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太阳和月球
考点一、太阳
(一)概况: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二)作用: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为重要的天体。太阳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能量源泉,也是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决定者。它用自身的光和热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三)基本数据
日地平均距离 约为1.5亿千米
直径 约为140万千米
表面温度 约6000℃
中心温度 高达1500万℃
体积 为地球的130万倍
质量 为地球的33万倍
(四)太阳大气层
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1)光球层:光球层厚约500千米,我们所见到的太阳可见光,几乎全是由光球层发出的。
(2)色球层:位于光球层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望远镜才能观测到。
(3)日冕层:色球层之外为日冕层,它温度极高,延伸到几倍甚至几十倍太阳半径外。日冕物质非常稀薄,但温度非常高,可达200万℃以上。日冕也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可以观测到。(亮度太小,无法用肉眼直接观测)。
(五)太阳活动
太阳表面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
(1)太阳黑子: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班点称为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涡旋,因为其温度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其他地方温度要低,所以看上去像一些黑斑点。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2)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上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发生在色球层中,所以也叫“色球爆发”。其主要观测特征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现迅速发展的亮斑闪耀。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耀斑辐射来到地球附近时,与大气发生剧烈碰撞,干扰电离层,使它失去反射无线电短波的功能。此外,耀斑对气象和水文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3)日珥:日珥是突出在日面边缘外面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它比太阳圆面暗弱得多,在一般情况下被地球大气所散射的太阳光淹没,不能被直接看到。日珥通常发生在色球层,它像是太阳的“耳环”一样。
(4)太阳风:日冕层发射出的带电粒子流,称为太阳风。在南极和北极附近,这些粒子可以进入地球大气层,撞击地球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并使这些分子发光,产生极光现象。
6.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从2009年开始为第24周。
7.太阳活动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例如,耀斑增强时地球上的短波通信会受到明显影响。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需要用各种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太阳大气层情况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下表:
由内到外 最内层 中间层 最外层
名称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 日珥、耀斑 太阳风
对地球的影响 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异常,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会影响地球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会导致“极光”的产生
8.太阳活动的观测
我们可以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观测太阳黑子,也可以通过科普书籍或相关的网站收集与太阳活动相关的资料,进-步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9.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一般天文望远镜是一种可以增大单位面积上的光强,从而使得可以观察遥远的、更为暗弱的天体和更多的细节的工具。
【能力拓展】太阳的大气有三层,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但是三层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是一个光亮的圆盘,实际上就是光球层。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一般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太阳不是空心的,它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
从里到外太阳的大气层具有亮度减小、密度减小、厚度增大、温度升高的变化特点。
太阳黑子并不黑,只是温度比周围温度低。
典例1:读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甲、乙、丙三个观测站中,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最相似的是 (填“甲”“乙”或“丙”),两者变化几乎相反的是 (填“甲”“乙”或“丙”)。
(2)从三个观测站的相关图像可看出太阳黑子对气候有影响,其影响年降水量的变化特点是 。
【答案】(1)甲;乙
(2)在一定范围内,地球上各区域年降水量随太阳黑子变化或增强或减弱或交替变化
【解析】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色球层上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
【解答】(1)直接根据图示黑子数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甲图两者变化一致,反映正相关;而乙图两者的变化基本相反,反映了负相关,丙图先呈负相关,后来又呈正相关。
(2)从三个观测站的相关图像可看出太阳黑子对气候有影响,降水量的变化与黑子数量变化周期相同,都约为11年。因此影响年降水量的变化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地球上各区域年降水量随太阳黑子变化或增强或减弱或交替变化。
变式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下列现象中,主要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
A.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B.地球上四季的形成
C.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D.地球火山爆发频繁
【答案】A
【解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干扰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干扰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与两极高空大气摩擦,产生极光现象;许多地方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周期有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
【解答】A、太阳活动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故A正确;
B、地球上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故B错误;
C、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是因为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破坏森林等造成的,故C错误;
D、火山爆发是由于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成,故D错误。
变式2:2018年美国太空总署发现,太阳表面再度出现了“无黑子”现象,预示着太阳表面活动正进入“极小期”,会导致地球对流层的温度下降,并将于2019年底进入“小冰河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则耀斑、日珥等活动明显减弱
B.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预示着太阳对地球磁场的干扰将会减弱,磁暴减少
C.地球进入“小冰河期”,会导致全球气温下降,可能会对人类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D.“无黑子”现象指色球层上几乎看不见太阳黑子
【答案】D
【解析】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太阳黑子越多,太阳活动越强烈。
【解答】A、2018年美国太空总署发现,太阳表面再度出现了无黑子现象,预示太阳表面活动正进入“极小期”,是因为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则耀斑、日珥等活动明显减弱,故A正确;
B、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预示着太阳对地球磁场的干扰将会减弱,磁暴减少,故B正确;
C、地球进入“小冰河期”,会导致全球气温下降,可能会对人类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故C正确;
D、“无黑子”现象是指光球层上几乎不见太阳黑子,故D错误;
结合题意,故答案为:D。
变式3: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太阳大气层中,亮度最大的是 (填字母,下同)层,厚度最大的是 层。
(2)发生在A层中的 和B层中的 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答案】(1)A;C (2)太阳黑子;耀斑
【解析】(1)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由于光球层的可见光部分最多所以最亮。厚度根据“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得到;
(2)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与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黑子和耀斑被当作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解答】(1)在太阳大气层中,亮度最大的是光球层,所以填A。厚度最大的从图中可知是C,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所以是日冕层;
(2)光球层中有太阳黑子,色球中有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故答案为:(1)A、C;(2)太阳黑子、耀斑
考点二、月球
(一)月球的概况:月球,俗称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它依靠反射太阳光发亮,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二)月球的大小
直径 约为3 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
体积 约为地球的1/49
质量 只有地球的1/81
地月平均距离 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三)月球的表面
(1)月陆和月海。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 3千米。
(2)环形山。
①概况:环形山是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地形,是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也称月坑,月球的正面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有33 000个以上。
②成因:研究表明,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四)月球环境
(1)月球上没有大气。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
(2)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可达到300 ℃。
(3)在月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是地球上的1/6,月球上面的物体变“轻了”
(4)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五)探测月球
(1)探测月球的意义。月球对地球的重要性仅次于太阳。例如,月相变化是古代计时的依据,潮汐现象主要是月球对地球的吸引所致,月球上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月球探测对认识地球、太阳系的演化、开发宇宙有特殊意义。
(2)登月大事记及我国的探月工程。月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站。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系列人造卫星,2019年1月发射的“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面开始巡视探测。
【能力拓展】外图关于环形山的形成,比较科学的解释有两种。①喷射:月球形成不久,月球内部的熔岩与气体冲破表层,喷射而出,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喷发。它们开始时威力较强,熔岩喷出又高又远,堆积喷口外部,形成了环形山。②流星体撞击月球:在距今约30亿年前,太空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熔融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又因为月面上没有风雨的洗刷与猛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下来了。
典例1:“嫦娥三号”着陆器于2016年7月28日按时进入第33个月夜休眠期,再次刷新国际上探测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记录。“嫦娥三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登月探测器,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在月球软着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质量近3.8t,从地球到月球,其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所示,“嫦娥三号”四个腿都设计成了“大脚丫”,这是为了 ,“嫦娥三号”在月球上对月球表面的压强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不变;减小压强;小于
【解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等的改变而变化;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受力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同时,还要知道,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
【解答】因为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变化,所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从地球到月球后,其质量不变。“嫦娥三号”四个腿都设计成了“大脚丫”,这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因为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而在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等于重力,所以,“嫦娥三号”在月球上对月球表面的压力变小,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其对月球表面的压强小于其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
变式1: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我国的太空探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科学家称“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其依据可能是( )
A.月球上没有灯光及人工无线电的干扰
B.月球的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C.月球天气稳定,昼夜温差小
D.月球上特别适合观测流星雨
【答案】A
【解析】研究表明,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引力作用较小。
【解答】A、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云层,也没有人类的影响,非常适合天文观测,故符合题意;
B、月球的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这与天文观测没有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月球表面由于没有云层,昼夜温差很大,故不符合题意;
D、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不会出现流星雨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变式2: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以进一步探明月球的基本概况以下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
B.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被称为月海
C.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环形山
D.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但没有水
【答案】C
【解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解答】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月球本身不发光,A错误。
B、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被称为月海,亮区被称为月陆,B错误。
C、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保护,在其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可形成环形山,C正确。
D、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但没有水,月球上没有空气,D错误。故答案为:C。
变式3:(2022七下·仙居期末)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1)甲图是用专用仪器拍摄的太阳照片,照片中A区域呈现的太阳活动是 。
(2)乙图是嫦娥四号拍摄的月球背面照片,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月坑,即 。
【答案】(1)日珥(2)环形山
【解析】(1)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
光斑:太阳光球边缘出现的明亮组织,向外延伸到色球就是谱斑。光斑一般环绕着黑子,与黑子有密切的关系。
谱斑: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
太阳风: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造成了地球上的极光
耀斑:发出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造成短波通讯中断。
日珥: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
日冕: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内部分别为光球层和色球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
(2)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可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更多。
【解答】(1)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照片中A区域呈现的太阳活动是日珥。
(2)随处可见的月坑,即环形山。
1.公元前 28年,曾有记载:“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大气层之外
【答案】A
【解析】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其最明显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
【解答】结合分析可知,黑子是太阳活动在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的斑点,温度比周围低,被称为黑子,结合材料可知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太阳黑子,黑子主要发生在光球层上。
2.下列对月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B.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和水 D.月球体积比地球大
【答案】D
【解析】月球,俗称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1/81。
【解答】A、月球表面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地球的大气层较厚;而月亮只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故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月球上面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没有花草树木,更没有飞禽走兽,是一个寂静、荒芜的世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声音也无法传播,登月的宇航员只有利用无线电波才能进行通话,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月球体积相当地球体积的1/49,故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3.“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着陆探测。“嫦娥四号”探测器惊奇地发现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 )
A.有“昼夜”之分 B.始终是“白昼”
C.始终是“黑夜” D.难以考证
【答案】A
【解析】月球,天体名称,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地球已知的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
【解答】月球背面存在着昼夜之分,背面是由于月球绕着地球公转的同时还会自转,所以另一面无法被我们所观察到而已。故答案为:A。
4.太阳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同时太阳活动也会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 )
A.无线电通信受干扰 B.地球磁场发生磁暴
C.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 D.气候发生明显变化
【答案】C
【解析】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解答】A、太阳活动有可能影响无线电通讯受干扰,不符合题意。
B、太阳活动有可能导致地磁场发生磁暴,不符合题意。
C、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是地球公转导致的,和太阳活动无关,故正确。
D、太阳活动有可能导致气候发生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太阳之所以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主要原因是 ( )
A.是太阳系唯一的一颗恒星 B.离地球近
C.能量高 D.质量大
【答案】D
【解析】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解答】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因为太阳质量大造成的,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绕其运动。对太阳系来说,太阳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故答案为:D。
6.(2023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是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发回的月面照片,下列与月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较暗部分是海洋或湖泊
B.陨石撞击月面会形成环形山,同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C.月球上的昼夜温差比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大
D.如果你乘坐“嫦娥N号”登上月球,你的质量会是地球上的1/6
【答案】C
【解析】(1)月面表面有环形山,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月球表面周围没有空气。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传播。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A、图中较暗的地方是平原和盆地,A不符合题意;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因此声音不能在月球上传播,B不符合题意;
C、与地球相比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因此月球表面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C符合题意;
D、质量不会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质量是不变的,D不符合题意。
7.下列是一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全部为真的一组是( )
①听到大风呼啸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
④拍了一张照片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月球上的特点是没有空气和水,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结合这些特点和相关的物理知识可逐做出判断。
【解答】①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故听到大风呼啸是不真实的;②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故人会跳得很高,故跳过4米高的横杆可能是真实的;③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物体的质量虽然不变,但重力会变小,故举起200千克的石头可能是真实的;
④拍照片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规律,阳光能够射到月球上,月球也能够反射太阳光,故拍照片可能是真实的;⑤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当然也就没有大气压,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是不可能的,故是不真实的;⑥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植物不能生长,故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是不真实的;⑦月球对人的吸引力变小,故袋鼠式”走路是真实的。故答案为:C。
8.下列关于太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嫦娥工程登月车必须配备降落伞,以确保安全着落
B.月球白天不能反射光,晚上能反射光
C.如果月球有和地球同样的大气层,月球上的环形山会比实际多
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答案】D
【解析】太阳是一颗恒星,体积远大于地球,地球为太阳的行星之一;太阳表面温度很高,地球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太阳黑子的活动对地球具有很大的影响。
【解答】A、月球上无空气,降落伞不能利用空气阻力来减慢下落的速度,故A错误;
B、月球本身不发光,但能反射太阳光,故B错误;
C、如果月球有地球一样的大气层,陨石在穿过大气层时会燃烧,环形山就会少得多,故C错误;
D、太阳活动主要有太阳黑子、日珥、耀斑、太阳风,而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1七下·杭州期末)太阳和月球分别是离我们最近恒星和卫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平时所看到的太阳是它的大气层,耀斑发生在光球层
B.月球表面有许多较暗的区域,是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
C.月球表面有许多由于火山喷发和小天体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山
D.太阳的质量比月球要大得多,但是体积和月球相近
【答案】C
【解析】太阳本身会发光发热,太阳活动强会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划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环形山的形成:①月球形成不久,月球内部的高热熔岩与气体冲破表层,喷射而出,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喷发;②流星体、陨石撞击。
【解答】A、肉眼可以看见的是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A不符合题意;
B、月亮主要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那些“高原”地区反射光的能力强,看上去就明亮;那些“平原”地区反射光的能力弱,看上去就比较暗了,B不符合题意;
C、月球表面有许多由于火山喷发和小天体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山,C符合题意;
D、太阳的质量和体积都比月球要大得多,D不符合题意。
10.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与它的实际位置有些差异,读(地球图并根据有关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a是太阳的视位置 ②c 是太阳的视位置 ③b是地平线
④a 是太阳的实际位置 ⑤c 是太阳的实际位置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⑤
【答案】D
【解析】当太阳升起时,太阳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通过折射我们看见了太阳;看的是在下面的虚像,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太阳位置偏高一些了;
【解答】根据分析可知, ① a是太阳的视位置; ③ b是地平线; ⑤ c是太阳的实际位置。
11.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1)如图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位置关系的模型,那么b代表 。
(2)科学家们发现,月球背面的环形山要比正面多得多,请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地球(2)陨石受到地球的阻挡而跟月球正面碰撞少
【解析】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人类对它们的探索永无止境。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气体组成的球体,每天东升西落,温暖着地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其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环形山,即月坑。
【解答】(1)图中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位置关系的模型,那么代表太阳,b代表地球,c代表月球。
(2)科学家们发现,月球背面的环形山要比正面多得多,原因主要是陨石受到地球的阻挡而跟月球正面碰撞少。
12.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全食在我国境内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如图为中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____(填字母,下同)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2)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是____。
A.太阳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极光
【答案】(1)A (2)B
【解析】太阳外部圈层有里向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位于色球层,太阳风位于日冕层。
【解答】(1)太阳的光主要从光球层发出,日全食发生时,光球层被遮挡;故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光球层,故选A。
(2)图中被遮挡的光球层外围是色球层,色球层上发生的太阳活动是耀斑;故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故答案为:B。
13.(2021七下·临海期末)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的天空惊现大陨石!这颗陨石体积有40辆公共汽车总体积那么大( 每辆汽车体积约50米3),质量约为7000吨。它坠落时与大气摩擦产生高温,导致爆炸形成“陨石雨”,造成多人受伤。陨石可分成三类,其类型、主要成分及密度见下表。
类型 石陨石 石铁陨石 铁陨石
密度(千克米3) 3.0×103~3.5×103 5.5×103~6.0×103 7.5×103~8.0×103
(1)请通过计算说明俄罗斯陨石的类型。
(2)月球上会形成类似的“陨石雨”吗?请作出判断并说明原因: 。
【答案】(1)解:V=40×50m3=2000m3
m=7000t=7×106kg
ρ= = =3.5×103kg/m3
查表得是石陨石
(2)不会,没有大气
【解析】(1)先求出陨石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陨石的密度,对照表格即可。
(2)当陨星以极大的速度冲进大气层,由于空气的摩擦,陨星在一定的高空发生一次大爆炸,整个陨星爆裂成许多大小不一的陨石。这些陨石像雨点似的降落下来,就形成了人们所见到的陨石雨。
(3)陨石雨的形成必须要有大气层,而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因此不会形成陨石雨。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
(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层,它的形成原因是 。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 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
(3)材料一中B是 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 。
(4)C是 层,这一层许多带电粒子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在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形成绚丽多彩的 现象。
【答案】(1)光球;黑子的温度比周围略低,所以看起来比较黑
(2)2022
(3)色球;耀斑
(4)日冕;极光
【解析】太阳大气层由外向内分别是: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解答】(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黑子是太阳活动在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的斑点,温度比周围低,被称为黑子。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2022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黑子数量最多。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其最明显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
(3)B是色球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耀斑。
(4)C是日冕层,这一层许多带电粒子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在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现象。
15.(2021七下·嘉兴期末)如图为嫦娥五号着陆器依靠四个“脚掌”停留在月球一平原低陷地带的情景。着陆器总质量为2.4吨,每个“脚掌”与月面的接触面积为3000厘米2。已知1千克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为1.62牛。回答以下问题
(1)月球表面平原等低陷地带被称为 ?
(2)在图中画出此时着陆器所受重力示意图。
(3)计算着陆器对月面的压强为多大 并说明把每个“脚掌设计如脸盆大的原因。
【答案】(1)月海
(2)解:
(3)解:m=2.4吨=2400千克 g=1.62牛/千克
G=mg=2400千克×1.62牛/千克=3888牛
S=3000厘米2×4=12000厘米2=1.2米2
p=F/S=3888牛/1.2米2=3240帕
因为着陆器重力大,对月面的压力大,根据p=F/S,当受力面积较小时,产生的压强很大,会使着陆器的“脚”陷入月壤中。所以把着陆器的“脚掌”做成脸盆大,是在压力大小一定时,用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防止陷入月壤中。
【解析】(1)月海,是指月球月面上比较低洼的平原,用肉眼遥望月球有些黑暗色斑块,这些大面积的阴暗区就叫做月海。
(2)着陆器所受的重力竖直向下,从重力的作用点(即着陆器的重心)作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并标上重力的符号G,即为着陆器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3)先求出着陆器的所受重力,根据公式p=F/S求出着陆器对月面的压强。
【解答】(1)月球表面平原等低陷地带被称为月海。
(2)着陆器所受的重力竖直向下,从重力的作用点——着陆器的重心竖直向下作有向线段,标上符号G,即可作出着陆器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太阳和月球
考点一、太阳
(一)概况: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二)作用: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为重要的天体。太阳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能量源泉,也是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决定者。它用自身的光和热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三)基本数据
日地平均距离 约为1.5亿千米
直径 约为140万千米
表面温度 约6000℃
中心温度 高达1500万℃
体积 为地球的130万倍
质量 为地球的33万倍
(四)太阳大气层
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1)光球层:光球层厚约500千米,我们所见到的太阳可见光,几乎全是由光球层发出的。
(2)色球层:位于光球层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望远镜才能观测到。
(3)日冕层:色球层之外为日冕层,它温度极高,延伸到几倍甚至几十倍太阳半径外。日冕物质非常稀薄,但温度非常高,可达200万℃以上。日冕也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可以观测到。(亮度太小,无法用肉眼直接观测)。
(五)太阳活动
太阳表面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
(1)太阳黑子: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班点称为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涡旋,因为其温度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其他地方温度要低,所以看上去像一些黑斑点。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2)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上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发生在色球层中,所以也叫“色球爆发”。其主要观测特征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现迅速发展的亮斑闪耀。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耀斑辐射来到地球附近时,与大气发生剧烈碰撞,干扰电离层,使它失去反射无线电短波的功能。此外,耀斑对气象和水文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3)日珥:日珥是突出在日面边缘外面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它比太阳圆面暗弱得多,在一般情况下被地球大气所散射的太阳光淹没,不能被直接看到。日珥通常发生在色球层,它像是太阳的“耳环”一样。
(4)太阳风:日冕层发射出的带电粒子流,称为太阳风。在南极和北极附近,这些粒子可以进入地球大气层,撞击地球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并使这些分子发光,产生极光现象。
6.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从2009年开始为第24周。
7.太阳活动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例如,耀斑增强时地球上的短波通信会受到明显影响。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需要用各种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太阳大气层情况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下表:
由内到外 最内层 中间层 最外层
名称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 日珥、耀斑 太阳风
对地球的影响 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异常,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会影响地球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会导致“极光”的产生
8.太阳活动的观测
我们可以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观测太阳黑子,也可以通过科普书籍或相关的网站收集与太阳活动相关的资料,进-步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9.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一般天文望远镜是一种可以增大单位面积上的光强,从而使得可以观察遥远的、更为暗弱的天体和更多的细节的工具。
【能力拓展】太阳的大气有三层,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但是三层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是一个光亮的圆盘,实际上就是光球层。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一般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太阳不是空心的,它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
从里到外太阳的大气层具有亮度减小、密度减小、厚度增大、温度升高的变化特点。
太阳黑子并不黑,只是温度比周围温度低。
典例1:读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甲、乙、丙三个观测站中,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最相似的是 (填“甲”“乙”或“丙”),两者变化几乎相反的是 (填“甲”“乙”或“丙”)。
(2)从三个观测站的相关图像可看出太阳黑子对气候有影响,其影响年降水量的变化特点是 。
变式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下列现象中,主要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
A.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B.地球上四季的形成
C.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D.地球火山爆发频繁
变式2:2018年美国太空总署发现,太阳表面再度出现了“无黑子”现象,预示着太阳表面活动正进入“极小期”,会导致地球对流层的温度下降,并将于2019年底进入“小冰河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则耀斑、日珥等活动明显减弱
B.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预示着太阳对地球磁场的干扰将会减弱,磁暴减少
C.地球进入“小冰河期”,会导致全球气温下降,可能会对人类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D.“无黑子”现象指色球层上几乎看不见太阳黑子
变式3: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太阳大气层中,亮度最大的是 (填字母,下同)层,厚度最大的是 层。
(2)发生在A层中的 和B层中的 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考点二、月球
(一)月球的概况:月球,俗称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它依靠反射太阳光发亮,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二)月球的大小
直径 约为3 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
体积 约为地球的1/49
质量 只有地球的1/81
地月平均距离 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三)月球的表面
(1)月陆和月海。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 3千米。
(2)环形山。
①概况:环形山是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地形,是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也称月坑,月球的正面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有33 000个以上。
②成因:研究表明,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四)月球环境
(1)月球上没有大气。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
(2)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可达到300 ℃。
(3)在月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是地球上的1/6,月球上面的物体变“轻了”
(4)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五)探测月球
(1)探测月球的意义。月球对地球的重要性仅次于太阳。例如,月相变化是古代计时的依据,潮汐现象主要是月球对地球的吸引所致,月球上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月球探测对认识地球、太阳系的演化、开发宇宙有特殊意义。
(2)登月大事记及我国的探月工程。月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站。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系列人造卫星,2019年1月发射的“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面开始巡视探测。
【能力拓展】外图关于环形山的形成,比较科学的解释有两种。①喷射:月球形成不久,月球内部的熔岩与气体冲破表层,喷射而出,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喷发。它们开始时威力较强,熔岩喷出又高又远,堆积喷口外部,形成了环形山。②流星体撞击月球:在距今约30亿年前,太空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熔融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又因为月面上没有风雨的洗刷与猛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下来了。
典例1:“嫦娥三号”着陆器于2016年7月28日按时进入第33个月夜休眠期,再次刷新国际上探测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记录。“嫦娥三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登月探测器,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在月球软着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质量近3.8t,从地球到月球,其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所示,“嫦娥三号”四个腿都设计成了“大脚丫”,这是为了 ,“嫦娥三号”在月球上对月球表面的压强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
变式1: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我国的太空探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科学家称“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其依据可能是( )
A.月球上没有灯光及人工无线电的干扰
B.月球的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C.月球天气稳定,昼夜温差小
D.月球上特别适合观测流星雨
变式2: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以进一步探明月球的基本概况以下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
B.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被称为月海
C.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环形山
D.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但没有水
变式3:(2022七下·仙居期末)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1)甲图是用专用仪器拍摄的太阳照片,照片中A区域呈现的太阳活动是 。
(2)乙图是嫦娥四号拍摄的月球背面照片,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月坑,即 。
1.公元前 28年,曾有记载:“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大气层之外
2.下列对月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B.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和水 D.月球体积比地球大
3.“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着陆探测。“嫦娥四号”探测器惊奇地发现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 )
A.有“昼夜”之分 B.始终是“白昼”
C.始终是“黑夜” D.难以考证
4.太阳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同时太阳活动也会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 )
A.无线电通信受干扰 B.地球磁场发生磁暴
C.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 D.气候发生明显变化
5.太阳之所以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主要原因是 ( )
A.是太阳系唯一的一颗恒星 B.离地球近
C.能量高 D.质量大
6.(2023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是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发回的月面照片,下列与月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较暗部分是海洋或湖泊
B.陨石撞击月面会形成环形山,同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C.月球上的昼夜温差比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大
D.如果你乘坐“嫦娥N号”登上月球,你的质量会是地球上的1/6
7.下列是一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全部为真的一组是( )
①听到大风呼啸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
④拍了一张照片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
8.下列关于太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嫦娥工程登月车必须配备降落伞,以确保安全着落
B.月球白天不能反射光,晚上能反射光
C.如果月球有和地球同样的大气层,月球上的环形山会比实际多
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9.(2021七下·杭州期末)太阳和月球分别是离我们最近恒星和卫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平时所看到的太阳是它的大气层,耀斑发生在光球层
B.月球表面有许多较暗的区域,是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
C.月球表面有许多由于火山喷发和小天体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山
D.太阳的质量比月球要大得多,但是体积和月球相近
10.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与它的实际位置有些差异,读(地球图并根据有关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a是太阳的视位置 ②c 是太阳的视位置 ③b是地平线
④a 是太阳的实际位置 ⑤c 是太阳的实际位置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⑤
11.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1)如图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位置关系的模型,那么b代表 。
(2)科学家们发现,月球背面的环形山要比正面多得多,请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12.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全食在我国境内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如图为中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____(填字母,下同)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2)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是____。
A.太阳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极光
13.(2021七下·临海期末)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的天空惊现大陨石!这颗陨石体积有40辆公共汽车总体积那么大( 每辆汽车体积约50米3),质量约为7000吨。它坠落时与大气摩擦产生高温,导致爆炸形成“陨石雨”,造成多人受伤。陨石可分成三类,其类型、主要成分及密度见下表。
类型 石陨石 石铁陨石 铁陨石
密度(千克米3) 3.0×103~3.5×103 5.5×103~6.0×103 7.5×103~8.0×103
(1)请通过计算说明俄罗斯陨石的类型。
(2)月球上会形成类似的“陨石雨”吗?请作出判断并说明原因: 。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
(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层,它的形成原因是 。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 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
(3)材料一中B是 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 。
(4)C是 层,这一层许多带电粒子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在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形成绚丽多彩的 现象。
15.(2021七下·嘉兴期末)如图为嫦娥五号着陆器依靠四个“脚掌”停留在月球一平原低陷地带的情景。着陆器总质量为2.4吨,每个“脚掌”与月面的接触面积为3000厘米2。已知1千克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为1.62牛。回答以下问题
(1)月球表面平原等低陷地带被称为 ?
(2)在图中画出此时着陆器所受重力示意图。
(3)计算着陆器对月面的压强为多大 并说明把每个“脚掌设计如脸盆大的原因。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