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灰雀》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5.《灰雀》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8 20:49:1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灰雀》教案
【教材分析】
《灰雀》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鸟归园。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让学生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能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教学过程】
一、猜字导入。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字?(出示“雀”的繁体字)你为什么猜雀呢?(生:上面是个小,下面是个鸟。)对,小鸟就称之为“雀”。(出示“雀”)
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上面是个小,注意在写的时候,中间的竖钩变成了竖,下面是个“隹”,指的是尾巴短小的鸟。体型小,尾巴短的鸟就叫“雀”。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指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认识一种“雀”,名字叫——灰雀。(补充:灰),出示图片,请你们亲切地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课文讲述了灰雀的什么故事呢?把书翻到103页,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生词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写了谁和灰雀的故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下面老师要检查同学们词语认读的情况了。出示词语:(1)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好个别难读的字。
①学生领读“列宁”时:
说说对列宁的了解,相机出示人物图片,简要介绍人物。
②学生领读“胸脯”时:
教师强调:“胸脯”在哪儿?(生拍拍自己的小胸脯。)
③学生领读“婉转”时:
出示“婉转”在词典中的两个释义:A.(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B.(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课文中的“婉转”应当选哪种解释?
④学生领读“仰望”时:
结合课文想一想,“仰望”是什么意思?请同学做一做动作,加深理解。给“仰望”找个反义词。引导学生识记字形,“仰”在字形上容易和“迎”和“柳”混淆,在词语中辨析字形,如“仰望—欢迎—柳枝”。
⑤学生领读“面包渣”时:
教师强调“渣”是翘舌音,借助图片识记“渣”。
⑥学生领读“惹人喜爱”时:
引导学生识记“惹”并尝试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2.引导学生连起来再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好平翘舌及后鼻音)
(二)感知课文大意
1.回到刚刚的问题,这篇课文讲了谁和灰雀的故事呢?
(板书:列宁 小男孩)
2.是的,那谁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呢?不着急,课文中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大家把它们圈出来。(生反馈: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这三个词刚好将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谁先来说说第一部分写了什么?指名说。(出示:有一年冬天,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呢?(另一生回答,出示:一天,________________。)那第三部分呢?(第三位同学回答,出示:第二天,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这三位同学的话连起来,就是在复述这个故事,谁来试一试?
三、品读词句,聚焦喜爱
(一)惹人喜爱的灰雀
1.观察图画,引导说话。
(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三只怎样的灰雀呢?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惹人喜爱)
2.默读第1自然段,找找描写灰雀的语句,画出来。
3.结合相关语句汇报、交流,体会灰雀的“惹人喜爱”。
(1)出示重点语句:“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图片引导学生对照图文,感受灰雀的“惹人喜爱”。
(2)创设情境想象“来回跳动”。
(3)想象一下,这三只灰雀,(手势)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那边的树枝跳回这边的树枝,这边——(那边),那边——(这边)。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这真是——(惹人喜爱)。
(4)入情入境地感受“婉转地歌唱”。
抑扬顿挫、变换调子。你听,(播放婉转的鸟鸣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这就叫——(婉转)。
(5)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来回跳动”读得轻快些,突出灰雀的动态美。“婉转地歌唱”要读出声音的高低变化,读出灰雀“歌声”的动听。
②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出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
③引导学生齐读。
如果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树下,聆听着灰雀美妙的歌声,欣赏着它们那欢快的跳跃,我们怎能不爱上这三只灰雀呢?一起来读一读。
(二)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活泼可爱的灰雀也同样吸引了一位名人——列宁。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用“_____”标出。
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呢?
(1)出示重点语句,指名读:“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引导学生抓住“每次”“都”“仰望”“经常”这些词,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板书:仰望)
(3)仰望着灰雀的列宁,会在心里对灰雀说些什么呢?想象一下。
(4)指导朗读。
①引导学生在重点词语下面标好重读记号,着重突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图片 朗读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想象。
②教师引读。
寒冷的冬天,四周光秃秃的,三只灰雀给公园带来了生机——(生读)。
养病的日子,孤独又无聊时,三只灰雀给列宁带来了快乐——(生再读)。
(5)指名另一学生,你找到的是哪句?
生反馈: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句话中哪个地方让你感悟比较深?(找遍)
师:(出示公园雪景图)这么大的一个公园,列宁会在什么地方找那只灰雀呢?指名2-3名同学回答。列宁将公园里的每个角落都找遍了,他找灰雀找的是真辛苦啊!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板书:喜爱)
(三)对话中体会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1.那小男孩喜爱灰雀吗?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如果他不喜欢灰雀就不会把灰雀抓走,不会将它占为己有。)
2.课文中没有说小男孩将灰雀抓走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你们是从他们的对话中得到信息的,那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读这段对话。老师来当列宁,同学们,你们就是男孩。
3.读对话,理解小男孩说话时的内心活动。
师: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生:没,我没看见。
师:好像书中的男孩不是这样说的,注意看,“没”字的后面有一个——省略号。说明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些——迟疑,有些犹豫不决。再来读一读。
生:没……我没看见。
师指名其中一同学,“同学,你说话为什么吞吞吐吐的?”生回答理解的内容。
师继续情境朗读“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他怕冷。”接着读“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指名一男生,同学,你说呢?(男生答,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你为什么回答的这么肯定?(男生答)
师:真的会飞回来吗?你说呢?(生1) 你说呢?(生2) 大家说呢?那只灰雀真的会飞回来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把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按间架结构重新排排队。
左右结构:郊、粉、粒、冻、惜、诚。
上下结构:雀、养、男、肯、谷。
半包围结构:者、或。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教师按学生要求相机范写,并让学生在本子上练习写一个,把自己写的和书上的对照后,再写一个。(强调注意“冻”右半部分不要多一横;“粉”“粒”中米字旁的最后一笔、“郊”中的“图片”最后一笔都由捺变成点。)
3.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教师相机范写,学生观察后再写。(强调“男”上边是“田”,下边是“力”;“肯”第五笔是竖,“雀”的下部右边有四个横。)
4.半包围的“或”斜钩上的一撇不要丢。
5.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写得更漂亮。
五、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找到时间的关键词,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通过默读的方式,找到了文中关于描写灰雀的句子,认识了三支非常惹人喜爱的灰雀,还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也从和老师分角色朗读中知道了男孩对灰雀的爱,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写字写得漂亮。课后请同学们把记不牢的生字多写几遍,并且熟读课文,那下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品味列宁和男孩的对话,揣摩一下他们内心的想法,去体会他们之间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