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8 14:46:55

文档简介

【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
一、看拼音写词语
1.看拼音,写词语。
海风fàng sì   地咆哮着,桅杆上的帆被吹得呼呼作响。一sōu   轮船在大海上航行。船上有个小朋友,用玩具枪miáo zhǔn   hǎi ōu   ,假装射击。还有一位游客的宠物狗可zhēn dòu   ,它有时候静静地sī chě   着纸团玩,又有时候zī yá liě zuǐ   ,故意吓唬游客。
【答案】放肆;艘;瞄准;海鸥;真逗;撕扯;龇牙咧嘴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放肆”的“放肆”不要写成形近字“律”,“瞄准”的“准”不要写成形近字“淮”,“撕扯”的“扯”不要写成形近字“址”,“龇牙咧嘴”的“咧”不要写成形近字“例”。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放肆、艘、瞄准、海鸥、真逗、撕扯、龇牙咧嘴
【点评】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二、单选题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均属年龄称谓,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学校把退休教师的论文结集出版,命名为《而立集》。
B.他二十岁参加工作,埋头苦千二十多个年头,年逾不惑,已硕果累累。
C.老校长过六十岁生日,学校送他一份礼物贺他“ 花甲之喜”!
D.张医生退休后,养老、学书、练拳、十年不辍,虽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
【答案】A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和表示年龄的词语,“而立”指三十岁;“不惑”一般指四十岁;“花甲”一般指六十岁;“古稀”一般指七十岁;结合年龄的词与含义,A项中“而立”用来描述“退休教师”,是错误的。其他三项的运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表示年龄的词语及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立刻瞄准”说明船长没有被儿子的危险吓昏头,而是立刻想出了办法,从中可以感受到船长是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人。
C.“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这两句话说明水手们默许了猴子的调皮与放肆,没有阻止它。他们在笑猴子的调皮与可爱。
D.这个故事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乐,经过是孩子爬上桅杆去追猴子,高潮是孩子爬上横木有生命危险,结果是击毙猴子。
【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D项前边部分表述“这个故事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乐,经过是孩子爬上桅杆去追猴子,高潮是孩子爬上横木有生命危险”是正确的,后边部分结果不是“击毙猴子”,而是“孩子得救”。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三、填空题
4.选词填空。
(1)灵巧 灵敏
①他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   ,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②幸好他反应   ,及时躲开了从楼上掉下来的一盆花。
(2)即使……也…… 不但……还……
①   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
②猴子   不理,   撕得更凶了。
【答案】(1)灵巧;灵敏
(2)即使;也;不但;还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他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1,”这句应选“灵巧”,形容动作灵活巧妙;“幸好他反应2,”这句应选“灵敏”,指反应迅速敏捷;(2)“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2难以回转身来。”这句中句子前一部分“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与后面的“以回转身来。”是假设关系,应选择“即使......也......”;“猴子3不理,”与后面“撕得更凶了。”之间是递进关系,应选择“不但......还......”.
故答案为:(1)灵巧;灵敏;(2)即使;也;不但;还。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5.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艘船   (sōu shōu) 龇牙   (cī zī)
桅杆   (wéi wēi) 撕咬   (sī shī)
【答案】sōu;zī;wéi;sī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sōu、zī、wéi、sī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四、语言表达
6.按要求完成练习。
(1)孩子扎进了海里。
①运用象声词,把句子写具体:   。
②改成比喻句:   。
(2)   猴子的逗弄和水手的笑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他爬上横木去追猴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用“失足”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①行走时不小心跌倒:   
②比喻人堕落或犯严重错误:   
(4)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马上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答案】(1)扑通一声,孩子扎进了海里。;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2)因为;所以
(3)他一失足从土坡上滑了下来。;李老师退休后就在社区当志愿者,做失足青年的教育工作。
(4)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马上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关联词;遣词造句;扩句
【解析】【分析】(1)①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孩子扎进了海里”由于体重所以拟声词是 “扑通”即: 扑通一声,孩子扎进了海里。
②比喻:把a比作b,ab不同类,且ab间有相似点。改为比喻句是: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前一个分句表示事情发生的原因,后一个分句表示事情的的结果,属于因果关系。所以用“因为……所以…… ”。
(3)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如:①他一失足从土坡上滑了下来。②李老师退休后就在社区当志愿者,做失足青年的教育工作。
(4)“ 立刻”“马上 ”语义重复,删掉其一即可。
故答案为:(1)①扑通一声,孩子扎进了海里。②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2)因为、所以;(3)①他一失足从土坡上滑了下来。②李老师退休后就在社区当志愿者,做失足青年的教育工作。(4)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马上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点评】(1)①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②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做到表意正确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4)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五、综合题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猴子_________不理,_________撕得更凶了。”不能填入括号中的关联词语是(  )。
A.不仅……还…… B.不但……而且……
C.不但……还…… D.虽然……但是……
(2)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①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
②用这样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3)“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话没说完。 D.表示意思的递进。
【答案】(1)D
(2)①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孩子入水的速度之快,势头之猛;②春天像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3)B
【知识点】修辞手法;标点符号;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虽然……但是……”;
(2)把“孩子跳入水中”比作“炮弹扎进了海里”是比喻。
(3)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故答案为:(1) D;
(2)①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孩子入水的速度之快,势头之猛;②春天像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3) 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考查学生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六、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8.在文中找出孩子陷入危险的句子。
9.猴子在事件中起的作用是(  )
A.猴子逗孩子使危险发生,因此它是事情的起因。
B.猴子引导孩子一步一步陷入危险,因此它是事情的发展。
C.猴子戏弄孩子,导致危险的后果,因此它是事情的结局。
10.“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说明了什么?
11.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为什么不由得发起抖来?
【答案】8.孩子只要一失足……也难以回转身来。
9.A
10.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11.孩子意识到了自己处境的危险,因而十分紧张、慌乱。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题为现代文语段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8.阅读语段,“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这句讲了孩子步入危险的境地,无论怎样都难以化险为夷了。
故答案为: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9.阅读短文,结合课文内容,事情是因为水手们逗引猴子开始,猴子越来越放肆,开始逗引孩子,才一步步使孩子步入危险的境地,这是事情的起因。
故答案为:A。
10.阅读短文,“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说明当时的情况太危险了,所有人都一时难以想出解决问题解救孩子的办法。
故答案为: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11.阅读短文,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看,这是孩子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爬的太高了,已经进入了危险的境地,所以才吓得两条腿发抖。
故答案为:孩子意识到了自己处境的危险,因而十分紧张、慌乱。
七、现代文阅读
我会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雕塑一般的姿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
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拉克的姿势。
卜拉克是因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的,死时手中端着满满一杯牛奶。令人惊奇的是,那杯子端得极其平稳,里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他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坐着,从从客容,一如雕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绝对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做化学实验时,总是把盛放化学药剂的器皿端得平衡至极。于是,他的死有了一个堪称天下第一的姿势。
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
那是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当人们扑灭大火后,突然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一位母亲虽然已被大火活活烧死,但她却镇静地保持着一个极稳妥的姿势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果然,她被烧死了,怀抱中的孩子依然活着。显然,正是因为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这个姿势,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护住了她的孩子!
面对着这个最能象征母爱的雕塑般的姿势,消防队员潸然泪下。
再试想,人在弥留之际的姿势尚且如此引人关注,何况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是的,人总是有姿势。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
12.先给加点字注音,再解释词语的意思。
猝发   :   
潸然   :   
13.下面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惊心动魄”是形容母爱的姿势使人感受至深,震动大。
B.“义无反顾”表现出母亲不因大火烧身而退缩的精神。
C.“潸然泪下”反映出消防官兵为母爱的姿势感到悲痛的心情。
14.短文说:“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样的理解?
【答案】12.cù;突然发生;shān;流泪的样子
13.C
14.一个人的姿势明确地表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2.考查了字的读音及词语的意思。①“猝”读“cù”。猝发:突然发生。②“潸”读“shān”。潸然:流泪的样子。
故答案为:cù;突然发生;shān;流泪的样子。
13.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A、B正确。C.错误,“潸然泪下”反映了消防官兵为母爱的姿势而感动的心情。不是悲痛。
故答案为:C
14.考查了对句子意思的理解。结合:人总是有姿势。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可知,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姿势明确地表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
故答案为:一个人的姿势明确地表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
八、写作题
15.题目: 的探险之旅
要求:⑴补充完整题目;⑵写清楚探险的人物、场景、装备,说说遇到了什么危险,是怎样解决的。不少于400字。
【答案】奇妙的探险之旅 章老师神神秘秘地走进了教室,用眼睛扫视了我们一下,说:“章老师要带你们去丛林探险。”我们一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跳了起来。
汽车载着我们到了丛林入口,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空气清新,美丽极了。
我们都是“小勇士”,我们排着路队走进了丛林,我抬头一看,吓得我目瞪口呆,天啊!我们要飞越这么高的大树,不是要像猴子那么敏捷,像蜘蛛人那么勇敢么?大树矮的超过了四米,高的超过了十米,要是摔下来,不是会粉身碎骨么?
这时候,一个五年级的哥哥抱着一棵大树,不停地喊:“放我下去,放我下去。”
另外一边,一个一年级的小弟弟,站在“空中”嚎啕大哭,好像是被吓坏了,我们全班同学异口同声为他加油鼓劲,小弟弟终于不哭了,他
鼓起劲来,勇敢地向前走去。
工作人员给我们换上了安全服,我开始冒险了,首先我们要爬高台,楼梯又高又陡,爬起来很吃力,我就想放弃了,可是我一想到我是小勇士,我不能放弃,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上了高台,爬到高台我已经气喘呼呼了。
接着我们要过独木桥了,这座独木桥一踩上去就开始摇晃起来,我的手紧紧地抓着绳子,生怕自己掉下去。
天啊,我们竟然要从这棵大树飞到另一棵大树,起码有十米左右,怎么飞过去呢?我抓着滑索,脚下一松,我就像“超人”一样“嗖”的一下就飞到了另一棵树上。
我们过了一关又一关,最后我们终于飞越了丛林,我们欢呼地叫了起来。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结合一次探险,说明探险的过程和发现。作答时要把探险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奇妙的探险之旅”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穿越丛林探险的经历,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
一、看拼音写词语
1.看拼音,写词语。
海风fàng sì   地咆哮着,桅杆上的帆被吹得呼呼作响。一sōu   轮船在大海上航行。船上有个小朋友,用玩具枪miáo zhǔn   hǎi ōu   ,假装射击。还有一位游客的宠物狗可zhēn dòu   ,它有时候静静地sī chě   着纸团玩,又有时候zī yá liě zuǐ   ,故意吓唬游客。
二、单选题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均属年龄称谓,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学校把退休教师的论文结集出版,命名为《而立集》。
B.他二十岁参加工作,埋头苦千二十多个年头,年逾不惑,已硕果累累。
C.老校长过六十岁生日,学校送他一份礼物贺他“ 花甲之喜”!
D.张医生退休后,养老、学书、练拳、十年不辍,虽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立刻瞄准”说明船长没有被儿子的危险吓昏头,而是立刻想出了办法,从中可以感受到船长是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人。
C.“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这两句话说明水手们默许了猴子的调皮与放肆,没有阻止它。他们在笑猴子的调皮与可爱。
D.这个故事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乐,经过是孩子爬上桅杆去追猴子,高潮是孩子爬上横木有生命危险,结果是击毙猴子。
三、填空题
4.选词填空。
(1)灵巧 灵敏
①他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   ,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②幸好他反应   ,及时躲开了从楼上掉下来的一盆花。
(2)即使……也…… 不但……还……
①   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
②猴子   不理,   撕得更凶了。
5.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艘船   (sōu shōu) 龇牙   (cī zī)
桅杆   (wéi wēi) 撕咬   (sī shī)
四、语言表达
6.按要求完成练习。
(1)孩子扎进了海里。
①运用象声词,把句子写具体:   。
②改成比喻句:   。
(2)   猴子的逗弄和水手的笑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他爬上横木去追猴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用“失足”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①行走时不小心跌倒:   
②比喻人堕落或犯严重错误:   
(4)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马上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五、综合题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猴子_________不理,_________撕得更凶了。”不能填入括号中的关联词语是(  )。
A.不仅……还…… B.不但……而且……
C.不但……还…… D.虽然……但是……
(2)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①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
②用这样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3)“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话没说完。 D.表示意思的递进。
六、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8.在文中找出孩子陷入危险的句子。
9.猴子在事件中起的作用是(  )
A.猴子逗孩子使危险发生,因此它是事情的起因。
B.猴子引导孩子一步一步陷入危险,因此它是事情的发展。
C.猴子戏弄孩子,导致危险的后果,因此它是事情的结局。
10.“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说明了什么?
11.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为什么不由得发起抖来?
七、现代文阅读
我会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雕塑一般的姿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
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拉克的姿势。
卜拉克是因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的,死时手中端着满满一杯牛奶。令人惊奇的是,那杯子端得极其平稳,里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他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坐着,从从客容,一如雕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绝对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做化学实验时,总是把盛放化学药剂的器皿端得平衡至极。于是,他的死有了一个堪称天下第一的姿势。
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
那是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当人们扑灭大火后,突然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一位母亲虽然已被大火活活烧死,但她却镇静地保持着一个极稳妥的姿势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果然,她被烧死了,怀抱中的孩子依然活着。显然,正是因为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这个姿势,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护住了她的孩子!
面对着这个最能象征母爱的雕塑般的姿势,消防队员潸然泪下。
再试想,人在弥留之际的姿势尚且如此引人关注,何况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是的,人总是有姿势。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
12.先给加点字注音,再解释词语的意思。
猝发   :   
潸然   :   
13.下面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惊心动魄”是形容母爱的姿势使人感受至深,震动大。
B.“义无反顾”表现出母亲不因大火烧身而退缩的精神。
C.“潸然泪下”反映出消防官兵为母爱的姿势感到悲痛的心情。
14.短文说:“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样的理解?
八、写作题
15.题目: 的探险之旅
要求:⑴补充完整题目;⑵写清楚探险的人物、场景、装备,说说遇到了什么危险,是怎样解决的。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放肆;艘;瞄准;海鸥;真逗;撕扯;龇牙咧嘴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放肆”的“放肆”不要写成形近字“律”,“瞄准”的“准”不要写成形近字“淮”,“撕扯”的“扯”不要写成形近字“址”,“龇牙咧嘴”的“咧”不要写成形近字“例”。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放肆、艘、瞄准、海鸥、真逗、撕扯、龇牙咧嘴
【点评】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2.【答案】A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和表示年龄的词语,“而立”指三十岁;“不惑”一般指四十岁;“花甲”一般指六十岁;“古稀”一般指七十岁;结合年龄的词与含义,A项中“而立”用来描述“退休教师”,是错误的。其他三项的运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表示年龄的词语及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D项前边部分表述“这个故事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乐,经过是孩子爬上桅杆去追猴子,高潮是孩子爬上横木有生命危险”是正确的,后边部分结果不是“击毙猴子”,而是“孩子得救”。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4.【答案】(1)灵巧;灵敏
(2)即使;也;不但;还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他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1,”这句应选“灵巧”,形容动作灵活巧妙;“幸好他反应2,”这句应选“灵敏”,指反应迅速敏捷;(2)“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2难以回转身来。”这句中句子前一部分“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与后面的“以回转身来。”是假设关系,应选择“即使......也......”;“猴子3不理,”与后面“撕得更凶了。”之间是递进关系,应选择“不但......还......”.
故答案为:(1)灵巧;灵敏;(2)即使;也;不但;还。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5.【答案】sōu;zī;wéi;sī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sōu、zī、wéi、sī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6.【答案】(1)扑通一声,孩子扎进了海里。;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2)因为;所以
(3)他一失足从土坡上滑了下来。;李老师退休后就在社区当志愿者,做失足青年的教育工作。
(4)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马上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关联词;遣词造句;扩句
【解析】【分析】(1)①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孩子扎进了海里”由于体重所以拟声词是 “扑通”即: 扑通一声,孩子扎进了海里。
②比喻:把a比作b,ab不同类,且ab间有相似点。改为比喻句是: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前一个分句表示事情发生的原因,后一个分句表示事情的的结果,属于因果关系。所以用“因为……所以…… ”。
(3)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如:①他一失足从土坡上滑了下来。②李老师退休后就在社区当志愿者,做失足青年的教育工作。
(4)“ 立刻”“马上 ”语义重复,删掉其一即可。
故答案为:(1)①扑通一声,孩子扎进了海里。②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2)因为、所以;(3)①他一失足从土坡上滑了下来。②李老师退休后就在社区当志愿者,做失足青年的教育工作。(4)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马上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点评】(1)①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②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做到表意正确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4)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7.【答案】(1)D
(2)①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孩子入水的速度之快,势头之猛;②春天像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3)B
【知识点】修辞手法;标点符号;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虽然……但是……”;
(2)把“孩子跳入水中”比作“炮弹扎进了海里”是比喻。
(3)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故答案为:(1) D;
(2)①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孩子入水的速度之快,势头之猛;②春天像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3) 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考查学生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答案】8.孩子只要一失足……也难以回转身来。
9.A
10.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11.孩子意识到了自己处境的危险,因而十分紧张、慌乱。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题为现代文语段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8.阅读语段,“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这句讲了孩子步入危险的境地,无论怎样都难以化险为夷了。
故答案为: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9.阅读短文,结合课文内容,事情是因为水手们逗引猴子开始,猴子越来越放肆,开始逗引孩子,才一步步使孩子步入危险的境地,这是事情的起因。
故答案为:A。
10.阅读短文,“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说明当时的情况太危险了,所有人都一时难以想出解决问题解救孩子的办法。
故答案为: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11.阅读短文,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看,这是孩子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爬的太高了,已经进入了危险的境地,所以才吓得两条腿发抖。
故答案为:孩子意识到了自己处境的危险,因而十分紧张、慌乱。
【答案】12.cù;突然发生;shān;流泪的样子
13.C
14.一个人的姿势明确地表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2.考查了字的读音及词语的意思。①“猝”读“cù”。猝发:突然发生。②“潸”读“shān”。潸然:流泪的样子。
故答案为:cù;突然发生;shān;流泪的样子。
13.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A、B正确。C.错误,“潸然泪下”反映了消防官兵为母爱的姿势而感动的心情。不是悲痛。
故答案为:C
14.考查了对句子意思的理解。结合:人总是有姿势。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可知,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姿势明确地表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
故答案为:一个人的姿势明确地表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
15.【答案】奇妙的探险之旅 章老师神神秘秘地走进了教室,用眼睛扫视了我们一下,说:“章老师要带你们去丛林探险。”我们一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跳了起来。
汽车载着我们到了丛林入口,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空气清新,美丽极了。
我们都是“小勇士”,我们排着路队走进了丛林,我抬头一看,吓得我目瞪口呆,天啊!我们要飞越这么高的大树,不是要像猴子那么敏捷,像蜘蛛人那么勇敢么?大树矮的超过了四米,高的超过了十米,要是摔下来,不是会粉身碎骨么?
这时候,一个五年级的哥哥抱着一棵大树,不停地喊:“放我下去,放我下去。”
另外一边,一个一年级的小弟弟,站在“空中”嚎啕大哭,好像是被吓坏了,我们全班同学异口同声为他加油鼓劲,小弟弟终于不哭了,他
鼓起劲来,勇敢地向前走去。
工作人员给我们换上了安全服,我开始冒险了,首先我们要爬高台,楼梯又高又陡,爬起来很吃力,我就想放弃了,可是我一想到我是小勇士,我不能放弃,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上了高台,爬到高台我已经气喘呼呼了。
接着我们要过独木桥了,这座独木桥一踩上去就开始摇晃起来,我的手紧紧地抓着绳子,生怕自己掉下去。
天啊,我们竟然要从这棵大树飞到另一棵大树,起码有十米左右,怎么飞过去呢?我抓着滑索,脚下一松,我就像“超人”一样“嗖”的一下就飞到了另一棵树上。
我们过了一关又一关,最后我们终于飞越了丛林,我们欢呼地叫了起来。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结合一次探险,说明探险的过程和发现。作答时要把探险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奇妙的探险之旅”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穿越丛林探险的经历,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