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六国论》作业设计 (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2《六国论》作业设计 (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8 18:5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团队所在学校(签章):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及册次:高一年级必修(下)
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第八单元《六国论》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不超过4个):
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说明(500 字以内) 第八单元为必修(下)的古文单元,该单元的四篇文章,有直言进谏、警示君王的奏疏,有据理辩争、剖白心迹的书信,有立足现实、评说盛衰的辞赋,有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的史论。不管哪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匡世济民的责任与当担,古代优秀的士人,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在其位,谋其政,以期有补于世用;不在其位,仍能心系庙堂,时时牵挂国事,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拳拳之心。因此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的情怀,学习以史为鉴的写作手法,掌握议论文的基本写法,学会写议论文。该作业为第三课时作业,是在梳理了文言实词、句式,理解了内容及作者的情怀后手法的探究。《六国论》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古代论述类文章,掌握这篇文章的论证方法,对我们阅读和写作议论文大有帮助。通过此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能够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能够准确辨别,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学以致用!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 性作 业 作业一: 回顾旧知,情景默写。 1.苏洵《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诸侯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 “ , ”。 2.苏洵《六国论》中,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和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这一主旨的句子是“ , , 。” 3.苏洵《六国论》中归纳燕、赵、齐三国灭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 作业二: 回顾旧知,翻译上节课讲的重点句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作业三: 查找资料,了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 作业一 1.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不赂者以赂者丧 作业二: 想想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2)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送给它越多,秦侵犯那些国家(就)越厉害。 1.此节课为第三节课,主要内容为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但对课文句子的梳理翻译不可忽视,所以设计了第一个和第二个题。 2.查找资料,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为后面的作业做准备。 高一1-14班学生 10分钟 简单
发展性作业 对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两个容易混淆的论证方法做专门分析。 作业一: 填空题: 1.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比方抽象的观点、道理,使说理更加形象易懂的论证方法叫 2.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叫 。 答案:1.比喻论证 2.类比论证 作业二: 主观题: 试举一个学过的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例子,体会两者的区别。 参考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拿来主义》中,鲁迅将文化遗产喻做大宅子,将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喻做鱼翅。 议论文的三要素在论述类文章的第二题是经常会考到的试题,从几次考试学生的情况来看,掌握的并不好,《六国论》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古代议论类文章,掌握了这篇文章论证方式,对考试中的第二题大有帮助。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学生区别起来有的难度,因此有必要专门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举例更方便学生把握。 高一1-14班学生 8分钟 1.题简单。 2.题中等难度。
课中 基础 性作 业 作业: 主观题: 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在文章中找出依据,并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 对比论证:“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和“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形成对比。突出强调祖先开创基业的艰难和子孙丢失土地的容易,使论述更加深刻有力。 将“然则诸侯之地有限”和“暴秦之欲无厌”形成对比。 道理论证:地有限,欲无厌,奉之弥繁,便会侵之愈急,至于颠覆就在情理之中了。 引用论证:引用古人的话语“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引用古文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比喻论证: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把子孙丢弃土地的容易比作小草,毫不爱惜。 假设论证: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以退为进,使论证更加真实、可靠。 1.《六国论》中有很丰富的论证方法,学生能准确找出来,说明这些说理方法学生掌握了;如果找的不好,说明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下来还要针对性的讲解。 高一1-14班学生 10分钟 中等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主观题: 找出《谏太宗十思疏》第一段和《答司马谏议书》第三段的论证方法,并举例阐述。 参考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第一段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正反对比说理:先从正面阐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 、剖析,使说理更透彻。 比喻说理:思国之安者,要积其德义,就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样,从流水、树木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使说理更加的生动形象。 《答司马谏议书》举例论证、假设论证。 举例论证:列举了盘庚迁都的例子,表明自己不会为怨诽之多而退缩的坚定态度。 假设论证:“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以让步假设的论证方法,更加决绝地表明自己坚持改革的态度。 作业二: 找出《劝学》《拿来主义》两篇文章的主要论证方法,举例阐述。 参考答案:《劝学》论证方法: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运用古人的话得出中心论点。 正反对比论证:蚯蚓身体柔软,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蟹身体坚硬,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寄居存身的地方形成对比,突出专一的重要性。 比喻论证: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来比喻学生和师长之间的继承关系,学生若努力学习,将来可能会超过师长。 举例论证:列举了蚯蚓和蟹两种动物来说明用心专一的作用。 《拿来主义》类比、对比、举例、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第八段开头,譬如吧,点明了要用比喻说理的方式进行论述。接着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徘徊不敢进门的孱头”比喻软弱无能、害怕继承的逃避主义者。 类比论证:将尼采与自诩为地大物博的中国类比,指出了一谓送去的危害。 对比论证: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对比,三种错误的做法和“拿来主义”对比,鲜明的指出了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让人警醒。 让学生学会迁移运用,能够准确的辨析、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高一1-14班学生 20分钟 中等难度
课后 基础 性作 业 作业: 小练笔: 下面的文字论证方法单一,请加入新的论证方法,使其说理更加透彻,加至少一种论证方法。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参考答案: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自古“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引用论证),贫困让人学会努力、学会思考、学会成长。司马光出身贫寒的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他们因为贫穷,才更知道珍惜,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摆脱。因为贫穷,才会在黑暗中长途跋涉,在逆境中执着前行。(因果论证)假若他们因为逆境一蹶不振,我们今天就看不到他们的辉煌成就(假设论证)。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学以致用,通过修改干瘪的议论文,让学生能够明白丰富的论证方法能够使文章说理更深刻、有力。 高一1-14班学生 10分钟 较困难
发展性作业 作业: 小练笔: 以“幸福从哪里来?”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运用至少两种论证方法。 通过修改,学生对论证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再用自己写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应的论证方法。 高一1-14班学生 20分钟 困难
注:本表格可根据作业设计内容需要拓展、延长。作业设计涉及多课时的,应在此表中具体注明课时序号(例:第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