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什么是经济?
物质生产活动和活动中人们结成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什么是政治?
作为上层建筑,是指阶级统治和阶级斗争及其实现方式。核心是政权。
*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文化?
广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狭义-精神层面创造的成果-哲学、科技、文学、艺术、教育等。
作为上层建筑,它被一定时代、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所决定。同时反映着一定时代、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特征。
比如……文学。绘画。08奥运会开幕式展现的中国文化有哪些?
四大发明服装瓷器绘画音乐航海服装思想…三千孔子子弟-
峨冠博带汉服,手捧韦编竹简,高颂孔子语录.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要求】
1.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思想儒家的形成“百家争鸣”的含义: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
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
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他们
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重视网络人才;(2)经济上: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1.背景:社会原因: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思维拓展: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牛耕和铁器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变革土地制度阶级关系政治制度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确立思想文化空前发展百家争鸣2 . 主要流派道家: 老子 庄子儒家 : 孔子 孟子 荀子墨家: 墨子法家: 商鞅 韩非子 李斯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思想解放:将人从神秘和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确立了中国古代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先秦时期) 1、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贵族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复周朝的“礼”;家族的“没落”,地位的下降,则促使他希望以“仁”作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1、孔子的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
① “仁”的学说 (核心)子曰:“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②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2)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①以德治民。
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进步)
②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保守)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再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因此,他提倡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为政以德
D、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C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3)教育思想:①有教无类主要贡献:
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的范围,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②重视对文化典籍的整理文学贡献:其言论《论语》,编订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合作探究:在春秋时期,孔子为安定社会秩序,开出了 “仁”的处方,但他周游列国十四载,积极推销他的政治方案,为什么未被诸侯们采纳?
社会背景: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诸侯割据,社会秩序相当混乱,统治者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儒家自身:虽然儒家思想符合人民的利益,但在当时未能适应形势,满足统治者兼并战争的需要。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 孟 子、荀子① “仁政”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③ 伦理观:“性本善”A、“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1)孟子的思想思想主张:“亚圣”(2) 荀子的思想A、“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桀亡”。思想主张: ① “仁义”和“王道”
② “君舟民水”
③ 伦理观:“性本恶”
④朴素的唯物思想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份,使儒学体系更加完善,儒学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巍然大宗。三、道家1.老子的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1)、“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3)、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的运动,事物具有相反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老子:生平介绍2. 庄子的思想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1)、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继承与发展)
(2)、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3)、社会批判精神 韩非其人,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
(1).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因时而变(2). 以法治国
(3)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君主利用权术驾御大臣,以权威震慑臣民。迎合大一统专制国家发展趋势四、法家(2)评价: 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2)主张:(1)代表人物:墨翟兼爱、非攻、尚贤、
节用、节葬、…… 五、墨家1、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课堂小结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一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哲学家康德曾提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的观点,即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哲学家的观点与康德最为接近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王夫之BBC1.孔子生活的时代是
A.春秋初期 B.春秋末期
C.战国时期 D.战国末期
5.孔子的经历有
①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
②做过地方官,政绩显著
③曾做过鲁国的最高司法长官
④晚年周游列国,潜心办学和著述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与发展,这主要表现再
①把孔子的“仁”具体化
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的关系
③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
④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④A假若你是诸侯国君,你最有可能采纳
哪派主张?请说明理由 有学者把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 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 道、 法、墨、儒D2、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讨论:1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 、儒家提倡“孝” 、“仁义” 、“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1.只有仁的人,才能去喜爱人,厌恶人。
2 .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礼法? 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乐理?
3 .关爱他人的人,人们就会关爱他,尊敬他人的人,人们就会敬慕他。
4.对人的言语友善,比布帛还温暖,对人恶语中伤,比刀剑还尖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