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然安全与国家安全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自然安全与国家安全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8 16:2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自然安全与国家安全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约旦河发源于位于黎巴嫩和叙利亚交界的谢赫山,注入死海,流经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五个国家。约旦河的自然产流量较低,年均自然产流量18.8×108m3,年变率和月变率较大。谢赫山、戈兰高地均是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源。加利利海是约旦河上、下游的地理分界线。图示意1948——2008年约旦河跨境水冲突事件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谢赫山、戈兰高地储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约旦河跨境水冲突事件集中分布于( )
A.约旦河以东地区 B.约旦河以西地区
C.加利利海及其以北地区 D.死海及其以南地区
3.约旦河跨境水冲突中,加剧冲突爆发的主要利用水源的方式有( )
①下游湖泊面积扩大②河流人工改道③占领水源地④下游修建拦水大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耕地系统弹性反映耕地在受到外部扰动时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响应,其强弱表征耕地对农业灾害的缓冲及适时释放外部压力的能力,由通过自我调节以维持现状的抵抗力、施加干预以治理弹性的适应力、淘汰脆弱性以优化弹性的转型力组成。下图示意耕地系统弹性内涵解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耕地系统抵抗力的甲因素有( )
①粮食商品率 ②耕地生产力 ③水土保持力 ④生物多样性维护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地区中,耕地系统弹性最强的是( )
A.东北农场 B.华北平原耕地 C.绿洲灌区 D.珠三角边缘耕地
2022年2月以来,小麦出口大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发生冲突,给全球小麦的供给安全造成威胁。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口粮,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下图示意2020—2022年1—6月我国国内小麦价格走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020—2022年每年5月中下旬小麦价格会出现轻微下降,主要是由于我国进入( )
A.小麦播种季节 B.新小麦收获季节 C.小麦进口高峰期 D.其他粮食收获季节
7.针对世界粮食市场新局面,我国应( )
A.调整种植结构,保证市场供应 B.减少投入,降低小麦生产成本
C.调整口粮结构,增加玉米消费 D.增加化肥施用,提高小麦单产
读下面我国长江流域南北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占全国的百分比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长江流域以北地区
水资源 80% 14.7%
耕地资源 35.2% 59.2%
8.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0%,大约是长江流域以北地区的5倍多,其主要原因是( )
A.河流纵横、湖泊众多 B.雨季长、降水丰富 C.河流长、流量大 D.地下水丰富
9.长江流域以北地区的耕地资源占全国的比重比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洪涝灾害少 C.耕作历史悠久 D.平原面积大
多年来我国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耕地占补过程中伴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土壤和植被的固碳能力也随之而变,从而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产生影响。下图示意湖北省2000-2020年耕地面积净变化率(NCR)。完成下面小题。
10.2000-2020年湖北省耕地占补过程中碳储量下降率最大的是( )
A.十堰市 B.武汉市 C.黄石市 D.荆州市
11.与中东部平原相比,2000-2020年湖北省西部山区耕地占补过程中碳储量损失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占比大 B.退耕还林规模大
C.城市化进程较快 D.农业生产条件好
水库热分层是指水库内水体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的现象。天雹水库位于广西南宁,面积约73.3万平方米,集雨面积约50.8平方千米,最大水深约15米,春、夏、秋季表层至底层可分为变温层、温跃层及滞温层,冬季分层不明显。因上下层水体交换,天雹水库每年某季节水质较差。如图为天雹水库热分层稳定程度指数(可衡量水库水体上下交换的强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天雹水库热分层稳定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速小 B.气温高 C.湿度大 D.降水多
13.天雹水库水质较差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为提高天雹水库的水质可采取的调控措施有( )
①水厂取水方式由表层取水变为垂向多层取水
②在热分层形成与稳定期对出入库流量进行调整
③控源截污,定期疏浚底泥
④运用遥感技术,精准预测预报水质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耕地和水资源是影响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下表为某年中国耕地与水资源数据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 北方地区占比(%) 南方地区占比(%)
耕地资源 60 40
水资源 20 80
15.目前,我国耕地承载力压力过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②加大科技投人,提高耕地单产
③增施化肥,喷洒农药,提高产量④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为了平衡南北方人口容量差异,水土资源调配十分重要,其主要途径是( )
A.人工降雨 B.南水北调 C.南粮北运 D.南耕北牧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稀土是镧(La)、铈(Ce)、钪(Sc)等17种元素的总称,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已经被多个国家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
材料二 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我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
材料三 下图为图1,图2。
(1)下列关于稀土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单选)
A.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B.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C.分布不均,集中在发达国家 D.中国产量大于储量
(2)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双选)
A.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3)概括我国稀土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4)下列因稀土资源不合理开发中引发的生态问题中,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是 ,发生在南方七省的是 。(单选,填写字母代号)
A.水土流失 B.沙漠化 C.土壤盐碱化
(5)为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请为我国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
(1)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用有限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实现了主粮的自给自足。但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近年大豆的自给率降到20%以下,大豆出油率、单产都比进口大豆低。
大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油料、粮食、饲料作物,常年需求大豆1.1亿吨、玉米3.3亿吨,以净作生产方式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需用近15亿亩耕地,但依靠大幅度增加净作面积提高大豆、玉米自给率难度较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改变单一作物种植为高低作物搭配间作,以黄淮种植区为例,采取“两行玉米+四行大豆”的间作模式,通过缩短玉米间距的方式,来达到“玉米不减产,大豆额外赚”的目的,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2022年起全国16个省份将推广该模式1500万亩以上。图a为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示意图,b为净作玉米种植示意图,c为黄淮海某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区大豆机械收割的景象。
(1)简析我国大豆相对于其他粮食作物自给率低的原因。
(2)相较传统的净作生产方式,分析黄淮种植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优势。
(3)指出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方式可能遇到的问题。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米是我国居民的重要主食,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材料二:我国的粮食生产格局已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转变成“北粮南运”。黑龙江省作为“北粮”主产区之一,在1980年至2014年的35年间,单产提高了167%,粮食产量增加了3.3倍。目前,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分别占全国的1/9、1/8和1/3,三者已连续多年居全国榜首。
(1)分析贵州省粮食自给率较低的原因。
(2)分析黑龙江省粮食调出量大的主要原因。
(3)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请对我国应当何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C 3.C
【解析】1.约旦河流域位于32°N-34°N之间,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主要来自冬季的西风,所以谢赫山、戈兰高地储水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ABC错,D对。故选D。
2.由于约旦河流经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主要集中在加利利海及其以北的水源区,国家对水源的争夺集中在约旦河上游的约旦和以色列等地区,C对;约旦河以东和以西地区,虽然也干旱缺水,但无跨境水源可争夺,不会发生跨境水冲突,AB错;死海湖水位高浓度盐水,南侧无河流汇入,没有可争夺的水源,D错。故选C。
3.由图可知,在约旦河上游改变河流流向和占领水源地,会引走约旦河淡水,导致约旦河流域用水分配不均,加剧水冲突事件暴发,②③正确;下游湖泊为死海,湖水盐度高,不能利用,面积扩大不会加剧争夺,①错;下游地势低平,不适合修建拦水大坝,且下游修大坝对上游淡水分配没有影响,④错。C对,ABD错。故选C。
【点睛】中东地区气候干旱,常年雨水稀少,因此比石油资源更加的珍贵。水资源缺乏是中东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
4.B 5.D
【解析】4.耕地系统抵抗力是指耕地通过自我调节以维持现状的能力,粮食商品率不会影响耕地的自我调节能力,①错误;耕地生产力、水土保持力、生物多样性维护力代表耕地生产功能和生态保育功能的恢复能力,影响耕地自我调节能力,②③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B正确。
5.区域认知耕地系统弹性反映耕地在受到外部扰动时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响应,珠三角边缘耕地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耕地系统抵抗力、适应力较强,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耕地系统转型力较强,D正确;东北农场、华北平原、绿洲灌区耕地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受热量、水分条件制约,耕地系统抵抗力较差,且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转型相对较难,耕地系统弹性较弱,ABC错误。故选D。
【点睛】耕地,是自然土壤发育形成的,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并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
6.B 7.A
【解析】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2020—2022年每年5月中下旬小麦价格会出现轻微下降,说明这个时候我国小麦供给增加,而且我国小麦种植主要以冬小麦为主,每年4、5月收割期,新小麦上市,供给加大,价格略微下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从材料可知,2022年2月以来,小麦出口大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发生冲突,给全球小麦的供给安全造成威胁,即小麦出口受限,对于需要小麦进口的国家来说进口减少,只能提升本国小麦产量,一是增加小麦种植比较重和面积,二是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单产,从而保障小麦的市场供应,故A正确;除了加大技术投入,还得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从而提升小麦产量,减少投入就无法提升产量,且生产效率低,有可能增加生产成本,故B错误;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口粮,主要原因是我国人民喜食面粉的饮食习惯,调整口粮结构,增加玉米消费,不符合饮食习惯特点,故C错误;增加化肥施用,短期可以提升小麦产量,但是不利于土壤保护,最终导致耕地退化,小麦单产下降,故D错误。故选A。
【点睛】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中冬小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冬小麦是在9、10月份播种,一般在次年4 --5月收割,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春小麦是春节过后播种,一般在8--9月收割 ,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8.B 9.D
【解析】8.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雨季时间长,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季来的早,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而长江流域以北地区,雨季来的晚,雨季较短,降水较少,所以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0%,是长江流域以北地区的5倍多,B正确;长江以南水资源来源主要是降水,与地下水、河流湖泊多少、河流长短关系不大,地下水、河流、湖泊等能显示储水多少,A、C、D错误。故选B。
9.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平原面积广大,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所以耕地资源较少,故长江流域以北地区的耕地资源占全国的比重比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大的主要原因是平原面积大,故选D;耕地资源看的是可耕作土地面积,与土壤肥沃程度无关,A错误;我国南北方的季风区洪涝灾害都是比较多的,且耕作历史都较为悠久,B、C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10.B 11.B
【解析】10.据图可知,武汉市的耕地面积净变化率下降最多,下降幅度为-10.85%~-8.60%。根据材料,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会导致土壤和植被的固碳能力变化,从而影响碳储量。耕地面积的减少意味着用于农业的土地减少,可能会导致植被覆盖度的降低,从而降低土壤和植被的固碳能力,使得碳储量下降。故2000-2020年湖北省耕地占补过程中碳储量下降率最大的是武汉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湖北省西部山区地形起伏大,耕地面积占比相对较小,A错误;退耕还林政策有助于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湖北省西部山区地形复杂,生态脆弱,因此可能实施了较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这有助于减少碳储量的损失,B正确;城市化进程较快会导致耕地被城市用地占用,从而可能增加碳储量的损失,而不是减少,C错误;湖北省西部山区地形崎岖,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D错误。故选B。
【点睛】耕地占补平衡是我国土地管理中的重要政策,旨在保护耕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稳定。该政策要求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时,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或个人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如果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则需要按照相关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12.B 13.D 14.A
【解析】12.风速小确实可能导致水体混合减少,有利于热分层的形成。但题目中并未直接提及风速的变化情况,因此不能确定风速小是热分层稳定期形成的主要原因,A错误;气温高时,表层水体受到强烈的太阳辐射加热,温度迅速上升,而深层水体由于太阳辐射难以到达,温度上升较慢,从而形成了明显的温度梯度,导致热分层现象的出现。这与题目中描述的“春、夏、秋季表层至底层可分为变温层、温跃层及滞温层”的现象相吻合。因此,气温高是热分层稳定期形成的主要原因,B正确;湿度大通常与降水多、蒸发弱等条件相关,而这些条件可能导致水体混合增加,不利于热分层的形成,C错误;降水多会增加水库的水量,同时也可能带来冷水,这会增加水体的混合,不利于热分层的形成,D错误。故选B。
13.读图可知,冬季为分层消亡期,水体热分层消亡,上下层水体混合,由水温上高下低的状态向垂向均匀混合状态转变,底部沉积物受到较大扰动,底部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向上层水体释放,导致水质恶化。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水厂取水方式由表层单一取水变为垂向多层取水,可降低热分层带来的影响,①正确;在热分层形成与稳定期对出入库流量进行调整,调控水位并辅以底部曝气,缩短水库热分层时间并减小分层覆盖范围,可减少外源污染物输入及内源污染物释放,②正确;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定期疏浚底泥,可减轻由底泥内源污染物释放造成的水质恶化,③正确;目前难以做到通过遥感技术精准预测预报水质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控,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夏季时,太阳辐射强,湖水表层水温升温快,底层升温慢,形成明显的温跃层,水体交换弱,进而导致溶解氧交换弱。
15.B 16.B
【解析】15.缓解我国耕地承载力压力过大的主要措施有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使其单位面积产量提高,①正确;科学种田,提高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可以缓解其压力,②正确;非科学的增施化肥、喷洒农药的行为应当制止,③错误;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也是重要措施之一,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根据表格可知,南方地区水资源占比多,北方水资源占比少,因此解决南北方水土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南水北调,B正确;人工降雨只是解决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A错误;南粮北运不符合我国目前实际,C错误;北方地区是半湿润地区,不适宜畜牧业,D错误。故选B。
【点睛】南北差异是指我国南方北方之间的差异,由于我国南北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政治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我国南北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显著差异。
17.(1)B
(2)AC
(3)分布不均;北多南少;轻稀土绝大部分集中在内蒙古,重稀土主要分布在南方。
(4) B A
(5)加强法制管理,控制稀土开采量和出口量;提高开采、深加工技术,延长稀土产业链,提高稀土产品附加值和稀土资源利用率;在开采、加工过程中,加强对植被等保护。
【分析】本题以稀土资源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分析,稀土资源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在人类社会早期并不是重要的自然资源,A错误;稀土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B正确;读图可知,稀土资源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C错误;中国产量占比大于储量占比,并不是产量大于储量,D错误。故选B。
(2)世界各国对稀土资源的勘探力度增大,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再加上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使我国稀土资源的储量减少,从而使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下降,A、C正确;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和我国稀土资源消费量下降对我国稀土储量占比没有影响,B、D错误。故选AC。
(3)图2显示我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分北多南少,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内蒙古和山东省;北方以轻稀土为主,南方以重稀图为主。
(4)稀土,作为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若不注重保护环境,会破坏地表植被,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破坏会引发土地沙化;南方七省降水量大、多山地丘陵,植被破坏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土壤盐碱化是气候干旱区发展种植业过程中大水漫灌引发的生态问题。
(5)材料二显示,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问题,除了环境问题外,还存在以出售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浪费严重等。故保护我国稀土资源的合理化的措施有,推进稀土产业整合,走规模化生产的道路;实施限产保价措施,缓和稀土市场供需矛盾,避免市场低价竞争;减少出口,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控制稀土开采量;提高开采技术,提高稀土选矿回收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8.(1)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
(2)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分析】本题以山东省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及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粮食安全意思。
【详解】(1)可从市场需求、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展开分析。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蔬菜、瓜果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有利于“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
(2)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19.(1)生活水平提高(油脂、肉类消费量上升),大豆需求量增加;大豆用途多样,需求量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有限,为保证主粮自给自足,大豆种植面积难扩大;大豆单产低,农户种植收益少,种植积极性低;我国种植的大豆品种出油率低,良种被国外垄断。
(2)节约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提高经济效益;高矮作物搭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大豆的固氮作用可以提高土地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利于作物生长;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绿色环保;增加作物种类,更好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3)复合种植的田间管理难度加大;需要劳动力较多,劳动力不足;传统农机不适合复合种植的需求。
【分析】本大题以玉米、大豆国内生产现状相关材料和玉米—大豆间作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方向、生态农业、粮食安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详解】(1)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众多,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提升,对油脂、肉类等消费需求增多,大豆作为油料作物和饲料作物,需求量不断增加,另外大豆还有多种用途,如直接制作各种食品等,导致大豆需求量更大;由材料可知,我国耕地有限,人口众多,需要首先保证粮食作物的产量,保证粮食作物的耕地数量,从而导致能用来生产大豆的耕地有限,难以依靠大幅度增加净作面积提高大豆自给率;国内大豆品种单产相对较低,相对与国际进口大豆,种植大豆没有产品优势,农民种植大豆收益低,积极性差;国内大豆品种出油率低,优良品种被国外垄断,国内种植大豆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2)结合图为材料可知,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大豆额外赚”的目的,在土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额外多生产了产品,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作物产量,增多了作物种类,更好的适应市场,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效益;由图可见,利用玉米和大豆植株高度的差异,使光热资源能更充分利用;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有较强的固氮作用,种植大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玉米和大豆套种可以使土壤在不同的季节中受到不同作物根系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增强病原菌抵御能力,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在玉米和大豆套种的同时,会吸引不同的有益昆虫在土壤中寻找食物和栖息地,这样可以增加天敌的数量,促进生态平衡,减少害虫的发生,进而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节约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绿色环保。
(3)复合种植植物间隔分布,大豆、玉米所需求的管理并不相同,导致田间管理难度较大,部分工作传统农机不适合操作,导致工作量增加,需求大量劳动力,可能会存在劳动力短缺情况,由图C和上题分析可知,机械化种植时,对机械有一定的需求,传统的农机可能不适合复合种植的需求。
20.(1)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严重,后备耕地资源不足;耕地分散,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种植科技水平低,单产水平低;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低,农民积极性弱;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
(2)自然环境优越,粮食产量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单产高,粮食总产量高;人均耕地广,当地粮食消耗少,调出量高;粮食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品牌效应好。
(3)加强政策保障,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开展粮食进口;减少和杜绝粮食浪费。
【分析】本题根据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和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特点为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学生贵州省的粮食自给率低的原因,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量大的原因以及提高粮食产量的策略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区域协调、综合思维的能力,调取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解】(1)贵州省地貌主要为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布,地形崎岖,流水溶蚀严重,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严重,土壤贫瘠,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地形崎岖,位于云贵高原,耕地资源分散,发展梯田,土地不连片,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贵州由于地形、土壤等自然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缓慢,科技水平低,当地总体发展落后,农业投入科技较少,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单产较低,导致其经济效益低,农民积极性弱。贵州经济落后,人口流失严重,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
(2)可从供需关系、交通等角度展开分析。根据材料“在1980年至2014年的35年间,单产提高了167%,粮食产量增加了3.3倍。目前,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分别占全国的1/9、1/8和1/3”可知,近些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东北热量条件有所改善,再加上东北平原面积广大,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再加上国家政策加大对粮农的补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的提高,黑龙江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使粮食的单产提高,因此粮食总产量提高;黑龙江省人少地多,人均耕地面积广,粮食消耗少,调出量高;黑龙江省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再加上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害虫越冬,粮食病虫害少,自然条件优越,粮食产量高、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粮食外运能力提高。因此黑龙江省粮食调出量大。
(3)我国目前总体来说人口总量庞大,人均耕地不足;因此要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粮食作物种植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影响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强政策保障,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足,因此还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我国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粮食损失大,因此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我国耕地面积比重小,后备耕地不足,面对人口的增长和应对自然灾害时所需要的粮食储备,我国可以适度开展粮食进口;我国人口众多,饮食文化造成的浪费现象也比较普遍,因此要加大宣传,减少和杜绝粮食浪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