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8 21:45:04

文档简介

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
地理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时长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我国行政区划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分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山脉、土壤 B. 气候、河流 C. 山脉、河流 D. 植被、山脉
2. 各省级行政区( )
A. 有明确的面积和界线 B. 区内地形类型相同
C 气候类型均不同 D. 区内生产方式相同
如为桂林龙胜菜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江河——森林——丛塞——梯田生态系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维持这一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
A. 江河 B. 森林 C. 村寨 D. 梯田
4. 村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A. 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 为了就近砍伐森林 C. 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 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下图示意1981~2006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其中I、Ⅲ为植被指数上升区,Ⅱ为植被指数稳定区,Ⅳ为植被指数下降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有关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图中各区域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 上图中各区域是以经纬度为标准划分的
C. 上图中各区域之间植被特征差异较大
D. 上图中各区域大小不一,为不同层次的区域
6. Ⅱ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 )
A. 荒漠、草原 B. 森林、草原 C. 山地针叶林 D. 针阔混交林
读下图,甲、乙、丙分别代表我国三个经济地带,根据图示各经济地带产业结构比例及人口总量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根据图中信息,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应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逐步转移到甲地带
B. 甲地带地理区位闭塞,人们紧迫感、危机感较强
C.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主体分布于乙地带
D. 丙地带应首先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8. 下列国土整治项目中,属于乙地带的是( )
A 西气东输工程 B.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
C. 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 D.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9. 下图示意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据此完成图中序号所示区域突出荒漠化问题的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B. ②地——围湖造田
C. ③地——不合理的灌溉 D. 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材料中提及“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
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1. 在我国,与湿润系数空间分布规律最接近的是( )
A. 人口密度 B. 植被密度
C. 交通线密度 D. 湖泊密度
呼伦贝尔已探明及预测的煤炭资源储量为1572亿吨,多属于适宜用于发电的褐煤;共有煤田60多处,储量超过100亿吨的就有6处,这些煤田大部分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结构稳定。下图示意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交通及城镇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 )
A. 开发历史悠久,技术和资金雄厚 B. 距蒙古和我国西北地区较近,市场广阔
C. 地处西部,环境承载力大 D. 靠近铁路、公路线,交通运输便利
13. 呼伦贝尔煤炭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毁坏地表林、草植被,造成林草面积减少②堆放煤炭和煤矸石,占用大量土地③产生煤矿采空区,形成喀斯特地貌④剥离表土层异地存放,减少了土地侵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4. 下列措施有利于该煤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加大煤炭开采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B. 禁止改造废旧矿区,以免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破坏
C. 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D. 大力发展宇航、核能等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收缩型城市一般指人口规模多于1万人,连续超过两年出现人口流失且发生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城市。素有“祖国林都”之称的黑龙江省伊春市,是中国收缩城市的典型代表。下图为伊春市部分人口指标与东北地区和全国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范围 人口密度(人/km2) 人口变动率(%) 城镇化率(%)
2000年 2010年 2000-2010年 2000年 2010年
伊春市 40 38.75 -8.84 83.17 86.23
东北地区均值 179 184.26 4.25 45.47 48.55
全国地区均值 426.76 428.34 7.14 38.37 49.97
15. 伊春市成为收缩型城市的原因( )
A. 地理位置偏僻 B. 产业结构升级 C. 开发时间较晚 D. 就业机会减少
16. 伊春市今后城市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
①紧凑空间布局,规划城市用地
②发展林下经济,打造冰雪产业
③发展高新技术,吸引人才回流
④延长产业链,推动城镇化进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和东北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气候类型来看,长江三角洲是______________气候,东北平原则是_____________气候。
(2)从土壤类型来看,长江三角洲是__________,东北平原则是___________。
(3)长江三角洲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东北平原则是__________。
(4)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变化,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 “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__________和华北平原。
(5)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分析适宜在甲、乙、丙三地发展的农业部门:甲_________、乙____、丙__________。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岩溶峡谷区主要位于贵州省西部,北部的岩溶峡谷区海拔多在2000m以上,是乌江、北盘江等重要河流的发源地,中南部主要属于珠江流域的北盘江水系。21世纪初,贵州省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保护政策。2010年后,贵州省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由33.8%上升至2018年的47.52%。下图示意2000年、2010年和2018年贵州岩溶峡谷区植被覆盖指数与人口密度的关系。
(1)分析贵州岩溶峡谷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
(2)指出2000—2018年贵州岩溶峡谷区植被覆盖指数的变化特征及该指数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3)简述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岩溶峡谷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方向。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榆林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优质环保煤市场占有量大(下图),经济发展上严重依赖于资源,长期以煤化工产业为支柱产业。近年来,榆林市立足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立高端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加速迈进,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无人机等产业蓬勃发展;加强矿区生态保护,累计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面积达440km2。
(1)指出榆林以煤化工业为支柱产业产生的主要问题。
(2)说明榆林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
(3)简述榆林经验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借鉴意义。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
地理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时长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我国行政区划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山脉、土壤 B. 气候、河流 C. 山脉、河流 D. 植被、山脉
2. 各省级行政区( )
A. 有明确的面积和界线 B. 区内地形类型相同
C. 气候类型均不同 D. 区内生产方式相同
【答案】1. C 2.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各省区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其界线或是山脉,或是河流,或是人为划定的界线,山脉、河流符合题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各省级行政区都有明确的界线和面积,A正确;大多数省区内的气候类型相同,地形差异较大,农业生产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BCD错误。故选A。
【点睛】区域: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区域的整体性指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的阶段性指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
如为桂林龙胜菜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江河——森林——丛塞——梯田生态系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维持这一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
A. 江河 B. 森林 C. 村寨 D. 梯田
4. 村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A. 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 为了就近砍伐森林 C. 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 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答案】3. B 4. C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山地丘陵地区,由于该地区降水较多且地形崎岖,易发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要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应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村寨、梯田和江河都在森林带以下,森林在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的地位与功能是最重要的,排除ACD。故选B。
4题详解】
梯田农业的发展会对水源有一定的污染,村寨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当地居民可以获取清洁的水源,C正确;由于该地区的村落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区,加大了该地区人民的劳动强度,A错误;森林是维持该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关键,砍伐森林会导致该地生态系统的破坏,B错误;该地村落选址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生产和生活,不是为了观赏梯田美景,D错误。故选C。
【点睛】相关知识拓展: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据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梯田规模宏大,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这里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变化多端,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
下图示意1981~2006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其中I、Ⅲ为植被指数上升区,Ⅱ为植被指数稳定区,Ⅳ为植被指数下降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有关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图中各区域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 上图中各区域是以经纬度为标准划分的
C. 上图中各区域之间植被特征差异较大
D. 上图中各区域大小不一,为不同层次的区域
6. Ⅱ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 )
A. 荒漠、草原 B. 森林、草原 C. 山地针叶林 D. 针阔混交林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图中各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植被划分的,故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区域不是以经纬度为标准划分的,故B错误;各区域是按照植被划分的,图中各区域之间植被特征差异较大,故C正确;虽然图中各区域大小不一,但是是同一层次的区域,故D错误。所以选C。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图示为青藏高原区,Ⅱ区域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深居内陆,海拔高,水热条件差,以荒漠、草原植被为主,故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区域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内容,包括自然、人文、经济区域。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明确,如国界线,省界线等;有的模糊,如气候区,植被区,降水区等。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开放性。
读下图,甲、乙、丙分别代表我国三个经济地带,根据图示各经济地带产业结构比例及人口总量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根据图中信息,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应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逐步转移到甲地带
B. 甲地带地理区位闭塞,人们紧迫感、危机感较强
C.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主体分布于乙地带
D. 丙地带应首先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8. 下列国土整治项目中,属于乙地带的是( )
A. 西气东输工程 B.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
C. 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 D.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答案】7. D 8. D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经济带二三产业比重最高,应为东部经济带,丙人口总量最少,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应为西部经济带,乙应为中部经济带。应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逐步转移到乙、丙地带;丙地带地理区位闭塞,人们紧迫感、危机感较强;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主体分布于丙地带,ABC错误。 丙地带即西部经济带应首先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西气东输工程地跨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青藏铁路二期工程位于丙经济带;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位于东部经济带;ABC错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中部经济带,即乙地带,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我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异,划分了三大经济带。从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建设的经济效益水平、基础设施,以及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看,大体是东部地带高,西部地带低,由东向西递减。从土地、矿藏和水力等自然资源方面看,则大体是西部地带和中部地带丰富,东部地带一般较缺乏,由东向西呈递增趋势。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来科学地划分经济地带,是合理布局我国生产力所必需。
9. 下图示意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据此完成图中序号所示区域突出荒漠化问题的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B. ②地——围湖造田
C. ③地——不合理的灌溉 D. 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①地位于大兴安岭西部和内蒙古高原东部地区,是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是农牧交错地带,存在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导致的森林资源减少、草场退化,生态环境脆弱,A错误;②地区位于华北平原,盐碱化严重,B错误;③地位于东南丘陵和洞庭湖平原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围湖造田和水土流失,C错误;④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存在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D正确。故选D。
【点睛】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交界过度区域。主要特征有:系统抗干扰能力弱,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时空波动性强,边缘效应显著,环境异质性高。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材料中提及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
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1. 在我国,与湿润系数空间分布规律最接近的是( )
A. 人口密度 B. 植被密度
C. 交通线密度 D. 湖泊密度
【答案】10. D 11. B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故材料中提及的“生物多样性下降”不包括土壤退化过程,②③④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湿润系数总体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降水多少与植被覆盖率关系密切,我国植被密度也大概为东南密,而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在沙漠中有水源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湿润稀疏也较低,B正确。湿润系数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交通线密度及湖泊密度关联度较小,ACD错误。故选B。
【点睛】湿润系数是指表示气候湿润程度的指标。湿润系数是干燥度的倒数,通常用地面水分的收入量与支出量的比值表示,即K=P/E(湿润系数K,降水量P,蒸发量E),P≥E,表明水分收入≥支出,属于湿润状况;P呼伦贝尔已探明及预测的煤炭资源储量为1572亿吨,多属于适宜用于发电的褐煤;共有煤田60多处,储量超过100亿吨的就有6处,这些煤田大部分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结构稳定。下图示意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交通及城镇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 )
A. 开发历史悠久,技术和资金雄厚 B. 距蒙古和我国西北地区较近,市场广阔
C. 地处西部,环境承载力大 D. 靠近铁路、公路线,交通运输便利
13. 呼伦贝尔煤炭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毁坏地表林、草植被,造成林草面积减少②堆放煤炭和煤矸石,占用大量土地③产生煤矿采空区,形成喀斯特地貌④剥离表土层异地存放,减少了土地侵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4. 下列措施有利于该煤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加大煤炭开采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B. 禁止改造废旧矿区,以免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C. 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D. 大力发展宇航、核能等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答案】12. D 13. A 14. C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没有信息显示该地煤炭开发历史悠久,且本地资金、技术不足,A错;市场主要面向邻近的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B错;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小,C错;图中显示该地公路、铁路交通便利,D对。故选D。
【13题详解】
煤炭开发过程中要占用林地、草地,①对;煤炭、煤矸石堆放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②对;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与煤炭开发无关,③错;剥离表土层异地存放,增加了土地侵蚀,④错。故选A。
【14题详解】
加大煤炭开采量可能导致煤炭资源枯竭,A错;适度改造废旧矿区变废为宝,有利于经济发展,B错;该地煤炭资源开发应发展煤炭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C对;当地经济较为落后,科技水平不高,不利于发展宇航、核能等产业,D错。故选C。
【点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枯竭问题)(1)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多元化;(2)改造传统产业,减少数量,扩大规模;(3)发展科技,为地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4)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营造绿色空间;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等。
收缩型城市一般指人口规模多于1万人,连续超过两年出现人口流失且发生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城市。素有“祖国林都”之称的黑龙江省伊春市,是中国收缩城市的典型代表。下图为伊春市部分人口指标与东北地区和全国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范围 人口密度(人/km2) 人口变动率(%) 城镇化率(%)
2000年 2010年 2000-2010年 2000年 2010年
伊春市 40 38.75 -8.84 83.17 86.23
东北地区均值 179 184.26 4.25 45.47 48.55
全国地区均值 426.76 428.34 7.14 38.37 4997
15. 伊春市成为收缩型城市的原因( )
A. 地理位置偏僻 B. 产业结构升级 C. 开发时间较晚 D. 就业机会减少
16. 伊春市今后城市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
①紧凑空间布局,规划城市用地
②发展林下经济,打造冰雪产业
③发展高新技术,吸引人才回流
④延长产业链,推动城镇化进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黑龙江省伊春市素有“祖国林都”之称,以开发森林资源而发展起来,近些年来,我国为了保护森林,限制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与之配套的许多产业发展状况不佳,使得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收入提高慢,因此人口流失现象严重,成为收缩型城市,D符合题意;伊春市成为收缩型城市,与地理位置偏僻、产业结构升级、开发时间较晚等关系不大,排除ABC。故选D。
【16题详解】
目前伊春市人口流失现象明显,与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不足有一定关系,因此可以紧凑空间布局,规划城市用地,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效益,①符合题意;伊春市有大量森林,可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居民收入,还可以利用纬度高、冬季长、积雪多等旅游优势,打造冰雪产业,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②符合题意;当地技术条件相对较差,目前还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吸引人才回流,③不符合题意;表中显示,伊春市的城镇化率远超过东北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推动城镇化进程不是当地城市发展主要措施,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中国的收缩型城市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资源枯竭性城市。第二类是产业变迁导致的收缩。第三类是偏远城市的收缩。第四类是大城市周边的收缩。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和东北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气候类型来看,长江三角洲是______________气候,东北平原则是_____________气候。
(2)从土壤类型来看,长江三角洲是__________,东北平原则是___________。
(3)长江三角洲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东北平原则是__________。
(4)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变化,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 “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__________和华北平原。
(5)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分析适宜在甲、乙、丙三地发展的农业部门:甲_________、乙____、丙__________。
【答案】 ① 亚热带季风 ②. 温带季风 ③. 水稻土 ④. 黑土 ⑤. 水稻 ⑥. 小麦或玉米 ⑦. 东北(东北地区或东北平原) ⑧. 畜牧业 ⑨. 林业
⑩. 种植业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区域差异,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长三角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而松嫩平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2)长三角地区的土壤为在红壤基础上改良的水稻土,松嫩平原为肥沃的黑土。
(3)长三角热量条件好,地处亚热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者三熟,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松嫩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春小麦、玉米。
(4)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变化,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的面积减少,总产量降低,作为全国 “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5)图中显示,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属于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草场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畜牧业;乙地位于小兴安岭,属于我国东北林区,适宜发展林业;丙地位于松嫩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较丰富、雨热同期,适宜发展种植业。
【点睛】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岩溶峡谷区主要位于贵州省西部,北部的岩溶峡谷区海拔多在2000m以上,是乌江、北盘江等重要河流的发源地,中南部主要属于珠江流域的北盘江水系。21世纪初,贵州省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保护政策。2010年后,贵州省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由33.8%上升至2018年的47.52%。下图示意2000年、2010年和2018年贵州岩溶峡谷区植被覆盖指数与人口密度的关系。
(1)分析贵州岩溶峡谷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
(2)指出2000—2018年贵州岩溶峡谷区植被覆盖指数的变化特征及该指数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3)简述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岩溶峡谷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方向。
【答案】(1)地处亚热带高山区,降水集中,地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石灰岩广布,土层薄,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2)变化特征:增大;岩溶峡谷区植被覆盖指数随人口密度增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原因:2000年以来,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城市化速度快,建设用地侵占林地较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
(3)加快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重点提高城市化较快地区的植被覆盖率。
【解析】
【分析】本题组以贵州岩溶峡谷区为背景,考查岩溶峡谷区生态脆弱的原因、植被覆盖指数变化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考查,关注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贵州岩溶峡谷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主要结合当地气候、地形、土壤及植被覆盖状况进行分析。贵州岩溶峡谷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集中,峡谷地区地表崎岖,地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当地石灰岩广布,土层薄,土壤贫瘠,导致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故生态脆弱。
小问2详解】
读图,2000—2018年植被覆盖指数变化特征及该指数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可通过读图直接得出,贵州岩溶峡谷区植被覆盖指数增大,岩溶峡谷区植被覆盖指数随人口密度增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据材料“21世纪初,贵州省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保护政策”可知,主要是2000年以来,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据材料“江流域的北盘江水系。21世纪初,贵州省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保护政策。2010年后,贵州省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由33.8%上升至2018年的47.52%”可知,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城市化速度快,建设用地侵占林地较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
【小问3详解】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加快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由于城市化速度快,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可以重点提高城市化较快地区的植被覆盖率。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榆林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优质环保煤市场占有量大(下图),经济发展上严重依赖于资源,长期以煤化工产业为支柱产业。近年来,榆林市立足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立高端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加速迈进,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无人机等产业蓬勃发展;加强矿区生态保护,累计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面积达440km2。
(1)指出榆林以煤化工业为支柱产业产生的主要问题。
(2)说明榆林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
(3)简述榆林经验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借鉴意义。
【答案】(1)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工业衰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
(2)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靠近环渤海经济圈,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支持。
(3)依托国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工业;利用自然优势条件,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榆林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选择、工业结构升级转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材料“优质环保煤市场占有量大,经济发展上严重依赖于资源,长期以煤化工产业为支柱产业。”可以看出该地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资源开采为主,煤化工产业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乃至形成酸雨,造成生态恶化。
【小问2详解】
从材料图上可以看出该地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充足,提供充足的动力燃料;同时图上还有铁路、公路经过,说明交通比较便利;该地也比较靠近环渤海经济圈,市场广阔;同时材料中“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暗示这个地方还有政策的支持。
【小问3详解】
近年来,榆林市立足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说明其抓住了国家政策的支持,积极响应;加快建立高端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加速迈进,说明榆林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改造和淘汰落后的传统产能;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无人机等产业蓬勃发展说明其加大科研投入,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强矿区生态保护,累计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面积达440平方千米,说明其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加快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
【点睛】工业区位选择受到资源分布状况、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