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人教版 | 七年级地理 | 第八章
第二节:经济与粮食
撒哈拉以南
非洲
Africa
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
3.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
学习目标
撒哈拉以南非洲,又称亚撒哈拉地区
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尼格罗人种的故乡
以黑色人种占绝大部分
1.发展条件
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源丰富,被称为“富饶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矿产资源丰富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
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石油、铀、铜、铁等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很大
森林资源丰富,热带雨林地区森林面积广阔
热带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咖啡树和油棕的原产地
2)生物资源丰富
非洲是咖啡发源地和全球最重要的咖啡产区。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海拔,非洲种植的优质咖啡长期备受市场青睐。咖啡是非洲最重要的饮料作物,也是非洲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出口产品。非洲主要有31个国家种植咖啡,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主产国为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
全球咖啡之源
草场资源丰富,有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热带草原区
动物资源丰富,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居世界各洲之冠,热带草原上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如羚羊、斑马、狮子、大象等
2)生物资源丰富
2.经济发展
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1)经济特点
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不发达,对外依赖性强
2)原因
3)解决对策
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经济,努力改变经济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生产的情况,使经济稳步增长
例如,肯尼亚发展花卉业和旅游业,尼日利亚、安哥拉等产油国发展了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等
进入21世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商业的发展,消费的增长,成为推动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4)经济发展现状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国家发展观光旅游业
以加纳为例,分析本地区努力摆脱“原材料仓库”境遇的原因
加纳位于几内亚湾北岸,南濒大西洋。这里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2008年出口额约52.5亿美元,进口额约102.4亿美元。
长期以来,近90%的外汇收入来自可可黄金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
进口产品包括燃料、化学物品、交通设备及机械等工业制成品。
1.加纳的主要出口产品是什么
2.为什么加纳进口额远远高于出口额
加纳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可可豆、黄金和木材
加纳是以初级农矿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国家,工业落后。出口产品中可可豆、黄金和木材属于初级农矿产品,附加值低。而进口产品包括燃料、化学物品、交通设备及机械等工业制成品附加值较高。同时加纳出口的货物种类稀少,而进口的货物多种多样。综合影响,加纳进口额远远高于出口额
3.这种外贸结构对国家经济有利还是不利?为什么?
4.结合加纳的例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提出建议
这种外贸结构对国家经济不利。会使国家大量的财富外流
加纳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其他国家应该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如发展木材加工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各大洲之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高
3.人口
4.粮食
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当地粮食供应不足。特别是生活在热带草原地区的居民经常忍受饥饿的煎熬
5.环境
人们乱伐滥牧,致使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热带草原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一年分干、湿两季。在正常年份,降水比较多的时候(湿润气流占优势),农作物生长期风调雨顺,人们收成好,生活不错;而在异常年份,降水较少(干燥气流占优势),湿季时间缩短,农作物生长期干旱缺水,导致收成不好,粮食短缺
热带草原地区的居民经常忍受饥饿的原因
5.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
砍伐森林
开垦草原
种植庄稼
人口增长过快
粮食不足
土地肥力下降草场退化
水地流失,土地荒漠化
生态环境恶化
加剧
6.解决措施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引进人才和技术
练一练
1.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对外贸易中,一般是 ( ) A.进口原料、半成品,出口工业制成品
B.出口原料、半成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C.进口、出口均为原料、半成品
D.出口、进口均为工业制成品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