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3题答案:ABC 解析:1.考查河流的流向,可以根据地势的高低判读河流的流向。据图可知,疏勒河发源自祁连山脉,根据海拔的高低可知,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A正确,BCD错误。故选A。2.据材料可知,疏勒河位于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大气降水补给量较小,A错误;该河流发源自祁连山,山脉海拔高,气温低,有冰川和积雪分布,夏季气温升高,冰川和积雪融化补给疏勒河,故B正确;干旱地区地下水的水位较低,对河流的补给量较小,C错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较小,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夏季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D错误。故选B。3.据材料可知,昌马峡以上河段海拔高,河流水位高,A正确,不符合题意;该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冰川融水补给,主要是夏汛且气温日变化大,流量日变化大,C错误,符合题意;昌马峡下游河段地形平坦,河流流速缓,沙漠广布,含沙量大,B正确,不符合题意。昌马峡以下河段出现辫状水系,辫状水系的形成主要位于河流出山口,再加上流量季节变化大,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4~6题答案:DCA 解析:4.图示该省各月内沙尘暴、浮尘、扬沙天气日数相较于非沙尘日数较少,不是各月内的主要天气情况,A错误;从图示可知,该省沙尘暴天气相较于其他天气发生日数最少,B错误;图示冬季沙尘暴日数多于秋季,C错误;图示该省各月沙尘日数中扬沙天气最多,对沙尘指数影响最大,D正确。故选D。5.新疆地处我国内陆,荒漠广布,距离我国沙源地近,沙尘暴发生频率大,与图例不符,A错误;湖北位于我国南方,降水多,沙尘天气少,B错误;河北位于我国北方,距沙源地相对较远,西北风搬运能力有限,沙尘天气多以扬沙、浮尘为主,C正确;河南位于河北的南方,距离沙源地较远,且降水较多,沙尘天气少,D错误。故选C。6.该省冬季沙尘天气多发,应位于我国北方,故冬季气温低,植被凋落多,表土多封冻,此时我国沙尘天气较少,A正确;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风速大,B错误;日照对沙尘天气影响较小,C错误;冬季气温低,气压相对较高,风力强,那么该省份冬季沙尘天气应该偏多,与题意叙述不符,D错误。故选A。
7~9题答案:ADC 解析: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形成南疆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偏北方向的西伯利亚地区。随着全球变暖,西伯利亚地区表层沼泽解冻时间提前,使空气中水汽增加,水汽受亚洲高压影响,从天山东部“灌入”南疆地区,受地形抬升,形成降雨(雪),A对;西风带来的水汽主要从北疆西部山口进入新疆北部,对南疆地区影响小,B错;新疆以南为青藏高原,西南季风受高大山脉和高原阻挡,几乎不会对南疆地区产生影响,C错;地形对水汽的抬升作用,一直存在,不是降雨(雪)异常的原因,D错;故选A。8.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人口和城镇数量少,且分布较分散,经济密度小,A错;材料中出现降水的地区多位于山前地带,地势起伏较大,地表径流流速较快,且干旱地区土壤含水量低,下渗快,洪水滞留时间短,B错;暴雨的突发性在东部地区和南疆差别不大,C错;由于南疆属于干旱地区,缺乏排洪、蓄洪、堤坝等设施,因此暴雨的致灾性更强,D对;故选D。
9.气候不断向暖湿化方向发展,必然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从而破坏其原来长期形成的稳定结构,A错;森林类型的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B错;由于气候暖湿化,水分和热量条件变好,有利于农业发展,农业区面积扩大,投入增加,C对;气候变暖湿,降水和冰雪融水增多,湿地面积会增大,D错;故选C
10~12题答案:DBC 解析:10.由图示可知,冬季平均风力大,且较为稳定,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D正确,排除ABC。故选D。11.“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模式优先使用的是绿色能源,但绿色能源如风能、光能、水能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发电不稳定,发电量不好控制,A、C、D错误;当“风光水”电这些绿色能源不能满足用电需求时,可以利用储能设施和火电站进行补充,火电站发电可人为控制,B正确。故选B。12.“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的基础是有大型火电站。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火电资源丰富,同时该省风能、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最适宜建设“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C正确。黑龙江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冬季昼短,光能弱,A错误。四川是我国太阳能最少的地区,B错误。浙江火电资源缺乏,D错误。故选C。
13~15题答案:BAC 解析:13.本轮强降水出现在 7、8 月,图示我国东部副高影响范围大且与亚欧大陆上的副高相结合形成了一个“高压坝”,①符合题意;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以及西太平洋频频活动的热带气旋从热带洋面带来充足的水汽,③④符合题意;暖湿气流受太行山迎风坡抬升,降水强度大,时间长,⑤不符合题意。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是冬半年亚欧大陆北部活跃的气压系统,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故选 B。 14.本轮强降水出现在 7、8 月的京津冀地区,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有暴雨、雷电、大风、冰雹、洪涝,并可能在山区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A符合题意。低温、寒潮灾害夏季出现在该区的可能性小,排除C、D;地震多与地壳运动、构造活动相关,与强降水无关,排除B。故选 A。 15.结合本次强降水成因示意图,可知此时副热带高压势力强,控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图中西太平洋面台风尚未登陆,南方大部分地区受伏旱影响,应为炎热干燥的天气,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 C。
16.(15分)
(1)三面临海,水汽充足;气温高,蒸发旺盛,水汽充足。夏秋季节,台风输送水汽多。(每点2分,共6分)
(2)流域面积小,汇水量少;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下渗少,径流入海快;半岛面积小,流程短。(每点2分,共6分)
(3)回补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增加地表径流,减轻南部沿海海水倒灌;保护湿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减轻水污染,改善水质。(每点1分,任答3点给3分)
17.(18分)
(1)距海较远,降水稀少;气候大陆性强,夏季日照充足,气温高,蒸发旺盛;春季多风,加剧干旱。(每点2分,共6分)
(2)优势:远离城市,污染少,土地成本低;有黄河与沙漠隔离,距戈壁沙漠较远,受风沙影响较小;(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
劣势:距黄河较远,引水灌溉难度大。(2分)
(3)农民在山地丘陵区采石,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改变了土壤局部环境,不利于土壤的改良和肥力的提高。(压石后土地无法翻耕,下层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土壤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变差,影响土壤生物群落,改变了土壤生态)西瓜种植需水量大,加剧当地水资源紧缺;高强度种植及过度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种植面积无序扩大,导致生态环境单一,破坏生物多样性。连续播种,土壤中硒等微量元素含量越来越少。(每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
18.(22分)
(1)条件:夏季气温不高,作物生长周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少;生态环境良好。(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2)不利的自然条件:地形起伏大;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高寒缺氧,冻土发育;跨越众多的河流;暴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每点2分,任答5点给10分)
(3)原因:川藏铁路跨越河流、山谷多,修建桥梁、隧道,可以缩短路程;降低坡度,提升运营安全;经多年冻土区,修建桥梁可以克服冻土冻融对路基的破坏;经多个国家级自然与生态保护区,修建桥梁可以为生物留出通道;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占用耕地。(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 2024年4月17日 试卷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疏勒河是我国第四大内流河,下图为疏勒河流域图,据此完成1~3题。
1.疏勒河的流向为 ( )
A. 自东南向西北 B. 自西北向东南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
2.请推测疏勒河的主要补给水源 ( )
A. 大气降水 B. 高山冰雪融水 C. 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3.关于疏勒河流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昌马峡以上河段河流水位高
B. 昌马峡以下河段流速慢但含沙量更大
C. 昌马峡以上河段汛期水位日变化小
D. 昌马峡以下河道特征的主要成因是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沙尘天气是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浑浊、天空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
高二地理试卷 第1页 共7页
象的统称,按照风速和能见度等指标,可划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等不同等级。下图示意1960-2020年我国某省沙尘日数、沙尘指数平均月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 关于该省份天气说法正确的是 ( )
A.各月始终以扬沙天气为主 B.沙尘暴较浮尘天气更多发
C.秋季沙尘暴日数多于冬季 D.沙尘指数主要受扬沙影响
5.推测该省份最有可能是 ( )
A. 新疆 B. 湖北 C. 河北 D. 河南
6.该省份冬季沙尘天气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气温较低 B. 风速较小 C. 日照较短 D. 气压较高
自2021年2月26日至6月16日, 向来少雨的南疆地区出现多次异常降雨 (雪)天气。和田、喀什、塔中、库尔勒等地降雨(雪)量均打破甚至数倍于历史记录,其中以4月最为明显,下图为该时段南疆地区降水水汽输送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造成该时段南疆地区降雨 (雪)异常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西伯利亚沼泽提前解冻 B. 西风势力增强
C.西南风提前到达 D.地形抬升作用显著
8.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南疆暴雨雨量不大,但致灾性更强,原因在于 ( )
A. 经济密度大 B.洪水滞留时间长 C. 突发性较强 D. 防灾措施少
9.近些年新疆气候有暖湿化倾向,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
A.生态系统趋稳 B.森林类型演替 C. 农业投入增加 D. 湿地面积减少
“风光水火储一体化”以大型火电或水电基地为基础,采取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等多种能源发电互相补充,适度增加一定比例储能,对各类能源进行统筹。下图为某省四季平均风速日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该省风力发电的最佳季节是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1.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电项目设计中,对电网起调峰作用的是储能设施与
A. 水电站 B. 火电站 C. 风力电站 D. 光伏电站
12.建设“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最有优势的省份是 ( )
A. 黑 B. 川 C. 内蒙古 D. 浙
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京津冀
高二地理试卷 第3页 共7页
大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将达到200~450毫米,局地累计降水量甚至达到700毫米以上。本轮降水涉及多个省份和直辖市,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伴随着一定极端性和致灾性。图为京津冀地区本轮极端强降水成因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导致本轮强降水的原因包括 ( )
①副热带高压势力强②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③夏季风输送大量水汽
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频繁⑤太行山背风坡气流下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14.京津冀地区受本轮强降水影响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有 ( )
A. 滑坡、 泥石流 B. 洪涝、 地震
C. 寒潮、 大风 D. 雷电、 低温
15.推测本次京津冀地区强降水期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状况为 ( )
A. 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 炎热干燥 D. 温和多雨
高二地理试卷 第4页 共7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雷州半岛以“雷”著称,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每年有100多个雷雨天。下图为雷州半岛及周边地区略图。
材料二 雷州半岛,一直受缺水问题困扰。2022年8月广东省实施了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工程从西江干流取水,调水至雷州半岛南部,供水范围覆盖茂名、湛江等地,结束了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地下水的历史。
(1)从水汽来源角度,简析雷州半岛雷雨多发的原因。(6分)
(2)从气候以外的角度分析雷州半岛缺水的原因。(6分)
(3)说明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对雷州半岛南部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3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宁夏中卫市位于宁、甘、蒙三省区交会处,春季多大风。旱沙地广布,十年九旱。2002年以来,当地农民在山区和河漫滩上采石,把石块压在沙地上,约10-15cm厚,改善种植条件,并充分利用土壤富含硒等微量元素优势,塑造了品质独一无二的宁夏硒砂
高二地理试卷 第5页 共7页
瓜。当地种植面积超过了100万亩,但2021年3月, 当地政府强制规定广大种植农户一律不得擅自种植硒砂瓜。
(1)分析当地“十年九旱”的自然原因。(6分)
(2)相比香山种植区,评价红堡寺种植区种植西瓜的条件。(6分)
(3)从当地硒砂瓜种植业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角度,说明当地政府禁止农民种硒砂瓜的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河床海拔在5200米以上;拉孜到派乡为中游,海拔已降到4500米以下,沿岸是西藏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农产品品质好,被誉为“高原粮仓”。
材料二:川藏铁路连接四川成都和西藏拉萨,是继青藏铁路后的第二条进藏铁路大动脉。川藏铁路全长1629千米,桥隧比例将高达85%以上。预计在2026年建成通车,届时将大大缩短成都至拉萨的运行时间。
材料三: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图及川藏铁路示意图。
高二地理试卷 第6页 共7页
(1)说出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高原粮仓”农产品品质极优的自然条件。(6分)
(2)列举川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10分)
(3)说明川藏铁路沿线桥隧比例高的原因。(6分)
高二地理试卷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