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倍长中线 精讲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1 倍长中线 精讲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21 21:16: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倍长中线精讲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任何时候,都需牢记:做题只是提高成绩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2.倍长中线,只是辅助线的一种方法, 是指题目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3. 倍长中线,提供的是一种解题思路,而不能死记硬背。
4.倍长中线还可以理解为:中点+平行,中心对称,180°旋转……
三角形
如图1-1:已知AD是△ABC的中线。
求证:(AB-AC)中心对称图形
如图2-1:
已知:点F是 ABCD边CD的中点,且AF平分∠CAF。
求证: EF⊥AE, AE=AD+CE
证明:延长AF,BC交于点G.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D∥BG
∴ ∠1=∠G,
∠ADC=∠FCG
又∵CF=FD
∴ △ADF △GCF
∴ AD=CG,AF=GF
又∵∠1=∠2
∴∠2=∠G
∴AE=CE
∴EF⊥AG
∵EC=CE+CG
∴AE=AD+CE
实战训练
一、倍长中线与中线取值范围。
1.(1)如图1,中,点D是边的中点,若,,求中线的取值范围.
解:∵点D是边的中点,∴,
将绕点D旋转得到,
即得,且A,D,E三点共线,
在中,可得的取值范围是:

∴的取值范围是: .
(2)如图2,在中,,点D是边的中点,,的两边分别交于点E,交于点F,连接.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2)见解析
【详解】解:(1)∵,

∴,
又∵;
∴,即,
故答案为:;
(2)∵点D是边的中点,
∴,
将绕点D旋转得到,连接,即得,
∴,,,且E、D、G三点共线,
∵在中,,
∴,
∴,即,
∵,且,
∴垂直平分,

∵在中,,
∴,
∴.
2.在中,,,是边上的中线,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解:延长至点,使得,
在和中,



中,,


故选:B.
二、倍长中线与三角形
3.数学兴趣小组在活动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1,在中,,,D是的中点,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
【阅读理解】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
(1)如图1,延长,使,连接.根据__________可以判定≌__________,得出__________.
这样就能把线段集中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得出中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方法感悟】当条件中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时,可以考虑做“辅助线”——把中线延长一倍,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这种作辅助线的方法称为“中线加倍”法.
【问题解决】(2)如图2,在中,,D是边的中点,,交于点E,交于点F,连接,请判断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问题拓展】(3)如图3,中,,,是的中线,,,且,请直接写出的长.
【答案】(1),,,;(2),理由见解析;(3).
【详解】解:(1)延长,使,连接,
∵D是的中点,
∴,
在和中,

∴,
∴.
∵,
∴,即,
∴,
∴,
∴;
故答案为:;;;;
(2),
证明:如图所示,延长到G,使,连接,
∵,,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D是的中点,
∴,
在和中,
∴,
∴,,
∴,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3)解:如图所示,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F,
∵,
∴,
∵是中线,
∴,
在和中,


∴,,
∵,
∴是的垂直平分线,
∴,
∵,
∴.
4.(1)方法呈现:如图①:在中,若,,点为边的中点,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
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
延长到点,使,再连接,可证,从而把、,集中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的取值范围是  (直接写出范围即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为“倍长中线法”;
(2)探究应用:
如图②,在中,点是的中点,于点,交于点,交于点,连接,判断与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3)问题拓展:
如图③,在四边形中,,与的延长线交于点,点是的中点,若是的角平分线,试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2),理由见详解;(3),理由见详解
【详解】解:(1)如图①,延长到点,使,连接,
是的中点,

在和中,



在中,,

,且,

故答案为:;
(2),理由如下:
如图②,延长至点,使,连接、,

同(1)得:,

,,

在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3),理由如下:
如图③,延长,交于点,



在和中,



是的平分线,

,即是等腰三角形,



5.如图,为的中线,在上,交于,且.求证:.
【答案】见解析
【详解】证明:延长至P,使,连接,
在与中

∴,
∴,
∵,
∴,
∴,
∴,
∴.
6.【问题情境】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

如图①,中,若,,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至点,使,连接.
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
(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依据是  .
A.;B.;C.;D.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得的取值范围是  .
【初步运用】
(2)如图②,是的中线,交于,交于,且.若,,求线段的长.
【灵活运用】
(3)如图③,在中,,为中点,,交于点,交于点,连接.试猜想线段,,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A;;(2)线段的长是7;(3),证明见解析
【详解】解:(1)在和中,,
∴,
∴,
在中,,
即,
故答案为:A;;
(2)如图②,延长至,使,连接,

∵是的中线,
∴,
又∵,
∴,
∴,,
∵,
∴,
∵,
∴,
∵,,
∴;
(3)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为:,理由如下:
延长到点,使,连接,,如图③所示:

∵,,
∴,
∵是的中点,
∴,
在和中,,
∴,
∴,,
∵,
∴,
∴,
即,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7.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
【答案】见解析
【详解】证明:如图,取的中点F,连接,


∵CD=AB,

,,
∵AE是△ABD的中线,

在与中
∠C=∠BAE
三、四边形与倍长中线的融合。
8.如图,梯形ABCD中,AD∥BC,点E在BC上,AE=BE,点F是CD的中点,且AF⊥AB,若AD=2.7,AF=4,AB=6,则CE的长为(  )
A.2 B.2-1 C.2.5 D.2.3
【答案】D
【详解】延长AF、BC交于点G.
∵AD∥BC
∴∠D=∠FCG,∠DAF=∠G.
又DF=CF,
∴△AFD≌△GFC.
∴AG=2AF=8,CG=AD=2.7.
∵AF⊥AB,AB=6,
∴BG=10.
∴BC=BG,CG=7.3.
∵AE=BE,
∴∠BAE=∠B.
∴∠EAG=∠AGE.
∴AE=GE.
∴BE=BG=5.
∴CE=BC,BE=2.3.
故选:D.
9.如图,在中,,是的中点,是上一点,连接,,,且.给出下列结论:①平分;②;③为等边三角形;④.其中正确的结论为 .(填序号).
【答案】①②④
【详解】解:∵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
∴,
∴平分,故①正确,
延长和交于M,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
∴,
∵,
∴,
∴,
∵由(1)知:,
∴,
∵;故②正确,
∵,
∴,
∵,
∴,
∴,故④正确,
∵,
∴不是等边三角形,故③错误,
∴正确的结论为①②④,
故答案为:①②④.
10.如图,M是正方形的边上一点,E是边的中点,平分.
(1)如图1,写出线段和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
(2)若四边形是长与宽不相等的矩形,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试判断(1)中的关系式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结论仍然成立,证明见解析
【详解】(1)解:延长、交于点,如图,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平分,
∴.
∴.
∵E是的中点,

在和中,
故 ;
(2)结论仍然成立.
证明:延长、交于点,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平分
在和中,
11.如图,平行四边形,点F是上的一点,连接平分,交于点E,且点E是的中点,连接,已知,则 .
【答案】4
【详解】解:如图,延长交于点,
∵点是的中点,
∴,
∵平行四边形中,,
∴,
∵,
∴,
∴,
∵平分,,
∴,
∴,
∵是的中点,
∴,
∴中,,
故答案为:.
12.如图,正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4和6,且点,,在同一直线上,是线段的中点,连接,则的长为 .
【答案】
【详解】解:延长AD至H,延长FM与AH交于H点,
由题意可得ADEF,
∴,
∵是线段的中点,
∴,
∴在△AMH和△EMF中,
∴△AMH≌△EMF,
即FM=MH,AH=EF,
∴DH=AH-AD=EF-AD=2,
∵DF=CF-CD=6-4=2,
在直角△DFH中,FH为斜边,
∴FH=,
∵FM=MH,
∴FM=.
故答案为:.
13.如图,在矩形中,点是的中点,点是上的一点,,,则的长度为 .
【答案】10
【详解】解:作,延长、交于点,如图:
则,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题意得:,,,
设,则,
∵,
∴,

∵,为中点,

又,,

,,

又,,

,即,
解得:,

故答案为:.
四、综合提升
14.【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9页的部分内容:
如图,在中,D是边BC的中点,过点C画直线CE,使,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
证明∵(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与中,
∵,(已证),
(已知),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1)【方法应用】如图①,在中,,,则BC边上的中线AD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猜想证明】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点E是BC的中点,若AE是的平分线,试猜想线段AB、AD、D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拓展延伸】如图③,已知,点E是BC的中点,点D在线段AE上,,若,,求出线段DF的长.
【答案】(1)1<AD<5;(2)AD=AB+DC.理由见解析;(3)DF=3.
【详解】解:(1)延长AD到E,使AD=DE,连接BE,
∵AD是BC边上的中线,
∴BD=CD,
在△ADC和△EDB中,

∴△ADC≌△EDB(SAS),
∴AC=BE=4,
在△ABE中,AB-BE<AE<AB+BE,
∴6-4<2AD<6+4,
∴1<AD<5,
故答案为:1<AD<5;
(2)结论:AD=AB+DC.
理由:如图②中,延长AE,DC交于点F,
∵AB∥CD,
∴∠BAF=∠F,
在△ABE和△FCE中,

∴△ABE≌△FCE(AAS),
∴CF=AB,
∵AE是∠BAD的平分线,
∴∠BAF=∠FAD,
∴∠FAD=∠F,
∴AD=DF,
∵DC+CF=DF,
∴DC+AB=AD;
(3)如图③,延长AE交CF的延长线于点G,
∵E是BC的中点,
∴CE=BE,
∵AB∥CF,
∴∠BAE=∠G,
在△AEB和△GEC中,

∴△AEB≌△GEC(AAS),
∴AB=GC,
∵∠EDF=∠BAE,
∴∠FDG=∠G,
∴FD=FG,
∴AB=DF+CF,
∵AB=5,CF=2,
∴DF=AB-CF=3.
15.(1)如图1,若是直角三角形,,点是的中点,延长到点,使,连接,可以得到 ,求证:是直角三角形;
(2)如图2,是直角三角形,,是斜边的中点,、分别是、边上的点,且.试说明;
(3)如图3,在正方形中,为边的中点,、分别为,边上的点,若,,,求的长.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7
【详解】(1)证明:∵ ,
∴,
∵,
∴,
∴,
∴,
∴是直角三角形.
(2)证明:如解图,延长至点,使,连接,,
∵,,
∴,
∵是的中点,
∴,
在和中,

∴ ,
∴,,
∵,
∴,即,
∴,
∴.
(3)解:如解图,延长至点,使,连接,
在△AEG和△BEM中,

∴ ,
∴,,
∴,
∵,
∴,,,在同一条直线上,
∵,,
∴.
16.问题提出
(1)如图,是的中线,则__________;(填“”“”或“”)
问题探究
(2)如图,在矩形中,,点为的中点,点为上任意一点,当的周长最小时,求的长;
问题解决
(3)如图,在矩形中,,点为对角线的中点,点为上任意一点,点为上任意一点,连接,是否存在这样的点,使折线的长度最小?若存在,请确定点的位置,并求出折线的最小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3)当点与的中点重合时,折线的长度最小,最小长度为4.
【详解】(1)如图,延长AD,使得,连接CE
是的中线
在和中,
在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即
故答案为:;
(2)如图,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FG,则
四边形ABCD是矩形,
垂直平分
点E是BC的中点
,,
则的周长为
要使的周长最小,只需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点共线时,取得最小值

∴,即
解得;
(3)如图,作点关于的对称点,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则
∴折线的长度为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且仅当点四点共线时,折线取得最小长度为
∵在矩形中,
∴,
∵点为的中点

∵点与点关于对称,点与点关于对称
∴,


设交于点
在中,

,即
又∵
∴是等边三角形


∴点与的中点重合
综上,当点与的中点重合时,折线的长度最小,最小长度为4.
试卷第2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倍长中线精讲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任何时候,都需牢记:做题只是提高成绩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2.倍长中线,只是辅助线的一种方法, 是指题目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3. 倍长中线,提供的是一种解题思路,而不能死记硬背。
4.倍长中线还可以理解为:中点+平行,中心对称,180°旋转……
三角形
如图1-1:已知AD是△ABC的中线。
求证:(AB-AC)中心对称图形
如图2-1:
已知:点F是 ABCD边CD的中点,且AF平分∠CAF。
求证: EF⊥AE, AE=AD+CE
证明:延长AF,BC交于点G.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D∥BG
∴ ∠1=∠G,
∠ADC=∠FCG
又∵CF=FD
∴ △ADF △GCF
∴ AD=CG,AF=GF
又∵∠1=∠2
∴∠2=∠G
∴AE=CE
∴EF⊥AG
∵EC=CE+CG
∴AE=AD+CE
实战训练
一、倍长中线与中线取值范围。
1.(1)如图1,中,点D是边的中点,若,,求中线的取值范围.
解:∵点D是边的中点,∴,
将绕点D旋转得到,
即得,且A,D,E三点共线,
在中,可得的取值范围是:

∴的取值范围是: .
(2)如图2,在中,,点D是边的中点,,的两边分别交于点E,交于点F,连接.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在中,,,是边上的中线,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倍长中线与三角形
3.数学兴趣小组在活动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1,在中,,,D是的中点,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
【阅读理解】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
(1)如图1,延长,使,连接.根据__________可以判定≌__________,得出__________.
这样就能把线段集中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得出中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方法感悟】当条件中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时,可以考虑做“辅助线”——把中线延长一倍,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这种作辅助线的方法称为“中线加倍”法.
【问题解决】(2)如图2,在中,,D是边的中点,,交于点E,交于点F,连接,请判断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问题拓展】(3)如图3,中,,,是的中线,,,且,请直接写出的长.
4.(1)方法呈现:如图①:在中,若,,点为边的中点,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
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
延长到点,使,再连接,可证,从而把、,集中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的取值范围是  (直接写出范围即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为“倍长中线法”;
(2)探究应用:
如图②,在中,点是的中点,于点,交于点,交于点,连接,判断与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3)问题拓展:
如图③,在四边形中,,与的延长线交于点,点是的中点,若是的角平分线,试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5.如图,为的中线,在上,交于,且.求证:.
6.【问题情境】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

如图①,中,若,,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至点,使,连接.
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
(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依据是  .
A.;B.;C.;D.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得的取值范围是  .
【初步运用】
(2)如图②,是的中线,交于,交于,且.若,,求线段的长.
【灵活运用】
(3)如图③,在中,,为中点,,交于点,交于点,连接.试猜想线段,,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7.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
三、四边形与倍长中线的融合。
8.如图,梯形ABCD中,AD∥BC,点E在BC上,AE=BE,点F是CD的中点,且AF⊥AB,若AD=2.7,AF=4,AB=6,则CE的长为(  )
A.2 B.2-1 C.2.5 D.2.3
9.如图,在中,,是的中点,是上一点,连接,,,且.给出下列结论:①平分;②;③为等边三角形;④.其中正确的结论为 .(填序号).
10.如图,M是正方形的边上一点,E是边的中点,平分.
(1)如图1,写出线段和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
(2)若四边形是长与宽不相等的矩形,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试判断(1)中的关系式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1.如图,平行四边形,点F是上的一点,连接平分,交于点E,且点E是的中点,连接,已知,则 .
12.如图,正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4和6,且点,,在同一直线上,是线段的中点,连接,则的长为 .
13.如图,在矩形中,点是的中点,点是上的一点,,,则的长度为 .
四、综合提升
14.【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9页的部分内容:
如图,在中,D是边BC的中点,过点C画直线CE,使,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
证明∵(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与中,
∵,(已证),
(已知),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1)【方法应用】如图①,在中,,,则BC边上的中线AD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猜想证明】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点E是BC的中点,若AE是的平分线,试猜想线段AB、AD、D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拓展延伸】如图③,已知,点E是BC的中点,点D在线段AE上,,若,,求出线段DF的长.
15.(1)如图1,若是直角三角形,,点是的中点,延长到点,使,连接,可以得到 ,求证:是直角三角形;
(2)如图2,是直角三角形,,是斜边的中点,、分别是、边上的点,且.试说明;
(3)如图3,在正方形中,为边的中点,、分别为,边上的点,若,,,求的长.
16.问题提出
(1)如图,是的中线,则__________;(填“”“”或“”)
问题探究
(2)如图,在矩形中,,点为的中点,点为上任意一点,当的周长最小时,求的长;
问题解决
(3)如图,在矩形中,,点为对角线的中点,点为上任意一点,点为上任意一点,连接,是否存在这样的点,使折线的长度最小?若存在,请确定点的位置,并求出折线的最小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试卷第2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