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届新高考基地学校第五次大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2小题,每小题 2分,共计 44分。
1.B 2.C 3.D 4.D 5.C 6.B 7.C 8.A 9.A 10.C
11.B 12.A 13.D 14.B 15.D 16.D 17.A 18.D 19.B 20.C
21.A 22.C
二、非选择题:共 3大题,满分 56分
23.(20分)
(1)强冷高压(强反气旋) 偏北风,风力大;气温低;天气晴朗(8分)
(2)冷锋过境,降温快;暖气团湿度大,形成降水;近地面气温低,降水以固体形式降落
(6分)
(3)不利影响:产生冻害(2分)
有利影响:冻死病虫害;增加土壤墒情(4分)
24.(18分)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量更丰富,水稻生长期更长;降水更充沛,旱灾少
(6分)
(2)选种育种;农田水利建设;病虫害防治;精准施肥(任答 3点,得 6分)
(3)增加粮食产出,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学习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农民素质;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任答 3点,得 6分)
25.(18分)
(1)销量持续攀升,产业不断壮大;2021、2022 两年销量增速较快,产业发展较快(4分)
(2)科技水平高;产业协作好;市场广阔;物流成本低(任答 3点,得 6分)
(3)加快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总量;减少矿物燃料消耗(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
源对外依存度(8分)
《新高考学科基地秘卷》答案 地理第 1 页(共 1 页)
{#{QQABBQ4EggigQJIAABhCQQWQCgOQkACCCAoGxBAMIAIBiAFABAA=}#}2024届新高考基地学校第五次大联考
地理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
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
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
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2月21日江苏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太阳高度与方位角测算活动。方位角是
指从正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下图为“该小组绘制的
当日不同地区太阳高度与方位角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
20
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320340360方位角
一一丙
1.代表该校所在地太阳高度与方位角变化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丁四地,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甲丁丙乙
D.丙乙甲丁
3.该日后一月内,该小组成员观察到甲~丁四地
A.日出方位角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B.日出方位角变小,白昼时间不断变长
C.日落方位角变小,白昼时间不断变短
D.日落方位角变大,昼夜时长差值变小
《新高考学科基地秘卷》命题
地理第1页(共6页)
夏季风强度指数是表示夏季风强的的物理量,数值他大表乐夏季风步力绝经。下园为
“第四纪以来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46题。
夏季风强度指数
1.0
0.8
0.6
04
026252422221209181761614行12111009006766564002
时间(影今百方年
4.下列年份中,我国最可能出现北涝南旱的是距分
A.250万年
B.190万年
C.100万年
D.50j年
5.(接上题),可推测该时期
A.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热力差异减弱
B.我因香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南移
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且西伸
D.亚炊大陆冰盖南像达0°N附近
6.160万年前黄土高原较现今
A.流水侵蚀强,水土流失重
B.风力搬运多,黄土沉积厚
C.流水沉积多,沟滩发有好
D.风力侵蚀强,地表起伏大
桂峰村始建于宋朝,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2014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下图为“桂峰村地形与景观图”。据此完成7一9题。
11月.549
图
2626两
一等高(m)
7.桂峰村聚落空间形态主要呈
A.条带状
B.组团式
C.集中式
D.放射状
8.该村落建于
A.山间宽谷
B.山麓平地
C.河流阶地
D.洪积平原
9.该村传统民居大多
A.依山而建,排列紧密
B.坐北朝南,便于采光
C.黄土筑墙,冬暖夏凉
D.院墙高耸,利于防御
《新高考学科基地秘卷》命题
地理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