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运动和力3.4-3.6(二)(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 B.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
C.在空中匀速竖直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D.沿光滑斜坡滚下的小球
2.一个重100N的物体,受到100N竖直向上的拉力时,则该物体( )
A.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一定处于匀速上升状态
C.一定处于匀速下降状态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3.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
A.减小为原来的 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4.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盘子的惯性将盘中的水泼出去
B.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所以月球上的物体也有惯性
C.汽车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的作用,乘客因而向前倾
D.汽车驾驶员和乘客系上安全带能减少惯性,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5.如图甲所消防队员小王进行爬杆训练的示意图,在某次爬杆训练中,小王沿杆竖直向上运动的v(速度)﹣t(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6s时间内,小王沿杆匀速向上运动
B.6s至15s时间内,小王沿杆上爬的距离是5.4m
C.0至18s时间内,小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D.15s至18s时间内,小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6.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10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 )
A.10N 水平向右 B.14N 水平向左
C.6N 水平向左 D.4N 水平向右
7.如图所示是炮弹的运行轨迹,当其运动到最高点时,若外力突然消失,则炮弹将( )
A.处于静止状态 B.按原来的轨迹运动
C.竖直向下做变速运动 D.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8.如图所示,第一次甲单独用50N的力推墙,第二次甲推墙的力不变,乙用30N的力向左推甲,前后两次,人均未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两幅图中,墙壁都受到50N的推力
B.乙受到地面3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第二次推时,甲受到地面2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D.第二次推时,墙壁受到80N的推力
9.如图所示,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茶杯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和茶杯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10.如图所示,一个小球被竖直抛向空中,上升过程中经过A点到达最高点B点。如果小球到达A点处时,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
A.立即静止在空中A点
B.继续向上运动一段,最后静止在B点处
C.以A点时的速度匀速直线向上运动通过B点
D.继续向上运动一段,到达B点处后匀速直线向下运动
11.公交车上常有“车未停稳,请勿下车!”的标语,主要是因为人从行驶的公交车上下来时很容易摔倒,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①人的脚着地后受到地面阻力的作用而停下来
②人向公交车行驶的方向摔倒
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④从行驶的公交车上下来的人与车共同处于运动状态
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12.如图所示是从水平匀速飞行的轰炸机上先后投下的三颗炸弹,在不计空气阻力情况下,能正确反映飞机和三颗炸弹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13.用测力计两次拉动重为G的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次运动的s﹣t的图像如图所示,其对应的测力计示劲分别为F1、F2,则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
B.F1<F2
C.F1>F2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14.一个水平桌面上用力F推木块后,木块离手向右做直线运动,部分运动轨迹的频闪摄影照片如图,频闪摄像是指相机闪光灯在相等时间内闪亮一次,拍摄下此时木块的位置。
(1)木块离手后继续向右做直线运动,是由于木块具有 。
(2)下图中能表示照片中的木块所受力的示意图的是 。
1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一定滑轮,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桌面上质量为0.4kg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重为0.5N的砝码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小盘内放重为1N的砝码时,木块正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小盘内放上重为1.5N的砝码时,小盘拖动木块向右加速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
16.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30N,被50N的水平压力F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物体乙重60N,在40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 和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 。在乙图中拉动物体向右做加速运动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乙将 (“变大”、“不变”或“变小”)。
17.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50N的水平力作用在B物块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N;若将F2=8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一起做直线运动,则桌面对A物块的摩擦力为 N。
18.如图甲,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及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t=1s时,物体处于 状态,物体所受摩擦力为 N:当t=3s时物体所受摩擦力为 N;当t=5s时,物体所受摩擦力为
N。
19.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 (选填“会”或“不会”)相撞。
20.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5000牛的货物静止时,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 5000牛;当货物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时,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 5000牛;当货物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 5000牛。(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1.如图所示的是伽利略斜面实验。
(1)让小球从左侧斜面上一定高度的A处由静止释放,摩擦和空气阻力不可忽略,则小球
(选填“能”或“不能”)到达右侧斜面相同的高度C处。
(2)减小右侧斜面的倾角,忽略摩擦和空气阻力,则小球到达右侧斜面相同的高度C处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小球将处于 (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如果右侧斜面变为水平面,小球从左侧斜面滚到水平面后,若忽略摩擦和空气的阻力,则小球将保持 状态。
三、探究题
22.小秋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选填“微小量放大”“模型”或“控制变量”)法。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 (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 (选填“快”或“慢”)。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的物体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四、解答题
23.物体A在20牛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2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受到地面阻力为物体重力的0.1倍(g取10牛/千克),求:
(1)当A物体换以4米/秒的速度在原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用水平拉力F的大小。
(2)物体的重力G。
(3)物体的质量m。
24.如图所示是我国研发的四轮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科考队在附近遥控机器人。若机器人质量为500kg,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0cm2(g=10N/kg)。
求:(1)机器人对水平冰面的压力为多少?
(2)若南极某处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4×104Pa,该机器人能顺利通过该冰面吗(通过计算说明)?
答案
1.解: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其运动路线不是直线,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故不是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速度越来越快,故不是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在空中匀速竖直下降的跳伞运动员,其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均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故C正确;
D、沿光滑斜坡滚下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快,故不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2.解:物体所受重力等于拉力,所以受力平衡,则可能处于静止状态,可能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
故选:D。
3.解:物体静止和匀速下滑,都是平衡状态,所受平衡力为重力和摩擦力,根据平衡力特点可知:摩擦力等于重力,而重力不变,所以两次摩擦力不变。
故选:B。
4.解:A、将盘中的水泼出去是利用水的惯性,故A错误;
B、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在月球上同样具有惯性,故B正确;
C、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
D、系安全带不能改变驾驶员和乘客的质量,所以不能改变他们惯性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5.解:A、由图象知0﹣6s时间内,小王沿杆加速向上运动,故A错误;
B、由图象知,6s至15s时间内,小王沿杆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6m/s,故6s至15s时间内上爬的距离是s=vt=0.6m/s×9s=5.4m,故B正确;
C、0至18s时间内,小王沿杆竖直向上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故C错误;
D、由图象知,15s至18s时间内,小王做减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小于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6.解:由图知,木块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则木块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与木块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水平向右;
木块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处于静止状态,即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滑动摩擦力f=F=4N;
由上分析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解:如图从炮口斜向上射出的炮弹,当它运动到最高点的一瞬间,还有一个向左前的速度,当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全部消失时,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D。
8.在两次推墙的过程中,甲、乙二人均未运动,所以两次甲、乙二人均受到平衡力作用,甲、乙受力分析如下: 第一次甲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甲受力的示意图,如下图: 图1第一次推时甲的受力示意图第二次甲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甲受力的示意图,如下图:
第二次乙对甲的推力与甲对乙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乙受力的示意图,如下图:
图3第二次推时乙的受力示意图AD、第一次墙受到的推力为50N,第二次墙受到的推力等于甲的推力,仍为50N不变,故A正确,D错
误; B、乙在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结合图3可知,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30N,方向向
左,故B正确; C、第二次推时,甲仍然静止,受到平衡力作用, 结合图2可知,甲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20N,方向向
左,故c正确. 故选D.
9.解: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茶杯受到的重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且方向相同,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等于桌子和茶杯的总重力,故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等于桌子和茶杯的总重力,茶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茶杯的重力,故二者大小不等,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处于平衡状态,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和茶杯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10.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因此当小球上升到A点处时,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即小球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小球由于惯性,以A点时的速度匀速直线向上运动通过B点;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解: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后,很容易摔倒,是因为:
人原来与车共同处于运动状态④,人的脚着地后受地面摩擦力作用而停下来①,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③,使得人向车行驶方向摔倒②。
故选:A。
12.解: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从飞机上先后投下三颗炸弹后,炸弹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继续向前飞行,炸弹在下落过程中,都是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受重力的作用,同时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故三颗炸弹下落时,在同一竖直方向上,且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变大。
故选:B。
13.解:由两次运动的s﹣t图像和做竖直向上运动可知:
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都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拉力为一对平衡力,
所以F1=F2=G。
故选:A。
14.解:(1)木块离手后继续向右做直线运动,是由于木块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木块离手后,不再受到人的推力,由于惯性继续向右做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木块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断变小,可知木块做减速直线运动,
所以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同时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图中能表示照片中的木块所受力的示意图的是C。
故答案为:(1)惯性;(2)C。
15.解:(1)木块静止时,所受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等于拉力,f=F=0.5N;
(2)当木块受到1N的拉力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此时的滑动摩擦力为f=F=1N;
(3)当小盘内放上重为1.5N的砝码时,小盘拖动木块向右加速运动,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故滑动摩擦力不变,仍为1N。
故答案为:0.5;1;1。
16.解:(1)以物体甲为研究对象,甲物体受力如图甲所示;
以乙物体为研究对象,乙物体受力如图乙所示;
(2)甲物体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
由平衡条件得:f甲=G甲=30N;
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上,
由平衡条件得:f乙=F乙=40N;
(3)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所以在乙图中拉动物体向右做加速运动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故答案为:30N;40N;不变。
17.解:(1)甲图中推力在B上,以AB为研究对象,AB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受到的推力F1与摩擦力平衡,以B为研究对象,相对于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其受到的推力F1与摩擦力平衡,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50N;
(2)若将F2=8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乙图中推力作用在A上,此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所以A所受的摩擦力仍为50N。
故答案为:50;50。
18.解:(1)由图乙的v﹣t图象可以知道,在0~2s内,物体速度为零,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当t=1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由图乙的F﹣t图象可知在0~2s内,推力F1=1N,此时物体静止,
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此时摩擦力f静=F=1N;
(3)由图乙的v﹣t图象可知,在4~6s内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由平衡条件可知,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与推力F是一对平衡力,即f=F,
由图乙的F﹣t图象可知,在4s~6s内,推力F=2N,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f=F=2N,
则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
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与地面间的压力决定,
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t=3s时与时间在4s~6s内,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的材料、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与地面间的压力相同,因此t=3s时摩擦力为2N。
故答案为:静止;1;2;2。
19.解:小车停止前,AB物块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物体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
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物体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物体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故答案为:不会。
20.解:(1)当钢丝绳吊着重5000牛的货物静止、匀速上升、匀速下降时,钢材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钢丝绳对钢材的拉力都是5000N。
故答案为:等于;等于;等于。
21.解:(1)让小球从左侧斜面上一定高度的A处由静止释放,摩擦和空气阻力不可忽略,则运动过程中,有一部分机械能转换为内能,故小球的机械能变减小,因此小球不能到达右侧斜面相同的高度C处;
(2)减小右侧斜面的倾角,忽略摩擦和空气阻力,则小球到达右侧斜面相同的高度C处,其速度为0,若所受的力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则小球将处于静止状态;
(3)如果右侧斜面变为水平面,小球从左侧斜面滚到水平面后,若忽略摩擦和空气的阻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将以到水平面后的速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1)不能;(2)静止;(3)匀速直线运动。
22.解:(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里采取得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滑行的距离越远。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2)远;慢;(3)不需要。
23.解:(1)物体A在20牛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2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摩擦力为f=F=20N;
当A物体换以4米/秒的速度在原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仍为20N,拉力和摩擦力仍为平衡力,故拉力F=20N;
(2)物体受到地面的阻力为物体重力的0.1倍,则物体受到的重力:G===200N;
(3)物体的质量为:m===20kg。
答:(1)当A物体换以4米/秒的速度在原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用水平拉力F的大小为20N。
(2)物体的重力G为200N。
(3)物体的质量m为20kg。
24.解:(1)机器人的重力为:G=mg=500kg×10N/kg=5000N,
机器人对冰面的压力:F=G=5000N;
(2)机器人对冰面的压力S=4×1000cm2=0.4m2,
则机器人对冰面的压力为:
,
因为p<4×104Pa,机器人可以顺利通过该冰面。
答:(1)机器人对水平冰面的压力是5000N;
(2)该机器人可以顺利通过冰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