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南堤滨海步道公园(下图)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旅游区的南部,紧邻永定新河。公园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水域面积9万平方米这里河海相接、建筑与河湖交融、郊野与都市相邻,与永定洲文化主题公园相连,是目前生态城内最大的公园群落。完成下面小题。
1.南堤滨海步道公园内湖泊在当地的主要功能是( )
A.水源供给 B.增大蒸发 C.分洪排涝 D.增加降水
2.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的开发,反映天津中新生态城发展特色是( )
A.江南水乡 B.生态宜居 C.河海联运 D.低碳环保
淮北市地处安徽省北部,1960年因煤设市,经过60年的大规模开采,已经处于城市资源衰退阶段,2009年被认定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淮北市政府提出了“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新时期城市发展战略(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上海相比,淮北市建设“中国碳谷”的主要优势在于( )
A.自然环境优美 B.基础设施完善 C.劳动力价格低廉 D.煤业基础较好
4.十几年来,淮北市由煤城转型成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迁出煤炭产业,减轻环境污染 B.注重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生态经济化
C.所有采煤塌陷区深挖,注水成湖 D.建设多个环境保护区,严格限制生产用地
洛斯德雷赫特是荷兰西部的一个湖上小镇,以其独特的狭长人工岛、优美的风光和多样的水上运动而闻名。历史上,这里是一个有着丰富泥炭资源的巨大沼泽。早期,当地有人尝试排干沼泽发展农业,最终放弃。下图为洛斯德雷赫特位置及人工岛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5.洛斯德雷赫特小镇拥有丰富的泥炭资源,是因为历史上该地( )
①气候炎热,微生物活跃②针叶林面积广大③海岸地带堆积作用强烈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6.导致当地居民最终放弃排干沼泽发展农业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沿海地区,多台风威胁 B.水量巨大,工程难度大
C.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 D.耕地广阔,粮食需求少
7.17世纪以来,洛斯德雷赫特小镇经历了“沼泽—众多湖泊—狭长人工岛”的景观变迁,关于这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沼泽演变成众多湖泊是为了发展渔业,增加经济收入
②沼泽演变成众多湖泊是为了利用岸线资源晾晒泥炭
③众多湖泊演变成狭长人工岛是为了打破阻隔、改善水运
④众多湖泊演变成狭长人工岛是风浪侵蚀的结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尼罗河流域局部地区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区域多沼泽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B.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C.全年多雨,降水量大 D.海拔高,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9.若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则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A.种植历史悠久 B.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C.灌溉水源充足 D.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
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脆弱性主要受气候、植被、地形和土壤交互作用的影响。青藏高原以高寒气候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占该地区总面积的59%),其次是未利用土地和林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结合上图判断,下面叙述符合青藏高原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
①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中度脆弱性面积占比最高
②呈现东西高、中南部较低的空间格局
③轻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部
④中度和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和南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1.关于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生态脆弱性整体较高是因高寒气候为主,降水量较少,生态结构简单
②轻度脆弱区以未利用土地为主,人类活动干扰少
③中度脆弱区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类型单一,荒漠化现象多发
④重度脆弱区地势平坦,耕地多,人类破坏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青藏高原石油资源的勘探范围和力度,并于2021年在青藏高原勘探出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页岩油。页岩油是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其中包括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邻层和夹层中的石油资源。完成下面小题。
12.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青藏高原石油资源的勘探范围和力度,主要是为了( )
A.填补高原能源开采空白 B.提高藏区城镇化水平
C.提升高原能源勘探技术 D.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13.我国在青藏高原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中,一定要做好( )
A.植树造林还草工作 B.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C.勘采资金筹备工作 D.人口数量普查工作
14.与其他石油资源相比,页岩油( )
A.开采成本低 B.流动性较好
C.资源潜力大 D.项目投产快
下图为黄河流域黄土分布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5.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依据( )
A.单一指标 B.综合指标 C.行政区划 D.文化要素
16.在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过程中,该区域地理要素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
A.降水变化率减小 B.土壤肥力增加 C.河流含沙量增大 D.风力堆积明显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来到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目之所及,不见宽阔浩渺的湖面,只有大片裸露的洲滩。每年来此越冬的候鸟平均在70万只,这里是我国乃至东亚最大的候鸟越冬地。
材料二:江西省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图左为我国中部省份区域图。图右为区域中某丹霞地貌景观,山块离散,如一座座峰林拔地而起。
(1)简析鄱阳湖沿岸地区吸引候鸟来此越冬的主要原因。
(2)与景德镇比,简述九江城市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不足。
(3)简述图示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山生态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分布着一些特有动植物类群。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区西南部,山脉绵延超过500km(北纬23°48′~26°23′,东经23°48′~26°23′),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但生物本底资料(基础性的、没有被干预过的数据或信息)调查仍有较大欠缺。为了解该区域的鸟兽多样性本底和季节变化动态,某小组沿高海拔的3100~3700m区域布设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其中茶马古道南斋公房段是翻越高黎贡山南段的重要通道。通过调查发现动物垂直迁移和动物活动强度的季节变化,这两个因素应该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考虑。下图示意该小组调查的鸟类物种数的月变化。
(1)分析高黎贡山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高黎贡山的动物本底资料调查仍有较大欠缺的原因。
(3)指出高黎贡山高海拔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季节差异并从迁移角度做出合理解释。
(4)推测南斋公房作为鸟类重要监测和管理区域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5)请为高黎贡山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刘家峡到河口)自上而下由峡谷段、库区段和平原段三部分组成,其河道湿地位于水陆交错地带,其中漫滩湿地是其重要构成部分。
材料二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年以来,黄河上游刘家峡(1969年)、龙羊峡(1986年)、李家峡(1991年)等水电站陆续建设运营,发挥了防洪、供水、发电、防凌等综合效益,但对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河道湿地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为“黄流流域示意图”,下表为“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河道湿地变化统计表”。
1986-2015年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道湿地及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万hm )
地类 1986年 1996年 2000年 2006年 2015年
天然湿地 河流 9.18 5.50 5.32 5.47 5.14
裸滩 2.65 2.78 3.50 2.35 2.11
草本湿地 3.03 3.65 3.13 2.78 2.40
森林湿地 0.84 0.53 0.39 0.51 0.71
人工湿地 坑塘湿地 0.24 0.35 0.49 0.32 0.57
水库湿地 1.15 1.15 1.00 1.08 1.15
水渠湿地 0.17 0.17 0.17 0.17 0.13
草地 0.62 0.46 0.26 0.34 0.25
耕地 16.24 19.94 19.85 21.26 21.45
林地 0.43 0.39 0.50 0.65 0.67
建设用地 0.39 0.54 0.66 0.80 1.39
撂荒地 0.58 0.61 0.95 0.60 0.89
裸地 2.34 1.73 1.62 1.54 0.99
(1)在平原段黄河河道曲流较多,漫滩湿地面积较广,试分析漫滩不同发展阶段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差异。
(2)描述刘家峡以下上游河段湿地面积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从生态环境调节服务功能的角度,简述刘家峡以下上游河段天然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灌丛沙丘是风沙流被灌丛阻挡后,沙物质在灌丛内部及周围堆积而形成的一种风积生物地貌类型。但如果干旱加剧或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就会死亡。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河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灌丛沙丘广布。早年当地农民开采灌丛沙堆中的沙子来改良土壤质地,导致灌丛沙丘破坏严重。近年来河套地区加强了对灌丛沙丘的保护力度。
材料二:灌丛沙丘剖面示意图。
(1)试判断灌丛沙丘植被长势更好的一侧并分析原因。
(2)简述灌丛在不同时期对周围绿洲的影响。
(3)说明河套地区保护灌丛沙丘对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B
【解析】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河海相接,属于海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因此南堤滨海步道公园内湖泊对当地的主要功能是分流洪水,C正确。 天津市水源供给主要依靠跨流域调水,公园内湖泊供给水源的作用不大,A错;步道公园内湖泊有增大蒸发的作用,但不是其主要功能,B错;公园内湖泊增加降水作用小,D错误。故选C。
2.结合材料可知,南堤滨海步道公园这里河海相接、城市与河口交融、郊野与都市相邻,开放后将与永定洲文化主题公园相连,是目前生态城内最大的公园群落。步道公园主要是供居民休闲使用,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的开发反映天津中新生态城发展特色是生态宜居,B正确。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的开发不能反映天津中新生态城江南水乡的作用,河海联运、低碳环保不是其最主要特色,ACD错误。故选B。
【点睛】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湿地功能包括巨大储库、水源地、生态环境优化。
3.D 4.B
【解析】3.淮北市因长期煤炭工业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但煤业基础较好,A错误,D正确;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经济发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B错误;“中国碳谷”主要发展创新驱动陶、铝新材料等产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廉价劳动力不是其优势条件,C错误。故选D。
4.推动生态经济化,如推动旅游业、生态农业、环境敏感型精密工业等发展,有利于淮北市转型为“美城”,B正确:煤炭产业不能一迁了之,应利用技术手段减轻污染,推动产业绿色发展,A错误;注水成湖需考虑地形地质、水源条件,不是所有塌陷区都适合改造成湖泊,C错误;淮北市工业基础较好,环境承载力较大,仍需发展,严格限制生产用地不实际,D错误。所以选B。
【点睛】产业转型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主要构成中,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产业技术装备等发生显著变动的状态或过程。从这一角度说,产业转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了产业在结构、组织和技术等多方面的转型。另一种解释是指一个行业内,资源存量在产业间的再配置,也就是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过程。
5.D 6.B 7.D
【解析】5.洛斯德雷赫特位于52°N附近大陆西岸,纬度高,温度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微弱,①错误;洛斯德雷赫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该地常年受中纬西风控制,降水丰富,②错误,④正确;洛斯德雷赫特邻近海洋,海岸地带地势平坦,堆积作用强烈,将陆地上的有机质和动植物遗体搬运至此堆积,形成丰富的泥炭资源,③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6.台风主要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域,荷兰位于50°N附近,纬度较高,受台风影响的概率很小,A错误;沿海沼泽水量巨大,且当地居民尝试排干沼泽发展农业发生在早期,当时科技较为落后,工程难度大,B正确;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是放弃排干沼泽发展农业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错误;荷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热量不足,不适宜粮食种植,且荷兰不断围海造陆表明土地资源比较紧张,粮食缺口较大,D错误。故选B。
7.泥炭从水下挖掘出来后必须放在邻近的岸边晾干才能使用,这样,沼泽就被挖掘成一条条有着堤岸的区域,演变成众多湖泊,①错误,②正确;随着泥炭开采的继续,堤岸变得越来越小,且该地终年盛行西风,风浪侵蚀堤岸留下越来越深的沟状切口,直到被水淹没,形成了这些狭长的人工岛,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泥炭的形成还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条件。这包括适当的湿度、温度以及pH值等。例如,在潮湿或地表积水的环境中,由于氧的缺乏,好氧微生物数量减少,使死亡植物体的分解缓慢,形成有机物的积累现象。
8.A 9.B
【解析】8.根据所学知识,该地是热带草原气候。该地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内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因此多沼泽,A正确;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旺盛,B错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错误;该地位于热带,气温高,无冻土,D错误。故选A。
9.该地经济水平较低,人口较多,而水稻种植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因此劳动力丰富廉价是推广高产水稻种植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B正确;该地区水稻种植历史较短,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产技术、机械化水平都不高,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完善,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
10.A 11.C
【解析】10.结合青藏高原生态脆弱性分布示意图可知青藏高原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中度脆弱性面积占比最高,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①正确;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南部主要分布重度生态脆弱性,并非中南部较低,②错误;轻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③错误;读图可知,中度和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和南部,④正确。故选A。
11.青藏高原生态脆弱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降水量少,生态系统单一脆弱,①正确;轻度脆弱区靠近横断山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②错误;中度脆弱区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地区,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类型单一,荒漠化现象多发,③正确;重度脆弱区多在藏南河谷地区附近,地形并不平坦,且耕地也不多,④错误。故选C。
【点睛】生态脆弱性是生态系统在特定时空尺度相对于外界干扰所具有的敏感反应和自我恢复能力,是生态系统的固有属性。
12.D 13.B 14.C
【解析】12.分析可知,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和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多,而现有已发现和可开采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基地基本上都处于开采后期,可开采的能源储量日益减少,而青藏高原是我国唯一石油资源没有进行大规模勘探和开采利用的地区,加大对该地区石油资源的勘探范围和力度,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加大对青藏高原石油资源的勘探范围和力度对填补高原能源开采空白、提高藏区城镇化水平、提升高原能源勘探技术意义不大,ABC错误。故选D。
13.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地处我国西南部,海拔高,气温低,地势险峻多变,地形复杂,冻土广布,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我国在青藏高原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中一定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B正确。原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与人口普查关系不大,D错误。青藏高原为高寒气候,不适合植树造林还草A错误。国家支持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资金不是问题,C错误。故选B。
14.结合材料分析可知,与其他石油资源相比,页岩油油层致密,原油富集在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以及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邻层和夹层中,流动性较差,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高,资源潜力大,C正确,AB错误。开采难度大,项目投产慢,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石油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①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和近海三个大区;②从盆地分布来看: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四川、准噶尔、柴达木、东海陆架等八大沉积盆地;③从资源深度分布来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然而对于一些的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还是较少的;④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以及沙漠。
15.A 16.C
【解析】15.流域是指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黄河流域的界线是指黄河边缘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因此其划分指标是一个单一的指标,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6.水土流失并不会引起降水变率变化,反而是降水变率可能会影响水土流失,A错;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B错;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下游河流含沙量增大,流水堆积作用明显,与风力作用无关,C正确,D错。故选C。
【点睛】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设量的实体。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产生深刻的影响。
17.(1)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适合越冬;湖区季节性水位变化大;大洲滩为鸟类提供了多样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
(2)优势:九江位于长江沿岸,更有利于融入长江经济带;位于三省交汇处,省际贸易更加发达;长江和鄱阳湖交界处,更有利于实现湖河联运,水运交通更加便捷。
不足:特色产业不如景德镇(陶瓷);洪涝灾害更多。
(3)红色砂岩地区由于地壳抬升,在流水、风力、重力等外力作用下,沟谷展宽,崖壁崩塌后形成。
【分析】本题以“鄱阳湖沿岸附近的九江市和景德镇”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候鸟越冬原因、地区发展差异、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鄱阳湖沿岸地区吸引候鸟来此越冬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气候因素、水位变化两个角度来分析。气候因素:鄱阳湖沿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湿润,气温适宜,为候鸟提供了良好的越冬环境;水位变化:鄱阳湖水位季节性变化较大,冬季水位较低,湖水退去后,大片洲滩裸露出来,为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多样的栖息环境。
(2)从左图中的信息判读可知,与景德镇比,九江城市发展的突出优势在于九江位于长江沿岸,更有利于融入长江经济带,促进经济发展;且九江位于江西、湖北、安徽三省交汇处,省际贸易更加发达;除此之外,九江还地处长江和鄱阳湖交界处,更有利于实现湖河联运,使得其水运交通更加便捷。不足之处在于九江的特色产业不如景德镇(以陶瓷闻名),知名度较低;再加上九江地处江湖交汇处,其洪涝灾害相对较多,对城市发展会构成一定威胁。
(3)图示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该地区的地壳先是经过抬升,使得原本深埋地下的红色砂岩裸露在地表;其次,在长期的流水、风力、重力等外力作用下,红色砂岩逐渐被侵蚀、剥蚀,形成沟谷和崖壁;最后,随着沟谷的不断展宽,崖壁逐渐崩塌,形成了离散的山块和峰林景观,这些山块在风化、侵蚀等作用下,形状各异,呈现出独特的丹霞地貌。
18.(1)横跨纬度较大、南北距离较长,地域空间广阔;高黎贡山地势起伏大,海拔高;受纬度、地形等因素影响,气候差异显著;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为不同动植物提供充足的食物。
(2)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地处偏远地区,交通设施等缺乏,野外调查难度大。
(3)差异:夏季多于冬季。解释:对高山区域而言,冬季气温低、地表常有积雪覆盖,鸟类通常难以获取足够的食物而向低海拔迁移;而夏季气温回暖,积雪融化,中低海拔的动物会进入高山寻找食物或者繁殖。
(4)夏季。原因:夏季南斋公房鸟类物种增多;而夏季南斋公房(是翻越高黎贡山南段的重要通道),人为活动相对频繁,因此在夏季加强南斋公房鸟类物种监测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5)依法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禁止人为猎杀生物;保护高黎贡山植被,禁止乱砍滥伐。(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分析】本题以高黎贡山基本概况和鸟类物种数的月变化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知识点,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即该地生物多样性高,从自然条件来看主要体现在区域内自然环境差异性大,复杂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高黎贡山位于亚热带高山区,海拔高落差大,且南北跨度大,所以地域空间不但大,水平热量带和垂直带普差异显著,为生物多样性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植物多样性高,适合多种类型动物获取食物,所以动植物丰富度高。
(2)根据材料可知,生物本底资料指的是基础性的、没有被干预过的数据或信息,说明这些信息分布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小,甚至没有,根据该地自然环境特征可知,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些地区位于高山深谷的,地形崎岖,地处缺少交通的偏远地区,造成调查难度较大,故而缺失。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鸟类物种数量夏季多,冬季少,即高海拔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季节差异为夏季多于冬季。冬季鸟类数量少,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冬季鸟类从高海拔地区迁出,说明高海拔冬季缺少鸟类生存条件,高海拔地区冬季较低海拔更冷,所以地面积雪厚,对鸟类来说缺少食物,只能向温度较高、积雪较少的低海拔地区迁移,而到了夏季气温回升,冰雪消融,高海拔地区有了优越的生存条件,故而中低海拔的动物进入高山寻找食物和繁殖地。
(4)根据材料“通过调查发现动物垂直迁移和动物活动强度的季节变化,这两个因素应该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考虑”可知,南斋公房作为鸟类重要监测和管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鸟类的保护,而物种数量多、且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往往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南斋公房属于高海拔人类频繁活动区,加之夏季鸟类物种增多,所以夏季检测和管理针对性更突出,效果更明显。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主要以建立自然保护区,较少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影响,从而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防止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生存和繁衍造成干扰。故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设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依法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禁止乱砍乱发、禁止对野生动物猎杀,从而保护野生生物数量;减少不合理人类活动,保护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等。
19.(1)漫滩一般发育在河道曲流的凸岸,以沉积为主;初期水深,流速较快,粗大颗粒堆积;随着凸岸的边滩不断增高,边滩出露水面,洪水期宽浅的滩面上水浅,流速缓慢,沉积物较细。
(2)变化特点:黄河上游河道湿地面积整体减少;其中天然湿地面积明显减少,而人工湿地面积呈现出增加趋势。原因:气候变暖,蒸发加剧;上游水利工程蓄水拦沙防凌;城镇化加速,占用建设用地;灌区引水灌溉;占用耕地等。
(3)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区域小气候能力减弱;调水调沙,防洪防凌、净化水质、水土保持和维护生态平衡等生态功能减弱。
【分析】本题以不刘家峡以下上游河段湿地面积变化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河流堆积地貌、湿地的功能和湿地破坏的原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曲流处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漫滩一般发育在河道曲流的凸岸,沉积为主;初期,堆积物较少,水较深,流速较快,搬运能力较强,较细的颗粒继续被搬运,而较粗大颗粒发生堆积;随着堆积物的不断增多,凸岸的边滩不断增高,边滩逐渐出露水面,洪水期宽浅的滩面上水浅,流速缓慢,河流搬运能力减弱,较细的物质发生沉积。
(2)对比表格信息可知,黄河刘家峡以下上游河道湿地面积整体减少;其中河流、裸滩、草本湿地、森林湿地等天然湿地面积明显减少,而坑塘湿地等人工湿地面积呈现出增加趋势。原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蒸发加剧;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年以来,黄河上游刘家峡(1969年)、龙羊峡(1986年)、李家峡(1991年)等水电站陆续建设运营,上游水利工程蓄水拦沙防凌也使湿地面积发生变化;城镇化加速,占用建设用地,其中包括部分湿地也被占用;灌区引水灌溉导致河流流量减小,草本和森林湿地面积减少;占用耕地使水田减少等。
(3)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净化水质、降解污染、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由于黄河刘家峡以下上游河道湿地面积整体减少,湿地的功能减退,会导致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减少,调节区域小气候能力减弱;对河流的调蓄功能减弱,调水调沙、防洪防凌、净化水质、水土保持和维护生态平衡等生态功能也减弱。
20.(1)东南坡(背风坡)
原因:该地盛行西北风,东南坡为背风坡,风力较小,蒸发较弱;东南坡坡度较缓,水分下渗量大;东南坡水分条件较好,植被长势好。
(2)灌丛早期具有固沙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绿洲;但如果灌丛死亡,则其早期固定的沙丘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
(3)从生态安全角度分析,河套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保护灌丛沙丘可防止土地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从粮食安全角度分析,短期来看,保护灌丛沙丘则不能开发更多耕地,不能更好的改良土壤质地,粮食总产量下降,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从长远来看,保护灌丛沙丘可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漠化,可保证耕地数量,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分析】本题以灌丛沙堆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灌丛沙堆对植被、绿洲的影响、保护灌丛沙丘的意义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该地盛行西北风,西北坡为迎风坡,风力较大,蒸发较强;东南坡为背风坡,受地形影响,风力较小,蒸发较弱,水分较充足;读图可知,东南坡坡度较缓,地表径流流速较缓,水分下渗量大;东南坡水分条件较好,利于植被生长。故灌丛沙丘植被长势更好的一侧为东南坡(背风坡)。
(2)据材料“灌丛沙丘是风沙流被灌丛阻挡后,沙物质在灌丛内部及周围堆积而形成的一种风积生物地貌类型”可知灌丛早期具有固沙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绿洲,防止绿洲被沙漠化;但如果灌丛死亡,无法起到固沙的作用,地表裸露其早期固定的沙丘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加剧荒漠化,威胁绿洲。
(3)从生态安全角度分析,河套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保护灌丛沙丘可提高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防止土地荒漠化,从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从粮食安全角度分析,短期来看,保护灌丛沙丘不能不能利用灌丛沙堆中的沙子来更好的改良土壤质地,不利于耕地面积的扩大,粮食的总产量下降,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是不利的;但是从长远来看,保护灌丛沙丘可以固沙,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漠化,减少对耕地的危害,保证耕地数量,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是有利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