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4张PPT。国父1.定义:
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传记——文体知识2.分类: 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切入角度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他传)(自传)史实性文学性(评传)一生经历某一阶段某一侧面3.特点:
①纪实性 ②文学性 ③史料性4、如何学习传记文学?把握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读传记,学做人 从传记中,你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的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布衣总统孙中山陈廷一陈廷一先生在文学界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gāng鼎作家。
传记文学领域有“南叶北陈”之说,南有作家叶永烈,北有作家陈廷一。
作者简介:“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行,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 ”“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陈廷一先后出版了《皇天后土》、《孙中山大传》(上、下卷)、《许世友传奇》三部曲、《贺氏三姐妹》、《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兄弟》、《孔祥熙大传》、《宋庆龄全传》、《宋美龄全传》、《宋霭龄全传》、《宋氏家族全书》(上、下卷)、《民国岳父》等报告文学和传记文学。 孙中山(1866-1925),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翠亨村人。
中山事迹知多少?关于孙中山基本政治主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兴中会同盟会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第一个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制的国家——中华民国,翻开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布衣总统”孙中山结束一个时代的人 开创一个时代的人1、字音
籍( jí )贯? 卤( lǔ )味?
佳肴( yáo )? 奢侈( shē ?chǐ )
下咽( yàn ) 裹( ɡuǒ )脚?
水泄( xiè )不通
预习检测2、词语推崇:指出某人某物的优点。
布衣:指古代平民穿的衣服。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见识浅薄,狂妄自大
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象连水都流不出去
甘于淡泊:心甘情愿地不追求名利
张灯结彩:原指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为何被称为“布衣总统”? “布衣总统”称呼的由来与张之洞的交往张之洞上联: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退回。
孙中山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候
——回敬。
“布衣”和“总统”之间 的辩证关系其一,指总统出身于布衣,源于“布衣”;其二,指具有总统的身份同时具备“布衣”的品德。 古代贵族穿帛衣服的居多,庶人穿不起帛而只能穿布的,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
后来多用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布衣文章结构脉络1—4自然段:
5—25 自然段:
孙中山布衣总统的称呼及由来具体地从衣食住行四方面表现孙中山的平民作风
“布衣”特色衣食住行从何体现布衣特色?课文共讲了几件事情?分别是什么事情?1、见张之洞 2、调换房子 3、中山服的由来 4、孙中山请客(唐绍仪、伍廷芳) 5、孙中山出行 见张之洞 只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 甘于淡泊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胸怀大志张之洞的态度变化 :不悦 大惊 大礼相待 存在偏见 孙:不畏权贵
张:重才、爱才语言、心理、行动住(5)住房间:摆设:外面:不大数目少,简单客厅兼饭厅简朴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孙中山房间有几张桌子几张椅子?细节描写衣(6-8)既大方,又好看,又便宜虽然朴素,但十分有条理、整洁,表里如一。衣仪表整洁衣着朴素:改学生装(“中山装”)(典型细节)中山装中山装 饮食食正:孙中山 ——俭
反:唐绍仪
伍廷芳 ——奢
俭约行(15-25)行悄悄出行,不声不响不事张扬绕道回府制止巡官关心民众着普通制服思考1:文中引入与唐绍仪和伍廷芳两个人相关的事有何作用?俭约正:孙中山:菜金四角
唐绍仪:菜金十元
反
伍廷芳:勉强下咽正反对比正反对比,有力地突出孙中山身为大总统,生活却如此俭约的高尚品质,这样也可以增强说服力。食(9-14)思考2:细心阅读有关孙中山出行的文段,思考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①对比:总统府的交通条件VS孙中山出行方式 淡泊 亲民行(15-25)思考2:细心阅读有关孙中山出行的文段,思考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②侧面描写1、老百姓的张灯结彩,高呼口号 反映出对孙中山的拥戴 2、“共和”、“庆胜”、“北伐”等新商标出现,剪辫子的热潮,新军歌 ……突出孙中山革命工作的成效,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贡献有这么大贡献的孙中山没有骄傲,没有搞特殊,而是保持布衣本色,更显得可贵。 思考3:“大总统万岁这个口号”是否妥当? 一方面,让人联想起过去岁月的“皇帝万岁”,而且没有直称“孙中山万岁”是避免名讳的原因,这些都表现出了当时普通老百姓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另一方面,这是老百姓的自发行为,而且由于受到历史积淀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有没有接触到新的思想新的影响教育,这是当时老百姓最能找到表达他们心情的话语。 思考4:“剪辫”在当时象征着什么? 说明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争着走出专制统治的束缚。《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明代以前,汉族人都留满发,不剪也不剃。1644年满清王朝取代了明朝,要求汉人一律剃发留辫。辫子是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标志。因而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行为标志是剪辫子。剪辫子在这时期成了反对满清、推翻帝国、追求共和、倡导民主的一种行为象征。“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含义?
比拟(拟声)、比喻
睡狮比喻中国,说明中国蕴含巨大的能量但正在沉睡中,一旦被惊醒便将重振雄风;
警钟比喻革命,说明中国正处于存亡之秋,同时也正是苏醒的前夕。睡狮的来历:拿破仑说“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惊。” 辨析:比喻、借代、比拟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借代:借代是不直说某人或者某事物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写法。包括把事物当人来写的拟人,把人当事物来写或者把此事物当彼事物来写的拟物。 “布衣”特色见张之洞——甘于淡泊 、胸怀大志 、不畏权贵
衣——朴素整洁
食——俭约
住——简朴
行——亲民淡泊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总统衣、食、住、行方面的“布衣”色彩。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看看这是孙中山先生什么思想的具体体现? 孙中山先生认为自己“不是皇帝,而是人民的公仆”的思想支配他的行为。 民本思想、甘于淡泊
“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如何理解这句话?反映了孙中山什么思想?
总统不是压迫民众的专制的皇帝,而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事的公仆。 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本思想以及甘于淡泊的品质。孙中山先生一生东奔西走,漂洋过海,南征北战,可写的材料有很多,可作者为什么只是选取这几个生活片段来写呢?1、以小见大
事虽小(衣食住行),但与他的政治理念和人生理想方向相一致。
以小事反而更显他甘于淡泊的思想品质,以及伟大的平民情怀,读来亲切感人。
2、视角独特,可读性强
以小见大“小”要小得精,小而集中有力体现主题,不能小而杂乱
“大”要大得具体丰满独特 ①紧扣标题
②体现选材角度的独特性
③于细微处见真情,作者着眼于日常生活细节,通过这些使得传主的个性更加丰满而鲜活。
④充分体现“以小见大”写法的魅力传记选读建议:名作家、博学的学者写的
名人的
外国学者(或无偏见的学者)写的
高中生应多看“评传”(见识非凡,可快速提升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①完成练习册的相关习题。
②上网搜集一位名人的逸事,说说这体现了什么品质,以及对现实的意义。传记的定义: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传记文学分类① 他传(评传)——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评论人物思想、作用、地位。
②自传——自述人生经历,抒写人生感悟。如《鲁迅自传》 人物传记常识
1.基本特点:
⑴真实性(史实性)。真实可靠,即使文学性传记也要保证基本事实和骨干情节真实。
⑵文学性(生动性、艺术性)。运用艺术手法,典型材料,叙行录言,刻画鲜活典型形象。
2.种类及具体特征
⑴种类:
①自传——自述人生经历,抒写人生感悟。
②他传(评传)——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评论人物思想、作用、地位。传记文学(1)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思考传主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单元的学习目标(2)了解不同的传记文体的特点,学会写传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