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专练4 专项练增分提能(含解析)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题专练4 专项练增分提能(含解析)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18 18:5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题专练4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广东省博物馆馆藏大量珍贵文物。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  )
文物
选项 A.西周信宜铜盉 B.元玉壶春瓶 C.北宋木雕罗汉像 D.白地丝绸手绘花鸟
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武强木版年画——印刷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B.传统纺织工艺——棉花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C.易水砚制作技艺——沉积岩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烟花爆竹制作工艺——燃放烟花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合理开采海底储存的“可燃冰”可获得甲烷
B.可通过电解浓缩海水得到镁单质
C.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D.利用潮汐发电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下列劳动涉及的化学原理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原理
A 家务劳动:用热的Na2CO3溶液洗涤沾有油污的碗筷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
B 学农活动:帮助果农在储存水果的仓库中放置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砖瓦 乙烯是水果催熟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除去乙烯
C 工厂参观:玻璃厂用氢氟酸溶蚀玻璃生产磨砂玻璃 氢氟酸具有弱酸性
D 实践活动:用糯米酿制米酒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转变为乙醇
5.在制备和提纯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装置或操作不会涉及的是(  )
6.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Fe3O4粉末,紫色褪去,证明Fe3O4中有Fe(Ⅱ)
B.向Na2X溶液中缓慢滴加少量稀醋酸,无明显现象,证明酸性:H2X>CH3COOH
C.常温下,用玻璃棒蘸取某盐溶液滴在pH试纸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溶液的pH=7,该盐属于强酸强碱盐
D.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先变橙色,后变蓝色,说明氧化性:Cl2>Br2>I2
7.水体中的局部氮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2→NH属于氮的固定
B.图示转化过程中N元素表现出7种化合价
C.硝化过程中含N物质被氧化,反硝化过程中含N物质被还原
D.在NH、NH2OH、NO和NO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完全相同
8.H2和O2在钯的配合物离子[PdCl4]2-的作用下合成H2O2,反应历程如图。已知:Pd为第五周期第Ⅷ族元素,基态Pd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d10,[PdCl4]2-的空间结构为平面正方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PdCl4]2-中Pd原子为sp3杂化
B.在[PdCl2O2]2-和[PdCl4]2-中Pd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
C.第③步发生的反应为[PdCl2O2]2-+2HCl===H2O2+[PdCl4]2-
D.等物质的量的H2和O2发生反应时,反应①和反应②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2
9.苯酚和丙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异丙苯氧化法来生产苯酚和丙酮,物质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分子中均含手性碳原子
B.a、b、c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a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有6种(不包括a)
D.c、d反应生成的双酚A()的分子中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最多有5个
10.灼热的焦炭与水蒸气反应所得产物为H2、CO和少量CO2,为了检验产物中的H2和CO(假设气体均被充分吸收),设计如下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实验安全,应先点燃①处酒精灯,后点燃④处酒精灯
B.②③⑤中依次盛装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和澄清石灰水
C.④中黑色固体变红色,即可证明产物中含有H2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
D.若用碱石灰替换无水硫酸铜,也可以达到检验H2和CO的目的
11.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下列陈述Ⅰ和Ⅱ均正确但不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电解海水制取氯气和金属钠 Cl-可被氧化,Na+可被还原
B 高温、高压下,H2和N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氨 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均可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
C 从煤的干馏产物中获得苯、甲苯等化工原料 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
D 以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为原料生产铁 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
12.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 Ksp[Mg(OH)2]>Ksp[Cu(OH)2]
B 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加热片刻,冷却后取澄清液滴入新制的Cu(OH)2,加热 未见砖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未发生水解
C 向K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D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 先无现象,后溶液变成红色 Fe2+具有还原性
13.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 ΔH>0,反应起始时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为p,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如表。
t/s 0 20 40 60 80
n(N2O4)/mol 0.100 0.062 0.048 0.040 0.040
n(NO2)/mol 0 0.076 0.104 0.120 0.1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60 s内,NO2的平均反应速率v=1.1×10-3 mol·L-1·s-1
B.N2O4的平衡转化率为40%
C.该温度下,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p
D.80 s时,再充入0.03 mol NO2、0.01 mol N2O4,平衡逆向移动
14.“太空金属”钛广泛应用于新型功能材料等方面,工业上用钛铁矿(主要成分是TiO2,含少量FeO和Fe2O3)冶炼金属钛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钛原子核外有4个未成对电子
B.金属Mg与TiCl4可在氮气气氛条件下进行反应
C.步骤Ⅱ加热可促进TiO2+的水解
D.步骤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为TiO2+2Cl2+CTiCl4+CO
15.一种大型贮液蓄电电站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区失去电子,正极区阴离子数量减少
B.当Na+从左向右透过交换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3Br--2e-===Br
D.随着充电时间延长,Na2S4的量逐渐增大
16.常温下,向一定浓度的H3PO3(亚磷酸,)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或H2SO4溶液,溶液中lg或lg随溶液的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直线a代表lg与pH的关系
B.Y点溶液的pH=4.05
C.2H++HPO??H3PO3的平衡常数为108.1
D.pH=7时,c(Na+)>c(OH-)>c(HPO)>c(H2PO)
选择题专练4
1.B [A.西周信宜铜盉为青铜器,主要由铜合金制成的,A错误;B.元玉壶春瓶属于青花瓷,由陶瓷制成,属于硅酸盐,B正确;C.北宋木雕罗汉像是用整块木坯雕成,主要由木材制成的,木材的主要成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C错误;D.丝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D错误。]
2.D [A.印刷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故A错误;B.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B错误;C.沉积岩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D.燃放烟花爆竹是烟花爆竹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3.A [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水合物,所以合理开采海底储存的“可燃冰”可获得甲烷,选项A正确;B.利用海水制取镁单质,最终要电解熔融氯化镁,直接通过电解浓缩海水不能得到镁单质,选项B错误;C.蒸发过程为物理变化,所以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选项C错误;D.利用潮汐发电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选项D错误。]
4.C [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油污的主要成分为酯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再用水可以清洗干净,A正确;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吸收乙烯,减慢水果腐败,B正确;C.氢氟酸能与SiO2反应生成SiF4和水,反应中氢氟酸未表现酸性,属于氢氟酸的特性,C错误;D.制备米酒时,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乙醇,D正确。]
5.D [A.制备乙酸乙酯是用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进行,故A不符合题意;B.生成物乙酸乙酯需要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其中含有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在其中的溶解度,并分层,故B不符合题意;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层,需要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C不符合题意;D.乙酸乙酯的分离通过分液实现,不需要蒸发,故D符合题意。]
6.A [A.Fe2+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Fe3+无法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该实验现象可证明Fe3O4中存在Fe2+,A正确;B.该实验无明显现象,也可能是由于稀醋酸少量,只生成了NaHX,不能推出醋酸与H2X的酸性强弱,B错误;C.溶液呈中性的盐不一定是强酸强碱盐,如CH3COONH4,C错误;D.溶液变蓝,也可能是过量的氯水与KI反应生成I2,不能证明氧化性:Br2>I2,D错误。]
7.C [A.N2→NH为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属于氮的固定,A正确; B.N2、NH、NH2OH、NO、NO NO、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0、-3、-1、+3、+5、+2、+1,表现出7种化合价,B正确;C.硝化过程中N2→NH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错误; D.在NH、NH2OH中N为sp3杂化;NO和NO中N为sp2杂化;N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完全相同,D正确。]
8.C [A.[PdCl4]2-的空间结构为平面正方形,说明中心原子Pd不是sp3杂化,应为dsp2杂化,A错误;B.在[PdCl2O2]2-和[PdCl4]2-中Pd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B错误;C.根据反应循环图可知,第③步发生的反应为[PdCl2O2]2-+2HCl===H2O2+[PdCl4]2-,C正确;D.等物质的量的H2和O2发生反应时,反应①H的化合价由0→+1价,反应②O的化合价由0→-1价,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1,D错误。]
9.B [A.手性碳原子是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a、b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A项错误;B.a中苯环上含有烃链、b中含—OO—结构、C含酚羟基,故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项正确;C.a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苯的同系物的除苯环外可以含有一个取代基(—CH2CH2CH3),有1种;含有两个取代基(—CH3和—C2H5),有3种;含有3个取代基(3个—CH3),有3种;因此共有7种,C项错误;D.的中间碳原子为sp3杂化,因此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最多有3个,D项错误。]
10.D [灼热的焦炭与水蒸气反应所得产物为H2、CO和少量CO2,要检验产物中的H2和CO,需要除去产物中的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装置④的气体需要干燥,因此②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③中盛放浓硫酸,④中反应后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因此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说明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中有氢气,⑤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中含有CO。A.H2、CO不纯时加热易发生爆炸,为了实验安全性,应先点燃①处酒精灯,排出装置中空气后再点燃④处酒精灯, A正确;B.由分析可知,②、③、⑤中依次盛装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和澄清石灰水,B正确;C.H2和CO均还原CuO,当黑色氧化铜变红色,说明产物中一定含有H2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C正确;D.若用碱石灰替换无水硫酸铜,碱石灰可吸收水、二氧化碳,但不能检验水,因此不能用碱石灰代替无水硫酸铜,D错误。]
11.D [A.电解海水无法得到金属钠,阴极上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A错误;B.增大压强时,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大,但是活化分子总数不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B错误;C.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C错误;D.赤铁矿可被还原剂还原生成铁单质,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陈述Ⅰ、Ⅱ正确但是两者没有因果关系,D正确。]
12.D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均有沉淀生成,由现象不能比较Ksp的大小,A项错误;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加热后,应加入NaOH溶液使体系呈碱性,若不加NaOH溶液会导致实验失败,加新制Cu(OH)2加热,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但不能说明淀粉没有发生水解,B项错误;向K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Br-被氧化为Br2,但氯水过量,再加入淀粉KI溶液,过量的氯水可以将I-氧化为I2,无法证明Br2的氧化性强于I2,C项错误;KSCN溶液可用于检验Fe3+,滴加氯水后,溶液变红,Fe2+被氧化成了Fe3+,可以证明Fe2+具有还原性,D项正确。]
13.D [A.20~60 s内,NO2改变量为0.044 mol,则NO2平均反应速率v==5.5×10-4 mol·L-1·s-1,故A错误;B.平衡时N2O4物质的量为0.040 mol,则消耗N2O4物质的量为0.06 mol,则N2O4的平衡转化率为×100%=60%,故B错误;C.根据B选项得到平衡时N2O4物质的量为0.040 mol,NO2物质的量为0.12 mol,总的气体物质的量为0.16 mol,根据已知条件,得到平衡时气体总压强为1.6p,平衡时,p(NO2)=1.2p,p(N2O4)=0.4p,Kp==3.6p,故C错误;D.根据C选项分析得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0.18,80 s时,再充入0.03 mol NO2、0.01 mol N2O4,此时Q==0.225>K,则平衡逆向移动,故D正确。]
14.C [钛铁矿(主要成分是TiO2,含少量FeO和Fe2O3)加硫酸酸浸,浸出液中含铁离子、亚铁离子和TiO2+,加适量铁发生还原,将铁离子转变为亚铁离子,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提取出绿矾晶体,滤液经加热TiO2+水解得TiO2·H2O,分解得到粗TiO2后,加焦炭、氯气反应得到TiCl4,用Mg还原得到Ti。A.基态钛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24s2,有2个未成对电子,A错误;B.Mg为活泼金属,能与CO2、O2、N2、H2O等物质发生反应,故金属Mg与TiCl4必须在稀有气体氛围条件下进行反应,B错误;C.TiO2+会水解,步骤Ⅱ加热可促进TiO2+的水解,C正确;D.方程式未配平,步骤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为TiO2+2Cl2+2CTiCl4+2CO ,D错误。]
15.C [根据装置图可知,左端电极为负极,化合价升高,电极反应式为2S-2e-===S,右端电极为正极,化合价降低,电极反应式为Br+2e-===3Br-,据此分析;A.放电时,该装置为原电池,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负极区失去电子,正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Br+2e-===3Br-,阴离子数量增多,故A错误;B.负极电极反应式2S-2e-===S,正极电极反应式Br+2e-===3Br-,为了平衡电荷,Na+从左侧向右侧透过交换膜,此时为放电过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充电时,电池正极接电源的正极,阳极反应式为3Br--2e-===Br,故C正确;D.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S+2e-===2S,Na2S4的量逐渐减小,故D错误。]
16.D [A.随pH的增大c(H3PO3)减小、c(HPO)增大,因此lg增大,lg减小,即直线a代表lg与pH的关系,直线b代表lg与pH的关系,A正确;B.依据图像信息及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可求出H3P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10-1.4,Ka2=1×10-6.7,Y点为两直线的交点,即c(HPO)=c(H3PO3),可得Y点存在c2(H+)=Ka1×Ka2=10-8.1,即pH=-lgc(H+)=4.05,B正确;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Y点时c(HPO)=c(H3PO3)、c2(H+)=10-8.1,K==108.1,C正确;D.Z点pH=6.7,c(HPO)=c(H2PO),pH=7时,溶液为NaH2PO3和Na2HPO3的混合溶液,c(Na+)>c(HPO)>c(H2PO)>c(OH-),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