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潘庄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潘庄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9 05:48:07

文档简介

潘庄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读贵州省乌江流域各海拔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数量在海拔1000~1400m最多
B. 人口数量在海拔2200m以上最多
C. 海拔超过1400m后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
D. 随着海拔的上升人口数量先下降后上升
2. 关于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密度与海拔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着海拔上升人口密度上升 B. 随着海拔上升人口密度下降
C. 海拔1000~1200m人口密度最高 D. 海拔1200~1400m人口密度最高
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人口“七普”结果显示,我国2020年总和生育率为1.3,已处较低水平。2021年8月20日,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是继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之后,又一次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近年来,我国生育率不断走低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育龄妇女规模缩小 B. 家庭生育意愿偏低 C. 婚育年龄普遍推延 D. 传统观念影响深刻
4. 当前,为直接配套支持“三孩”政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大幅降低房价②完善养老保障体系③发展普惠托育服务④增延产育假期⑤降低家庭教育成本⑥提高个人所得税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下图示意重庆市北暗区城区4个功能区(居住区、文化区、商业区、城区主干道)道路人流量在某日部分时段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甲功能区( )
A. 商业区 B. 文化区 C. 居住区 D. 城区主干道
6. 图中各时段( )
A. 文化区人流量变化受学生上下学时间影响大
B. 城区主干道人流量变化一天内出现两次高峰
C. 商业区与文化区人流量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
D. 居住区在中午时段的人流量达到一天中最大
苏马荡位于湖北省与重庆市的交界处,属于恩施州利川市,海拔约1400m,森林覆盖率为70%,夏季最高气温25℃,常住人口2万人左右。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该地人口数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高峰期人口规模超20万。近年来,苏马荡夏季缺水问题严重,政府采取多项供水措施,保障市民用水需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苏马荡人口数量季节变化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青壮年外出务工 B. 外地游客来避暑 C. 年轻人外出求学 D. 农民工返乡探亲
8. 苏马荡高峰期流动人口来源较多的城市有( )
①武汉②长沙③重庆④成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城市休闲空间的分布既影响着居民在城市不同区域所能够获得的休闲机会和休闲质量,又是城市景观特色及文化脉络等在城市休闲系统中的空间映射。我国西北某市休闲空间结构形成了“圈层+扇状+组团”模式(如图所示),据此完成该市各类休闲类空间布局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休闲区市区多于郊区 B. 餐饮休闲区主要分布在商业中心外围
C. 多功能休闲区服务范围最广 D. 扇状区域内休闲设施众多
意大利东南部小城阿尔贝罗贝洛濒临地中海,有着全球独此一家的特鲁利建筑,这种民居无柱无梁,里外白色,墙体用遍地可见的小块石灰石、房顶用片状的岩石堆砌而成,石墙厚、屋顶高。图为“特鲁利民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特鲁利民居采用石灰石建房,主要考虑( )
A. 防潮防蛀 B. 防御地震 C. 就地取材 D. 抵御野兽
11. “墙体厚,屋顶高”的建筑风格是为了( )
A. 排泄雨水 B. 防寒保暖 C. 调节气温 D. 保持美观
南宋都城临安城,依山傍水,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腰鼓”,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下图为“南宋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 临安城选址于山环水绕之地,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较适宜,可以缓解热岛效应 B. 易守难攻,利于防御设施建设
C. 地势起伏和缓,可减轻洪涝灾害 D. 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
13. 临安城的商业网点最可能( )
A. 沿河分布 B. 沿城区界分布 C. 沿湖分布 D. 沿山麓分布
生姜原产于东南亚的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不耐涝、抗旱能力较弱,宜选择坡地和稍阴凉的地块栽培。植株只能在无霜期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5~28℃,温度低于20℃则发芽缓慢,遇霜植株会凋谢,如果受霜冻根茎就会完全失去发芽能力,姜瘟对生姜生产危害较大。生姜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清明前后,我国南方以广东、浙江栽培较为普遍;北方栽培稍晚,一般在4~5月播种,以山东为主要产区。沂蒙山区老百姓成立生姜种植合作社,脱贫致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山东地区生姜种植前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生姜,主要是为了( )
A. 提前收获时间 B. 增加气候生长期 C. 提高大气温度 D. 防霜冻危害
15. 在播种初期,北方山前平原生姜大田里常见麦秸留田现象,且以东西向麦垄为优,主要原因是( )
①麦秸遮光,防强光照射 ②阻挡强风,减少生姜倒伏
③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 ④秸秆还田,提高土地肥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分布受自然、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下表为我国某年人口垂直分布统计表。
海拔(米) ≤200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人口数量(万) 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
人口比重(%) 64.9 17.1 7.7 8.9 14
人口密度(人/km2) 508 200 53 42 5
(1)简述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的特点。
(2)从人文因素角度,分析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特点主要原因。
(3)青藏高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说明限制人口分布的自然条件。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内政部数据显示,在2019年移居澳大利亚的移民中,排名前四的来源国为印度、中国、菲律宾与尼泊尔,移民总数近20万。这些海外移民几乎全部为技术移民及家庭签证移民。
材料二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人口稠密。近年来,昆士兰州国内人口净迁入量已超过新南威尔士州,位居澳大利亚首位。正如昆士兰人所说,“要是你来昆士兰,你就会知道,你会买得起房子,交更少的税以及看更棒的橄榄球队比赛,获得更少的上班通勤时间”。2019年有5万多新南威尔士州人流入昆士兰州。下图为澳大利亚行政区划图。
(1)简述21世纪海外移民对澳大利亚的有利影响及对移民来源国的不利影响。
(2)澳大利亚东南部人口密集的原因。
(3)与新南威尔士州相比,昆士兰州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也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往往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同心圆结构城市自市中心向西的理论地租与实际地租分布示意图。
(1)描述该城市自市中心向西的理论与实际地租变化规律。
(2)推测甲处地租水平高于其东侧周边区域的原因。
(3)推测PQ段可能布局的功能区,并说明理由。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2月4日—2月20日,北京携手河北省张家口市成功举办了冬奥会,这次盛会使张家口得到了全球的关注。张家口市的前身“张家口堡”始建于明朝,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随着“北方丝绸之路”的兴起,张家口堡逐渐成为欧亚内陆最重要的商埠之一,但是随着现代工业与城市群的发展,张家口却成为“大都市阴影区”,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冬奥会为张家口的二次腾飞提供了机会,借力冬奥效应张家口将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
下左图示意京津冀地区地形状况;下右图示意该地区城市类型分布(注: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将城市分为滞后型、中等型、发达型)
(1)张家口形成、兴盛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____、____。
(2)分析张家口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大都市阴影区”的原因。潘庄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读贵州省乌江流域各海拔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数量在海拔1000~1400m最多
B. 人口数量在海拔2200m以上最多
C. 海拔超过1400m后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
D. 随着海拔的上升人口数量先下降后上升
2. 关于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密度与海拔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着海拔上升人口密度上升 B. 随着海拔上升人口密度下降
C. 海拔1000~1200m人口密度最高 D. 海拔1200~1400m人口密度最高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人口数量峰值位于海拔1000~1400m处,A正确;人口数量在海拔2200m以上最少,B错误;海拔超过1400m后,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错误;随着海拔的上升人口数量先上升后下降,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人口密度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呈波动变化,海拔1000~1200m人口密度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地势地形和气候反映出来。纬度过高或过低对人类生活都不相宜,高纬度地带的限制尤为严酷。寒冷、土壤冻结、光照不足使土地得不到开发,迄今人类定居的北界大致与一月平均气温 -20℃的等温线相合。地势高、起伏大也妨碍人类居住。
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人口“七普”结果显示,我国2020年总和生育率为1.3,已处较低水平。2021年8月20日,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是继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之后,又一次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近年来,我国生育率不断走低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育龄妇女规模缩小 B. 家庭生育意愿偏低 C. 婚育年龄普遍推延 D. 传统观念影响深刻
4. 当前,为直接配套支持“三孩”政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大幅降低房价②完善养老保障体系③发展普惠托育服务④增延产育假期⑤降低家庭教育成本⑥提高个人所得税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答案】3. D 4. C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我国在婚育方面的传统观念,提倡“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等,会使生育率提高,传统观念影响深刻不是生育率不断走低的主要原因,D符合题意。其它项是当前我国生育率偏低的主要原因,ABC不合题意。故选D。
【4题详解】
大幅降低房价,不现实,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主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故①②错误。增加产育假期、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降低家庭教育成本,都是面向解决“生得起、养得起、育得起”问题,③④⑤正确。提高个人所得税率,将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与促进生育欲望不符,⑥错误。故选择C项。
【点睛】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受教育程度、生育意愿等
下图示意重庆市北暗区城区4个功能区(居住区、文化区、商业区、城区主干道)道路人流量在某日部分时段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甲功能区为( )
A. 商业区 B. 文化区 C. 居住区 D. 城区主干道
6. 图中各时段( )
A. 文化区人流量变化受学生上下学时间影响大
B. 城区主干道人流量变化一天内出现两次高峰
C. 商业区与文化区人流量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
D. 居住区在中午时段的人流量达到一天中最大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材料中提出图示为重庆市北暗区城区4个功能区(居住区、文化区、商业区、城区主干道)道路人流量在某日部分时段的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功能区人流量在上下班时间出现高峰,图示时段(白天)人流量整体较低,与居住区的人流量变化特点相符合,C正确;商业区人流量要大于其他三个功能区,A错误;城市主干道以及文化区人流量总体平稳,相对于居住区早晚高峰不明显,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结合上题及各时段人流量变化特点可以推断出,甲为居住区、乙为文化区、丙为商业区、丁为城区主干道。文化区人流量变化在学生上下学时间出现高峰,A正确;图示时段无法判断城区主干道人流量在一天内的变化,B错误;商业区与居住区人流量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负相关),C错误;居住区人流量达到最大值应为上下班时间,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主要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其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住宅区。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市中心地价最高,向郊区地价逐渐降低,在交通路口处容易出现地租次高峰。根据各功能区的特征,安排功能区布局,从市中心到郊区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苏马荡位于湖北省与重庆市的交界处,属于恩施州利川市,海拔约1400m,森林覆盖率为70%,夏季最高气温25℃,常住人口2万人左右。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该地人口数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高峰期人口规模超20万。近年来,苏马荡夏季缺水问题严重,政府采取多项供水措施,保障市民用水需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苏马荡人口数量季节变化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青壮年外出务工 B. 外地游客来避暑 C. 年轻人外出求学 D. 农民工返乡探亲
8. 苏马荡高峰期流动人口来源较多的城市有( )
①武汉②长沙③重庆④成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苏马荡海拔适中,植被覆盖率高,夏季凉爽,适合避暑,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周边地区的大量游客涌入到该地避暑,使得苏马荡夏季人口规模暴涨,B正确;青壮年外出务工,会使得人口减少,排除A;年轻人外出求学,会使得人口减少,排除C;该地区常住人口2万人左右,农民工返乡探亲,不会使人口规模达到20万,排除D。故选B。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苏马荡高峰期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于周边省市,而该地区位于湖北省与重庆市的交界处,因此主要吸引的是武汉和重庆地区的游客。长沙、成都相对来说距离比较远。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
【点睛】人口迁移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水资源、土壤、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环境因素等因素;人文因素主要有经济、交通和通讯、政治、文化、婚姻家庭等因素。
9. 城市休闲空间的分布既影响着居民在城市不同区域所能够获得的休闲机会和休闲质量,又是城市景观特色及文化脉络等在城市休闲系统中的空间映射。我国西北某市休闲空间结构形成了“圈层+扇状+组团”模式(如图所示),据此完成该市各类休闲类空间布局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休闲区市区多于郊区 B. 餐饮休闲区主要分布在商业中心外围
C. 多功能休闲区服务范围最广 D. 扇状区域内休闲设施众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旅游休闲区主要分布于郊区,不是市区,A错误。 餐饮休闲区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外围,即商业中心外围,少量沿主干道分布,B正确。 综合型休闲中心服务范围最广,并不是多功能休闲区,C错误。 扇状区域内大部分为休闲设施稀少区,D错误。 故选:B。
意大利东南部小城阿尔贝罗贝洛濒临地中海,有着全球独此一家的特鲁利建筑,这种民居无柱无梁,里外白色,墙体用遍地可见的小块石灰石、房顶用片状的岩石堆砌而成,石墙厚、屋顶高。图为“特鲁利民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特鲁利民居采用石灰石建房,主要考虑( )
A. 防潮防蛀 B. 防御地震 C. 就地取材 D. 抵御野兽
11. “墙体厚,屋顶高”的建筑风格是为了( )
A 排泄雨水 B. 防寒保暖 C. 调节气温 D. 保持美观
【答案】10. C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民居的建材主要考虑就地取村。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地石灰岩方布,特鲁利民居采用石灰石建房,主要考虑就地取材,C正确;石灰石的透水性较好,防潮作用小,A错误;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但石头房不能防御地震,B错误;石灰岩分布区,土层薄而贫瘠,生物量不是很多,鲁利民居采用石灰石建房不是为了防御野兽,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考虑适应气候特征。由材料可知,当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排泄雨水要加大屋顶的坡度,与墙厚顶高关,A错误;冬季气候温和,无需防寒,B错误;该地夏季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墙体厚,屋顶高”可以降低白天室内温度,提高夜晚室内温度,C正确;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墙体厚,屋顶高不是为了保持美观,D错误。故选C。
【点睛】阿尔贝罗贝洛位于意大利东南部巴里省,这个曾经的不毛之地,保存着1000多座16世纪以来逃到此地的难民修建的白色石顶屋,被称为特鲁里尖顶民居。该民居主要利用遍地可见的小块石灰石石块粗糙堆砌而成,其墙壁用石灰涂成白色,屋顶则用灰色的扁平石块堆成圆锥形。
南宋都城临安城,依山傍水,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腰鼓”,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下图为“南宋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 临安城选址于山环水绕之地,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较适宜,可以缓解热岛效应 B. 易守难攻,利于防御设施建设
C. 地势起伏和缓,可减轻洪涝灾害 D. 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
13. 临安城的商业网点最可能( )
A 沿河分布 B. 沿城区界分布 C. 沿湖分布 D. 沿山麓分布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临安城环山、临江,地形较封闭,交通不便,不利于对外贸易,但从地势上来说易守难攻,利于军事防御,B项正确,D项错误;古代城市热岛效应不显著,A项错误;临安城临江,河流穿城而过,不会减轻洪涝灾害,C项错误。所以选B。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临安城河流穿城而过,且南北狭长,即可推断商业网点和住宅可能沿河分布,而且临安城地处我国南方水网密集的地方,水运发达,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分布有利于交通运输,A正确;城区界、湖泊沿岸、山麓地带人口较少,交通不便,不利于商业网点分布,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方式,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的区位因素。除了科技、旅游等因素外,还有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因素之一,那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将得到治理,城市的经济结构也会随之改革。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区位因素也在发展变化,有些因素的影响减弱,有些因素的影响增强。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城市区位产生较大的影响。
生姜原产于东南亚的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不耐涝、抗旱能力较弱,宜选择坡地和稍阴凉的地块栽培。植株只能在无霜期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5~28℃,温度低于20℃则发芽缓慢,遇霜植株会凋谢,如果受霜冻根茎就会完全失去发芽能力,姜瘟对生姜生产危害较大。生姜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清明前后,我国南方以广东、浙江栽培较为普遍;北方栽培稍晚,一般在4~5月播种,以山东为主要产区。沂蒙山区老百姓成立生姜种植合作社,脱贫致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山东地区生姜种植前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生姜,主要是为了( )
A. 提前收获时间 B. 增加气候生长期 C. 提高大气温度 D. 防霜冻危害
15. 在播种初期,北方山前平原生姜大田里常见麦秸留田现象,且以东西向麦垄为优,主要原因是( )
①麦秸遮光,防强光照射 ②阻挡强风,减少生姜倒伏
③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 ④秸秆还田,提高土地肥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14. B 15. C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种植前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生姜并不能提前收获时间,排除A。种植前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生姜,是为了提高地面温度,增加无霜期,增加气候生长期,B正确。地膜主要是提高地温并不能提高大气温度,排除C。当地在4~5月播种,因此主要不是防霜冻危害,排除D。故选B。
【15题详解】
东西向麦垄可遮挡来自南方的强光,①正确;我国早春风向为偏西风,东西向麦垄阻挡不了风,②错误;秸秆可减少太阳照射,减少蒸发,③正确;提高肥力应将秸秆打碎还田,④错误。选择①③,C正确。A、B、D与题不符,排除
【点睛】秸秆还田的优点1、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与生物性状 2、返还土壤养分,节省肥料用量3、覆盖还田,抑制杂草生长4、节约农时,降低秸秆焚烧引起的空气污染
第Ⅱ卷非选择题(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分布受自然、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下表为我国某年人口垂直分布统计表。
海拔(米) ≤200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人口数量(万) 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
人口比重(%) 64.9 17.1 77 8.9 1.4
人口密度(人/km2) 508 200 53 42 5
(1)简述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的特点。
(2)从人文因素角度,分析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
(3)青藏高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说明限制人口分布的自然条件。
【答案】(1)不同海拔地带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差异显著;海拔越高,人口数量越少,人口密度越小。
(2)海拔越高,山地、崎岖高原和丘陵等地形的占比越大;因地形地质复杂,地势起伏大,开发难度大,开发成本高,经济比较落后;不利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限制人口数量,人口密度较小。
(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缺氧,超出人们生活生存的极限;热量不足,多冻土,土壤发育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稀少,人口密度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年人口垂直分布统计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分布规律、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表可知,海拔不同,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差异较大;随着海拔的升高,人口数量减少,人口密度减小。
【小问2详解】
海拔越高,山地、高原和丘陵等地形所占的比重越大,地形地质条件越复杂,地势起伏越大,经济发展基础较差,开发难度大;对外交通不便,经济比较落后;居住、生产环境较差,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限制人口分布,人口数量少,人口密度较小。
【小问3详解】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高寒缺氧,不适宜人类生存和生活;气温低,热量不足,冻土广布,土壤发育程度差,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数量少,人口密度小等。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内政部数据显示,在2019年移居澳大利亚的移民中,排名前四的来源国为印度、中国、菲律宾与尼泊尔,移民总数近20万。这些海外移民几乎全部为技术移民及家庭签证移民。
材料二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人口稠密。近年来,昆士兰州国内人口净迁入量已超过新南威尔士州,位居澳大利亚首位。正如昆士兰人所说,“要是你来昆士兰,你就会知道,你会买得起房子,交更少的税以及看更棒的橄榄球队比赛,获得更少的上班通勤时间”。2019年有5万多新南威尔士州人流入昆士兰州。下图为澳大利亚行政区划图。
(1)简述21世纪海外移民对澳大利亚的有利影响及对移民来源国的不利影响。
(2)澳大利亚东南部人口密集的原因。
(3)与新南威尔士州相比,昆士兰州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有利影响:缓解澳大利亚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促进技术经济发展;有助于澳大利亚与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利影响:导致人才外流。
(2)港口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的地区,开发历史悠久。
(3)自然环境受人类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加优美宜人;房价、税收、通勤费用等生活成本较低;工作压力相对较小,更放松的生活节奏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为材料,涉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有利影响:根据材料可知,澳大利亚海外移民几乎全部为技术移民及家庭签证移民,可以缓解澳大利亚劳动力短缺的状况;能够促进澳大利亚技术经济发展;有助于加强澳大利亚与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但对移民来源国而言,由于大量技术人才迁出,导致人才外流。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较为温和湿润,适宜人类生活;澳大利亚东南部有港口,交通运输条件便利;澳大利亚东南部为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的地区,开发历史相对悠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正如昆士兰人所说,要是你来昆士兰,你就会知道,你会买得起房子,交更少的税以及看更棒的橄榄球队比赛,获得更少的上班通勤时间”,可知,昆士兰有房价、税收、通勤费用等政策优惠,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人口较少,工作岗位较多,工作压力相对较小,更放松的生活节奏;同时由于之前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昆士兰州人口较少,自然环境受人类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加优美宜人。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也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往往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同心圆结构城市自市中心向西的理论地租与实际地租分布示意图。
(1)描述该城市自市中心向西的理论与实际地租变化规律。
(2)推测甲处地租水平高于其东侧周边区域的原因。
(3)推测PQ段可能布局的功能区,并说明理由。
【答案】(1)理论地租和实际地租都由市中心向西整体呈下降趋势;受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地租会高于正常水平;理论地租的变化率较实际地租小。
(2)环境质量较周边地区好;交通通达度高;地段知名度高,竞争用地企业多。
(3)工业区。位于主城区外缘,地租较低;距离中心城区远,对城区环境污染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部沿海某同心圆结构城市自市中心向西的理论地租与实际地租分布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理论地租和实际地租的变化规律可结合图从整体(增长和增速)和局部变化等方面描述。理论地租和实际地租都由市中心向西整体呈下降趋势;受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地租会高于正常水平;理论地租的变化率较实际地租小。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出现地租极值,可能与环境、交通通达度、知名度等有关。该地区有可能为环境质量较高的高级住宅区,也有可能处于交通干线的交会处,交通通达度高,还有可能是受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旅游景点,知名度高,地租较高。
【小问3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PQ段位于城市外围,实际地租较理论地租低,最可能布局工业区。且PQ段距离中心城区较远,对城区的环境影响较小,治污成本较低。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2月4日—2月20日,北京携手河北省张家口市成功举办了冬奥会,这次盛会使张家口得到了全球的关注。张家口市的前身“张家口堡”始建于明朝,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随着“北方丝绸之路”的兴起,张家口堡逐渐成为欧亚内陆最重要的商埠之一,但是随着现代工业与城市群的发展,张家口却成为“大都市阴影区”,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冬奥会为张家口的二次腾飞提供了机会,借力冬奥效应张家口将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
下左图示意京津冀地区地形状况;下右图示意该地区城市类型分布(注: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将城市分为滞后型、中等型、发达型)
(1)张家口形成、兴盛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____、____。
(2)分析张家口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大都市阴影区”的原因。
【答案】(1) ①. 军事 ②. 交通
(2)地处高原山地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联系较弱;人口大量外迁。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京津冀地区地形状况图”和“京津冀地区城市类型分布图”为材料,考查城市形成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张家口堡”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可知张家口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军事;由材料,随着“北方丝绸之路”的兴起,张家口堡逐渐成为欧亚内陆最重要的商埠之一,可知张家口兴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
【小问2详解】
由地形图可知,张家口市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工业发展;张家口自古以军事立镇,后成为欧亚内陆的商埠,可知其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联系较弱;张家口靠近京津冀地区,人口大量外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