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
核心素养
区域
认知
地理实践力
综合
思维
人地协调观
联系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协调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结合我国国情,分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途径,学会在生活实践中提倡可持续消费,生产过程中发展循环经济
结合图像资料,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通过观看视频或查阅资料,了解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循环经济模式,树立人地协调观
目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节知识结构
structure of knowledge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概念
内涵
基本原则
消除贫困
发展绿色经济
提倡可持续消费
共同性
持续性
公平性
社会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播出了一部中国拍摄的短片《2032 :我们期望的未来》,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人各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对20年后的期望。全球公众都听到了中国强有力的声音。
【思考题】
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PART ONE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环境问题
不断严重和凸显
工业革命
不断发展和推进
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无法根本解决
从根本上改变观念
环境与发展国际大事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
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环境与发展会议,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
【问题】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表现,其丰富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
强调经济发展不仅重视数量增长,更追求质量改善,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社会可持续发展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生态可持续发展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过程中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包括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图5.9 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
人的管
理调控
生产废弃物
环境资源
生活废弃物
环境资源
物质产品、资金等
劳动、科技等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増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共同性原则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
谈一谈以下行为违背了哪些原则?
竭泽而渔违背了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间的公平性原则;
造成鱼类资源枯竭,也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竭泽而渔
污染转移造成其他国家环境问题,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而且,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因此,这一行为也违背了共同性原则。
污染转移
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并为全球开展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指导性框架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了2016-2030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该议程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图5.10),是《21世纪议程》实施计划的深化。
案例
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负有共同的责任,但责任的大小、承担的方式须有所区别。就下列观点展开讨论,提出你的看法。
从历史的角度看,环境问题的出现有一个发展和积累的过程。从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中叶,在人类燃烧化石能源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中,发达国家占了95%。因此,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责任。
从资源消耗的角度看,发达国家人口少,但人均资源消耗量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但人均资源消耗量少。两者均对环境问题负有责任。
从开发和保护的角度看,发达国家环保标准高,资金投入大,生态环境好;发展中国家因为过度开发而造成生态破坏。因此,发展中国家有更大的责任。
活动
答案: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发展机会_上的公平性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问题:就下列观点展开讨论,提出你的看法。
答案:
从这三个角度进行讨论时,应该充分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句话中“共同”和“责任”的内涵。
“共同”:每个国家都要承担起环境治理的义务。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面临生存危机,所有国家都必须齐心协力相互扶持来共同应对和解决危机,置身事外的国家必然要受到谴责。
“责任”: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排放和当前的高人均排放负责任,他们也拥有应对气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而发展中国家仍以社会经济发展及消除贫困为首要和优先考虑事项。
问题:就下列观点展开讨论,提出你的看法。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PART TWO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为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其中,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践行。
政府一企业一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
图5.11 政府一企业一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示意
监督企业行为
监督政府行为
监管企业
政策 立法 标准
参与实施
约束引导
参与实施
约束引导
每个人都是环境保护的主角,推进绿色发展人人有责,践行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同时,公众也是企业和政府的监督者。
政府是环境监管主体,通过教育、立法、政策引导约束企业和个人的行为。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最直接,影响程度也最大。所以,企业必须在生态保护中担当责任主体,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为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
其中,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践行。
提倡
可持续消费
发展
绿色经济
消除
贫困
消除贫困
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回根本原因。环境恶化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图中措施对消除贫困有哪些作用?
思考
答案:
1.教育扶贫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当地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当地民众脱贫致富的技能和本领,提高基层干部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2.发展特色产业的作用在于促进贫困个体(家庭)与贫困区域协同发展,根植发展基因,激活发展动力,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
3.转移就业是把乡村贫困人口组织起来,通过技能培训,实现技能武装,再通过转移就业,把贫困人口推向市场,让他们凭本事吃饭,靠勤劳致富,助力脱贫攻坚。
4.异地搬迁的作用是实现精准扶贫,不仅维持搬迁者的生存条件,还要改善社会服务,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转型,促进他们融入当地社会。
5.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全面改善当地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问题:图中措施对消除贫困有哪些作用?
贫困驱使人们过度索取资源,进而造成环境问题的发生,反过来又会加剧贫困,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结合左图说一说,为何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贫困
环境恶化
破坏环境
发展绿色经济
(1)褐色经济: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称为“褐色经济”。
(2)绿色经济: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中国的
绿色经济发展
控制
污染物排放
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
资源消耗
改善
能源结构
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
碳排放
循环经济着眼于资源和物质,是资源循环型经济,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低碳经济着眼于能量和能源,强调的是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发展绿色经济
提倡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消费: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2)绿色消费:从日常生活出发,转变消费习惯,崇尚绿色消费,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
你还能列出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吗?
… …
… …
思考
答案:
尽量购买无磷洗衣粉;购买环保电池,以防汞、镉等重金属污染;选择绿色包装;用布袋代替塑料袋;选择节能灯泡;选择节水设备。
问题:你还能列出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吗?
在学校中进行闲置物品交换
1.你的闲置物品包括哪些?想要交换的物品有什么?
2.通过社交平台,发起“闲置物品交换”话题。参与者需要整理出自己的闲置物品,通过“拍照”“描述”“上传”等步骤,完成闲置物品的信息介绍。参与者通过浏览他人的闲置物品,找到想要交换的物品,通过线上联系,达成交换协议。
3.向学校申请场所,举办“闲置物品交换”活动。已达成交换协议的人可在此完成交换,其他人也可在现场进行物品交换。
4.未完成交换的衣物、文具等可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学生。
生活中的闲置物品如果直接丢弃,既增加了固体废弃物的数量,也是资源浪费。
我们可以在学校创建一个平台,用来进行闲置物品交换(图5.15)。
活动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从诞生起就一直与环境休戚与共。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地关系的思想逐渐形成并发生演变。
在早期采集渔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较强,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自学窗
进入农业社会,随着耕作和灌溉技术的进步,人类已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然规律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
例如,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
这一时代,尽管也出现一些环境问题,但是总体上呈现出基本和谐的人地关系。
进入工业社会,人们对人地关系的探索越来越深入,人地关系思想出现交锋。
例如,一些人强调环境对人的制约作用,形成“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另一些人却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空前提高,使人类可以征服环境,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然而,当人们陶醉在征服自然界的胜利之中时,自然界开始向人类实施报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协调人地关系的“和谐论”成为当下主流的人地关系思想。人们基于人地协调的思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既是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了曲折、反复的过程。对人地关系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能力提升: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消除贫困
发展绿色经济
提倡可持续消费
学以致用
为了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态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本国的环保和经济政策。为了保护稀有物种,许多国家采取人工繁育技术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长江流域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为保护渔业资源,每年春季实行“休渔”政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长江流域实行春季“休渔”政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解析:长江流域实行春季“休渔”政策体现了对资源的充分可持续利用,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B正确。
B
2.用人工繁育技术或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方法保护稀有物种是为了( )
A.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B.发展经济,繁荣市场
C.体现生物物种与人类的公平性 D.促进生物科技水平的提高
解析:用人工繁育技术或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方法保护稀有物种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利于生态的持续发展,A正确。
A
每年的小麦、玉米收获期也是秸秆焚烧高峰期,解决“秸秆焚烧难”的关键在于“变废为宝”,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利用新技术。下图为农作物秸秆的用途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的最大生态效益是( )
A.提高农民收入 B.改善土壤条件
C.改善大气状况 D.创造就业机会
解析:提高农民收入和创造就业机会不属于生态效益,A、D错误;改善土壤条件不是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的最大生态效益,B错误;秸秆变废为宝与直接焚烧相比,最大的生态效益就是减少秸秆燃烧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改善大气状况,C正确。
C
每年的小麦、玉米收获期也是秸秆焚烧高峰期,解决“秸秆焚烧难”的关键在于“变废为宝”,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利用新技术。下图为农作物秸秆的用途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现阶段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 )
A.生产规模小,效益较低
B.技术较落后,积极性低
C.秸秆价格低,原料成本较低
D.生态效益差,政府不支持
解析:目前,我国秸秆收储运销未成体系,综合利用程度低,同时缺乏秸秆综合利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各地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仍以沼气、小型生物质锅炉、草绳编制、仿木材料加工等为主,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够明显,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支撑,这是现阶段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A正确;秸秆加工技术含量较低,B错误;秸秆价格低,原料成本低,有利于以秸秆为原材料的企业发展,C错误;秸秆变废为宝对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利,政府大力支持,D错误。
A
每年的小麦、玉米收获期也是秸秆焚烧高峰期,解决“秸秆焚烧难”的关键在于“变废为宝”,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利用新技术。下图为农作物秸秆的用途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下列农作物秸秆的用途,最能体现循环经济原则的是( )
A.直接燃烧,增加发电动力
B.作为装饰材料,增加生态价值
C.直接翻耕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D.作为养殖饲料,粪便或沼液还田
解析:秸秆燃烧可发电,但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会污染大气,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错误;秸秆可作为建筑和装饰材料,但其能量得不到有效利用,因此该用途不能体现循环经济原则,B错误;秸秆直接翻耕还田,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但由于有机物分解缓慢,且能量利用效率低,仍有不少浪费,C错误;秸秆作为养殖饲料可以养殖牲畜,牲畜排出的粪便可直接作为肥料还田或利用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液还田,田里再种植农作物,农作物秸秆再进入新的循环中,因此该用途最能体现循环经济原则,D正确。
D
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鸭子在自然环境中捕食,辅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子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普通鸭子晚两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更好,价格更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C.公正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是同代人之间、代际、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共同性原则是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公正性原则不是可持续发展中的原则。“慢生鸭”饲养中饲养者获取高利润,消费者获取健康,体现了公平性原则,D正确。故选D。
D
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鸭子在自然环境中捕食,辅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子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普通鸭子晚两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更好,价格更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②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③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
④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绿色食品,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有利于生产绿色食品,①正确;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不利于人类身体健康,②错误;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③正确;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也不利于人体健康,④错误,C正确。故选C。
C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木材是人类主要的生产与生活资料,主要取自森林资源。我国国土辽阔,但由于森林资源较为短缺,许多木材制品已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其环境效益欠佳。鉴于此,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下图示意我国某林场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1)与传统林业比较,说明林业循环经济的主要优点。
充分利用森林环境中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推进与养殖业、种植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森林氧吧和优美环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推进造纸业、家具制造业的发展,对木材进行深加工,实现森林资源的最大增值;对“三剩物”回收再利用,物尽其用,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
读图可知,林业循环经济围绕林业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剩余物。
解析: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木材是人类主要的生产与生活资料,主要取自森林资源。我国国土辽阔,但由于森林资源较为短缺,许多木材制品已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其环境效益欠佳。鉴于此,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下图示意我国某林场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2)分析许多木材制品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产品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大规模生产会导致资源拥有量减少,破坏生态平衡;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
答案:
可从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角度分析。
解析: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木材是人类主要的生产与生活资料,主要取自森林资源。我国国土辽阔,但由于森林资源较为短缺,许多木材制品已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其环境效益欠佳。鉴于此,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下图示意我国某林场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3)请就该林场林业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速生优质树种,缩短木材的生长周期;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基础保障;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推进“林业+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打造自主品牌,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答案:
可从提升林木品质、增加附加值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建议。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