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顾鹰写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出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鸟窝上住着很多动物朋友和“我”的妈妈。他们一起在树上吃东西,而我被馋得口水直流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接触和了解以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想象。
3、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
接触和了解以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想象。
教学难点
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中引出“变”
1.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我小时候曾看过一部特别有意思的动画片,它叫《巴巴爸爸》。巴巴爸爸是一个从地里长出来的椭圆形的小巨人,有一次他遇到了难题,他竟然发现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的变形。你们想看看吗?看!
2、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克里克里巴巴变,巴巴爸爸最后变成了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故事,故事中的“我”也会变,这个故事是儿童文学作家顾鹰写的。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借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词语中感知“变”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文中的“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2.学生交流反馈:“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3.学习新词。(课件出示三个象声词) 指导读好象声词并说一说生活中还知道哪些象声词。
4、指导书写生字“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识字、读词,并在认读新词的基础上中调动生活积累,发现汉字的规律和趣味性。同时书写的指导有利于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方式和培养书写习惯。)
三、再读课文,句子中体悟“变”
1、提出默读要求:用波浪线划出故事中有意思的想象,并想一想为什么有意思。
2、学生交流有意思的想象,教师相机评价。
3、问题导学,探究交流,感悟“变”。
问题一:
我是怎样变成一棵树的? 出示:“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1)体会句中“冒”字的用法。
(2)指导朗读
(3)句子变变变。说一说假如给你一次会变的机会,你想变成什么,怎样变?
问题二:
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 出示句子“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1)引导想象树上可能还会有什么形状的鸟窝,相机板书。
(2)指导朗读。
问题三:我变成一棵树后做了什么?
(设计意图:孩子天生就有丰富的想象,课文中的句子是一把开启他们想象之门的钥匙,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随着问题的抛出,孩子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这样既给了孩子发挥想象的平台,又锻炼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拓展思维,写话中倾吐“变”
写一写:如果你会变的愿望实现了,那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设计意图:学完课文,学生头脑中一定有许多遐想不吐不快,适时进行拓展练笔,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五、课文总结,诗歌中发散“变”
课文改编后的小诗: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 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 正方形的 长方形的 …… 我会请 小兔 小刺猬 小松鼠……住进里面 当然 如果妈妈有想法 也可以住进来……
六、课后作业,故事中延伸“变”
把这个有意思的故事讲给爸、妈听或好朋友听。
七、板书设计:
我变成了一棵树
鸟窝 小动物 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