尽管......也.....”。
故答案为:尽管;也。
15.阅读短文,富兰克林和“高斯”船长都是运用了“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这一科学原理,富兰克林发现了这一原理,“高斯”船长则成功运用这一原理。
故答案为: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
16.阅读短文,可以知道,“高斯”船长运用“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这一科学原理“使路上的坚冰全化了。在大家的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起航,走上了新的航程”,这一举动成功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天气条件。
故答案为:B。
17.这篇课文重点写了“高斯”号船长在航行中,遇到困难时,利用富兰克林发现的科学原理,解决了实践中的遇到的问题,因此“高斯”号脱险的过程是本文的重点。
故答案为:C。
18.【答案】 孩子和船长:
“爸爸!爸爸!你在哪里?”孩子睁开了眼睛,眼中含着泪水,委屈地叫道。
船长紧紧地抱着他,哽咽地说:“孩子,别怕。你已经安全了!你不要再爬那个桅杆了,多危险啊!”
孩子用力地抱着船长,说:“嗯,我再也不贸然行事了。”
那个逗猴子的水手:
那个逗猴子的水手紧张得发白的脸色终于恢复了些红润。他边拍着胸脯,边庆幸地说:“幸好你没事,不然我怎么向船长交代啊!如果今天不是船长机智,想了妙法救你的话,那不知道多危险呢!我为今天逗猴子的行为向你道歉,我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
【知识点】作文续写
【解析】
【分析】续写的写作要求:续写部分必须保持与原文的统一性。就是主题的统一,人物的统一,线索的统一,语言风格的统一。在续写时紧扣所给原文的中心,使主题得以深化和升华。不得脱离原主题而另起炉灶。续写部分与原文有机结合,保证文章的完整性。衔接处要自然、圆滑。前文交代的情节,后面要照应,结构上不残缺。因此读懂、读透所给原文是续写最关键的一环。一般来说,对于所给文至少要读三遍,划出人物,找出线索,抓住细节,然后再认真分析原文主题进行合理想象。围绕其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一下孩子被救上来后会发生什么。
故答案为: 孩子和船长: “爸爸!爸爸!你在哪里?”孩子睁开了眼睛,眼中含着泪水,委屈地叫道。 船长紧紧地抱着他,哽咽地说:“孩子,别怕。你已经安全了!你不要再爬那个桅杆了,多危险啊!”孩子用力地抱着船长,说:“嗯,我再也不贸然行事了。”
那个逗猴子的水手:
那个逗猴子的水手紧张得发白的脸色终于恢复了些红润。他边拍着胸脯,边庆幸地说:“幸好你没事,不然我怎么向船长交代啊!如果今天不是船长机智,想了妙法救你的话,那不知道多危险呢!我为今天逗猴子的行为向你道歉,我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
一、看拼音写词语
1.读拼音,写词语。
háng xíng fàng sì wéi gǎn xià hǔ
               
liě zuǐ chuán cāng hǎi ōu miáo zhǔn
               
【答案】航行;放肆;桅杆;吓唬;咧嘴;船舱;海鸥;瞄准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航行”的“航”是舟字旁,指船在水中前进;“放肆”的“肆”左右结构,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桅杆”都是木字旁,“桅”是左右结构;“吓唬”都是口字旁,“唬”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咧嘴”的“咧”是口字旁;“船舱”都是舟字旁,指船上用来存放物品的地方;“海鸥”的“鸥”是鸟字旁,是鸟的一种;“瞄准”的“瞄”是目字旁,表示眼睛;“准”是两点水。
故答案为:航行;放肆;桅杆;吓唬;咧嘴;船舱;海鸥;瞄准。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机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二、填空题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放肆    (sì shì) 桅杆    (wéi wěi) 逗引    (dò dòu)
瞄准    (miáo miāo) 龇牙咧嘴    (zī cī)    (liè liě)
【答案】sì;wéi;dòu;miáo;zī;liè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放肆”应读sì,声母是s,属于平舌音;“桅杆”应读wéi,船上挂帆的杆子。“逗引”应读dòu,韵母是ou;“瞄准”应读miáo,声调是二声;“龇牙咧嘴”的“龇”应读zī,属于整体认读音节,平舌音;“咧”应读liě,指嘴角张开的意思。
故答案为:sì;wéi;dòu;miáo;zī;liě;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三、单选题
3.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模仿(mó) 模具(mú)
B.钻研(zuān) 钻石(zuàn)
C.大大咧咧(liě) 咧嘴(liē)
D.快乐(lè) 音乐(yuè)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B、D三项均正确。
C项大大咧咧中“咧”应读“liē”,咧嘴中“咧”读“liě”。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
四、辨字组词
4.(2023五下·钦南期中)辨字组词。
炼    拔    仗    摩   
练    拨    杖    磨   
【答案】锻炼;拔草;打仗;摩擦;练习;拨动;拐杖;石磨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注意,如“炼”:liàn,磨炼。部首火,组词:锻炼。“练”:liàn,教练。部首纟,组词:练习。“拔”:bá ,拔河。部首扌,组词:拔草。“拨”:bō,拨开。部首:扌,组词:拨动;“仗”:zhàng,胜仗。部首亻,组词:打仗。“杖”:zhàng,手杖。部首木,组词:拐杖。“摩”:mó,摩天。部首手,组词:摩擦。“磨”:mò,磨坊。部首石,组词:石磨。
故答案为:锻炼、拔草、打仗、摩擦、练习、拨动、拐杖、石磨
【点评】考查形近字的理解和掌握,多加积累,正确书写及理解形近字的意思。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五、语言表达
5.修改病句。
(1)这一天校园里风平浪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2)一只猴子果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3)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所以把小朋友打哭了。
【答案】(1)这一天校园里非常安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2)一只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3)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还把小朋友打哭了。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①用词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 ④词序混乱。⑤重复啰唆。⑥前后矛盾。 ⑦不符事理。⑧归类不当。 ⑨指代不明。
(1)用词不当,把“风平浪静”改为“非常安静”。
(2)搭配不当把“果然”改为“显然”。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把“所以”改为“还”。
故答案为:(1)这一天校园里非常安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2)一只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3)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还把小朋友打哭了。
【点评】考查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六、问答题
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这些人里不乏有经验的水手,他们全都“吓呆了”,说明了什么?
(2)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句子中的“立刻”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1)说明当时情况很危急。
(2)“立刻”指马上。船长是一个经验丰富,智慧超人,沉着、果断、机智的人。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这些人中有很多经验丰富的水手,可是大家全吓呆了,说明情况的发展超出人们的想象,情况非常危急;(2)这句中“立刻”意思是“马上”;从这格词语以及船长的动作、语言,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机智果断、冷静沉着的人。
故答案为:(1)说明当时情况很危急。(2)“立刻”指马上。船长是一个经验丰富,智慧超人,沉着、果断、机智的人。
【点评】题目为课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课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课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七、综合题
7.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跳水》一文按照   的顺序来写,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懂得了:   的道理。
(2)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序。
(  )孩子走到横本上遇到危险。
(  )孩子得救。
(  )猴子把帽子挂在最高横木的一头。
(  )孩子爬上杆。
(  )船长开枪逼孩子跳水。
(  )猴子摘帽子爬上桅杆逗孩子。
【答案】(1)事情发展;孩子和猴子;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果断采取相应的措施
(2)463251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跳水》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其中猴子和孩子的之间的故事是课文的线索,说明在生活中,事情的发展变化有时会超出我们的意料,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灵活的处理措施。(2)“猴子摘帽子爬上桅杆逗孩子。”这是事情的起因,是第一句;“孩子爬上杆。”写孩子爬上杆准备追拿回帽子,这是第二句;“猴子把帽子挂在最高横木的一头。”这句讲孩子为什么追猴子,是第三句;“孩子走到横本上遇到危险。”这句讲故事的高潮,孩子不如险境,急需帮助,这是第四句;“船长开枪逼孩子跳水。”这句讲关键时刻船长急中生智,想出对策,这是第五句;“孩子得救。”这是第六句,讲故事结局。
故答案为:(1)事情发展;孩子和猴子;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果断采取相应的措施(2)463251。
【点评】题目为课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课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课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八、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8.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9.短文第一自然段中船长的话语和动作,体现了船长(  )。
A.脾气非常暴躁,言语粗鲁
B.关心爱护孩子,说话很有感情
C.语气坚定,遇事沉着冷静
10.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强调 B.表示转折 C.表示提示
11.大家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的原因是(  )。
A.大家都等得不耐烦了
B.大家的心情太紧张了,恨不得马上救出孩子。每一秒钟都决定孩子的安危,所以感觉时间太长了
12.第一自然段中有七个感叹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与情感是(  )。
A.父亲感叹这孩子真调皮。
B.父亲担心孩子,内心着急,发出了不容抗拒的命令。
【答案】8.“扑通”一声,孩子像一颗炮弹落到大海果。
9.C
10.B
11.B
12.B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8.“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这句是比喻句,把“孩子”比作“炮弹”。
故答案为:“扑通”一声,孩子像一颗炮弹落到大海里。
9.阅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段中对船长动作的描写,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船长的沉着冷静,和作为指挥者的坚定。结合短文内容进行选择作答。
故答案为:C。
10.“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中本来“四十秒钟”的时间不长,但是后面的描写“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转折,体现大家对孩子命运的关心。
故答案为:B。
11.结合短文内容,因为孩子的惊险的经历,大家对掉入海中的孩子的生命能否获救充满了关心和牵挂,所以尽管只有四十秒的时间,但是大家觉得时间已经太长了。结合短文内容,进行描写作答。
故答案为:B。
12.阅读第一自然段中对船长语言的描写运用了七个感叹号,表明了船长的坚定和作为父亲对孩子生命安全的担心。所以在第一时间发出不容抗拒的命令,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故答案为:B。
九、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高斯”号脱险记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取来几块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碎布,放在雪地上。几小时以后,其他的碎布仍在雪地上躺着,只有黑布深深地陷进雪地里。这个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可不要小看这个实验,正是这个实验成果,使探险船“高斯”号死里逃生。
1903年夏天,探险船“高斯”号刚刚到达南极,就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被封锁在茫茫无边的冰原上。_____船员们想尽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_____没能使船前进一步。船上的水、粮食和蔬菜一天天在减少,眼看大伙就要坐以待毙了。
一天,船长在甲板上沉思,他抬头看看天空,暴风雪过后,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他突然想起了富兰克林的实验。他立即紧急动员,把船上所有的煤屑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倾倒在冰上,铺上一条长两千多米、宽十米的黑路。不久,黑灰和煤炭吸收了强烈的阳光,使路上的坚冰全化了。在大家的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起航,走上了新的航程。
1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   
沉思——   
14.给文中画横线的地方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15.富兰克林和“高斯”号船长所运用的科学道理是   。
16.挽救“高斯”号的前提是(  )
A.有暴风雨和坚冰。 B.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C.船员们的共同努力。 D.船长的聪明才智。
17.这篇文章重点写的是(  )
A.富兰克林小时候做的实验。
B.“高斯”号被困的原因。
C.“高斯”号脱险的过程。
【答案】13.出名;深思
14.尽管;也
15.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
16.B
17.C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3.“著名”是非常有名的意思,近义词是“有名”;“沉思”指深入的思考,近义词是“深思”。
故答案为:出名;深思。
14.“_____船员们想尽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与后面“_____没能使船前进一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该填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如“尽管......也.....”。
故答案为:尽管;也。
15.阅读短文,富兰克林和“高斯”船长都是运用了“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这一科学原理,富兰克林发现了这一原理,“高斯”船长则成功运用这一原理。
故答案为: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
16.阅读短文,可以知道,“高斯”船长运用“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这一科学原理“使路上的坚冰全化了。在大家的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起航,走上了新的航程”,这一举动成功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天气条件。
故答案为:B。
17.这篇课文重点写了“高斯”号船长在航行中,遇到困难时,利用富兰克林发现的科学原理,解决了实践中的遇到的问题,因此“高斯”号脱险的过程是本文的重点。
故答案为:C。
十、写作题
18.小练笔。(选做题)
请你展开想象,从下面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试着围绕其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一下孩子被救上来后会发生什么。
孩子和船长 那个逗猴子的水手
【答案】 孩子和船长:
“爸爸!爸爸!你在哪里?”孩子睁开了眼睛,眼中含着泪水,委屈地叫道。
船长紧紧地抱着他,哽咽地说:“孩子,别怕。你已经安全了!你不要再爬那个桅杆了,多危险啊!”
孩子用力地抱着船长,说:“嗯,我再也不贸然行事了。”
那个逗猴子的水手:
那个逗猴子的水手紧张得发白的脸色终于恢复了些红润。他边拍着胸脯,边庆幸地说:“幸好你没事,不然我怎么向船长交代啊!如果今天不是船长机智,想了妙法救你的话,那不知道多危险呢!我为今天逗猴子的行为向你道歉,我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
【知识点】作文续写
【解析】
【分析】续写的写作要求:续写部分必须保持与原文的统一性。就是主题的统一,人物的统一,线索的统一,语言风格的统一。在续写时紧扣所给原文的中心,使主题得以深化和升华。不得脱离原主题而另起炉灶。续写部分与原文有机结合,保证文章的完整性。衔接处要自然、圆滑。前文交代的情节,后面要照应,结构上不残缺。因此读懂、读透所给原文是续写最关键的一环。一般来说,对于所给文至少要读三遍,划出人物,找出线索,抓住细节,然后再认真分析原文主题进行合理想象。围绕其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一下孩子被救上来后会发生什么。
故答案为: 孩子和船长: “爸爸!爸爸!你在哪里?”孩子睁开了眼睛,眼中含着泪水,委屈地叫道。 船长紧紧地抱着他,哽咽地说:“孩子,别怕。你已经安全了!你不要再爬那个桅杆了,多危险啊!”孩子用力地抱着船长,说:“嗯,我再也不贸然行事了。”
那个逗猴子的水手:
那个逗猴子的水手紧张得发白的脸色终于恢复了些红润。他边拍着胸脯,边庆幸地说:“幸好你没事,不然我怎么向船长交代啊!如果今天不是船长机智,想了妙法救你的话,那不知道多危险呢!我为今天逗猴子的行为向你道歉,我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