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架飞机从A地沿最短航线飞往B地。图示为飞机起飞时的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上B点对跖点的地理坐标是( )
A. (60°N,120°W) B. (60°S,60°W)
C. (60°S,120°E) D. (60°N,60°E)
2. 若飞行速度是1100千米/小时,则此次飞行( )
A. 途中会经过极夜区 B. 途中横跨太平洋
C. 飞行所用时间为9小时 D. 到达时,B地的地方时为9:00
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a、b、c为甲湖泊一年中三个时期的湖岸线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从地形角度考虑,图中四地发展灌溉农业,盐碱化较严重的地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根据湖岸线变化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c时段比a-b时段水位变化大 B. b-c时段比a-b时段水面变化大
C. a为丰水期时的湖岸线 D. 湖岸线为c时长春日出东南方向
5. 近年来,图中a、c两线距离逐渐靠近,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 a、c之间的湖底泥沙淤积
C. a以内的湖底泥沙淤积 D. 该湖泊夏季来水量增加
6. 木化石是几亿年前树木被埋藏在地下后,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锦州义县是辽宁西部地区存有木化石最多的地区,该地含有木化石的岩层里还发现了恐龙化石。图为主要地质年代特征示意图。据此下题。
辽宁省内已知的最大木化石在锦州义县发现,形成木化石的这棵树约生长在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该时期( )
A. 蕨类植物开始出现 B. 构造运动剧烈,泛大陆解体
C. 被子植物盛行 D. 以鱼类为代表的脊椎动物盛行
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下面题。
7. 图中甲和乙的数值应分别为( )
A. 42、38 B. 44、38 C. 42、36 D. 44、36
8.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 海平面 B. 岩石圈底部 C. 莫霍面 D. 软流层中部
9. 古诗曰:“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结合图,从地理学角度完成下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数家新住处”位于①或③岸 B. 河流流向大致为自南向北
C. “古岸崩欲绝”位于②岸 D. ①处流速较②处快
2023年12月22日,北京时间11:27:09,我们迎来冬至时刻。图为“2000~2030年平均地轴倾角(黄赤交角)与实际的瞬时地轴倾角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此时西半球与北京同属一天的地区,约占全球范围的( )
A. 15% B. 20% C. 25% D. 30%
11. 黄赤交角实际并非是固定值,影响其短期瞬时变化的因子可能是( )
A. 火山地震 B. 陨石撞击 C. 月球引力 D. 太阳黑子
12. 根据图中平均黄赤交角的变化趋势,2000年至2030年,冬至日( )
A. 泰州昼长变长 B. 北京日落位置更偏南
C. 极夜范围变大 D. 悉尼的太阳高度变大
“在哪儿能看到中国第一缕阳光”,抚远、温岭等地竞相自称是中国第一缕阳光的照射地。下图为我国四个县级行政区一年内日出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与台东、抚远、温岭、虎林相吻合的依次是( )
A. 甲、丁、乙、丙 B. 丙、乙、丁、甲 C. 乙、丁、甲、丙 D. 丁、甲、丙、乙
14.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 )
A. 台东夏至日昼夜长短差值大于冬至日 B. 四地中除温岭外均有最早见日出机会
C. 抚远和虎林不能同时看到第一缕阳光 D. 春分当天虎林将比抚远更早看到日出
15. 抚远一年中昼长最短大约为( )
A. 10小时10分 B. 9小时25分 C. 7小时58分 D. 6小时04分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称之为逆温。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称之为逆湿(下湿上干)。下图为塔克拉玛千沙漠某年9月至次年8月流沙前缘近地面2.0m与0.5m高度之间的温度和湿度差值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示时间段内,该地区开始出现逆温现象的月份是( )
A. 4月 B. 7月 C. 10月 D. 12月
17. 当地逆温、逆湿现象的季节变化特征是( )
A. 逆温强度夏季大于冬季 B. 两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季
C 逆湿现象夏季更加明显 D. 两种现象出现呈正相关关系
18. 流沙前缘出现逆温、逆湿现象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
A. 改善土壤条件 B. 导致沙漠扩张 C. 增强空气对流 D. 加剧沙尘暴危害
初夏时节,随着雪域高原气温回升,被誉为“天湖”的西藏纳木错进入开湖期,蓝天白云湖水雪山相互辉映,吸引了众多游客。左图为纳木错景观图,右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纳木错湖区天空特别的蓝,下列现象与其成因相同的是( )
A. 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B. 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C. 深秋晴天夜晚多出现霜冻 D. 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0. 游客在纳木错游玩时晚上需做好保暖,主要原因是( )
A. ①作用强、②作用弱 B. ②作用强、④作用弱
C. ③作用弱、④作用强 D. ①作用弱、③作用弱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与周边陆地存在湖陆风的日变化,左图为鄱阳湖示意图,右图为德安站和鄱阳站东西方向上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图(正负距平代表不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一天中德安站东西方向上风速达最大时,鄱阳站风向、风速为( )
A. 偏东风,风速小 B. 偏东风,风速大 C. 偏西风,风速小 D. 偏西风,风速大
22. 下图能正确表示夜晚德安站至鄱阳站等压面图的是( )
A. B.
C. D.
第Ⅱ卷(综合题共56分)
二、综合题:(第23题~第25题)
23. 北京(40°N)某校地理组与国外两所联谊校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并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存。下图是某日三所学校所在地的太阳高度变化图,以及乙、丙两所学校该日地方时9:00-15:00期间同一高度旗杆影长及朝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条曲线中,表示北京某校的是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次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此日过后,北京昼夜长短的变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3)甲校位于丙校的_______________方向。
(4)若三校利用白昼进行信息交流,最适宜时间段约为北京时间_______________。
A. 6-8时 B. 12-13时 C. 16-17时 D. 20-21时
(5)在右上图中,作出甲校此日当地时间9:00-15:00旗杆顶端的影子轨迹。
2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广西位于我国西南部,日照充足,但由于广西地形复杂,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下图为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广西地形图。
(l)描述广西等年太阳辐射总量线分布特征。
(2)推断丙地的数值范围,并分析丙地太阳辐射量与周围存在差异的原因。
(3)说明广西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资源理由。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家口市崇礼区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部分比赛,为满足冬奥会气象观测需求,设立了气象观测站。北京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利用气象观测站资料(冬季小风日)对赛场风向和风速变化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发现,赛场风向和风速受山谷风影向大。左图示意赛场及周边等高线分布(单位:米)。活动小组通过观测,绘制了某天观测站每小时风向与温度变化曲线图(右图)。
(1)说出气象观测站所在位置的谷风方向。
(2)判断山风和谷风的风速差异,并从地形和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根据右图推测山谷风的转变时间及其对气象站观测站气温的影响。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架飞机从A地沿最短航线飞往B地。图示为飞机起飞时的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上B点对跖点的地理坐标是( )
A. (60°N,120°W) B. (60°S,60°W)
C. (60°S,120°E) D. (60°N,60°E)
2. 若飞行速度是1100千米/小时,则此次飞行( )
A. 途中会经过极夜区 B. 途中横跨太平洋
C. 飞行所用时间为9小时 D. 到达时,B地的地方时为9:00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对跖点是指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这两点经度和为180°,东西经相反(0°和180°经线除外);纬度南北纬相反,数值相等。由图可知,纬度数向北增大,图示为北半球;读图可知,B点经纬度为(60°N,60°W),则其对跖点的坐标为(60°S,120°E),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从A地飞往B地的最短航线是先向北到北极点再向南,飞行图中经过极昼区,A错误;跨越北冰洋,没有横跨太平洋,B错误;经线圈上纬度间相隔1度的实际距离约110千米,A、B均位于60°N纬线上,所以A、B两地的最短航程为6600千米,飞行速度是1100千米/小时,其飞行时间应为6小时,C错误;读图可知,B地位于0时经线(平分大部分夜半球的经线)东侧45°的经线上,则此时为3:00,过6小时后为9: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大圆是球面上任意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圆。若:两地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航线过北极或南极,则最短航线向正北或正南。两地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则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两地处同一纬线上,经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线趋向极点——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a、b、c为甲湖泊一年中三个时期的湖岸线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从地形的角度考虑,图中四地发展灌溉农业,盐碱化较严重的地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根据湖岸线变化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c时段比a-b时段水位变化大 B. b-c时段比a-b时段水面变化大
C. a为丰水期时的湖岸线 D. 湖岸线为c时长春日出东南方向
5. 近年来,图中a、c两线距离逐渐靠近,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 a、c之间的湖底泥沙淤积
C. a以内的湖底泥沙淤积 D. 该湖泊夏季来水量增加
【答案】3. A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据图示等高线分布特征可知,①地是洼地,容易积水,中亚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容易在积水处发生土壤盐碱化,A正确;②③④地形都有一定的坡度,不易积水,盐碱化相对问题少,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同一图中等值线差值相似,b-c时段与a-b时段水位变化相似,A错误;由于中亚的湖泊水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所以湖泊夏季面积最大,冬季面积最小,根据湖岸线的变化可知,b-c时段比a-b时段的湖岸距离远,水面变化大,B正确;a时段水位最低,故a为枯水期时的湖岸线,C错误;湖岸线为c时,水位最高,为夏季,长春昼长夜短,日出东北,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a线最低应为枯水期水位,c线最高应为丰水期水位。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则枯水期水位下降,a、c两线距离扩大,A错误;a、c之间的湖底泥沙淤积,则丰水期水位会升高,a、c两线距离扩大,B错误;图中a、c两线距离逐渐靠近,说明a线有可能升高,也有可能c线下降,如果a线有可能升高,则有可能a以内的湖底泥沙淤积,从而抬高了枯水期的水位,C正确;若湖泊夏季水量增加,则丰水期水位升高,则a、c两线距离扩大,D错误。故选C。
【点睛】等高线指是地形图上高度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
6. 木化石是几亿年前树木被埋藏在地下后,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锦州义县是辽宁西部地区存有木化石最多的地区,该地含有木化石的岩层里还发现了恐龙化石。图为主要地质年代特征示意图。据此下题。
辽宁省内已知的最大木化石在锦州义县发现,形成木化石的这棵树约生长在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该时期( )
A. 蕨类植物开始出现 B. 构造运动剧烈,泛大陆解体
C. 被子植物盛行 D. 以鱼类为代表的脊椎动物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地含有木化石的岩层里还发现了恐龙化石”、“形成木化石的这棵树约生长在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结合图形信息可知,该时期应在中生代末期。由已学可知,蕨类是古生代中后期繁生的,A错误;被子植物是新生代大发展的,C错误;以鱼类为代表的脊椎动物盛行于古生代中期,D错误;中生代后期联合古陆解体(泛大陆),大陆开始漂移,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B正确。故选B。
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下面题。
7. 图中甲和乙的数值应分别为( )
A. 42、38 B. 44、38 C. 42、36 D. 44、36
8.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 海平面 B. 岩石圈底部 C. 莫霍面 D. 软流层中部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由经纬网可判断甲处位于四川盆地,地壳较周围地区薄,相邻两条等厚度线的数值是44、42,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故取小值42,BD错误;乙处位于大别山区,地壳较周围地区厚,相邻两条等厚度线是36、38,故取大值38,A正确,C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界面分别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壳为莫霍界面以上部分,所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是以莫霍面为基准面,到地表的厚度就是地壳的厚度,其0千米应为莫霍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陆壳厚,洋壳薄,海拔越高的地方,地壳往往越厚,莫霍面越深。
9. 古诗曰:“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结合图,从地理学角度完成下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数家新住处”位于①或③岸 B. 河流流向大致为自南向北
C. “古岸崩欲绝”位于②岸 D. ①处流速较②处快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已学可知,曲流处,凹岸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水深岸陡,适合筑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适合建房。读图可知,左图中①岸为凹岸、侵蚀岸,②岸为凸岸、沉积岸,右图中③处岸陡、侵蚀岸,④处岸缓、沉积岸,故“数家新住处”应位于②或④岸,A错误;图中的等高线向北凸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故河流应由北向南流,B错误;“古岸崩欲绝”位于①凹岸、侵蚀岸,C错误;①处为凹岸,流速较②凸岸要快,D正确。故选D。
2023年12月22日,北京时间11:27:09,我们迎来冬至时刻。图为“2000~2030年平均地轴倾角(黄赤交角)与实际的瞬时地轴倾角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此时西半球与北京同属一天的地区,约占全球范围的( )
A. 15% B. 20% C. 25% D. 30%
11. 黄赤交角实际并非是固定值,影响其短期瞬时变化的因子可能是( )
A. 火山地震 B. 陨石撞击 C. 月球引力 D. 太阳黑子
12. 根据图中平均黄赤交角的变化趋势,2000年至2030年,冬至日( )
A. 泰州昼长变长 B. 北京日落位置更偏南
C. 极夜范围变大 D. 悉尼的太阳高度变大
【答案】10. A 11. C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北京位于东八区,此时北京时间为2023年12月22日11:27:09,西三区时间为12月22日0:27:09。全球同为一天的时间范围是西三区向东到东十二区,即52.5°W向东至180°,西半球的范围是20°W以西、160°E以东,则此时西半球与北京同属一天的地区范围为:52.5°W向东至20°W,160°E以东至180°,共(32.5°+20°)÷360°≈14.58%。故选A。
【11题详解】
读图可以得出黄赤交角短期瞬时变化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火山地震和陨石撞击不具有这样的规律,排除A和B。读图可知,黄赤交角短期瞬时变化周期约为18年,太阳黑子爆发的变化周期为11年,排除D选项。其短期瞬时变化的因子可能是月球引力,故选C。
【12题详解】
图中平均黄赤交角的变化趋势逐渐减小,即2000年至2030年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逐渐北移,泰州位于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A正确。随着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逐渐北移,当天太阳日出日落逐年位置偏北,当天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BC错误。悉尼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北移,同一时刻悉尼的太阳高度减小,D错误。故选A。
【点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昼长大于12h);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就变长;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目在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且在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越往南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相反。
“在哪儿能看到中国第一缕阳光”,抚远、温岭等地竞相自称是中国第一缕阳光的照射地。下图为我国四个县级行政区一年内日出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与台东、抚远、温岭、虎林相吻合的依次是( )
A. 甲、丁、乙、丙 B. 丙、乙、丁、甲 C. 乙、丁、甲、丙 D. 丁、甲、丙、乙
14.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 )
A. 台东夏至日昼夜长短差值大于冬至日 B. 四地中除温岭外均有最早见日出机会
C. 抚远和虎林不能同时看到第一缕阳光 D. 春分当天虎林将比抚远更早看到日出
15. 抚远一年中昼长最短大约为( )
A. 10小时10分 B. 9小时25分 C. 7小时58分 D. 6小时04分
【答案】13. D 14. B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北半球各地在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且纬度越高昼越长。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夏至日时甲乙日出早,昼更长,丙、丁日出晚,昼更短,故结合台东、抚远、温岭、虎林纬度可知,甲乙代表纬度较高的虎林和抚远,两地经度差异小,抚远纬度更高,昼更长,日出更早,故甲是抚远,乙是虎林;温岭和台东经度差异小,温岭纬度更高,昼更长,日出更早,故丙为温岭,丁为台东。故选D。
【14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一个地区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昼夜情况相反,即夏至日的昼长等于冬至日的夜长,故夏至日昼夜长短差值与冬至日相等,A错误;结合图中不同日期四地日出时间可知,温岭(丙)与其他三地相比,在一年内均没有日出最早的时候,而其余三地都有日出比其他地区早的日期,B正确;读图可知,抚远和虎林的日出时间曲线有交点,且交点的日出时间早于其他两地,故抚远和虎林能同时看到第一缕阳光,C错误;春分日全球均为地方时6点日出,越偏东日出越早,读图可知,抚远比虎林更偏东,春分日出更早,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甲曲线代表抚远,其夏至日时白昼最长,读图可知,夏至日时抚远大致日出北京时间3:00,读图可知抚远大致位于我国最东部,经度大约135°E,故日出时为其地方时4:00,则其夏至日昼长为(12-4)×2=16小时,夜长为8小时。结合所学可知,对于同一地区来说,夏至日和冬至日昼夜情况相反,抚远冬至日昼长达一年中最短,且冬至日昼长等于夏至日夜长,即大约为8小时,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夜情况相同,关于二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夜情况相反。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称之为逆温。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称之为逆湿(下湿上干)。下图为塔克拉玛千沙漠某年9月至次年8月流沙前缘近地面2.0m与0.5m高度之间的温度和湿度差值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示时间段内,该地区开始出现逆温现象的月份是( )
A. 4月 B. 7月 C. 10月 D. 12月
17. 当地逆温、逆湿现象的季节变化特征是( )
A. 逆温强度夏季大于冬季 B. 两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季
C. 逆湿现象夏季更加明显 D. 两种现象出现呈正相关关系
18. 流沙前缘出现逆温、逆湿现象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
A. 改善土壤条件 B. 导致沙漠扩张 C. 增强空气对流 D. 加剧沙尘暴危害
【答案】16. C 17. B 18. A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逆温是下冷上热,当逆温现象发生时,2.0m处的温度与0.5处的温度差值为正,差值越大,逆温现象越明显,因此逆温强度冬季大于夏季,从10月份开始出现逆温,C正确。4月为春季不符合,A排除;7月夏季不符合排除;12月份虽为冬季但不是最早的时间,因此排除D。故选C。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得,逆温强度冬季大于夏季,且10月份开始出现;逆湿现象主要是下湿上干,当逆湿发生时,2.0m处的相对湿度和0.5m处相对湿度差值为负,差值越小,逆湿越明显,9月份开始出现逆湿现象,且冬季比夏季更加明显,因此A、C错误;两种现象出现冬季呈负相关关系,夏季呈正相关关系,因此D错误;这两种现象均为冬季强于夏季,因此B正确。故选B。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逆温是下冷上热,逆湿是下湿上干,逆湿有利于大气中的水汽进入土壤,提高土壤的含水量,改善土壤条件,因此A正确;同时逆温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大气稳定性增加,风力较弱,不利于沙漠扩张,故B错误;逆温导致对流减弱,因此C错误;风力减小,沙尘暴也会随之减少,因此D错误。故选A。
【点睛】逆温积极影响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 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 消极影响主要影响:大气污染。
初夏时节,随着雪域高原气温回升,被誉为“天湖”的西藏纳木错进入开湖期,蓝天白云湖水雪山相互辉映,吸引了众多游客。左图为纳木错景观图,右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纳木错湖区天空特别蓝,下列现象与其成因相同的是( )
A. 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B. 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C. 深秋晴天夜晚多出现霜冻 D. 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0. 游客在纳木错游玩时晚上需做好保暖,主要原因是( )
A. ①作用强、②作用弱 B. ②作用强、④作用弱
C. ③作用弱、④作用强 D. ①作用弱、③作用弱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纳木错湖区天空特别蓝主要原因在于本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中的蓝光和紫光波长较短,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而朝霞和晚霞是因为其他光容易散射,红光不易散射形成的,A正确;雪后天晴阳光耀眼,主要在于雪对光的反射,排除B;深秋晴天夜晚多出现霜冻主要是由于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弱,排除C;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原因在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排除D。故选A。
【20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溢出到宇宙空间中。当游客在纳木错游玩时晚上做好保暖,主要原因在于本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夜晚时,大气逆辐射(③)弱,保温作用弱,同时地面辐射中大部分溢出到宇宙空间中(④),使其温度较低,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三个过程。太阳辐射能传播到地面的过程中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大部分通过可见光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偿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与周边陆地存在湖陆风的日变化,左图为鄱阳湖示意图,右图为德安站和鄱阳站东西方向上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图(正负距平代表不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一天中德安站东西方向上风速达最大时,鄱阳站风向、风速为( )
A. 偏东风,风速小 B. 偏东风,风速大 C. 偏西风,风速小 D. 偏西风,风速大
22. 下图能正确表示夜晚德安站至鄱阳站等压面图的是( )
A B.
C. D.
【答案】21. D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白天吹湖风,夜晚吹陆风。读右图,一天中德安站东西方向风速达最大时,时间为12:00~16:00左右,吹湖风,风速大,AC错误。读左图,德安气象观测站位于鄱阳湖西侧,其湖风为东风;鄱阳气象观测站位于鄱阳湖东侧,其湖风为西风。故一天中德安站东西方向上风速达最大时,鄱阳站风向为偏西风,且风速大,D正确,B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陆地比热容小,夜晚,陆地降温快,近地面为高压,等压线向气压较低的高处凸;湖泊比热容大,湖泊降温慢,湖面附近为低压,等压线向气压较高的低处凸,高空等压面弯曲状态与近地面相反,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现象。湖陆风全年均可出现,但以温暖季节为盛。
第Ⅱ卷(综合题共56分)
二、综合题:(第23题~第25题)
23. 北京(40°N)某校地理组与国外两所联谊校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并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存。下图是某日三所学校所在地的太阳高度变化图,以及乙、丙两所学校该日地方时9:00-15:00期间同一高度旗杆影长及朝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条曲线中,表示北京某校的是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次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此日过后,北京昼夜长短的变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3)甲校位于丙校的_______________方向。
(4)若三校利用白昼进行信息交流,最适宜的时间段约为北京时间_______________。
A 6-8时 B. 12-13时 C. 16-17时 D. 20-21时
(5)在右上图中,作出甲校此日当地时间9:00-15:00旗杆顶端的影子轨迹。
【答案】(1) ①. 丙 ②. 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
(2) ①. 23.5°(23°26') S ②. 昼渐长,夜渐短 (3)西南 (4)C
(5)如图(采分点:一是曲线开口向下;二是曲线顶部在中心)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日三所学校所在地的太阳高度变化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甲、乙、丙三条曲线中,表示北京某校的是丙,判断的依据是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
【小问2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日丙(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为26.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纬差计算可得,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23.5°(23°26' )S,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京昼夜长短的变法趋势是昼渐长,夜渐短。
【小问3详解】
丙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甲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23时,说明丙在东,甲在西。甲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影长为零,说明甲在南回归线,丙地为北京,可知甲在丙之南。综合以上分析甲校位于丙校的西南方向。
【小问4详解】
由“某日三所学校所在地的太阳高度变化图”可知,三所学校所在地的太阳高度变化曲线的交集部分,即为三校皆为白昼的时间段。所以若三校利用白昼时间进行信息交流,最适宜的时间段约为北京时间16-17时。
【小问5详解】
甲校此日当地时间9:00-15:00旗杆顶端的影子轨迹如图(注意:曲线开口向下且曲线顶部在中心)。
2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广西位于我国西南部,日照充足,但由于广西地形复杂,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下图为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广西地形图。
(l)描述广西等年太阳辐射总量线的分布特征。
(2)推断丙地的数值范围,并分析丙地太阳辐射量与周围存在差异的原因。
(3)说明广西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资源的理由。
【答案】(1)等值线大致东西延伸;辐射总量南部地区多,北部地区少(空间分布不均);南部地区辐射量变化较大。
(2)丙地的数值在4600-4800之间原因:丙地处于河谷地区,两侧高山分布,且为西南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地表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
(3)境内太阳能资源较丰富,且为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安全,成本低;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利用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可以改善广西的大气质量等。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以及太阳能资源的优点。
【详解】(l)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分布特征。描述等值线的分布特征,一般要描述数值:是否均匀,哪里大,哪里小;还要描述走向或者弯曲情况。据图可知,等值线大体东西延伸,南部数值大,北部数值小,这表明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匀,辐射量南部多,北部少。
(2)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图示丙地是闭合曲线,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知,丙地的数值在4600-4800之间。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除了纬度,还有天气和地形。根据广西地形图可知,丙地处于河谷地区,两侧有高山,可见该地区等值线闭合主要是地形影响;该地太阳辐射较周边数值大要结合当地大气环流分析:广西位于我国西南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丙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所以多晴朗天气,因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地表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
(3)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能资源的优点。广西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资源的理由主要从资源的数量、资源的优点等角度来分析。“广西位于我国西南部,日照充足”,结合“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可知,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为可再生能源,可以无限期使用;太阳能使用安全,没有危险性,且使用成本低;太阳能为清洁能源,无污染,推广使用太阳能,可以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家口市崇礼区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部分比赛,为满足冬奥会气象观测需求,设立了气象观测站。北京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利用气象观测站资料(冬季小风日)对赛场风向和风速变化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发现,赛场风向和风速受山谷风影向大。左图示意赛场及周边等高线分布(单位:米)。活动小组通过观测,绘制了某天观测站每小时风向与温度变化曲线图(右图)。
(1)说出气象观测站所在位置的谷风方向。
(2)判断山风和谷风的风速差异,并从地形和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根据右图推测山谷风的转变时间及其对气象站观测站气温的影响。
【答案】(1)偏西风(或西北风)。
(2)谷风风速大于山风风速。原因:山谷开口朝西,谷风为偏西风,在山谷处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加大;冬季该地盛行偏西风,对谷风起加强作用,对偏东的山风起削弱作用。
(3)山风转谷风时间在9:00(8:00—10:00之间即可),受此影响气温升高;谷风转山风时间在18:00(17:00—18:00之间即可),受此影响气温降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崇礼赛场及周边等高线分布图以及某天观测站每小时风向与温度变化曲线图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风速以及气温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白天以偏西风为主,晚上以东风为主。在日间阶段,山地受太阳辐射加热后升温更快且气温更高,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大气的气压与气温反相关,高气温对应低气压。因此气温更高的山地出现低压,气温低的平原产生高压,气压梯度力推动气块由平原沿谷底向山地运动,形成谷风,所以谷风为偏西风。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山谷开口向西,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谷风为偏西风,在山谷地区受到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较大;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风季风,与谷风的风向大致相同,对谷风的加速作用较强,该地山风为偏东风,冬季风对山风的削弱作用较强,导致山风减弱。
【小问3详解】
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白天主要为谷风,为偏西风;晚上主要为山风,为偏东风。受山风影响时气温较低,受谷风影响时气温较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风转谷风时间在9:00,该气象站观测站气温升高;谷风转山风时间在18:00,该气象站观测站气温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