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琼海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题A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琼海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题A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19 10:5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琼海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生物试题A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如图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调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B.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则计数值应为8
C.若图乙表示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则调查该森林物种数时设定样方面积最好为S1
D.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2.右图是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  )
3.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可通过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用性引诱剂治理的原理是(  )
A.改变蝗虫的迁出率 B.降低蝗虫出生率
C.降低蝗虫死亡率 D.改变蝗虫的年龄结构
4.下列关于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几千年前,人类就开始利用发酵技术,并且熟知发酵的本质
B.发酵是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将原料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C.传统发酵技术一般直接利用培养获得的单一菌种进行发酵、制作食品
D.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食品包括腐乳、酱油、醋、泡菜、果汁等
5.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主要菌种是真菌
B.制作过程不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C.所用装置不需要密封
D.所用菌种需要人工接种
6.有一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在家尝试制作各种发酵食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天温度较高,比较适宜制作果醋
B.制作果酒和泡菜的菌种代谢类型相同
C.制作泡菜时,不宜将泡菜坛装的太满,还需定期松开坛口排气
D.家庭自制的泡菜和果酒直接食用不会影响健康
7.以下实验过程中,需要定期排气的是(  )
A.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
B.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
C.利用毛霉发酵制作腐乳
D.利用醋酸杆菌发酵制作果醋
8.下图是某种群各年龄段个体数量示意图,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 )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相对稳定 D.先增大后减小
9.下列有关种群密度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其种群密度的制约
B.种群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
C.某草原羊群中新迁入若干只羊,可提高该草原羊群的环境容纳量
D.鱼糖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过大时,鱼的产量可能会降低
10.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也是一个繁殖单位。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C.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
1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血浆蛋白、激素、代谢废物等成分
B. 人体内环境的 pH 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C.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各种细胞外液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D.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2.人体排尿是 一 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如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 . 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而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
B. 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 排尿过程中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化
D. 成人的排尿反射存在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
13.植保站工作人员为调查某灌木丛中生活的一种活动范围广的大型有害昆虫的种群特征,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昆虫种群展开10调查 .两次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该昆虫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的最优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B. 该昆虫性别比例改变,能够预测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 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可能遭遇了性引诱剂诱杀
D. 两次调查中各日龄的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显著,但其基因库未发生改变
14.如图为“S”形增长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K值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称为环境容纳量
B.K/2时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量最大,K 值时出生率为零
C. 与“S”形增长相比,“J”形增长无 K 值且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D. 对于害虫,应在K/2与 K值之间选择合适时间进行防治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8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16.(10分)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图1中c表示________,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 ,计数时,需要计数样方内以及 ________ 的个体数;
(4)在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__(填“大”或“小”)。
17.(10分)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
(1)器官移植时、异体器官常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的 细胞识别并攻击,为了避免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医院建议保留婴儿的脐带血,以便必要时 ;
(2)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
是 。
18.(10分)阅读如下材料:
材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烟草。
材料乙:T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表达的T4溶菌酶的第3位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的耐热性。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甲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__________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在培育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乙属于______________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______________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__________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__________序列发生了改变。
19.(10分)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过程①②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细胞的细胞壁,后经③过程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实际融合的过程中原生质体可能会形成________种细胞团(只考虑两个细胞融合的情况)。④是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2)在⑤过程培养中,除了提供水分、无机盐、糖类、维生素以及氨基酸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同时,在培养过程中,除必要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________。
(3)若番茄细胞内含A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B条染色体,将番茄和马铃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假设能成功),得到的后代应含__________条染色体,还必须用____________来处理幼苗,才能得到可育的番茄—马铃薯植株,此时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4)若番茄是二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则杂种植株为________倍体。
20.(10分)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使其观赏价值降低。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新品种金茶花。据下图完成(1)~(5)题:
(1)①和②结合能形成③,常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能结合形成③,最重要的原因是①和②经酶处理后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③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一个③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及____________;
(3)若④过程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则将此抗病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转基因植物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法获得;
(4)在⑤→⑥过程中,获得抗病基因的金茶花细胞将经历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过程后才能获得⑦;
(5)经培养长成的植株⑦具备了抗病性,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枯萎病金茶花培育成功说明一种生物的基因表达系统能够识别来自另一种生物的DNA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2.A3.B4.B5.B6.A7.A8.B9.C10.D11.C12.A13.C14.A
15.【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1∶1∶1 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
【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三种类型。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幼年个体数为92+187+121=400,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老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所以三个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为1∶1∶1,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该鱼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
(2)标记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16.【答案】1)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b
(2)基本不变; 10; “J”
(3)随机取样; 相邻两边上及其夹角
(4)大
【解析】(2)分析图2,前4年λ=1,所以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由于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所以第10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时λ>1且不变,此时种群的增长率也不变,所以松鼠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计数时,需要计数样方内以及相邻两边上及其夹角的个体数。
(4)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动物在被捕过一次后更难捕获,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少,这样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17.【答案】(1)效应T 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器官
(2)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 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
18.【答案】(1)显微注射 限制酶 DNA连接酶 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2)蛋白质 现有蛋白质 新蛋白质 氨基酸
【解析】(1)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显微注射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农杆菌的作用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受体)细胞内。(2)资料乙中的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19.【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3 细胞壁再生 高尔基体
(2)植物激素 无菌
(3) 秋水仙素 A+B
(4) 六
【解析】(1)图示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图中①②表示利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原生质体融合后可能形成三种细胞,即两个番茄原生质体融合、两个马铃薯原生质体融合、一个番茄原生质体与一个马铃薯原生质体融合;图中④是杂种细胞细胞壁再生的过程,与该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因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组织培养过程中所利用的培养基是固体或半固体的,必须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和一定的外界条件,外植体才能脱分化进而进行再分化形成试管苗。
番茄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马铃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利用杂交育种获得的后代体细胞中所含有的遗传物质各包含两亲本的一半,即,此植株是高度不育的,必须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即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A+B条,植株可育。
(4)番茄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马铃薯细胞含4个染色体组,则杂种植物含6个染色体组,为异源六倍体。
20.【答案】(1)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相同的黏性末端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标记基因
(3)农杆菌转化法 基因枪法 花粉管通道法
(4)脱分化 再分化
(5)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已经表达 脱氧核苷酸序列(遗传信息或碱基序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