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27 07:4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程标准:
1.概述汉字及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观察右图,合作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鱼”字的
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
(2)从“鱼”字的
演变中总结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3)简要分析汉字演变的原因;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书楷书行书隶书 一 汉字与书法艺术(一)汉字的发展历程商代商周秦朝汉朝春秋战国新石器时代图画文字 甲骨文 金文形式多样 小篆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演变规律: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
越来越规范、稳定。
演变主要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汉字发展右图是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部分标识,其构思取材于 A、楷书
B、草书
C、小篆
D、行书C自发阶段
国家统一,
文字统一 小篆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 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书写工具的改进。王羲之行书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张旭
怀素草书楷书狂放不羁注重规范法度、理论成熟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苏黄米蔡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经济繁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自觉阶段虚玄灵动欧

柳(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秦绎山刻石(小篆)东汉《曹全碑》(隶书)名作欣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流行,就是“行书”。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地呆立着,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地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行书易写、易认、易于流行,实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其为怀念在安史之乱中死于叛军之手的侄子所作,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这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为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州寒食诗帖》
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
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狂”就是漫无章法,
随心所欲。这种几乎无法辨识的“狂草”实际上不再是一种实用
的书写字体了,而只是一种艺术观赏形式罢了。“颠 张 狂 素” “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楷书把扁形、方形的隶书变成竖长方形,并且把波折的笔法变为平直。写楷书时得一笔一笔、整整齐齐地写。欧阳询(初唐)颜真卿(中唐)柳公权(晚唐)秀雅精准豪迈雄壮挺拔瘦硬  颜体在于点画厚重,结构端庄雄伟。柳体则是点画瘦劲,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二人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苏东坡仅存的一幅行草作品
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朗月清风,书韵自高。 蔡襄“端劲高古,容德兼备”米芾《珊瑚复官二帖》赵孟?:元代著名书法家文征明:
明代书画家 (2009年福建会考23题)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下列作品属于行书的是B二 笔墨丹青中国画合作探究:中国书画发展的过程并列举每个阶段中国画的代表画家?归纳中国画的特点?仰韶文化人面
鱼纹彩陶盆彩陶画《鹳鱼石斧图》1.新石器时代:起源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 这幅帛画反映了先民们对人死后灵魂不灭,乘龙天游或乘龙升天的愿望。
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征服自然的浪漫主义气质。 2.战国秦汉——从萌芽走向成熟(帛画)《夫妇宴饮图》3.魏晋的凸显个性洛神赋图隋朝展子虔《游春图》 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4.隋唐时期唐朝的雍容华贵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代的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盛唐气象。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摹本(局部)盛唐画家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被誉为“吴带当风”。敦煌彩塑敦煌壁画宋徽宗·赵佶《五色鹦鹉》宋徽宗·赵佶《竹雀图》宫廷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宋代以来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也开始发展起来。元·王冕 《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篆刻5.元明清 文人画明 徐渭《牡丹蕉石图》清 郑板桥《墨竹图》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中国画在魏晋之后,一方面形成了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注写意的文人画。
文人画自魏晋开始占据中国书画主导地位。在表现形式上,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空间布局、意境、神韵等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鉴赏要素) (2007年广州会考27题)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作品属于文人画的是A(一)戏曲的发展原始歌舞春秋战国的优伶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三 戏曲艺术1、形成:
   A、 “徽汉合流”
   B、兼收其他曲调的唱腔--京剧(道光)2、成熟标志:京剧名艺人《同光十三绝》(同光年间)3、走向世界:成全国最大剧种、进入世界戏剧之林4、京剧表演特色:(二)京剧的出现取材历史故事;
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唱念做打有机结合。5、京剧形成的原因:①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活跃
②各种地方戏曲进京相互融合
③广大艺人的努力
④符合统治者和广大市民阶层的口味清·沈蓉圃作《同光十三绝》 老生: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
武生:谭鑫培
小生:徐小香
旦角: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
老旦:郝兰田
丑角:刘赶三、杨鸣玉 A1.2010年是农历的“虎年”。右图是“虎年”剪纸画。对该画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②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③是风俗画的具体体现 ④体现了秦汉工笔重彩的风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者是阎立本
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B3.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洛神赋图》局部 《送子天王图》 《窦娥冤》 京剧《杨门女将》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
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4.下图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照片和舞台艺术照。关于梅先生所表演的艺术,理解错误的是
A.歌舞并重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B5.(2011年福建文综,1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