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3.6摩擦力(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下 3.6摩擦力(三)(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19 09:0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运动和力3.6摩擦力(二)(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摩擦力的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B.滑动摩擦力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摩擦力一定是有害的 D.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摩擦力
2.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老师仍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B.人无法走路
C.火柴头难以划燃 D.自行车刹车失灵
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木块一定不受摩擦力的是(  )
A.木块静止 B.木块匀速运动 C.木块静止 D.木块匀速下滑
4.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较甲、乙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甲实验中加速拉动木块,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会变大
C.实验中测力计斜向上匀速拉动木块时,依然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D.比较乙、丙两幅图,可以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在研究摩擦力时,小明同学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 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A. F1=F2>F3 B. F1>F2>F3
C. F2>F1>F3 D. F16.如图所示,某同学用40N的水平力将重5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是(  )
A.40N B.50N C.10N D.90 N
7.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力的是(  )
A.行李箱下安装滚动轮子 B.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C.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D.自行车用久了,在轴承处加润滑油
8.如图是“竹筷提米”实验。玻璃杯和米被慢慢提起后,整体静止,则米对筷子的摩擦力的方向是(  )
A.竖直向下 B.垂直向上
C.竖直向上 D.向上、向下都可能
9.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应在木块(  )
A.未被拉动时 B.刚被拉动时 C.匀速直线运动时 D.刚刚停止运动
10.关于人走路时,使人向前运动的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蹬地时鞋底对地面向前的摩擦力 B.蹬地时鞋底对地面向后的摩擦力
C.蹬地时地面对鞋底向后的摩擦力 D.蹬地时地面对鞋底向前的摩擦力
(多选)11.如图所示,用6N的水平拉力F拉动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物体B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4N,方向水平向右
B.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左
C.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4N,方向水平向左
D.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6N,方向水平向左
二、填空题
12.地铁已成为城市的主要绿色交通工具之一,如图是安检时传送带运行的示意图,某乘客把一行李箱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在行李箱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行李箱    (选填“受到”或“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当传送带突然停止运动,行李箱继续向前运动,在行李箱停下来之前,所受摩擦力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爬杆是一项有益的体育运动,王明同学在爬杆的过程中,手紧紧地握住杆向上爬,则他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是   摩擦力(填“滑动”或“静”),方向向   ;当他抱住杆滑下时,他的身体受到的是   摩擦力,方向向   。
14.“我劳动,我快乐”。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常用的搓衣板,它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    来增大摩擦的;洗刷衣服时,刷子与衣服之间的摩擦为    (选填“滑动”或“滚动”)摩擦。
15.在一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若仅增大拉力,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6.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50N的水平力作用在B物块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N;若将F2=8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一起做直线运动,则桌面对A物块的摩擦力为   N。
17.如图是小明用抹布做清洁时的情景,当小明向左擦拭桌面时,桌面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______的,为了擦干净桌面上一小团“顽固”污渍,他加大了用力,这是为了______。
三、探究题
18.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英做了如图甲所示的三次实验,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实验中第1次和第2次用相同的长木板,第3次用表面更加粗糙的长木板。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    。
(2)比较1、2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   。
(3)刚开始小英做第1次实验时控制不好力度,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木块在第7s时的摩擦力为    N。
(4)小芳同学将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这样改进的好处是    。
19.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   运动,根据   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②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小杨同学根据图中的甲和乙图进行实验可以验证猜想
   (填字母序号)的正确或者错误。
A.与压力大小有关 B.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D.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③若图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0.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同学所用器材如图甲所示其中长木板B的表面比A的表面更粗糙,物块各表面的粗糙程度均相同,它的长、宽和高分别是10cm、8cm和6cm。
将物块放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再把砝码放在物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块,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块放置情况 接触面 压力情况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平放 A一物块 100g的砝码放在物块上
2 平放 B一物块 100g的砝码放在物块上 2.2
3 平放 B一物块 200g的砝码放在物块上 2.4
4 侧放 B一物块 100g的砝码放在物块上
(1)第1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是    N。
(2)由1、2两次实验可知:压力相同时,物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越粗糙,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越小/越大)。由2、3两次实验可知:增加物块上砝码的质量,从而增大    (砝码对物块/砝码对长木板/物块对长木板)的压力,这样就可以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的关系。
(3)第4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是    N。
(4)由于实际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原因可能是    ;某同学改编了实验,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一木块A,木块下面是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相对地面木块A是静止的,木块A受到的是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变大/变小/不变)。
2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B.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是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1)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的一次实验操作中的情景,其错误之处是    。
(2)为验证猜想B,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在木块上加放砝码
B.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C.使木块侧放减小接触面积
D.在粗糙程度不同接触面上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
(3)小明同学用一个表面平整的长木板、一个长方体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边所示的表格中。小明同学的实验可以验证猜想    (填字母代号).
次数 压力 接触面 木块放置 测力计示数
1 一木块 木板面 平放
2 一木块 木板面 侧放
3 一木块 木板面 立放
(4)当验证A、B、C三个猜想的实验完成后,在本实验所用的器材基础上,如果再给你几只相同的圆铅笔,你还能再探究另外一个与摩擦力有关的什么问题?请写出这个问题  。
答案
1.解:A、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故A说法正确;
B、滑动摩擦力也可以是物体运动的动力,如物体在传送带摩擦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则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故B错误;
C、生活中的摩擦力并不都是有害的,比如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就是有利的,C说法错误;
D、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也会产生摩擦力,并不是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摩擦力,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2.解:A、老师在黑板上写字也是依靠粉笔与黑板的摩擦力,摩擦力消失时,是无法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因此A选项说法错误;
B、人走路是依靠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当摩擦力消失,人将无法走路,故B选项说法正确;
C、火柴头是依靠摩擦力将其划燃的,当摩擦力消失,火柴头是无法划燃的,因此C选项说法正确;
D、自行车的刹车也是利用摩擦力使车停下来的,当摩擦力消失后,自行车的刹车将失灵,因此D选项的说法正确。
故选:A。
3.解:A、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既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运动趋势,所以物体和地面之间不存在摩擦力,符合题意;
B、物体受到拉力作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和地面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物体和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C、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有下滑的趋势,物体和斜面之间存在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D、物体沿着斜面匀速下滑,存在相对运动,物体和斜面之间存在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解:A、比较甲、乙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摩擦力不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故A错误;
B、实验中加速拉动木块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不变,故B错误;
C、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测力计斜向上匀速运动拉动木块时,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不相等,故C错误;
D、比较乙、丙实验,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摩擦力不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故D正确;
故选:D。
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前两次实验中,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相同,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相同,
且由于木块做匀速运动,所以拉力等于摩擦力,故前两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即
第三次实验,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了摩擦力的大小,此时木块仍做匀速运动,所以此时所受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相等,但由于此时摩擦力变小,所以测力计的示数 于 和
综合上面两种情况可得: $F_1=F_2>F_3.$
故选:A。
6.解:如图所示,由于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物体A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重力,还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摩擦力为50N。
故选:B。
7.解:A、行李箱下安装轮子,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故A错误;
B、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来减小摩擦。故B错误;
C、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正确;
D、自行车用久了,在轴承处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来减小摩擦。故D错误;
故选:C。
8.解:玻璃杯中的处于静止状态,玻璃杯和米受到重力的作用,还会受到筷子对米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米对筷子的摩擦力的方向上竖直向下的。
故选:A。
9.解: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且此时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平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可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故选:C。
10.解:人走路时,人脚蹬地面,给地面一个向后的力,反过来地面给人一个向前的力,使人前进。
故选:D。
11.解:A、因B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受到测力计向左的拉力和A对B向右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A对B=F示=2N,故A错误;
B、因A对B的摩擦力和B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B对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2N,故B正确;
CD、因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B对A向左的摩擦力、地面对A向左的摩擦力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由力的合成可得:fB对A+f地=F,则地面对A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地=F﹣fB对A=6N﹣2N=4N,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2.解:(1)在行李箱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行李箱与传送带之间相对静止,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2)在行李箱停下来之前,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所受滑动摩擦力不变;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向右运动,则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故答案为:不受;不变。
13.解:因为手和杆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只是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手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此时摩擦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当他抱住杆滑下时,他的身体相对于杆发生运动,因此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向上。
故答案为:静;上;滑动;上。
14.解:由图可知,搓衣板表面有很深的花纹,它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
洗刷衣服时,刷子在衣服上滑动,因此它们之间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
故答案为:粗糙程度;滑动。
15.解:该测力计的每一个大格是1N,每一个小格是0.2N,故此时的示数是1.2N;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故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2N;
当拉力增大后,因为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仍等于重力,没有变化,而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2;不变。
16.图中推力在B上,以AB为研究对象,AB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受到的推力F1与摩擦力平衡,以B为研究对象,相对于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其受到的推力F1与摩擦力平衡,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50N;
(2)若将F2=8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乙图中推力作用在A上,此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所以A所受的摩擦力仍为50N。
故答案为:50;50。
17.当小明向左擦拭桌面时,抹布相对于桌面向左移动,则抹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右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桌面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左的;
为了擦干净桌面上一小团“顽固”污渍,他加大了用力,这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故答案为:向左;增大摩擦。
18.解:(1)实验时为了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比较1、2两次实验,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所以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故结论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由图丙知:2~6s物体做匀速运动,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图乙知此过程的拉力为3N,所以滑动摩擦力为3N;6~8s物体做减速运动,但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仍为3N,故第7s时,摩擦力为3N。
(4)木块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拉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因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方向水平向左,故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右;
改进后,木块与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拉动木板运动,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一方面,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另一方面,由于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运动;(2)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3;(4)水平向右;不用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另外,由于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
19.解:①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②由甲、乙两图可知,接触面相同,压力不同,故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故A正确;
③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增大拉力,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 不变,故滑动摩擦力将不变。
故答案为:①匀速直线;二力平衡;②A;③不变。
20.解:(1)第1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测力计分度值为0.2N,该示数是1.8N;
(2)实验中,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测力计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长木板B的表面比A的表面更粗糙,由1、2两次实验可知,将物块分别放在A、B之上,压力相同,物块在B上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较大,故得出:物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越粗糙,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
由2、3两次实验中,物块都放在B之上,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可知:增加物块上砝码的质量,从而增大 物块对长木板的压力,这样就可以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的关系;
(3)第4次实验中,物块放在B之上,与第2次实验相比,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积大小不同,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相同,故受到的摩擦力相同,故弹簧测力计示数是2.2N;
(4)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主要原因是:难以保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木板向左运动,所以A相对于木板向右运动,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且方向水平向左;
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因为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不变,则测力计示数不变。
故答案为:(1)1.8;(2)越大;物块对长木板;(3)2.2;(4)难以保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不变。
21.解:(1)由图知,测力计未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此时拉力与摩擦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关系,则不能正确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D正确;
(3)由表格中数据知,压力和接触面相同,木块放置的情况不同,造成了受力面积的不同,根据测力计的示数便可验证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即能够验证猜想C;
(4)把圆形的铅笔平放在木块的下面,拖动木块,可以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所以实验中可以探究滚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故答案为:(1)拉力方向不水平;(2)D;(3)C;(4)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