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考点一、自转现象
(一)概念: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地球自转。
(二)地轴:地球斜轴,又称地球自转轴(实际上地球是没有地轴的)。是地球自转所绕的轴,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地轴空间指向: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三)地球自转的特点
(1)绕转中心:地轴。
(2)周期:一天(约24小时)。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北逆南顺)
(四)地球自转与太阳的东升西落
地球自转使我们看到太阳位置在一天中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我们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在西方送走落日的余晖。
典例1: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向是 (填字母)。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填字母)。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3)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填字母)。
A.一年 B.一月 C.一周 D.一天
【答案】(1)B (2)B (3)D
【解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由南极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由北极俯视,呈逆时针方向;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天;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向是自西向东。故选B。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昼夜更替现象。
故选B。
(3)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一天。
故选D。
变式1: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到正常轨道后将会与地球运动同步,根据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判读,“天宫一号”的运动方向应该为(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顺时针 D、逆时针
【答案】B
【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
【解答】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根据题意。故选:B。
变式2:图中地球自转方向表示正确的有(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逆南顺”。
本题难度系数较低,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方向的基本规律。
变式3: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将西升东落 B.月亮仍东升西落
C.地球上仍有昼夜更替现象 D.地球上各地仍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产生了同一时间,经度不同的地区地方时不同。东早西晚;产生了昼夜的更替;产生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具有南半球向左偏转,北半球向右偏转,赤道不偏转的特征。
【解答】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和现在自转方向相反。
A:太阳将西升东落,正确。
B:月亮将西升东落,错误。
C:地球上仍有昼夜更替现象,正确。
D:地球上各地仍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正确。
考点二、昼夜交替
(一)昼夜产生的原因
(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
(二)昼夜交替发生的原因
(1)地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2)地球不停地绕着地轴转动。
(三)昼夜交替的周期
地球每自转1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1次,即昼夜交替的时间约为24 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太阳日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四)昼夜交替的特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时刻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经历昼夜交替的早晨或傍晚。
(2)因为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昼夜长短变化最大。
(五)昼夜交替的意义
昼夜交替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温差不至于过大,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生存和发展。
(六)晨昏线(圈)
(1)晨昏线(圈)。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①晨线指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黑夜进入白昼的分界线,是太阳升起地方。如图中弧ABC为晨线。
②昏线指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白昼进人黑夜的分界线,是太阳落下地方。如图中弧ADC是昏线。
(2)晨昏线(圈)的作用。
晨昏线(圈)把它所通过结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状况。
(3)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②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4)晨昏线(圈)的主要特点。
①如果把地球看作个正球体, 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②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能力拓展】南北半球的较高纬度地区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或终日不出的现象,即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或者都是黑夜,这就是极地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南北极点,有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
典例1: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请在图中画出太阳照射光线图。
(3)线AB是晨昏线,是 与 的分界线。更确切地讲,AB是晨昏线中的 线。
(4)图中甲地和乙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时间相同,但这天 先进人白天。
【答案】(1)(2)如下图 (3)黑夜 白天 晨 (4)甲地
【解析】(1)(2)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北极上空应画一个逆时针方向的箭头。太阳光是从右边平行照射过来。如下图
(3)AB是晨昏线,是黑夜与白天的分界线,AB为晨昏线中的晨线。(4)图中甲地和乙地在同一条经线上,虽然时间相同,且当前时刻均为黑夜,但甲地离晨线较近,甲地比乙地先进入当日的白天。
故答案为:(1)(2)如下图 (3)黑夜 白天 晨 (4)甲地
变式1: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A点是昼长夜短,正值夏季
B.此时B处要天亮,而C处进入夜晚啦
C.此图是南半球的日照图
D.H在A的北方,在B的东方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该图为极地俯视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北极圈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
【解答】A.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值夏季,昼长夜短,故A正确;
B.B点所在的昼夜分界线,根据晨昏线的判断法可判断,为昏线,即将进入夜晚,C位于晨线,即将迎来日出,故B错误;
C.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图是北半球日照图,故C错误;
D.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知:H位于A的正北方,位于B的正西方,故D错误。
变式2:从北极的上空看到图中A、B、C、D四地中,处在晨线上的是________,过6小时以后处于深夜的是________。如果图中D处是中国,则B处最有可能的是下列哪个国家________。
A.日本 B.英国 C.巴西 D.美国
【答案】C;A;D
【解析】晨昏线即晨昏圈,是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
由图可只,C地即将进入太阳照射区域,所以C处在晨线上;A地处于昏线上,6小时后处于深夜;BD相差12个小时,因此最有可能的国家是美国;
变式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SN这条虚线表示 ; 段是晨线。
(2)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 。
(3)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 交替的现象,周期是 。
【答案】(1)地轴 ABC (2)昼半球 (3)昼夜 一天(24小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以及晨昏线的相关知识。
【解答】(1)地轴就是地球斜轴,也被称为地球自转轴。具体是指地球自转所绕的轴,其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其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图中SN这条虚线表示地轴;晨昏线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白昼变为黑夜的界线是昏线,从黑夜变为白昼的界线是晨线,图中ABC段是晨线。(2)由于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不透明,所以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时,只能有半个地球被照亮称昼半球,而另外半球未被照亮称夜半球。(3)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24h)。
故答案为:(1)地轴 ABC (2)昼半球 (3)昼夜 一天(24小时)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夜晚能欣赏到一轮明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这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自转 D、月球公转
【答案】A
【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或一天),自转产生的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为365天(或一年),公转产生的现象为四季变化。
考查了对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的认识,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
【解答】月球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A正确。故选:A。
2.(2022七下·丽水期末)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晚上8点在北京正式拉开的帷幕,此时的美国纽约刚刚迎来日出不久,这是因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纬度位置 D.季节变化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
【解答】昼夜更替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故选A。
3、地球自转产生的结果有哪些( )
①昼夜现象 ②昼夜交替现象 ③时间的差异 ④太阳东升西落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解答】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故②③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4.(2022七下·丽水期末)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A.丽水夏季昼长夜短
B.丽水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C.丽水白天和黑夜更替一次时间约为24小时
D.丽水中学生早读时,新疆中学生还在睡觉
【答案】A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A:丽水夏季昼长夜短,是地球公转产生的。
B:丽水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C:丽水白天和黑夜更替一次时间约为24小时,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D:丽水中学生早读时,新疆中学生还在睡觉,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故选A。
5、下列与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无关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本身不发光
C、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D、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答案】D
【解析】地球的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表面一半有光照,一半无光照,产生的自然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无关,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与地球自身不发光有关。
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属于基础题。
【解答】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照射到地球上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故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是本身不发光,也是太阳光线照射到的一半为昼半球,照射不到的一半为夜半球,故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进行公转,“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般为昼半球,一半为夜半球,故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是一个球体,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地球不停地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但与昼夜现象的根本成因无关。故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6、下列有关晨昏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晨昏圈与经线重合 B、晨昏圈与纬线平行
C、晨昏圈为白昼、黑夜的分界线 D、晨线东面为黑夜,西面为白昼
【答案】C
【解析】晨昏线为白昼与黑夜的分界线。在春分和秋分时与经线重合,其它时间不重合。
本题考查了地球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及晨昏线的知识,结合教材地图分析解答。
【解答】晨昏圈并不是经线圈,晨昏圈与纬线圈有一定的夹角;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晨昏线为白昼黑夜的分界线,由黑夜过渡到白天的线是晨线,由白天过渡到黑夜的线是昏线。
故选:C。
7、下列有关昼夜交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B、杭州市每天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2h
C、全球各地昼夜交替的周期都有所不同
D、在南半球,太阳是西升东落的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交替的相关知识。
【解答】A、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故A正确;B、杭州市每天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天,故B错误;C、全球各地昼夜交替的周期都相同,都是一天,故C错误;D、太阳一直是东升西落的,故D错误。故选:A。
8、如果地球的自转忽快忽慢,结果会怎样( )
A、不再有四季更替现象
B、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昼夜交替一定更慢
【答案】B
【解析】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是自转,自转周期是24小时。
此题考查的地球自转,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解答】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上的差异。如果有一天地球自转变得忽快忽慢,则地球上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故选:B。
9.(2021七下·杭州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此时北半球是 (选填“夏季”或“冬季”)。
(2)图中A,B,C,D四点中处在深夜的是 。
(3)下列选项中与本题“同一时刻四个地点所处白天、黑夜不同”成因一样的现象是__________
A.冬去春来,杭州的天气逐渐变暖
B.从冬至日至春分日,可观察到正午时分杭州的楼影长度变短
C.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
D.在杭州的凌晨观看正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
【答案】(1)夏季(2)B(3)D
【解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2)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解答】(1)读图,图中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正值夏至日,因此图中此时北半球是夏季。
(2)晨昏线即晨昏圈,是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由图可知B处于深夜。
(3)由于时差原因,本题“同一时刻四个地点所处白天、黑夜不同”成因一样的现象是在杭州的凌晨观看正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D符合题意。
10、图是某摄影师在夜晚连续曝光拍摄的星星视运动照片,照片中的弧线是星星绕着北极星O运动的轨迹。
(1)若P为某一恒星,则该摄影师看其绕北极星运动的方向为 时针。
(2)根据该星星视运动照片,可以说明 。
A、地球是宇宙中心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D、该照片是在北半球某地拍摄的
【答案】(1)逆 (2)CD
【解析】(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运动引起图中恒星的视运动,各天体视运动方向为东升西落,以北极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2)北极星所在的方向为北极地区,如图其绕北极星运动的方向即以北极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所以该照片是在北半球某地拍摄的,故选项CD正确,AB错误。故选:CD。 故答案为:(1)逆 (2)CD
11.读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画出太阳照射光线。
(2)图中EBF线为 (填“晨”或“昏”)线。
(3)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其判断依据是 。
(4)此时,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白昼最长的是 。
【答案】(1)解:如图所示:
(2)晨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为极夜
(4)B、C;A;B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由南极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由北极俯视,呈逆时针方向;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晨昏线即晨昏圈,是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春秋二分,全球昼夜等长;冬夏二至,它同经线交角最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
【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太阳光照射的方向:
(2)图中EBF线为晨线。
(3)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日,其判断依据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为极夜。
(4)所谓太阳高度角即太阳最强的一束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而晨线上都是日出的时间,根据生活实际,日出时太阳高度为0。同样,在地球另一边看不见的昏线上的点,太阳高度角也为0。
此时太阳直射A点,A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点出现极昼现象,白昼最长。故此时,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B、C。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白昼最长的是B。
12.(2022七下·丽水期末)小科为“观察太阳方位变化”,按如下步骤开展活动:
①剪一块白纸板,画上太阳平行光线。再用硬纸做一个“十”字方向标;
②在地球仪上找到丽水的大致位置,用双面胶将方向标固定在该位置处;
③按由西向东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太阳方位。请回答:
(1)步骤②中,固定的方向标方向应与地球仪上的 一致;
(2)若你站在“十”字方向标中心位置处观察,图中所示的太阳方位在 ;
(3)晨昏圈具有的特征有 。(填字母)
A.是一个半圆 B.与太阳光线垂直 C.平分整个地球
【答案】(1)经线、纬线(2)南方(3)B;C
【解析】1.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线。经纬线相互垂直。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经线是一条条长度相等的弧线,连接南北两极。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
2.晨昏线即晨昏圈,是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春秋二分,全球昼夜等长;冬夏二至,它同经线交角最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由于大气折光作用和太阳视半径的存在,它实际上比大圈略小。
【解答】(1)步骤②中,固定的方向标方向应与地球仪上的经线、纬线一致;
(2)丽水市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在北纬27°25′~28°57′之间。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站在中心位置处观察,图中所示的太阳方位在南方。
(3)根据晨昏圈的特点,晨昏圈具有的特征有与太阳光线垂直、平分整个地球。
13.(2021七下·丽水期末)小科在模拟地球自转活动时(如图甲),进行以下操作:
①剪一块白纸板,画上箭头,模型太阳平行光线:
②用火柴梗模拟“人”:
③在地球仪上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大致位置,将火柴梗用橡皮泥固定在地球仪上:
④转动地球仪,观察并记录太阳方位的变化。
(1)步骤④中转动地球仪的方向为 ;
(2)当地球旋转到图乙中的 位置时(填字母),“人"影最短:
(3)当地球旋转到图乙的C位置时,小科看到的太阳方位是 。
【答案】(1)自西向东
(2)B
(3)西南(或西)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解答】(1)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为研究地球自转活动,因此步骤④中转动地球仪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2)B位置太阳高度角最大,因此“人”影最短。
(3)太阳光来向代表太阳方位,在C位置时,太阳光从正西方射来,说明太阳方位在正西方。
14.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学习“地球的自转”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阅读演示实验示意图,帮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演示实验]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模拟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的字母 所在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是 时针。
(2)观察这一演示实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3)图中的E、F两点中,正处在白天的是 ,处在黑夜的是 ,说明两点时间不一样,其中时间早的是 。
【答案】(1)B;自西向东;逆
(2)昼夜交替
(3)F;E;F
【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产生了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
此题通过地球仪与光源演示了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绕地轴旋转,自转一周约是24小时,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解答】(1)模拟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的字母B所在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如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
(2)观察这一演示实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
(3)图中的E、F两点中,正处在白天的是F,处在黑夜的是E,说明两点时间不一样,其中时间早的是F。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NS这条虚线表示 。
(2)从北极的上空看到如图乙所示现象时,a、b、c、d四地中,处在晨线上的是 (填字母,下同),过6小时以后处于深夜的是 。如果图中d处是中国,则b处最有可能是 (填字母)。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1)地轴 (2)c;a;C
【解析】地球是个巨大的不透明球体,绕地轴不停转动;在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时,被照亮部分称为昼半球,而未被照亮部分称为夜半球。晨昏线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从夜半球至昼半球之间的交线是晨线,而从昼半球至夜半球之间的交线则是昏线。
【解答】(1)图甲中NS这条虚线表示地轴。
(2)从北极的上空看到如图乙所示现象时,a、b、c、d四地中,处在晨线上的是c,过6小时以后处于深夜的是a。如果图中d处是中国,则b处最有可能是美国。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考点一、自转现象
(一)概念: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地球自转。
(二)地轴:地球斜轴,又称地球自转轴(实际上地球是没有地轴的)。是地球自转所绕的轴,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地轴空间指向: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三)地球自转的特点
(1)绕转中心:地轴。
(2)周期:一天(约24小时)。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北逆南顺)
(四)地球自转与太阳的东升西落
地球自转使我们看到太阳位置在一天中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我们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在西方送走落日的余晖。
典例1: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向是 (填字母)。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填字母)。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3)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填字母)。
A.一年 B.一月 C.一周 D.一天
变式1: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到正常轨道后将会与地球运动同步,根据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判读,“天宫一号”的运动方向应该为(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顺时针 D、逆时针
变式2:图中地球自转方向表示正确的有(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变式3: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将西升东落 B.月亮仍东升西落
C.地球上仍有昼夜更替现象 D.地球上各地仍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
考点二、昼夜交替
(一)昼夜产生的原因
(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
(二)昼夜交替发生的原因
(1)地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2)地球不停地绕着地轴转动。
(三)昼夜交替的周期
地球每自转1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1次,即昼夜交替的时间约为24 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太阳日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四)昼夜交替的特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时刻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经历昼夜交替的早晨或傍晚。
(2)因为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昼夜长短变化最大。
(五)昼夜交替的意义
昼夜交替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温差不至于过大,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生存和发展。
(六)晨昏线(圈)
(1)晨昏线(圈)。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①晨线指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黑夜进入白昼的分界线,是太阳升起地方。如图中弧ABC为晨线。
②昏线指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白昼进人黑夜的分界线,是太阳落下地方。如图中弧ADC是昏线。
(2)晨昏线(圈)的作用。
晨昏线(圈)把它所通过结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状况。
(3)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②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4)晨昏线(圈)的主要特点。
①如果把地球看作个正球体, 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②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能力拓展】南北半球的较高纬度地区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或终日不出的现象,即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或者都是黑夜,这就是极地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南北极点,有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
典例1: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请在图中画出太阳照射光线图。
(3)线AB是晨昏线,是 与 的分界线。更确切地讲,AB是晨昏线中的 线。
(4)图中甲地和乙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时间相同,但这天 先进人白天。
变式1: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A点是昼长夜短,正值夏季
B.此时B处要天亮,而C处进入夜晚啦
C.此图是南半球的日照图
D.H在A的北方,在B的东方
变式2:从北极的上空看到图中A、B、C、D四地中,处在晨线上的是________,过6小时以后处于深夜的是________。如果图中D处是中国,则B处最有可能的是下列哪个国家________。
A.日本 B.英国 C.巴西 D.美国
变式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SN这条虚线表示 ; 段是晨线。
(2)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 。
(3)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 交替的现象,周期是 。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夜晚能欣赏到一轮明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这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自转 D、月球公转
2.(2022七下·丽水期末)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晚上8点在北京正式拉开的帷幕,此时的美国纽约刚刚迎来日出不久,这是因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纬度位置 D.季节变化
3、地球自转产生的结果有哪些( )
①昼夜现象 ②昼夜交替现象 ③时间的差异 ④太阳东升西落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22七下·丽水期末)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A.丽水夏季昼长夜短
B.丽水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C.丽水白天和黑夜更替一次时间约为24小时
D.丽水中学生早读时,新疆中学生还在睡觉
5、下列与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无关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本身不发光
C、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D、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6、下列有关晨昏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晨昏圈与经线重合 B、晨昏圈与纬线平行
C、晨昏圈为白昼、黑夜的分界线 D、晨线东面为黑夜,西面为白昼
7、下列有关昼夜交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B、杭州市每天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2h
C、全球各地昼夜交替的周期都有所不同
D、在南半球,太阳是西升东落的
8、如果地球的自转忽快忽慢,结果会怎样( )
A、不再有四季更替现象
B、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昼夜交替一定更慢
9.(2021七下·杭州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此时北半球是 (选填“夏季”或“冬季”)。
(2)图中A,B,C,D四点中处在深夜的是 。
(3)下列选项中与本题“同一时刻四个地点所处白天、黑夜不同”成因一样的现象是__________
A.冬去春来,杭州的天气逐渐变暖
B.从冬至日至春分日,可观察到正午时分杭州的楼影长度变短
C.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
D.在杭州的凌晨观看正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
10、图是某摄影师在夜晚连续曝光拍摄的星星视运动照片,照片中的弧线是星星绕着北极星O运动的轨迹。
(1)若P为某一恒星,则该摄影师看其绕北极星运动的方向为 时针。
(2)根据该星星视运动照片,可以说明 。
A、地球是宇宙中心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D、该照片是在北半球某地拍摄的
11.读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画出太阳照射光线。
(2)图中EBF线为 (填“晨”或“昏”)线。
(3)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其判断依据是 。
(4)此时,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白昼最长的是 。
12.(2022七下·丽水期末)小科为“观察太阳方位变化”,按如下步骤开展活动:
①剪一块白纸板,画上太阳平行光线。再用硬纸做一个“十”字方向标;
②在地球仪上找到丽水的大致位置,用双面胶将方向标固定在该位置处;
③按由西向东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太阳方位。请回答:
(1)步骤②中,固定的方向标方向应与地球仪上的 一致;
(2)若你站在“十”字方向标中心位置处观察,图中所示的太阳方位在 ;
(3)晨昏圈具有的特征有 。(填字母)
A.是一个半圆 B.与太阳光线垂直 C.平分整个地球
13.(2021七下·丽水期末)小科在模拟地球自转活动时(如图甲),进行以下操作:
①剪一块白纸板,画上箭头,模型太阳平行光线:
②用火柴梗模拟“人”:
③在地球仪上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大致位置,将火柴梗用橡皮泥固定在地球仪上:
④转动地球仪,观察并记录太阳方位的变化。
(1)步骤④中转动地球仪的方向为 ;
(2)当地球旋转到图乙中的 位置时(填字母),“人"影最短:
(3)当地球旋转到图乙的C位置时,小科看到的太阳方位是 。
14.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学习“地球的自转”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阅读演示实验示意图,帮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演示实验]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模拟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的字母 所在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是 时针。
(2)观察这一演示实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3)图中的E、F两点中,正处在白天的是 ,处在黑夜的是 ,说明两点时间不一样,其中时间早的是 。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NS这条虚线表示 。
(2)从北极的上空看到如图乙所示现象时,a、b、c、d四地中,处在晨线上的是 (填字母,下同),过6小时以后处于深夜的是 。如果图中d处是中国,则b处最有可能是 (填字母)。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