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渝学校 2023-2024 学年八年级(下)入学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3分。)
1.(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42℃
B.普通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 50kg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D.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65mm
2.(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带振动慢,频率低,音调就很高
B.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潜水员在水下能够听到岸上的音乐是因为液体能传播声音
3.(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 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
A.故宫角楼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日食的形成 D.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
4.(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可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空水杯从地球带到空间站,质量不变
C.一桶水的密度大于一杯水的密度
D.把一个铁块压成铁片,其质量变小
5.(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如图所示的是“神舟十五号”飞船与“核心舱”实现太空对接的模拟图,对接前“核心舱”每 90 分钟绕地球一周,对接成功后“神舟十五号”与“核心舱”共同遨游太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接前“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B.对接前“神舟十五号”相对于“核心舱”是静止的
C.对接后“神舟十五号”相对于“核心舱”是运动的
D.宇航员若在太空舱外对话可以通过真空传声让对方听见
6.(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重庆市巴渝学校大门处的人脸识别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如图所示,它是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并与数据库进行对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摄像头所拍摄人脸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C.人脸到摄像头的距离应介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D.某学生正对摄像头时,脸部拍摄的像不完整,为了拍摄出完整的人脸,此时人应该适当靠近摄像头
7.(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B.称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C.为了方便可以直接用手拿取砝码
D.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
8.(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三种不同的液体 a、b、c,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 a 的密度为 2g/cm3
B.三者的密度关系是 a>b>c
C.若体积相同,则 a、b、c 三种液体的质量之比为 1:2:4
D.若质量相同,则 a、b、c 三种液体的体积之比为 1:2:4
9.(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小南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把点燃的蜡烛正对凸透镜时,墙上出现了一个烛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墙上烛焰的像是实像
B.墙上烛焰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墙上手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若蜡烛远离墙面,且将透镜适当靠近墙面,则烛焰的像会变大
10.(2024八上·重庆市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 刻度线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1.(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玫瑰金(rosegold)”是一种黄金和铜的合金。小庆想买一件如图所示的玫瑰金工艺品送给他的朋友,商店的售货员告诉他们,这件合金工艺品是由金和铜两种金属混合而成的,其含金量为 80%(金的质量占金和铜总质量的百分比)。小庆朋友对商店售货员的话表示怀疑,于是便让小庆进行验证。小庆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测出了这件工艺品的质量为 900g,体积为 64cm3(为方便计算,假设金=18×103kg/m3,铜=9×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商店售货员的说法,这件工艺品的体积为 40cm3
B.根据小庆的实验数据,这件工艺品的密度是 13.5×103kg/m3
C.按商店售货员的说法,这件工艺品的密度是 16.2×103kg/m3
D.根据小庆的实验数据,这件工艺品的含金量是 72%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6个小题, 每空1分,其作图4分, 共16分)
12.(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其中“削冰令圆”是把冰削成透镜,用于生火;该种透镜可以用来矫正图中 (选填“"乙”或“丙”) 图中的视力问题。
13.(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亚运会吉祥物饰品的高度场景,此时相对于刻度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宸宸的高度为 cm。
14.(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如图所示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 C919 大型喷气客机。假如某实心钢零件的质量为23.7kg,实心钢制零件的体积为 m3;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当把该零件改成实心铝合金材料后(零件的体积未发生变化),该零件的质量为 kg。(钢=7.9×103kg/m3,合金=2.4×103kg/m3)
15.(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2023 年 11 月 14 日,巴渝学校师生一同共聚云端进行“线上”升旗仪式,同学们齐唱国歌时,庄重的歌声是由于声带 产生的;老师们听到同学们线上发言声音嘹亮,这是指声音的 大。
16.(2022八上·临湘期中)如图所示,停表的量程是 ,读数为3min s。
17.(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一只空玻璃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为600g,把一个铝球A放入瓶中,A完全浸没于水中并沉底,此时玻璃瓶、水与铝球的总质量为685g;接着又放入一个铝球B,B也完全浸没于水中且沉底,此时玻璃瓶、水与两个球的总质量为743g。已知A、B两球体积相等,且其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球,则 (选填“A”或“B”)是空心的,其中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cm3(ρ铝=2.7×103kg/m3)。
18.(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请在图中画出物体、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
19.(2020八上·惠安期末)在图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20题8分,21题8分,22题8分,共24分)
20.(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如图所示,是小米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
(2)如图甲,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进行实验。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O 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用笔描出入射光 EO 和反射光 OF 的径迹。改变光束的入射角度,多做几次,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 ON 两侧的∠i 和∠r 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比较两者大小关系,这样的探究方式是为了____ (填“A”或“B”)。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B.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
(3)如图乙,纸板 ENF 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半面纸板 NOF 向前或向后折,这时在 NOF 上 (填“看得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是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使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可观察到反射光线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5)如果让光线逆着 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光路是的
21.(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小周对有关光学实验进行较研究,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器材使烛焰和光屏以及透镜的中心在 上;器材在如图所示位置时,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该像为倒立、 的实像;
(2)在上述基础中,将光源适当远离透镜时,为使光屏上依旧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适当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调整好位置后,观察此时光屏上像的特点,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仔细观察该过程中蜡烛和光屏移动的距离,会发现 (选填“光屏”或“蜡烛”)移动的距离更远;
(3)由于燃烧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会出现在光屏上方,要让像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
(4)小周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透镜与光源之间,通过来回调节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找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同组小庆的眼睛近视度数更高,他取下小周的眼镜再将自己的眼镜拿来放在同一位置,保持光源和透镜位置不变,则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5)小庆同学继续换另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当移动透镜分别距离光屏 24cm 和 38cm 时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
A.12cm<f<24cm B.19cm<f<24cm C.12cm<f<19cm
22.(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近几年,重庆市各区、县对老旧小区楼房进行外墙保温改造。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研究保温材料的各种性能及其应用。他们从市场上选择了三种常用的保温材料进行研究如图 1,材料相关信息如表。高空坠物存在安全隐患,同学们观察表格中缺少密度信息,于是选取了下表中的一种材料进行密度测量,如图所示。
项目 Ⅰ号 Ⅱ号 Ⅲ号
聚氨酯泡沫 聚苯乙烯泡沫 岩棉
吸水性% ≤0.08 ≤0.2 ≤5
隔音性 好 好 一般
最高使用温度℃ 75 65 600
Z/(kg/m2) 1.4 1.0 2.4
(1)小边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再将 移到零刻度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然后将一小块这种材料放在调好的天平上,让天平再次平衡后如图 2 所示,测出它的质量为 g;
(2)如图 3 所示,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的体积为 cm3;
(3)如图 3 所示,用铁丝将保温材料压入水中使其浸没,读出此时的体积,则该材料的密度为 g/cm3,此时测得的密度会比实际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由表中信息可知,保温材料的吸水性很小,忽略材料吸水性)
(4)当保温材料的厚度一定时,为了方便比较材料的性能,在表格中的项目里引入参数“Z”,单位为 kg/m2。同学们观察表格中的 Z,猜想它可能与材料密度有一定关系;
①若一栋楼某一侧面的面积为 300m2,则需要Ⅰ号保温材料的质量是 kg;
②三种材料厚度均为 5cm,请利用上述实验中测出的密度值计算出该材料的 Z 值,并推断出它是 (选填“Ⅰ号”、“Ⅱ号”或“Ⅲ号”)材料。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23题8分, 24题9分, 25题10分, 共27分)
23.(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2023 年 12 月 13 日下午,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教职工冬季趣味运动会在校足球场隆重举行,各年级老师积极参加,展现出阳光健康向上的运动风采。如图所示,在 50m 接力赛中,肖老师从起点跑至终点共耗时 8s。
(1)在 50m 接力赛中,肖老师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m/s?
(2)已知接力棒质量为 60g,体积为 100cm3。请问接力棒的密度为多少 g/cm3?
24.(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十一期间,家住重庆的小王和小赵到峨眉山游玩。她们从家自驾到重庆西站,然后乘火车去眉山东站,8:20 从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处开始计时。又通过铁路 12306 网站查询列车的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车次 始发:重庆西站 终点:眉山东站 运行距离
C6024 7:04 10:17 327km
C6305 7:25 10:25 306km
C6347 8:00 11:24 315km
(1)她们以限定的最高时速行驶至重庆西站需要 0.5 小时,则交通标志牌到重庆西站的路程为多少 km?
(2)如果她们乘坐的是 C6305 次列车,那么该趟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
(3)该趟列车长 210m 正在匀速行驶,它在进入长 510m 的隧道口时鸣笛,站在隧道另一端的小明听到笛声后,又过了 38.5s 看到火车全部驶出隧道,已知声速为 340m/s,则此时火车运行的速度是多少 m/s?
25.(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小熊在眼镜店配新眼镜时,店员给出的现在市面上主流镜片以及镜架的材料特性如表所示:
镜片 镜架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
透光率 92% 91%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0×103 4.8×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腐蚀 耐腐蚀
(1)小熊想配一副轻便的眼镜,选用了树脂镜片。已知每块镜片的体积为 5×10﹣6m3,新眼镜的镜片质量共为多少克;
(2)小熊的旧眼镜采用的是铜合金镜架,质量为 2.4×10﹣2kg。请问旧眼镜镜架的体积为多少 cm3;
(3)据店内用户反馈,佩戴舒适度好的镜架,质量不应超过 16g。在不改变镜架体积的前提下,至少需要将旧镜架中多少 cm3的铜合金替换成钛合金,才可以让镜架佩戴更舒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长度的估测;声速
【解析】【解答】A.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正确;
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比成年人的质量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B正确;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故C不正确;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成年人小一些,在160cm左右,故D不正确。
故选项为:B。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2.【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声带振动慢,频率低,音调就很低,故A错误;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潜水员在水下能够听到岸上的音乐是因为液体能传播声音,故D正确。
故选项为:D。
【分析】(1)乐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3.【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故宫角楼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C、日食、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C不符合题意;
D、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项为:A。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一桶水的密度等于一杯水的密度,故AC错误;
BD、质量指的是物质的多少,与位置、形状无关,故空水杯从地球带到空间站, 铁块压成铁片, 质量不变,故B正确,D错误;
故选项为:B。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5.【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以地球为参照物,对接前“核心舱”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发生变化,“核心舱”是运动的,故A正确;
B.对接过程中“神舟十五号”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对接后“神舟十五号”相对于“核心舱”没有位置的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
D.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若在太空舱外说话,对方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项为:A。
【分析】(1)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6.【答案】B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ABC、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工作的,所以在人脸识别时,人脸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AC错误、B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当人脸靠近摄像头时,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经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大,故D错误。
故选项为:B。
【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和摄像头;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7.【答案】D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
【解析】【解答】A.根据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规则可知,被测物体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A不符合题意;
B.称量过程中不能够再调节平衡螺母,应当通过移动游码或增减砝码来调节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在进行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不能用手拿砝码,以避免对砝码的损坏从而造成测量的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
D.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损坏天平,故D符合题意。
故选项为:D。
【分析】(1)天平的正确使用: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2)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
(3)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要用镊子夹取砝码和拨动游码;
(4)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8.【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象可知,液体a的密度为,故A不符合题意;
B、体积相同的不同的物体,根据m=ρV可知,质量大的密度大,故ρa<ρb<ρc,故B不符合题意;C、若体积相同,根据图象可知,若a的质量为1g,则b的质量为2g,c的质量为4g,则a、b、c三种液体的质量之比为1:2:4,故C符合题意;
D、若质量相同,根据图象可知,则a、b、c三种液体的体积之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项为:C。
【分析】(1)由图中数据,结合密度公式可知a的密度;
(2)由图可知当a、b、c三个物体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大小关系,再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出a、b、c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
(3)若体积相同,根据图象可知a、b、c三种液体的质量之比;
(4)若质量相同,根据图象可知a、b、c三种液体的体积之比。
9.【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A、墙上出现了一个烛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是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实像能够用光屏承接,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墙上烛焰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若蜡烛远离墙面,且将透镜适当靠近墙面,物距变大,像变近,且像变小,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项为:D。
【分析】(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实像能够用光屏承接;
(2)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4)凸透镜成实像时,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10.【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根据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故A错误
B. 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增大物距,像会变小,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
C. 根据折射光路的可逆性,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物距为5cm,物距在焦距内,光屏上不能成像,故D错误
故选择C
【分析】A.物距在一倍焦距二倍焦距之间时,物距在2倍焦距外
B.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距增加,像距减小,像变小
C.折射光路的可逆性
D.利用当物距15cm是在一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可以判断透镜的焦距7.5cm<f<15cm,根据物距小于焦距判断成像
11.【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按商店售货员的说法,其含金量为80%,则金的质量为720g,铜的质量为180g,根据可得,这件工艺品所含铜的体积为,这件工艺品所含金的体积为,故A错误;
B.根据小庆的实验数据,由可得,这件工艺品的密度是,故B错误;
C.按商店售货员的说法,由可得,这件工艺品的密度是,故C错误;
D.根据小庆的实验数据,假设金的质量为m金1,则铜的质量为(900g-m金1),则总体积有代入数据解得,金的质量为m金1=648g,则含金量为,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根据其含金量为80%可知铜合金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这件合金工艺品中金和铜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根据小庆的实验数据和商店售货员的说法,可以直接代入公式求出工艺品的密度;
(3)根据小庆的实验数据,假设金的质量为m金1,则铜的质量为(900g-m金1),由密度公式进行分析。
12.【答案】乙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从题意可知,需要利用该透镜生火,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图乙是远视眼,折光能力太弱,导致在视网膜后成像,需要配戴凸透镜。图丙是近视眼,是折光能力太强,导致在视网膜前成像,需要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据此分析判断该透镜的类型;
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径太短,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后方,造成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的矫正方法,需配戴凸透镜。
13.【答案】静止;28.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1)相对于刻度尺,宸宸的位置没有变化,故宸宸是静止的;
(2)分度值为1cm,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刻度尺的起始值为10.0cm,终点值为38.0cm,故宸宸的高度为L=38.0cm-10.0cm=28.0cm。
【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
(2)要弄清楚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刻度尺的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注意起始端从零刻度线开始的,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4.【答案】3×10-3;7.2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实心钢制零件的体积为;
(2)当把该零件改成实心铝合金材料后(零件的体积未发生变化),该零件的质量为:
m=ρ合金V=2.4×103kg/m3×3×10 3m3=7.2kg。
【分析】(1)已知钢制零件的质量和钢的密度,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计算出该零件的体积;
(2)改成铝合金材料后,零件的体积不变,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计算该零件的质量。
15.【答案】振动;响度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由于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歌声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2)听到同学们发言声音嘹亮,这是由于声音的响度大。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16.【答案】0~15min;38.3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小表盘内的最大数值为15min,则量程为0~15min。停表的小表盘分度值为0.5min,指针所指时间在3min与4min之间(且超过3.5min);大表盘分度值为0.1s,指针所指时间在38.3s处;故停表读数为3min38.3s。
【分析】根据停表的最大时间判断量程;根据停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
17.【答案】B;10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题意可知,A、B两球体积相等,排出水的体积也相等,排出水的质量相等,设排开水的质量为m,则铝球A的质量为mA=m总-m0=685g+m-600g=85g+m,同理,铝球B的质量为mB=m总'-m0=743g+m-685g=58g+m,由于体积相同,空心球密度小,故空心球的质量小,故B是空心的。
(2)实心球的体积为
A空心球实心部分的体积为,
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分析】(1)由于A、B两球体积相等,排出水的体积也相等,排出水的质量相等,可设排开水的质量为m,则可得铝球A和B的质量的表达式,由于体积相同,空心球密度小可知质量小的B是空心的;
(2)由密度公式可得A和B实心部分的体积表达式,空心部分的体积即为两者之差。
18.【答案】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步骤如下: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作对称点时,需留下作图痕迹,即对应点用虚线连线,并标出垂直符号);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用虚线连接A'B',则A'B'就是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作图如下: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别作出A、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然后用虚线连接各对称点,即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9.【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分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20.【答案】(1)光路
(2)B
(3)看不到;存在;在
(4)靠近
(5)可逆的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1)实验中让光贴着纸板照射的目的是显示光路;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选B;
(3)第1空,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第2空,第3空,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反射光依然存在;
(4)若将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5)由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1)实验中让光贴着纸板照射的目的是显示光路;
(2)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3)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4)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5)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告诉的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
21.【答案】(1)同一高度;等大
(2)靠近;照相机;蜡烛
(3)下
(4)远离
(5)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第1空,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和透镜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
第2空,由图可知,物距等于像距,能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由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则该像为倒立、等大的实像。
(2)第1空,将光源适当远离透镜时,为使光屏上依旧出现清晰的像,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光屏应靠近凸透镜;
第2空,观察此时光屏上像的特点发现,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以运用到照相机;
第3空,观察该过程中蜡烛和光屏移动的距离,会发现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蜡烛移动的距离较大,像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所以光屏移动距离较小;
(3)燃烧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会出现在光屏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由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偏转可知,应将凸透镜向下调节。
(4)小庆的眼睛近视度数更高,即是近视镜,他取下小周的眼镜再将自己的眼镜拿来放在同一位置,保持光源和透镜位置不变,由于近视镜是凹透镜,能将光发散,使像成在光屏后面,所以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5)移动透镜分别距离光屏24cm和38cm时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f<24cm<2f,38cm>2f,解得:12cm<f<19cm,故C正确,AB错误。故选:C。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当像距等于物距,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当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3)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则像的位置会偏高,即屏上像逐渐向上移动,为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凸透镜距离光屏20cm和34cm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根据光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以判断当v=20cm时,u=34cm,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v=34cm时,u=20cm,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
22.【答案】(1)游码;右;0.4
(2)60
(3)0.02;偏小
(4)420;Ⅱ号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第1空,使用天平前,应先将标尺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
第2空,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由“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可知,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所以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调节;
第3空,观察天平发现,标尺上分度值为0.2g,游码对应刻度值为0.4g,天平右盘中没有砝码,所以这种材料的质量为0.4g。
(2)观察量筒发现,量筒的分度值为2mL,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水面对齐的刻度为60mL,所以水的体积为60mL=60cm3。
(3)量筒的分度值为2mL,用铁丝将保温材料压入水中使其浸没,水面对齐的刻度为80mL,则保温材料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则该材料的密度,观察量筒中铁丝发现,浸入水中铁丝的体积较大,所以测得保温材料的体积偏大,由可知,测得保温材料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偏小。
(4) ① 一栋楼某一侧面的面积为300m2,由表中数据可知, Ⅰ号保温材料的Z=1.4kg/m2,则需要 Ⅰ 号保温材料的质量m=SZ=300m2×1.4kg/m2=420kg;
② 保温材料的体积为20cm3,厚度为5cm,则面积,这种材料的质量为0.4g,则该材料的Z值,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材料是Ⅱ号材料。
【分析】(1)天平调节平衡时,应先将标尺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即指针向右偏就向左调平衡螺母,指针向左偏就向右调平衡螺母,调左侧的还是右侧的平衡螺母都一样;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
(2)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最凹处相平;
(3)已知材料的质量和体积,用密度公式计算其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分析;
4)Z的单位kg/m2,根据密度值计算出该材料的Z值即可,由表格数据判断。
23.【答案】(1)解: 其平均速度是:
(2)解: 接力棒的密度为: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2)已知接力棒的质量和体积,利用算出密度。
24.【答案】(1)解: 由图可知,汽车在该路段的最大行驶速度为v=60km/h,
由 得,交通标志牌到重庆西站的路程为:
s=vt=60km/h×0.5h=30km;
(2)解: 由图可知,C6305次列车的行驶时间:
t1=10:25-7:25=3h,
该趟列车的平均速度:
(3)解: 火车进入长510m的隧道口时鸣笛,站在隧道另一端的小明听到笛声需要的时间为
又过了38.5s看到火车全部驶出隧道,故火车从刚进入隧道至完全驶出隧道需要的时间为t2=38.5s+t'=38.5s+1.5s=40s
总路程为s''=510m+210m=720m
故火车过隧道的速度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60表示汽车在该路段的最大行驶速度为60km/h,由速度公式计算出交通标志牌到沈阳站的路程;
(2)从列车时刻表中可知列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该趟列车的平均速度;
(3)列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所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度加上列车长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声音传510m的时间,根据小明听到笛声后,又过了38.5s看到火车全部驶出隧道可求出列车行驶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列车完全穿过隧道所需要的速度。
25.【答案】(1)解: 新眼镜的镜片质量共为m=ρV=1.3×103kg/m3×2×5×10-6m3=1.3×10-2kg=13g
(2)解:旧眼镜镜架的体积为
(3)解:佩戴舒适度好的镜架,质量不应超过16g,在不改变镜架体积的前提下,设需要将旧镜架中V0的铜合金替换成钛合金,
则该合金的质量为m总=m铜+m钛=ρ铜(3cm3 V0)+ρ钛V0=16g
解得:V0=2.5cm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由密度公式变形公式 m=ρV 可得新眼镜的镜片质量;
(2)由密度公式变形公式可得旧眼镜镜架的体积;
(3)可设在不改变镜架体积的前提下,设需要将旧镜架中V0的铜合金替换成钛合金,根据合金的质量,从而列出方程求解。
1 / 1重庆市巴渝学校 2023-2024 学年八年级(下)入学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3分。)
1.(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42℃
B.普通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 50kg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D.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65mm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长度的估测;声速
【解析】【解答】A.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正确;
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比成年人的质量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B正确;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故C不正确;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成年人小一些,在160cm左右,故D不正确。
故选项为:B。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2.(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带振动慢,频率低,音调就很高
B.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潜水员在水下能够听到岸上的音乐是因为液体能传播声音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声带振动慢,频率低,音调就很低,故A错误;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潜水员在水下能够听到岸上的音乐是因为液体能传播声音,故D正确。
故选项为:D。
【分析】(1)乐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3.(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 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
A.故宫角楼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日食的形成 D.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故宫角楼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C、日食、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C不符合题意;
D、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项为:A。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可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空水杯从地球带到空间站,质量不变
C.一桶水的密度大于一杯水的密度
D.把一个铁块压成铁片,其质量变小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一桶水的密度等于一杯水的密度,故AC错误;
BD、质量指的是物质的多少,与位置、形状无关,故空水杯从地球带到空间站, 铁块压成铁片, 质量不变,故B正确,D错误;
故选项为:B。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5.(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如图所示的是“神舟十五号”飞船与“核心舱”实现太空对接的模拟图,对接前“核心舱”每 90 分钟绕地球一周,对接成功后“神舟十五号”与“核心舱”共同遨游太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接前“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B.对接前“神舟十五号”相对于“核心舱”是静止的
C.对接后“神舟十五号”相对于“核心舱”是运动的
D.宇航员若在太空舱外对话可以通过真空传声让对方听见
【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以地球为参照物,对接前“核心舱”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发生变化,“核心舱”是运动的,故A正确;
B.对接过程中“神舟十五号”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对接后“神舟十五号”相对于“核心舱”没有位置的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
D.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若在太空舱外说话,对方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项为:A。
【分析】(1)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6.(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重庆市巴渝学校大门处的人脸识别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如图所示,它是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并与数据库进行对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摄像头所拍摄人脸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C.人脸到摄像头的距离应介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D.某学生正对摄像头时,脸部拍摄的像不完整,为了拍摄出完整的人脸,此时人应该适当靠近摄像头
【答案】B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ABC、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工作的,所以在人脸识别时,人脸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AC错误、B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当人脸靠近摄像头时,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经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大,故D错误。
故选项为:B。
【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和摄像头;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7.(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B.称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C.为了方便可以直接用手拿取砝码
D.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
【答案】D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
【解析】【解答】A.根据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规则可知,被测物体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A不符合题意;
B.称量过程中不能够再调节平衡螺母,应当通过移动游码或增减砝码来调节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在进行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不能用手拿砝码,以避免对砝码的损坏从而造成测量的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
D.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损坏天平,故D符合题意。
故选项为:D。
【分析】(1)天平的正确使用: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2)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
(3)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要用镊子夹取砝码和拨动游码;
(4)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8.(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三种不同的液体 a、b、c,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 a 的密度为 2g/cm3
B.三者的密度关系是 a>b>c
C.若体积相同,则 a、b、c 三种液体的质量之比为 1:2:4
D.若质量相同,则 a、b、c 三种液体的体积之比为 1:2:4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象可知,液体a的密度为,故A不符合题意;
B、体积相同的不同的物体,根据m=ρV可知,质量大的密度大,故ρa<ρb<ρc,故B不符合题意;C、若体积相同,根据图象可知,若a的质量为1g,则b的质量为2g,c的质量为4g,则a、b、c三种液体的质量之比为1:2:4,故C符合题意;
D、若质量相同,根据图象可知,则a、b、c三种液体的体积之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项为:C。
【分析】(1)由图中数据,结合密度公式可知a的密度;
(2)由图可知当a、b、c三个物体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大小关系,再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出a、b、c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
(3)若体积相同,根据图象可知a、b、c三种液体的质量之比;
(4)若质量相同,根据图象可知a、b、c三种液体的体积之比。
9.(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小南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把点燃的蜡烛正对凸透镜时,墙上出现了一个烛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墙上烛焰的像是实像
B.墙上烛焰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墙上手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若蜡烛远离墙面,且将透镜适当靠近墙面,则烛焰的像会变大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A、墙上出现了一个烛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是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实像能够用光屏承接,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墙上烛焰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若蜡烛远离墙面,且将透镜适当靠近墙面,物距变大,像变近,且像变小,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项为:D。
【分析】(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实像能够用光屏承接;
(2)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4)凸透镜成实像时,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10.(2024八上·重庆市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 刻度线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根据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故A错误
B. 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增大物距,像会变小,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
C. 根据折射光路的可逆性,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物距为5cm,物距在焦距内,光屏上不能成像,故D错误
故选择C
【分析】A.物距在一倍焦距二倍焦距之间时,物距在2倍焦距外
B.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距增加,像距减小,像变小
C.折射光路的可逆性
D.利用当物距15cm是在一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可以判断透镜的焦距7.5cm<f<15cm,根据物距小于焦距判断成像
11.(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玫瑰金(rosegold)”是一种黄金和铜的合金。小庆想买一件如图所示的玫瑰金工艺品送给他的朋友,商店的售货员告诉他们,这件合金工艺品是由金和铜两种金属混合而成的,其含金量为 80%(金的质量占金和铜总质量的百分比)。小庆朋友对商店售货员的话表示怀疑,于是便让小庆进行验证。小庆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测出了这件工艺品的质量为 900g,体积为 64cm3(为方便计算,假设金=18×103kg/m3,铜=9×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商店售货员的说法,这件工艺品的体积为 40cm3
B.根据小庆的实验数据,这件工艺品的密度是 13.5×103kg/m3
C.按商店售货员的说法,这件工艺品的密度是 16.2×103kg/m3
D.根据小庆的实验数据,这件工艺品的含金量是 72%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按商店售货员的说法,其含金量为80%,则金的质量为720g,铜的质量为180g,根据可得,这件工艺品所含铜的体积为,这件工艺品所含金的体积为,故A错误;
B.根据小庆的实验数据,由可得,这件工艺品的密度是,故B错误;
C.按商店售货员的说法,由可得,这件工艺品的密度是,故C错误;
D.根据小庆的实验数据,假设金的质量为m金1,则铜的质量为(900g-m金1),则总体积有代入数据解得,金的质量为m金1=648g,则含金量为,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根据其含金量为80%可知铜合金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这件合金工艺品中金和铜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根据小庆的实验数据和商店售货员的说法,可以直接代入公式求出工艺品的密度;
(3)根据小庆的实验数据,假设金的质量为m金1,则铜的质量为(900g-m金1),由密度公式进行分析。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6个小题, 每空1分,其作图4分, 共16分)
12.(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其中“削冰令圆”是把冰削成透镜,用于生火;该种透镜可以用来矫正图中 (选填“"乙”或“丙”) 图中的视力问题。
【答案】乙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从题意可知,需要利用该透镜生火,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图乙是远视眼,折光能力太弱,导致在视网膜后成像,需要配戴凸透镜。图丙是近视眼,是折光能力太强,导致在视网膜前成像,需要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据此分析判断该透镜的类型;
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径太短,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后方,造成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的矫正方法,需配戴凸透镜。
13.(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亚运会吉祥物饰品的高度场景,此时相对于刻度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宸宸的高度为 cm。
【答案】静止;28.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1)相对于刻度尺,宸宸的位置没有变化,故宸宸是静止的;
(2)分度值为1cm,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刻度尺的起始值为10.0cm,终点值为38.0cm,故宸宸的高度为L=38.0cm-10.0cm=28.0cm。
【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
(2)要弄清楚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刻度尺的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注意起始端从零刻度线开始的,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4.(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如图所示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 C919 大型喷气客机。假如某实心钢零件的质量为23.7kg,实心钢制零件的体积为 m3;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当把该零件改成实心铝合金材料后(零件的体积未发生变化),该零件的质量为 kg。(钢=7.9×103kg/m3,合金=2.4×103kg/m3)
【答案】3×10-3;7.2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实心钢制零件的体积为;
(2)当把该零件改成实心铝合金材料后(零件的体积未发生变化),该零件的质量为:
m=ρ合金V=2.4×103kg/m3×3×10 3m3=7.2kg。
【分析】(1)已知钢制零件的质量和钢的密度,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计算出该零件的体积;
(2)改成铝合金材料后,零件的体积不变,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计算该零件的质量。
15.(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2023 年 11 月 14 日,巴渝学校师生一同共聚云端进行“线上”升旗仪式,同学们齐唱国歌时,庄重的歌声是由于声带 产生的;老师们听到同学们线上发言声音嘹亮,这是指声音的 大。
【答案】振动;响度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由于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歌声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2)听到同学们发言声音嘹亮,这是由于声音的响度大。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16.(2022八上·临湘期中)如图所示,停表的量程是 ,读数为3min s。
【答案】0~15min;38.3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小表盘内的最大数值为15min,则量程为0~15min。停表的小表盘分度值为0.5min,指针所指时间在3min与4min之间(且超过3.5min);大表盘分度值为0.1s,指针所指时间在38.3s处;故停表读数为3min38.3s。
【分析】根据停表的最大时间判断量程;根据停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
17.(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一只空玻璃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为600g,把一个铝球A放入瓶中,A完全浸没于水中并沉底,此时玻璃瓶、水与铝球的总质量为685g;接着又放入一个铝球B,B也完全浸没于水中且沉底,此时玻璃瓶、水与两个球的总质量为743g。已知A、B两球体积相等,且其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球,则 (选填“A”或“B”)是空心的,其中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cm3(ρ铝=2.7×103kg/m3)。
【答案】B;10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题意可知,A、B两球体积相等,排出水的体积也相等,排出水的质量相等,设排开水的质量为m,则铝球A的质量为mA=m总-m0=685g+m-600g=85g+m,同理,铝球B的质量为mB=m总'-m0=743g+m-685g=58g+m,由于体积相同,空心球密度小,故空心球的质量小,故B是空心的。
(2)实心球的体积为
A空心球实心部分的体积为,
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分析】(1)由于A、B两球体积相等,排出水的体积也相等,排出水的质量相等,可设排开水的质量为m,则可得铝球A和B的质量的表达式,由于体积相同,空心球密度小可知质量小的B是空心的;
(2)由密度公式可得A和B实心部分的体积表达式,空心部分的体积即为两者之差。
18.(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请在图中画出物体、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
【答案】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步骤如下: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作对称点时,需留下作图痕迹,即对应点用虚线连线,并标出垂直符号);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用虚线连接A'B',则A'B'就是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作图如下: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别作出A、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然后用虚线连接各对称点,即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9.(2020八上·惠安期末)在图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分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20题8分,21题8分,22题8分,共24分)
20.(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如图所示,是小米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
(2)如图甲,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进行实验。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O 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用笔描出入射光 EO 和反射光 OF 的径迹。改变光束的入射角度,多做几次,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 ON 两侧的∠i 和∠r 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比较两者大小关系,这样的探究方式是为了____ (填“A”或“B”)。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B.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
(3)如图乙,纸板 ENF 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半面纸板 NOF 向前或向后折,这时在 NOF 上 (填“看得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是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使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可观察到反射光线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5)如果让光线逆着 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光路是的
【答案】(1)光路
(2)B
(3)看不到;存在;在
(4)靠近
(5)可逆的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1)实验中让光贴着纸板照射的目的是显示光路;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选B;
(3)第1空,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第2空,第3空,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反射光依然存在;
(4)若将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5)由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1)实验中让光贴着纸板照射的目的是显示光路;
(2)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3)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4)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5)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告诉的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
21.(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小周对有关光学实验进行较研究,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器材使烛焰和光屏以及透镜的中心在 上;器材在如图所示位置时,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该像为倒立、 的实像;
(2)在上述基础中,将光源适当远离透镜时,为使光屏上依旧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适当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调整好位置后,观察此时光屏上像的特点,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仔细观察该过程中蜡烛和光屏移动的距离,会发现 (选填“光屏”或“蜡烛”)移动的距离更远;
(3)由于燃烧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会出现在光屏上方,要让像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
(4)小周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透镜与光源之间,通过来回调节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找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同组小庆的眼睛近视度数更高,他取下小周的眼镜再将自己的眼镜拿来放在同一位置,保持光源和透镜位置不变,则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5)小庆同学继续换另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当移动透镜分别距离光屏 24cm 和 38cm 时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
A.12cm<f<24cm B.19cm<f<24cm C.12cm<f<19cm
【答案】(1)同一高度;等大
(2)靠近;照相机;蜡烛
(3)下
(4)远离
(5)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第1空,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和透镜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
第2空,由图可知,物距等于像距,能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由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则该像为倒立、等大的实像。
(2)第1空,将光源适当远离透镜时,为使光屏上依旧出现清晰的像,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光屏应靠近凸透镜;
第2空,观察此时光屏上像的特点发现,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以运用到照相机;
第3空,观察该过程中蜡烛和光屏移动的距离,会发现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蜡烛移动的距离较大,像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所以光屏移动距离较小;
(3)燃烧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会出现在光屏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由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偏转可知,应将凸透镜向下调节。
(4)小庆的眼睛近视度数更高,即是近视镜,他取下小周的眼镜再将自己的眼镜拿来放在同一位置,保持光源和透镜位置不变,由于近视镜是凹透镜,能将光发散,使像成在光屏后面,所以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5)移动透镜分别距离光屏24cm和38cm时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f<24cm<2f,38cm>2f,解得:12cm<f<19cm,故C正确,AB错误。故选:C。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当像距等于物距,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当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3)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则像的位置会偏高,即屏上像逐渐向上移动,为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凸透镜距离光屏20cm和34cm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根据光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以判断当v=20cm时,u=34cm,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v=34cm时,u=20cm,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
22.(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近几年,重庆市各区、县对老旧小区楼房进行外墙保温改造。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研究保温材料的各种性能及其应用。他们从市场上选择了三种常用的保温材料进行研究如图 1,材料相关信息如表。高空坠物存在安全隐患,同学们观察表格中缺少密度信息,于是选取了下表中的一种材料进行密度测量,如图所示。
项目 Ⅰ号 Ⅱ号 Ⅲ号
聚氨酯泡沫 聚苯乙烯泡沫 岩棉
吸水性% ≤0.08 ≤0.2 ≤5
隔音性 好 好 一般
最高使用温度℃ 75 65 600
Z/(kg/m2) 1.4 1.0 2.4
(1)小边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再将 移到零刻度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然后将一小块这种材料放在调好的天平上,让天平再次平衡后如图 2 所示,测出它的质量为 g;
(2)如图 3 所示,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的体积为 cm3;
(3)如图 3 所示,用铁丝将保温材料压入水中使其浸没,读出此时的体积,则该材料的密度为 g/cm3,此时测得的密度会比实际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由表中信息可知,保温材料的吸水性很小,忽略材料吸水性)
(4)当保温材料的厚度一定时,为了方便比较材料的性能,在表格中的项目里引入参数“Z”,单位为 kg/m2。同学们观察表格中的 Z,猜想它可能与材料密度有一定关系;
①若一栋楼某一侧面的面积为 300m2,则需要Ⅰ号保温材料的质量是 kg;
②三种材料厚度均为 5cm,请利用上述实验中测出的密度值计算出该材料的 Z 值,并推断出它是 (选填“Ⅰ号”、“Ⅱ号”或“Ⅲ号”)材料。
【答案】(1)游码;右;0.4
(2)60
(3)0.02;偏小
(4)420;Ⅱ号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第1空,使用天平前,应先将标尺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
第2空,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由“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可知,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所以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调节;
第3空,观察天平发现,标尺上分度值为0.2g,游码对应刻度值为0.4g,天平右盘中没有砝码,所以这种材料的质量为0.4g。
(2)观察量筒发现,量筒的分度值为2mL,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水面对齐的刻度为60mL,所以水的体积为60mL=60cm3。
(3)量筒的分度值为2mL,用铁丝将保温材料压入水中使其浸没,水面对齐的刻度为80mL,则保温材料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则该材料的密度,观察量筒中铁丝发现,浸入水中铁丝的体积较大,所以测得保温材料的体积偏大,由可知,测得保温材料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偏小。
(4) ① 一栋楼某一侧面的面积为300m2,由表中数据可知, Ⅰ号保温材料的Z=1.4kg/m2,则需要 Ⅰ 号保温材料的质量m=SZ=300m2×1.4kg/m2=420kg;
② 保温材料的体积为20cm3,厚度为5cm,则面积,这种材料的质量为0.4g,则该材料的Z值,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材料是Ⅱ号材料。
【分析】(1)天平调节平衡时,应先将标尺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即指针向右偏就向左调平衡螺母,指针向左偏就向右调平衡螺母,调左侧的还是右侧的平衡螺母都一样;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
(2)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最凹处相平;
(3)已知材料的质量和体积,用密度公式计算其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分析;
4)Z的单位kg/m2,根据密度值计算出该材料的Z值即可,由表格数据判断。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23题8分, 24题9分, 25题10分, 共27分)
23.(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2023 年 12 月 13 日下午,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教职工冬季趣味运动会在校足球场隆重举行,各年级老师积极参加,展现出阳光健康向上的运动风采。如图所示,在 50m 接力赛中,肖老师从起点跑至终点共耗时 8s。
(1)在 50m 接力赛中,肖老师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m/s?
(2)已知接力棒质量为 60g,体积为 100cm3。请问接力棒的密度为多少 g/cm3?
【答案】(1)解: 其平均速度是:
(2)解: 接力棒的密度为: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2)已知接力棒的质量和体积,利用算出密度。
24.(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十一期间,家住重庆的小王和小赵到峨眉山游玩。她们从家自驾到重庆西站,然后乘火车去眉山东站,8:20 从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处开始计时。又通过铁路 12306 网站查询列车的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车次 始发:重庆西站 终点:眉山东站 运行距离
C6024 7:04 10:17 327km
C6305 7:25 10:25 306km
C6347 8:00 11:24 315km
(1)她们以限定的最高时速行驶至重庆西站需要 0.5 小时,则交通标志牌到重庆西站的路程为多少 km?
(2)如果她们乘坐的是 C6305 次列车,那么该趟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
(3)该趟列车长 210m 正在匀速行驶,它在进入长 510m 的隧道口时鸣笛,站在隧道另一端的小明听到笛声后,又过了 38.5s 看到火车全部驶出隧道,已知声速为 340m/s,则此时火车运行的速度是多少 m/s?
【答案】(1)解: 由图可知,汽车在该路段的最大行驶速度为v=60km/h,
由 得,交通标志牌到重庆西站的路程为:
s=vt=60km/h×0.5h=30km;
(2)解: 由图可知,C6305次列车的行驶时间:
t1=10:25-7:25=3h,
该趟列车的平均速度:
(3)解: 火车进入长510m的隧道口时鸣笛,站在隧道另一端的小明听到笛声需要的时间为
又过了38.5s看到火车全部驶出隧道,故火车从刚进入隧道至完全驶出隧道需要的时间为t2=38.5s+t'=38.5s+1.5s=40s
总路程为s''=510m+210m=720m
故火车过隧道的速度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60表示汽车在该路段的最大行驶速度为60km/h,由速度公式计算出交通标志牌到沈阳站的路程;
(2)从列车时刻表中可知列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该趟列车的平均速度;
(3)列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所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度加上列车长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声音传510m的时间,根据小明听到笛声后,又过了38.5s看到火车全部驶出隧道可求出列车行驶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列车完全穿过隧道所需要的速度。
25.(2024八下·重庆市开学考)小熊在眼镜店配新眼镜时,店员给出的现在市面上主流镜片以及镜架的材料特性如表所示:
镜片 镜架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
透光率 92% 91%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0×103 4.8×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腐蚀 耐腐蚀
(1)小熊想配一副轻便的眼镜,选用了树脂镜片。已知每块镜片的体积为 5×10﹣6m3,新眼镜的镜片质量共为多少克;
(2)小熊的旧眼镜采用的是铜合金镜架,质量为 2.4×10﹣2kg。请问旧眼镜镜架的体积为多少 cm3;
(3)据店内用户反馈,佩戴舒适度好的镜架,质量不应超过 16g。在不改变镜架体积的前提下,至少需要将旧镜架中多少 cm3的铜合金替换成钛合金,才可以让镜架佩戴更舒适?
【答案】(1)解: 新眼镜的镜片质量共为m=ρV=1.3×103kg/m3×2×5×10-6m3=1.3×10-2kg=13g
(2)解:旧眼镜镜架的体积为
(3)解:佩戴舒适度好的镜架,质量不应超过16g,在不改变镜架体积的前提下,设需要将旧镜架中V0的铜合金替换成钛合金,
则该合金的质量为m总=m铜+m钛=ρ铜(3cm3 V0)+ρ钛V0=16g
解得:V0=2.5cm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由密度公式变形公式 m=ρV 可得新眼镜的镜片质量;
(2)由密度公式变形公式可得旧眼镜镜架的体积;
(3)可设在不改变镜架体积的前提下,设需要将旧镜架中V0的铜合金替换成钛合金,根据合金的质量,从而列出方程求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