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8 19:2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
1.在商早期的铭文、卜辞中,“作”蕴含着“创作”“造作”这样积极主动的“人工”内涵,在面对发生的灾害、疾病时,“作”意味着商人通过积极主动的占卜、祭祀来规避神灵危害人间。这表明( )
A.早期社会中天人关系蕴含剧烈的冲突 B.早期政权中蕴含王权和神权的统一
C.早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D.早期文化中蕴含人定胜天的思想主张
2.考古学家在湖北石家河古城三房湾作坊遗址20平方米范围内初步发掘陶杯4078件,学者估计5510平方米的作坊范围内埋藏的红陶杯数量可能会达到惊人的2242570件。另有观点认为三房湾200万残杯,对应的可能是数千万甚至近亿件成品。据此最合理的推测是( )
A.良渚先民具备强大社会动员能力 B.石家河周围存在发达的贸易网络
C.蛋壳陶生产依赖初步的社会分工 D.神权阶层主导三房湾的文明秩序
3.如图为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图。这些工程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
A.构建京畿区的军事防卫圈 B.保障政治中心物资供应
C.加强关中各地的经济交流 D.利用黄河资源灌溉农田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的本纪和列传往往成了传主人物的家谱家传,如《魏书》《宋书》等几乎在每个所记人物之下,附记其兄弟子孙达数十人,并充斥着对这些人物的家诚、门风、艺业、风度等的描述和颂扬。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的撰写( )
A.受到门阀政治的影响 B.打破了传统的史著体例
C.强调史学的资治功能 D.以褒贬历史人物为目的
5.下表是唐朝宰相科举出身统计表,据此可知唐朝( )
太宗 高宗 玄宗 代宗 宪宗 穆宗 敬宗 文宗 宣宗 备宗
宰相总数 29 41 27 12 29 14 7 24 23 21
科举出身 3 13 18 7 17 8 6 18 20 17
所占比例 10% 31% 67% 58% 57% 57% 85% 75% 87% 81%
A.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B.中央集权呈不断加强趋势
C.庶族地主逐渐取得政治优势 D.制度变革冲击旧利益格局
5.有学者指出,两宋时期,由封建国家通过赋役制直接剥削广大农民,变为私人地主直接剥削广大农民。农民起义一般只反地主不反朝廷,造成了宋朝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反映了宋代( )
A.强化集权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 B.租佃制的实施影响了社会矛盾
C.养兵募兵政策稳定了社会治安 D.政府轻徭薄赋缓和了阶级对立
7.明中后期至清初,出版的有关辨银、秤银的书籍增多,例如《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商旅门·银色》《辨银谱》《银谱》《平秤市谱》《辨银谱总论》《幼学杂字·银色门》等。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
A.白银货币化带来新问题 B.商品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C.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D.赋役折银损害商人利益
8.明代朝贡贸易对贡期、人数、贡船、贡道等都有严格的限制,不得越轨。但外国贡船往往夹带大批私货,明朝政府在朝贡之外允许他们在京师会同馆与城内各处开市贸易,允许他们在途中与军民私下交易,且“悉免其税”。这反映了明代( )
A.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B.对外交往追求政治影响
C.政府不断放松海禁政策 D.对朝贡贸易管理名存实亡
9.以下是太平天国颁发的一张税捐执照,这则材料最能够说明,太平天国( )
今据周志记田主租捐报明计田十四亩八分此照 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十二月初二日 限四日交宝安局不作为凭
A.凸显了小农的阶级局限 B.具有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C.背离了早期的土地纲领 D.体现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10.下表为1871—1911年中国与英、美、俄、日四国的进口贸易占比情况(单位:%),其中乙是( )
甲 乙 丙 丁
1871—1873年 34.7 3.7 0.5 0.2
1881—1883年 23.8 4.9 3.7 0.2
1891—1893年 20.4 4.7 4.5 0.6
1901—1903年 15.9 12.5 8.5 0.8
1909-1911年 16.5 15.5 7.1 3.5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11.“据农村工作的同志报告,政治宣传在反英示威、十月革命纪念和北伐胜利总庆祝这三次大的群众集会时做得很普遍。在这些集会里,有农会的地方普遍地举行了政治宣传,引动了整个农村,效力很大”。这一时期( )
A.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C.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D.农民运动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12.20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确定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强调以发展农业为主,协调畜牧业、工业、手工业等生产事业,实行“公私兼顾”、“军民兼顾”,并运用互助合作的形式,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政策( )
A.团结了地主阶级联合抗日 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
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
13.毛主席在某一时期曾经作诗:“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共产党力争和平民主 B.正面战场为主战场
C.土地改革卓有成效 D.三大战役即将胜利
14.1954年,中国对亚非新兴国家不再采用“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附庸国”、“资本主义国家”等称呼,而是改用如表1所示的称呼。
表 中国对亚非新兴国家的新称呼
项目 新称呼 新称呼的标准
第一类 “东方国家”“亚非国家” 地理位置
第二类 “独立自主国”“半独立自主国” 国家主权独立程度
第三类 “中间国家”“中立国家”“第三世界集团” 同冷战中两大阵营的关系
上述调整( )
A.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构建了利于和平发展的外交话语 D.提升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15.下表是1953—1955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沿海与内地的投资比重表(资料来源:《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
1953-1955年合计 其中★
沿海 内地
总计 其中:工业 建筑业 地质勘探 交通运榆 农林水利 文教卫生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44.5 44.7 47.6 22.5 29.3 37.7 55.4 52.4 55.3 47.0 76.2 52.1 62.3 44.6
★沿海与内地的比重相加,不等于100,因为少数单位的部分投资不按地区划分。
据上表推知,当时( )
A.社会主义改造政策实施的效果明显 B.工业建设地区分布失衡得到了扭转
C.国家注重国民经济比例的综合平衡 D.国民经济的地区不平衡性有所改善
16.看下面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对表格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
年份 私营企业产值(亿元) 国有企业产值(亿元) 外资企业产值(亿元)
1998 2083 33621 17750
2000 5520 40554 23465
2002 12951 45179 32459
A.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C.经济建设在全面探索中前进 D.完善经济体制改革
17.对古巴比伦马里宫殿的考古发现,“40英尺厚的宫墙围绕着庭院,300多间房子构成一个整体,其中有30英尺深的、沥青的、排列整齐的排水系统;它涵盖大约150码×200码这么大的一片区域”。该发现可以实证古巴比伦( )
A.是西亚地区当时的政治中心 B.建筑艺术融合中西特色
C.建立了完备的官僚行政体系 D.君主已拥有较大的权威
18.11世纪时,英国1/5的耕地属于国王,1/4属于教会。威廉一世将全国1/2的耕地给与大贵族,这些贵族的领地往往分散于各地,如彻斯特伯爵休的封地,除其伯爵领以外,被分置于19个郡中,此外约有20个贵族的领地分散在10个以上的郡里。该举措意在( )
A.对抗教会的权威 B.瓦解封君封臣制度
C.分散地方贵族权力 D.保持国王的优势
19.12至15世纪,西欧市民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并以此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当时教堂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市民大会堂和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这反映出当时( )
A.城市发展助长教会势力提升 B.教堂建造代表城市经济水平
C.教会的世俗化趋向日益增强 D.市民阶层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20.“在德意志帝国的‘创建年代’中……大量的资金盈余和空前的繁荣,推动了928家新的股份公司的成立,如1870年成立的德意志银行和商业银行,1872年成立的德累斯顿银行。”德国“大量的资金盈余”主要来自( )
A.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B.对殖民地的残酷掠夺
C.法国支付的战争赔款 D.政府对经济强力控制
21.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认为:“真正的高贵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从显赫富人到农夫、工匠、武士。”蒙特马尼诺提出:“在良好的共和国里,个人拥有的荣耀和地位不会根据其家世宗族的高贵来论定。”这些主张的提出反映了当时( )
A.民众道德水平的提高 B.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动 D.自由平等政治理念初步实现
22.据统计,列强在中国经营贸易的机构1882年为440家,1892年为579家,1913年达到3805家;在华贸易投资额,到1914年已达1.42亿美元。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通商口岸开放数量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C.世界工业发展水平 D.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23.1928年,苏联春播作物99%由人力和畜力完成。该年作物亩平均粮食产量为52.9普特,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0.6普特,均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五年的平均数。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
A.缺乏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基础 B.新经济政策取得的成效有限
C.农业集体化进展速度十分缓慢 D.小农经济仍是主要经济形式
24.漫画中的文字为:LET'S GET A LOCK FOR THIS THING——NUCLEAR WAR(核战争),此漫画反映了( )
——Cuban Missile Crisis【EB/OL】:wikipedia,2018—3—31.(1962年11月美国漫画家Herblock发表于《华盛顿邮报》)
A.冷战加剧使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威胁 B.政治谈判成为解决争端的主要方式
C.英苏尝试建立冷战的危机控制机制 D.美苏两国力图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
25.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拉美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这反映了美国( )
A.战略重心从拉美转向世界 B.冷战策略做出战略调整
C.构筑利己的国际关系秩序 D.制造统治拉美的合法性
二、非选择题(2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治理黄河大事记
时间 措施
1954年 黄河下游春季修堤工程全面开工,河南、山东两省各工段上堤的民工共达五万多人。
1955年 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的决议,这是中国唯一一部经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审议通过的大江大河流域规划。
1960年 黄河流域各地水土保持全面开始,水土流失治理发展为一村一组合作成片治理,还出现了一乡一县,或几县大联合的场面。
1981年 山西河曲农民苗混瞒率先在新尧沟250亩小流域内进行承包治理。一年半的时间里,他造林整地140亩,栽梨、枣等经济树55亩,沟底打坝4座,收入达到2750元。
1983年 “户包”治理小流域这一创举,很快得到了中央支持,党中央及时发了简报,明确承包期可以延长、转让、继承。
1993年 《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正式由国务院颁布,之后水利部又陆续出台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规定》等行政规章。
1994年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启动,在项目区内改良农田、植树造林,并进行交通道路、文教卫生、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2003年 郑州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和西安黄河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建成,开发了水土保持信息服务、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管理等运用系统,初步实现了水土保持信息的传输、管理、查询与共享。
——摘编自项晓光等《黄土高原60年水土保持的治理与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中国的黄河治理”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话
一部法国共和革命辞典记述了发生在大革命时期的一场对话。有一天,一位无套裤汉(城市平民),决定用“你”称呼一位大贵族,争论由此展开:
大贵族:你胆敢如此和我说话?
无弃裤汉:平等允许我这么做。
大贵族:什么平等?你应该始终尊重你所没有的,我的出身。
无套裤汉:什么!如果我没出生,我就不会存在,也就不会和你交谈了。
大贵族:你胆敢将你的出生同我的出身相比较?
无套裤汉:它赋予你什么权利,让你认为你的出生比我的优越?
大贵族:我的家族有着高贵的出身,而你的没有。
无套裤汉:你已经错到极点了,我知道你降生在平原上,而我却出生在一座高山上。
大贵族:相信我,如果你不改变你的思考方式,你将走向一条死胡同。
无套裤汉:我无法对你的预言不表示关心。我的母亲经常和我说,一位占星家看我的生辰时,说过
我会有好运。但是,当我看着你,我能从你的脸上看出你将以上断头台结束你的生命。
——张凤阳《科塞勒克概念史方法论旨趣的政治哲学释读》
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对话进行评析。(13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
1.【答案】A
【解析】据材料“商人主动的占卜、祭祀来规避神灵危害人间”可知,商人通过积极主动的方式来规避神灵危害人间,这显示出存在着天人之间的紧张关系,甚至是冲突,故选A项;材料主要涉及“作”的内涵,没有关于王权信息的描述,不能得出“王权和神权的统一”的结论,排除B项:“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材料体现的是商人通过积极主动的方式来应对天灾人祸,并没有显示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排除C项;商人通过求助神灵规避危险,这种方式并不能表明人定胜天的主张,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据材料“达到惊人的2242570件”、“数千万甚至近亿件成品”可知,陶杯数量众多,说明石家河的陶器生产已经达到了大规模生产的水平,而大规模生产通常需要有足够的销售市场来消耗,故选B项:材料主要涉及湖北三房湾作坊遗址的发掘的陶杯,而良渚先民在现在浙江,与良渚先民无关,排除A项;蛋壳陶是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材料中也没有信息表明三房湾作坊生产的是蛋壳陶,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在三房湾作坊遗址发掘陶杯,陶杯不能代表神权,材料中没有神权阶层的信息,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较多,可以充分利用黄河及其支流,来灌溉农田,保证农业生产,也能加强长安周围地区的交通,以满足政治中心长安的物资供应,故选B项: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可以是为了军事防卫而调动军队方便,只起到交通的作用,并不能直接构建军事防卫圈,排除A项:水利工程的兴修和维护是需要政府动员组织的,所以其主要作用不是加强关中各地的经济交流,而是保证西汉政府的政治中心长安的需要,此项是客观影响,排除C项;利用黄河资源灌溉农田是西汉时期修建和维护水利工程的一个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主要作用是保证长安的物资供应,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史学的资治功能是指,统治者从史书中获取历史的教训,从而为国家的治理提供借鉴。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对人物的描写涉及他们的“家诚、门风、艺业、风度等”,这些家族文化和美德通过史书的宣扬成为范本,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从而起到社会教化的作用,以资治国,因此材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的撰写强调史学的资治功能,故选C项:材料提到“传主人物的家谱家传”,但并未提到这些传主人物是否属于当时主要的门阀士族,因而材料并非强调门阀政治的影响,排除A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可知,材料所述为纪传体史书,而纪传体属于传统的史著体例,因此没有打破传统的史著体例,排除B项;据材料“充斥着对这些人物的家诚、门风、艺业、风度等的描述和颂扬”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的撰写主要在于“颂扬”,也就是“褒”,而非“贬”,所以并非以“褒贬”历史人物为目的,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据材料“唐朝宰相科举出身统计表”可知,唐朝由科举入仕成为宰相的比例逐渐提高,门阀士族阶层的特权受到打击,说明选官制度的变革打破了旧的利益格局,故选D项:材料只涉及唐朝宰相科举出身情况,没有其他选官途径对比,不能得出“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的结论,排除A项:中央集权是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材料中没有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描述,不能得出“中央集权呈不断加强趋势”,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通过科举入仕的宰相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并没有士族地主和庶族地主在官僚集团中的占比情况,不能得出“庶族地主逐渐取得政治优势”的结论,排除C项。
6.【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变为私人地主直接剥削广大农民”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宋朝租佃制盛行且发达,农民阶级与私人地主的矛盾在实践上就成为最直接最现实的矛盾,因此在这种矛盾中爆发的农民起义,一般只反地主不反朝廷,所以宋朝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选B项: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确实起到了有效预防内部动乱的作用,但材料是从经济制度和社会矛盾的角度来说明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养兵募兵的内容,此项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材料虽然提到赋役制,但不是说赋役减轻,重点是国家不再直接剥削农民,而是向地主征税,地主直接剥削农民,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据材料“明中后期……辨银、秤银”可知,明代中后期以来,专门教授人们如何辨别白银真伪的书籍增多,说明白银货币化在流通的过程中出现了伪银流通的现象,白银的大量流通折射出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状,故选B项:明朝中后期,货币白银化过程中出现了伪银流通的现象,这个问题是材料直接说明的而不是对社会现象的折射,排除A项;据材料“辨银、秤银的书籍增多”可知,体现了白银流通过程中出现了伪银,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说明的是白银的来源,与真假无关,排除C项;赋役折银符合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伪银的流通与赋役折银没有直接联系,赋役折银损害商人利益的说法不成立,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据材料“对贡期、人数……不得越轨……‘悉免其税’”可知,明代朝贡贸易严格限制贡期、人数、贡船、贡道等,不得越轨,但却对外国贡船的私货不加限制,且悉免其税,说明明代对外交往追求政治影响,而无视经济效果,故选B项:材料强调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与商品经济的繁荣无关,排除A项;海禁政策针对的是民间私人贸易,而非朝贡贸易,排除C项;“对贡期……不得越轨”说明明朝对朝贡贸易有严格的管理,而非名存实亡,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据题干中“太平天国颁发的一张税捐执照”“租捐”“限四日交”等信息可知,当时太平天国仍然向地主征收租捐,即证明太平天国运动并未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背离了太平天国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地主士地平均分给农民的土地纲领,故选C项:不管是《天朝田亩制度》还是材料中的照章纳税都是小农阶级局限性的表现,他们不能提出更先进的革命纲领,而材料中突出的是太平天国政策的变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了田主的税捐执照,表明太平天国在此时已经承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材料中的做法还是封建制度的做法,没有体现出社会转型,排除D项。
10.【答案】B
【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乙国在1893年后对华出口比重迅速增加,这是因为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便利了日本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乙为日本,故选B项:俄国工业化水平较低,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始终有限,可以推断出丁为俄国,排除A项;美国对华的经济侵略开始较晚,20世纪20年代前,在对华贸易中不占主导地位,丙为美国,排除C项:19世纪,英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对华最大的贸易出口国,20世纪时英国发展趋缓,对华贸易优势逐渐下降,甲是英国,排除D项。
11.【答案】D
【解析】由“反英示威、十月革命纪念和北伐胜利总庆祝”、“引动了整个农村,效力很大”可知,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当时农民运动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故选D项;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指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12.【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公私兼顾”可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实行公私兼顾,通过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具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故选B项:抗日战争时期团结地主阶级主要是减租减息的政策,材料并未提及,排除A项;百团大战打破日军“囚笼”政策,重振全国抗战信心,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仅只提及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并未提及军事策略,无法体现出与正面战场的配合,排除D项。
13.【答案】A
【解析】据毛泽东诗作中“重庆”、“延安”、“夺地争城”、“一念救苍生”等信息及所学(重庆谈判)可知,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建国,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故选A项;据毛泽东诗作可知,此时正面战场业已结束,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主要在解放区进行,与“重庆”无关,排除C项:三大战役即将胜利是在1949年1月,这与重庆谈判无关,排除D项。
14.【答案】C
【解析】“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附庸国”、“资本主义国家”等称呼带有帝国主义时代或冷战时代的色彩,人为划分了敌我,而表格中的称呼则淡化或者去除了政治色彩,有利于构建和平发展的外交话语,符合亚非各国的共同利益,故选C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出现在20世纪60、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对亚非国家称呼的变化淡化了冷战的色彩,即使是基于“同冷战中两大阵营的关系”这一标准,也是称为“中间国家”、“中立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所以这些称呼表明了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15.【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从比重表的内容来看,“一五”计划的前三年期间,国家投资除了建筑业基本持平、文教卫生沿海高于内地以外,其余各经济部门内地的投资比例均大于沿海地区,结合纲要上册第25课所学一五计划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沿海和内地的经济不平衡性明显,这样的投资比例有利于改善国民经济的地区不平衡性,故选D项:“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概念混淆,与材料涉及的是沿海与内地的投资比重表相悖,排除A项:从工业投资比例来看,有利于促使沿海地区和内地工业比重的改变,但仅仅三年,尚达不到扭转的地步,排除B项:“综合平衡”不合史实,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相悖,排除C项。
16.【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我国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都增加,其中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较为迅速,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故选B项:经济结构的范围过大,材料只是关于“工业生产总值”的比较表格,不能说明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1956—1966年是社会主义全面探索时期,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指的是对内改革,不能解释外企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
17.【答案】D
【解析】据材料“宫墙围绕着庭院,300多间房子……排水系统”知,马里宫殿有宫墙防御,房间较多,具有排水系统,宫殿区域较大,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君主已拥有较大的权威,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不能得出古巴比伦是西亚地区的政治中心,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古巴比伦马里宫殿,但没有关于宫殿建筑风格的描述,不能得出融合中西特色,排除B项:官僚行政体系是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政权力体系,与材料信息无关,且“完备”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
18.【答案】D
【解析】据题干可知,11世纪时,威廉一世将全国1/2的耕地给与大贵族,这些贵族的领地往往分散于各地,材料信息说明,王国封赐贵族的耕地比较分散,从而分散了地方贵族的权力,有利于维护王权,保持国王的优势,故选D项:材料强调了威廉一世分散贵族领地,以保持国王的优势,没有提及对抗教会权威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英王通过分散贵族领地的方式,以削弱地方贵族的实力,不足以证明瓦解了封君封臣制度,排除B项;分散地方贵族权力是直接目的,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强化国王的影响力,排除C项。
19.【答案】D
【解析】据材料“表现自己的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可知,西欧市民建造教堂的热情高涨,而教堂等宗教场所也侧重于为市民服务,说明市民阶层社会地位得到提升,故选D项:12至15世纪,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是西欧宗教改革的推动力量,城市发展有助于世俗力量打击教会,城市发展助长教会势力提升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教堂的建造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撑,但这是材料的表面信息,不能反映教堂的宗教性功能降低的主旨,排除B项;据材料“市民……建造教堂……赛会场地”可知,12至15世纪的西欧,市民阶层日趋活跃,建筑的教堂为市民服务并非是教会的教堂,教会的世俗化趋向日益增强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
20.【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用主张“铁血政策”的俾斯麦为宰相,并于1870年完成统一,再结合“德意志银行和商业银行”“德累斯顿银行”,说明新成立的这些股份公司主要是德国政府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所导致,故选D项:据题干时间及所学可知,在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工业革命由于受到国家分裂的影响还未快速发展,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当时的德国并没有占领大量的殖民地,排除B项:法国赔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德国发展的资金问题,但是大量的资金仍需德国自身加以解决,排除C项。
2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薄伽丘和蒙特马尼诺的主张都强调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平等和个人的荣耀与地位不应根据家世宗族来论定,这反映了当时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动,即贵族和教会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挑战,新兴的市民阶层开始崛起,要求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故选C项;材料中的观点是市民阶层崛起的结果,与民众的道德水平无关,排除A项;人文主义思想在文艺复兴时期主要在上层知识分子中间流行,并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B项:自由平等政治理念初步实现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而不是文艺复兴时期,排除D项。
2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在华贸易投资额,到1914年已达1.42亿美元”等可知,19世纪末,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输出已经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瓜分中国的重要工具,材料中列强在中国经营贸易机构数量的增多和贸易投资额的扩大,都是列强经济侵华加剧的表现,是与世界工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故选C项:中国通商口岸开放数量在19世纪末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变化,排除A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开始于鸦片战争,贯穿中国近代史,无法解释材料中出现的资本增多现象,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这一时期列强在经济方面加紧了对华侵略,并没有放松,排除D项。
23.【答案】A
【解析】据“春播作物99%由人力和畜力完成”、“均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五年的平均数”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农业生产较为落后,工业化基础薄弱,体现了当时苏联缺乏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基础,故选A项: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已经停止,排除B项;苏联农业集体化,即苏联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开始于1929年,排除C项:题干仅体现了苏联生产方式落后和产量不足的问题,看不出农业性质,排除D项。
24.【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62年11,月”“Cuban Missile Crisis”“让我们为这东西加把锁”可知,漫画反映的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危险,肯尼迪、赫鲁晓夫(漫画人物)对危机处理十分谨慎——不让伸向核按钮的双手启动开关,竭力避免美苏冷战演变为核战争,故选C项:“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威胁”不合主旨,与材料“让我们为这东西加把锁”的主旨相悖,排除A项:“主要方式”不合史实,应为“方式之一”,排除B项:“力图避免”不合史实、逻辑,古巴导弹危机中,军事冲突已经发生,美苏两国谨慎处理,避免爆发核战争而已,排除D项。
25.【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可知,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其目的都是扩张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以构筑以美国主导的国际关系秩序,故选C项;题干述及的是美国政府在拉美地区的扩张,并没有述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1999年美国政府所推出的“新干涉主义”已不再不属于“冷战策略”,排除B项;据题干“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可知题干所述反映出美国对拉美地区影响的扩张,而不是“制造”其统治拉美地区的“合法性”,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2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
26.【答案】(12分)
示例:
新中国的黄河治理
建国初期,黄河水患严重,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将黄河治理纳入国家计划,集中人力物力治理黄河,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安全。(4分)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政府实行承包治理,将治理水土流失和农民致富结合起来,由防护性治理向开发性治理转变。(4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通过建立法律法规、申请世界银行贷款、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治理黄河,把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黄河治理能力现代化。(4分)
【解析】
首先,明确主题,即新中国的黄河治理。其次,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对不同时期的黄河治理进行论述,如建国初期,据材料“黄河下游春季修堤工程全面开工……共达五万多人”“黄河流域各地水土保持全面开始……大联合的场面”得出黄河水患严重,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将黄河治理纳入国家计划,集中人力物力治理黄河,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安全。改革开放后,据材料“山西河曲农民苗混瞒率先在新尧沟250亩小流域内进行承包治理”“‘户包’治理小流域这一创举,很快得到了中央支持”得出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政府实行承包治理,将治理水土流失和农民致富结合起来,由防护性治理向开发性治理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据材料“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启动”“初步实现了水土保持信息的传输、管理、查询与共享”得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通过建立法律法规、申请世界银行贷款、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治理黄河,把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黄河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提取信息并分析法国社会现实的角度作答。如,无套裤汉强调平等、权利,预言贵族将走向断头台,反映出社会下层人民追求平等的愿望和勇气,对革命充满信心;(3分)贵族强调自己出身的高贵,蔑视平民,反映出法国社会旧势力根深蒂固,革命前途任重道远。(3分)(单列信息而未指出对应历史现象的不赋分)
从分析此次对话产生背景的角度作答。如,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启蒙运动开展,进步观念广泛传播:法国大革命冲击了等级制度,但进程曲折复杂,也为保守势力的存续提供温床。(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6分)
从得出总结性认识的角度作答。如,此次对话是当时法国社会新旧交替、社会转型的典型反映,说明一定时期的观念冲突是社会现实变动的产物:无套裤汉是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力量,说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要力量。(能从任一角度作答得1分)。
【解析】
据材料“无套裤汉:平等允许我这么做”、“大贵族:我的家族有着高贵的出身,而你的没有”、“无套裤汉:……我能从你的脸上看出你将以上断头台结束你的生命”并结合所学,注意从分析法国社会现实的角度思考和作答,如无套裤汉强调平等、权利,预言贵族将走向断头台,反映出社会下层人民追求平等的愿望和勇气,对革命充满信心;贵族强调自己出身的高贵,蔑视平民,反映出法国社会旧势力根深蒂固,革命前途任重道远。据材料“一部法国共和革命辞典记述了发生在大革命时期的一场对话”、“大贵族:你胆敢如此和我说话?”、“无套裤汉:平等允许我这么做”并结合所学,注意从分析此次对话产生背景的角度思考和作答,如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启蒙运动促进进步观念广泛传播、法国大革命冲击了等级制度,但也为保守势力的存续提供温床。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注意从得出总结性认识的角度思考和作答,如此次对话是当时法国社会新旧交替、社会转型的典型反映、无套裤汉是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力量,说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要力量等,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