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复习——地球和宇宙(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科学复习——地球和宇宙(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19 21:5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科学复习——地球和宇宙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人们拍摄到的黑洞照片,在演化的最后阶段可能变成黑洞的天体是(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
2.2018年第49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举措违背该主题的是(  )
A.某些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进行循环使用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
C.为除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的虫害,推广使用剧毒农药
D.提倡骑自行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
3.研究能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能源可按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下列四组能源中,能代表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一组是(  )
A.煤炭、地热能、沼气 B.太阳能、风能、海洋能
C.水能、木柴、天然气 D.石油、海洋能、核能
4.2021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初九)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传回拍摄的火星全景日落视频,视频中还能听到呼呼的风声。下列有关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这一天地球运动到①和②之间
B.探测器与地面控制系统靠超声波传递信息
C.传回的视频中能听到风声,说明火星上有大气层
D.三天前,若天气晴好,宁波夜空可以看到满月
5.下列各项正确揭示科学的本质的是(  )
A.科学是能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 B.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C.科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科学是各种知识的总和
6. 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A.火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氢燃料客车
D.太阳能电池路灯
7.下列关于大爆炸宇宙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爆炸宇宙论是科学家通过科学观察和研究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
B.大爆炸宇宙论是科学家通过科学观察发现的一些自然现象所建立的假说
C.因为宇宙在不断膨胀的事实为大爆炸宇宙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所以大爆炸宇宙论已经说明了宇宙起源的事实
D.大爆炸宇宙论和牛顿第一定律一样是科学定律
8.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农历四月初一,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于下图中的(  )
A. B. C. D.
9.“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可持续 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措施是(  )
A.为了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
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
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可以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
D.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物秸秆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
10.如图中a为北极圈,b为晨昏线,P点位于晨昏线的中点.M、N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交点,且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若a为昼弧,且P点的纬度为75°N,此时可能为(  )
A.2月 B.7月 C.9月 D.11月
11.2022年4月24日(农历三月二十四)清晨,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与月亮相伴,上演“四星连珠伴月”天象。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积最大最亮的是金星 B.当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C.四颗行星都绕太阳公转 D.该天象每月都会上演
12.图示为某市空气中PM2.5的来源分布图.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为减少PM2.5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植树造林,增大城市绿地面积
B.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加大火力发电投入,扩大火力发电规模
D.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
13."红月亮指的是月亮光经过地球大气层到达人类眼睛这段产生的颜色变化。但月全食时也会出现红月亮。这是一种很罕见的情况。"红月亮"又被称为血月"。今年1月31日,全国迎来一次千载难逢的天文奇观“超级蓝色血月”,这是152年来超级月亮、蓝月亮和月全食将首次同时出现。我们同时看到一个肉眼可见的超级月亮和月全食。下列说法科学的是(  )
A.当天的月相接近新月
B.当天,地月连线与地日连线几乎相互垂直
C.当天晚上,镇海地区的我们没有亲眼目睹,是因为天气不佳,云层遮挡
D.当天晚上,月亮发出光经过地球大气层到达人类眼睛时多为蓝光,所以看到蓝月亮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中的月相是上弦月
B.月食时三球同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
C.160oE经线的东边是东半球
D.若地轴倾角减小,则地球上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昼夜长短变化增大
15.我们把一年中满月且最接近地球时又大又圆的月亮叫做“超级月亮”,今年超级月亮将发生在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如图表示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届时月球的位置将处于图中的(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二、填空题
16.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1)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   技术作为支撑。
(2)原因:科学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科学可以为解决   危机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探究   的成因,从而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服务。科学可以为   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为完善   、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17.2017 年 4 月 12 日杭州临安发生4.2 级地震,全省不少地方都有震感。
(1)中国属于多地震国家,浙江省处在亚欧板块与   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
(2)地震当天,假设浙江地区白昼时间长为 t 1 小时,北京地区白昼时间长为 t 2 小时,
则 t 1    t 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8.读相关材料及南极洲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南极“泰山站”建立已久。秦山站的地理坐标为东经76°58',南纬73°51’,海拔高度2621米,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考站。
(1)泰山站和昆仑站的相对高度是   米;
(2)当科考队员登上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   ;
(3)建科考站时,需要克服气候严寒等困难,形成南极洲气候严寒的主要因素是   因素和地形因素等;
(4)有关南极大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大陆被海洋包围,降水丰富
B.氟氯化合物使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C.“温室效应”导致冰川不断融化
D.煤炭资源的存在,说明南极大陆曾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
19.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1)如图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位置关系的模型,那么b代表   。
(2)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在月球上,航天员可以做到的是    (选填“放风筝”、“扔石头”或“打雪仗”)。
20.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1)2021年2月,我国台湾省台东县海域发生4.6级地震,该地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167次,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   交界,故地震多发。
(2)大蒜中含有一种辣素“硫化丙烯”,能清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其化学式为C3H6S,硫化丙烯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3)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然面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就可以燃烧,从中你得到的启示:   。
21.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等,若用如图所示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来类比宇宙,小金属粒可看成宇宙中的   ,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与周围的其他金属粒都在   ,此理论被   现象所证实,这里运用的是主要一种思维方法   (等效法/类比法/转换法)。
22.将下列给出的各种能源进行分类,并写明分类依据.
煤炭,木柴,石油,太阳能,电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风能
(1)划分依据:    ;分类:    .
(2)依据:    ;分类:(1)    .
(3)划分依据:    ;分类:    .
23. 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等都离不开化学.
(1)如图1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2)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请选择下列三种材料中的对应字母填空.
A.有机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制品属于    .
(3)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①开发    等新能源(举一例),不仅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紧缺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②煤燃烧时加入适当的物质,可以减少    气体(写化学式)和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排放,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
(4)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对图2的分析,你发现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
(5)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首位,请写出炼铁高炉中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近年来,一些地区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俗称酒精)。乙醇汽油是由10%的乙醇与90%的汽油混合而成。
(1)乙醇汽油燃烧过程是   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2)按照能源分类,由于乙醇是由植物酿成,所以乙醇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使用乙醇汽油较使用汽油的好处有(请你说出一条):   。
25.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所示 :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点燃6H2O+   N2
三、实验探究题
26.细菌等微生物是土壤的成分之一,它必须从土壤中吸收含碳的物质、含氮的物质、水和无机盐等,以维持其生命活动。有的土壤细菌(以下简称为“X细菌”)能将环境中的尿素转化为氨气。为探究某土壤样品中是否含X细菌,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制备土壤浸出液。
②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配制培养基(内有除含氮物质外的其他必需物质),将培养基分装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
③在A培养皿中再加入   ,B培养皿不加(如图甲)。
④将等量土壤浸出液涂抹在A和B两个培养皿的培养基表面,并在适宜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如图乙)。
⑤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加入   ,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A培养基表面显红色,B培养基表面不显红色。
实验结果分析:
⑴A培养基表面显红色是由于培养基中含有较多的氨水。这是由于X细菌在适宜环境下进行   生殖(填生殖方式),产生较多的X细菌所致。
⑵X细菌能将尿素转化为氨气,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   (填生态系统的成分)。
实验结论:土壤样品中含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27.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SO2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SO2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吗?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
取4个相同的饮料瓶,分别编为1、2、3、4号并贴上标签,1~3号瓶内各充有不同浓度的SO2气体,4号瓶不充入SO2。然后在瓶内分别放入1 片大小相同的菠菜叶,迅速拧紧瓶盖,放在窗口处。随时观察叶片变化,记录现象和数据。再以油菜、青菜为材料,重复上述实验。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如表格(“---”表示实验时间内无变化)。
编号 SO2浓度 (克/升)
菠菜/油菜/青菜受害时间(分)
出现黄斑 较多黄斑 大面积变黄 整体变黄
1 0.28 3/17/13 6/25/20 10/32/24 20/46/31
2 0.42 2/7/11 4/22/18 9/28/22 15/34/28
3 0.56 1/5/6 3/10/12 7/15/16 13/24/20
4 0 --- --- --- ---
(1)4号瓶的作用是    。
(2)对实验所用的饮料瓶还有什么要求?    。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同种植物的受害程度与    有关。
(4)由实验可知,以上三种植物中最适合用来监测大气中SO2浓度的是    。
28.下图是“太阳系模式图”。
(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
①太阳系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不在同一平面上
②太阳系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在同一平面上
③太阳系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各不相同
④太阳系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这些行星公转的特点可以作为(  )
A.推断星云形成的依据 B.推断太阳形成的依据
C.推断太阳系形成的依据 D.推断宇宙形成的依据
29.如图是北半球立体图,分析图回答以下问题:
(1)B点的经纬度为   ;
(2)小明从B地乘坐飞机向北跨越北极点再向南到达A地,飞机的平均速度为1110km/h,问飞机飞行了   小时(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1km)
(3)小明从A点出发,先向东走100km后向北走100km,后向西走100km转向南走100km,此时小明在A点的   (填“A点以西,A点以东,A点,A点以南或A点以北”)
30.下表是某电辅式太阳能热水器的部分参数,夏天用温度为20℃的水将保温桶充满.假设热水器接收到的太阳能有50%被水吸收,在最好的日光充分照射下,试求:
保温桶容积(L) 150
采光面积(m2) 2.5
水温(℃) 夏天 45~90
冬天 40~60
电热管 220V 2000W
(1)当水温恰好达到最高时,需要多少太阳能?
(2)若晚间无阳光时用电热管加热,达到同样要求,在电热管不计热量损失的情况下需热多长时间?
(3)请简要说出一条太阳能热水器的优点。
四、解答题
31.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实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图画出了太阳能转化的方框图,其中矩形表示太阳能的转化方式、椭圆表示转化的装置或物体,菱形表示由太阳能所转化的另一种形式的能.请在图中的相应处填入正确的术语.
32.2020年4月3日来组委通过云启动向全球发布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莲莲、琮琮、宸宸,称之为“江南忆”组合(如图甲),向世界发出杭州之约。
(1)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在杭州拉开序幕。地球在这天的位置最接近图乙中的   位置。(填字母)
(2)“辰宸”名字源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辰桥。如图丙是杭州古桥中最长的拱宸桥,在大运河的映衬下,形成上下连体桥,这是因为光的   形成的孔洞美景。
(3)莲莲的名字源于杭州西湖中无穷碧色的接天莲叶,杭州西湖是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杭州西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杭州西湖中的睡莲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生活在杭州西湖中的所有睡莲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杭州西湖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景区内的游客
D.杭州西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植物四大类群在地球上次第出现,不同时期各领风骚。在4亿年以前的近30亿年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为原始的、低等的藻类;随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扩展到了陆地,蕨类植物成为当时陆地植被的主角;3亿多年前,裸子植物出现,并逐渐取代蕨类植物在陆地上的主角地位;大约1.3亿多年前,被子植物迅速发展了起来,成为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优势类群,一直到现在。如此,今天的地球上才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植物四大类群在生活环境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   ,其中种子植物能够适应   的环境,生殖过程不受   的限制,因而有着更加广泛的分布;在结构功能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   ,其中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   六大器官;在生殖特点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   ,其中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用   进行繁殖,种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种子与前者相比,结构复杂、生命力强、寿命长。根据所给材料,可以推断:   植物最高等。
34.如图所示的风力发电是新能源开发中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发电方式。由于没有燃料燃烧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理念而正在世界形成热潮.但风力发电的特点是随机性强,5m/s以上的风速才可以发电。盐城地处黄海之滨,春秋季风力大,持续时间长,大丰风力发电厂正在开发建设中。
下表是某一台风力发电机在不同风速下的发电功率:
平均风速m/s 5 6 7 8 9 10
功率kW 9 22 34 44 53 60
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风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是把风能转化为   能,供各种产业日常生活使用。
(2)当风速为10m/s时,此时风车组1小时获得的风能为300kW h,则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是多少?
(3)盐城有较丰富的风力资源,即将并网的“十万千瓦”风力发电机组,预计年发电量2.5×108kW h,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kg的煤放出的能量。(煤的热值为3.0×107J/kg)
35.节约能源应从点滴做起.不少家庭习惯用遥控器关电视而不断开电源,这一方式虽然便捷,但电视在待机状态下仍要消耗电能:洋洋家彩色电视机的侍机功辜大约是5W,若他家平均每天看4h电视,看完后电视总处于待机态。试问:
(1)在一个月中(按30天计),洋洋家的这台电视因待机浪费的电能是多少焦耳?
(2)如果将这些浪费的电能全部用来烧水.可以将多少质量的水从15℃加热到40℃?
(3)请你就如何降低彩电的电能消耗,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①   ;②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解答】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可能形成黑洞的天体是恒星,恒星灭亡的过程中坍塌可能会形成黑洞。
故答案为:B。
2.【答案】C
【解析】【分析】保护环境包括防止污染、防止破坏、自然保护,全球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危害,5、森林锐减,6、土地碱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
9、固体废物污染,10、白色污染。
【解答】A、某些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进行循环使用,能够节约水资源,A不符合题意;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能够节约化石能源,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推广使用剧毒农药会污染土地,污染环境,因此此举措违背该主题,C符合题意;
D、提倡骑自行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B
【解析】【分析】阴影部分的能源同时具备三种能源类别的特征,据此对各个选项中的能源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煤炭、地热能、沼气中,没有新能源,且煤炭不是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太阳能、风能、海洋能中,都来自与太阳能,且都是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
C.水能、木柴、天然气中,没有新能源,且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石油、海洋能、核能中,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春分,时间是每年的3月22日;②是夏至日,为每年的6月22日、23日;
③为秋分,为每年的9月22日,23日;④为冬至日,为每年的12月22日,23日;新月在农历的初一;上弦月在农历的初七初八左右;满月在农历的十五;下弦月在农历的二十二和二十三左右;
【解答】A. 2021年7月18日,该日在②夏至日和③秋分日之间,A错误;
B. 探测器与地面控制系统靠电磁波传递信息,因为在外太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错误;
C.传回的视频中能听到风声,说明火星上有大气层,正确;
D. 今天是农历的六月初九,三日前为农历的初六,宁波的夜空可以看见上弦月,D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B
【解析】【分析】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实践是科学(认识或理论)的基础,科学(认识或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解答】A.科学是能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内容正确,但不是本质;
B.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B正确;
C.实践是科学(认识或理论)的基础,科学(认识或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正确,但不是本质;
D.科学显然不包含各种知识的总和,D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A
【解析】【解答】A、火力发电使用的是煤,煤属于化石能源,不属于新能源;
B、风力属于新能源;
C、氢能属于新能源;
D、太阳能属于新能源;
故选A.
【分析】根据已有的新能源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据此解答.
7.【答案】B
【解析】【分析】大爆炸宇宙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
【解答】AB、大爆炸理论是科学家根据观察得出的一种假说,没有被证实;故A错误;B正确;
C、大爆炸理论只是多种宇宙起源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一种假说,并不是事实;故C错误;
D、大爆炸理论是假说不是定律;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B
【解析】【分析】月相是月球形态的圆缺变化,是地、月、日三者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形成的。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变化一个周期。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此时我们能看到被照亮的半个地球形状是一个整圆,上弦月出现在农历的初七八,此时地球上的人看到月球的形太是一个半圆弧面向西。
【解答】农历四月初一,月相为新月。
故选B。
9.【答案】C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例如,使用的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再生速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可再生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能够得到恢复。
【解答】A.为了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A不符合题意。
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B不符合题意。
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可以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C符合题意。
D.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物秸秆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
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
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解答】若a为昼弧,且P点的纬度为75°,说明北纬7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北纬7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故时间是秋分(9月23日前后) 之后。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月相,行星的知识解答。
1.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2.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解答】A: 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A错误。
B:当天的月相为下弦月,B错误。
C:四颗行星都绕太阳公转,C正确。
D:该天象不会每月出现,D错误。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分析】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能够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排放。
【解答】A、植树造林,增大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净化环境,减小空气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减小空气污染,B不符合题意。
C、加大火力发电投入,扩大火力发电规模,会使得空气污染越来越厉害,C符合题意。
D、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解析】【分析】(1)月相是地、月、日三者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引起的。掌握四大月相是关键。当地、月、日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时,发生的是 新月,地球上中间时,发生的是满月。当地日连线与地月连线相互垂直时,发生的是上弦月或下弦月。(2)月食(月全食、月偏食)发生在满月月相时,而满月时不一定会发生月食。(3)蓝月亮并不是指我们看到是蓝色月亮,而是指一个月内有两次满月,第二次满月称为“蓝月”。(4)超级月亮是指月球在公转轨道上离地球近而显得“大”。
【解答】A,题意为当天发生月全食,故当天月相为满月,故错误;
B,发生月全食时,地月日三者在几乎在同一直线上,而不是相互连线垂直,故错误;
C,月全食发生时,地理位置的影响,不在特定区域是观察不到的,同时也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故正确;
D,根据1月31日期可知,此次为蓝月(一个月内的第二次满月),而不是人眼接受到蓝光,故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解析】【分析】(1)月相记忆口诀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其 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2)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那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形成的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向东增加是东经。
(4)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它与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
【解答】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描写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历十五都是满月的 ,A不符合题意;
B、月食时三球处于同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故B选项错误。
C、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故160°E以东为西半球,故C选项错误。
D、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它与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地轴一旦倾斜角度变小,那么相应的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大,而黄赤交角度数等于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度数也会变大,这会使南北回归线向赤道远离,这样的话热带面积增大;而极圈度数又和回归线度数是互为余角的关系,所以极圈度数就会变小,寒带面积增大,所以能推出来温带面积减小,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大,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解析】【分析】当月球位于满月位置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但月球不在地影内);
当月球月相是新月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
【解答】农历四月十五,月相为满月,地球在中间,
故选C。
16.【答案】(1)科学
(2)资源;自然灾害;防治;经济结构转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解答】(1)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支撑。(2)原因:科学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科学可以为解决资源危机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探究自然灾害的成因,从而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服务。科学可以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为完善经济结构转型、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故答案为:(1)科学;(2)资源;自然灾害;防治;经济结构转型
17.【答案】(1)太平洋
(2)小于
【解析】【分析】(1)观察六大板块示意图,明确板块运动的方向是解题的关键。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京纬度比浙江高,北京白昼时间较长。
【解答】(1)浙江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不稳定,形成地震;
(2) 4 月 12 日在春分和夏至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京纬度比浙江高,北京白昼时间 t2大于浙江白昼时间 t1。
故答案为:(1)太平洋;(2)小于。
18.【答案】(1)1466
(2)企鹅
(3)纬度
(4)A
【解析】【分析】南极大陆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其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南极大陆至今没有人类居住,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大陆,植物难于生长,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企鹅是南极的主人。
【解答】(1)读图可知,泰山站的海拔高度为2621米和昆仑站海拔高度是4087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4087米-2621米=1466米。
(2)气候严寒的南极大陆,植物难于生长,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被称为"南极小主人“的是企鹅。
(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导致酷寒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纬度低,海拔高即纬度因素和地形因等。
(4)南极大陆被海洋包围,但是南极大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氟氯化合物破坏臭氧层,使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人类过度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融化;南极大陆发现煤炭资源的存在,说明南极大陆曾经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综上,故选A。
19.【答案】(1)地球
(2)扔石头
【解析】【分析】(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行星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地球构成的行星围绕太阳进行公转,月球围绕地球转动.(2)放风筝需要有空气;打雪仗需要有水。
【解答】(1)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又围绕着地球转动,而太阳却又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转动,看图知,b是地球;(2)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所以不能放风筝和打雪仗,月球上有重力,因此扔石头是可以实现的。
20.【答案】(1)太平洋板块
(2)18:3:16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燃烧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元素质量比是指一个分子式里 某元素总质量 与另某种(几种)元素总质量比。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极其复杂,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解答】(1)台湾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
(2)m(C):m(H):m(S)= 12× 3:1×6:32×1= 18:3:16;
(3)铁丝与纳米铁粉相比较,铁丝的表面积小,由其不同的现象可知,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燃烧;
故答案为:(1)太平洋板块;(2)18:3:16;(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燃烧。
21.【答案】下降;天体;运动;谱线红移;类比法
【解析】【分析】宇宙大爆炸仅仅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解答】解: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第一次将广义相对论融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初的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宇宙开始膨胀.红移说明宇宙的星体之间在互相远离,据此逆向推断,宇宙中的物质在若干年前应该是聚合在一起的,是一次特殊事件使得原始的物质团向外扩散(即大爆炸).这运用的主要是类比法.
22.【答案】(1)能否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煤炭,木柴,石油,太阳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风能;电能,风能;
(2)能源的物质来源;煤炭,木柴,石油;太阳能,电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风能;
(3)能源利用的长短;木柴,电能,潮汐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核能;
【解析】【解答】根据能否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我们可将能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能源的物质来源,可将能源分为:生物质能源和非生物质能源;按对能源利用的长短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这是我们常见的分类方式.
故本题答案为:能否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煤炭,木柴,石油,太阳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风能;电能,风能;
能源的物质来源;煤炭,木柴,石油;太阳能,电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风能;
能源利用的长短;木柴,电能,潮汐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核能;
【分析】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能源分为不同的类型.本题对学生来说是难题,因为有的学生只知道最常见的第三种分类方式,对前两种不了解.
23.【答案】C;A;太阳能;SO2;温度达到着火点;3CO+Fe2O32Fe+3CO2
【解析】【解答】(1)A、米饭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淀粉;
B、西红柿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
C、牛肉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
D、花生油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油脂.
故填:C;
(2)塑料制品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A;
(3)①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属于新能源,正处在开发、利用阶段.
故填:太阳能;
②煤燃烧时经常加入适量的石灰石,石灰石的作用是:煤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在高温条件下,石灰石受热分解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生石灰能和二氧化硫等物质反应,从而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等物质向空气中排放,可以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二氧化硫的化学式是SO2.
故填:SO2;
(4)可燃物燃烧时,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5)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故填:3CO+Fe2O32Fe+3CO2.
【分析】(1)根据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分析解答;
(2)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3)①化石燃料日益短缺,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4)从可燃物燃烧时,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去分析解答;
(5)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4.【答案】(1)化学
(2)可再生;可以减少石油的使用等
【解析】【分析】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
【解答】(1)乙醇汽油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因为化学能:是指南于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卡句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燃料燃烧产生的光和热,以及蓄电池、干电池产生的电都是来源于燃料和蓄电池里储存的化学能。
(2)按照能源分类,由于乙醇是由植物酿成,所以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因为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 使用乙醇汽油较使用汽油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石油的使用等,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能肆意乱用。
故答案为:可再生;可以减少石油的使用等
25.【答案】(1)天然气
(2)置换反应;1:1
(3)14:3;2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①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置换反应;②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3)①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所以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NH3+3O2点燃6H2O+2N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和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比。
26.【答案】尿素;无色酚酞;分裂;分解者
【解析】【分析】(1)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2)氨气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解答】③实验为探究某土壤样品中是否含X细菌,因此需要在A培养皿中放入尿素,B培养皿不加,为了做对照实验。
⑤由于“X细菌”)能将环境中的尿素转化为氨气,而氨气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因此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加入无色酚酞,观察颜色变化。
(1)A培养基表面显红色,是由于培养基中含有较多的氨水。这是由于X细菌在适宜环境下进行分裂生殖,产生较多的X细菌所致。
(2)X细菌能将尿素转化为氨气,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故答案为:③尿素 ⑤无色酚酞(1)分裂(2)分解者
27.【答案】(1)作对照
(2)无色透明且气密性良好
(3)SO2浓度、受害时间
(4)菠菜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利用教材实验拓展与迁移、设计实验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据表格分析,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不同浓度的SO2浓度,因变量是出现病斑的受害时间;SO2浓度越大,三种植物受害的时间越短,即对植物的影响越大;相同浓度SO2,三种植物的受害时间不同。
【解答】
(1)1~3号瓶内各充有不同浓度的SO2气体,4号瓶不充入SO2,作为对照组。
(2)对实验所用的饮料瓶大小必须是相同的,也必须是无色透明的,并且是气密性良好。
(3)由表可知,SO2浓度越大,三种植物受害的时间越长,对植物的影响越大。
(4)相同浓度SO2,三种植物的受害时间不同,出现症状最短的敏感程度最大,对SO2的敏感性依次是菠菜、青菜、油菜.故三种植物中最适合用来监测大气中SO2浓度的是菠菜。
故答案为:(1)作对照;(2)无色透明且气密性良好;(3)SO2浓度、受害时间;(4)菠菜。
28.【答案】(1)C
(2)C
【解析】【分析】在太阳系中,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太阳自转的方向一致,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解答】(1)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在太阳系中,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太阳自转的方向一致(均为自西向东),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故说法②④符合题意。
(2)根据行星公转的特点,可以推导如果它与太阳系形成有关,就可以作为推论太阳系形成的依据,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C
29.【答案】(1)(70°W,40°N)
(2)12
(3)A点以西
【解析】【分析】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
【解答】(1)根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A点的经纬度是(110°E,20°N),B点的经纬度是(70°W,40°N),A点与B点所在的经线是两条相对的经线。
(2)A~B跨越的纬度数是(90°-20°)+(90°-40°)=120°,距离相差120×111千米=13320千米,飞行的平均速度为1110千米/时,故计算从A地到B地飞机飞行的时间是:13320千米÷1110千米/时=12小时。
(3)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据此可知:在北半球,先向东走100km后向北走100km,后向西走100km转向南走100km,最终小明将回到A点的正西方向。
30.【答案】(1)8.82×107J
(2)6.125h;
(3)节能、无污染、环保、高效利用太阳能
【解析】【解答】(1)保温箱充满水时:V=150L=0.15m3,
由 得,
水的质量m=ρ水V=1.0×103kg/m3×0.15m3=150kg;
当最好的日光充分照射下,水温达到最高值,t=90℃,
则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t-t0)=4.2×103J/(kg ℃)×150kg×(90℃-20℃)=4.41×107J;
因为太阳能有50%被水吸收;由 得,
所以 。
若晚间无阳光时用电热管加热,达到同样要求,
不计热量损失时;即:Q吸=W电=4.41×107J,
由 得,

3)普通的电热水器需消耗电能,煤气热水器需消耗煤气、燃烧时会产生废气污染空气,而太阳能热水器都避免这些,具有节能、无污染、环保、高效利用太阳能。
答:(1)在最好的日光充分照射下,当水温恰好达到最高时,需要吸收8.82×107J的太阳能;(2)若晚间无阳光时用电热管加热,达到同样要求,在电热管不计热量损失的情况下需加热6.125小时;(3)太阳能热水器的优点是:节能、无污染、环保、高效利用太阳能。
【分析】先利用密度公式m=ρV求出水的质量,再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热水器接收到的太阳的效率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
若晚间无阳光时用电热管加热,达到同样要求,即利用电热管将保温桶里的水温度由20℃升高到90℃时,电热管需加热需多长时间;
比较太阳能热水器与普通的电热水器、煤气热水器的不同,可知太阳能热水器的优点。
31.【答案】解:通过太阳能集热器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通过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通过光合作用的植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①光热转换;②太阳能电池;③化学能.
【解析】【解答】通过太阳能集热器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通过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通过光合作用的植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①光热转换;②太阳能电池;③化学能.
【分析】光热转换是指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可以通过光热转换把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光电转换是指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比如太阳能电池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光化转换是指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比如绿色植物的生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
32.【答案】(1)C
(2)反射
(3)A;D
【解析】【分析】(1)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2)光的反射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3)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因素。
【解答】(1)9月10日还不到秋分日,B位置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太阳光直射C位置为秋分日,因此地球在这天的位置接近图乙中的C位置。
(2)图丙在水面上为桥的倒影,因此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美景。
(3)A、睡莲属于植物,因此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符合题意;
B、所有睡莲是同种生物,因此不属于生物群落,B不符合题意;
C、杭州西湖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不只是游客,还有其他动物,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反射(3)AD
33.【答案】从水生到陆生;陆地、干旱;水;从简单到复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从低等到高等;孢子;被子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我们可以将植物分为四大类群,如图生命树,可知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因此,它们在进化历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前三大植物不结种子,通常依靠孢子来繁殖后代,最后一类可通过产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解答】植物四大类群在生活环境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其中种子植物能够适应陆地、干旱的环境,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因而有着更加广泛的分布;在结构功能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其中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在生殖特点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其中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用孢子进行繁殖,种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种子与前者相比,结构复杂、生命力强、寿命长。根据所给材料,可以推断:被子植物最高等。
故答案为:从水生到陆生;陆地、干旱;水;从简单到复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从低等到高等;孢子;被子
34.【答案】(1)可再生;电
(2)由表知:风速v=10m/s时,发电机输出功率P出=60kW,
由 得,
风力发电机组工作1h产生的电能W电=P出t=60kW×1h=60kW h;
此时风车组1小时获得的风能为W风=300kW h,
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
(3)发电机的发电量:W=2.5×108kW h=2.5×108×3.6×106J=9×1014J;
由题意知,Q放=W=9×1014J,
由Q放=mq得,
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
【解析】【解答】(1)风能是一种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无污染;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为电能。(2)由表知:风速v=10m/s时,发电机输出功率P出=60kW,
由 得,
风力发电机组工作1h产生的电能W电=P出t=60kW×1h=60kW h;
此时风车组1小时获得的风能为W风=300kW h,
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3)发电机的发电量:W=2.5×108kW h=2.5×108×3.6×106J=9×1014J;
由题意知,Q放=W=9×1014J,
由Q放=mq得,
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 。
故答案为:(1)可再生;电;(2)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是20%;(3)相当于完全燃烧3×107kg的煤放出的能量。
【分析】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机的制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发电过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由表中数据找出风速为10m/s时发电机的输出电功率,然后由W=Pt求出1h产生的电能;已知1h获得的风能,就求出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知道年发电量(相当于完全燃烧标准煤所释放的能量)和煤的热值,利用Q放=mq求需要煤的质量。
35.【答案】(1)一天的待机时间t1=24h-4h=20h,
一个月的待机时间t=nt1=30×20h=600h=2.16×106J
由 得,
浪费的电能为W=Pt=5W×2.16×106J=1.08×107J。
(2)依题意可知,Q吸=W
由Q吸=c水m(t-t0)得
热水的质量为 。
(3)尽量减少待机时间;看电视时,调小音量,减少看电视时间
【解析】【解答】(1)一天的待机时间t1=24h-4h=20h,
一个月的待机时间t=nt1=30×20h=600h=2.16×106J
由 得,
浪费的电能为W=Pt=5W×2.16×106J=1.08×107J;(2)依题意可知,Q吸=W
由Q吸=c水m(t-t0)得
热水的质量为 。(3)尽量减少待机时间;看电视时,调小音量;减少看电视时间等都可以降低彩电的电能消耗;
答:(1)洋洋家的这台电视因待机浪费的电能是1.08×107J;
可以将103kg质量的水从15℃加热到40℃;(3)尽量减少待机时间;看电视时,调小音量;减少看电视时间等都可以降低彩电的电能消耗。
【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功的计算公式W=Pt求解消耗的电能;
利用热量公式Q=cm(t-t0)进行变形求解热水的质量 ;
在电视的收看中,可以将声音调小和减小亮度的方法来降低电能消耗;不使用待机功能,也可以减少电能的浪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