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9 08:53:04

文档简介

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请监考员认真核对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约公元前9000年—5000年期间,亚洲西南部的居民开始种植大麦,同时驯养了绵羊、山羊、猪和牛。撒哈拉以南的西非地区的人们独立种植了甘薯、秋葵和黑豆。在东亚黄河流域的人们种植了粟和大豆。这表明( )
A. 古代文明具有多元性 B. 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
C. 当时亚洲农业最发达 D. 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约公元前9000年—5000年的世界。据题意可知,约公元前9000年—5000年,世界各地种植的作物存在差异,体现了自然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从而说明古代文明具有多元性,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古代文明的多样性,不能说明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亚洲农业最发达,排除C项;材料仅展现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不能说明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排除D项。故选A项。
2. 如图出自一部世界历史读物的目录(部分),空缺处最适合填写( )
第1章文明的曙光
尼罗河的赠礼—埃及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古代两河文明
摩亨佐·达罗—印度文明
黄土地的先民—中国文明

A. 阿拉伯的崛起——阿拉伯帝国 B. 从共和国到辉煌的帝国——罗马
C. 欧洲的先觉者——爱琴文明 D. 从封建到郡县——中国文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C项正确;阿拉伯帝国建立于632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不属于最初的文明,排除B项;从封建到郡县,对应的是中国周朝到秦朝,也不属于最初的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
3. 公元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公元前5—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上述考古发掘成果可以用来说明( )
A. 希腊文化的中心东移 B. 波斯帝国的区域扩张
C. 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 D. 欧非贸易与文化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北非。从材料中看出,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撒丁岛等地出现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可知当时区域文明有交流,C项正确;希腊文化的中心东移是在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波斯帝国的扩张,排除B项;材料海涉及到西亚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4. 英王亨利二世同时又是诺曼底公爵、安茹伯爵、图棱伯爵和曼恩伯爵,他的权限“从北冰洋一直延伸到比利牛斯山脉”。但是,他作为诺曼底等领地的领主,又应是法国国王的附庸,因此他得去巴黎拜见法王以示忠诚。这反映出西欧( )
A. 国王成为最高统治者 B. 封君与封臣关系紧密
C. 法国是欧洲大陆霸主 D. 封建主义秩序的混乱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据题意可知,英王亨利二世是英国的国王,统辖范围广阔,但他同时又是法国国王的附庸,要对法王表示忠诚,由此体现了当时封建主义秩序的混乱,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并没有说国王成为最高统治者,排除A项;英国国王是法国国王的附庸,并不代表封君宇封臣关系紧密,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无法说明法国是欧洲大陆的霸主,排除C项。故选D项。
5. 穆斯林商人不仅经营着中国丝绸和瓷器、印度香料、拜占庭帝国的珠宝和精美织物。他们还造访东非沿海地区,从那里获得奴隶和兽皮等土特产;取道第聂伯河和伏尔加河获得皮毛、蜂蜜等贵重商品以及木材和牲畜等大宗商品。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 )
A. 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B. 疆域辽阔地跨亚非欧
C. 垄断了亚欧间贸易 D. 沟通欧亚非作用突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据题意可知,古代阿拉伯的商业贸易范围广泛,涉及欧亚大陆的广阔地区,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品贸易往来,说明阿拉伯帝国沟通欧亚非的作用非常突出,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阿拉伯帝国的社会风气,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阿拉伯帝国的疆域,排除B项;“垄断”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故选D项。
6. 1653年,日本名儒林罗山主持修订了《武家诸法度》,使“参觐交代”成为定制。规定各地大名必须一年驻守领地,一年到江户拜见将军、执勤幕府,回领地期间大名的妻子须留在江户。日本推行“参觐交代”制度意在( )
A 强化幕府统治秩序 B. 捍卫贵族世袭权利
C. 消灭地方诸侯势力 D. 提高武士阶层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53年(日本)。根据材料可知,地方大名既要驻守领地且妻子要留在都城,又要为幕府执勤,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幕府对地方的控制,强化幕府统治秩序,A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对地方的管理,与贵族世袭无关,排除B项;“消灭”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对地方的管理,与武士阶层地位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 如图所示的古代文明( )
A. 发明了复杂的历法用于纪年 B. 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等作物
C. 利用“浮动园地”扩大耕地 D. 统治者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示内容反映的是古代美洲印加帝国的疆域,印加帝国统治者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D项正确;古代玛雅发明了复杂的历法用于纪年,排除A项;古代非洲培育了甜高粱、西瓜等作物,排除B项;阿兹特克人利用“浮动园地”扩大耕地,排除C项。故选D项。
8. 1572年,三艘满载精美商品的中国帆船到达后,商品中的丝绸、瓷器被西班牙商人抢购一空,中国商人则带走了能带走的每一枚西班牙银元。上述情景应该发生于( )
A. 墨西哥 B. 菲律宾 C. 印度 D. 西班牙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三艘满载精美商品的中国帆船到达后,商品中的丝绸、瓷器被西班牙商人抢购一空,中国商人则带走了能带走的每一枚西班牙银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应该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在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菲律宾的马尼拉处于中心连接点的位置,所以材料中的情景应该发生于菲律宾,B项正确;中国帆船没有抵达墨西哥,排除A项;印度和西班牙没有在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范围内,排除CD项。故选B项。
9. 如图是1500—1600年欧洲中心城市历史变迁图,图中的变化反映出( )
A.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近代欧洲城市自治 C. 意大利经济衰落 D. 文艺复兴向北扩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1600年(欧洲)。根据欧洲中心城市历史变迁图可知,在1500-1600年间,欧洲的城市逐渐增多,且增加的城市绝大多数位于大西洋沿岸,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受商业革命的影响,欧洲商业格局发生变化,A项正确;城市增多不能体现城市自治,排除B项;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意大利经济地位逐渐下降,但与城市变迁无关,排除C项;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库克船长在航海活动中发现了澳大利亚北部海岸线,到达了悉尼、昆士兰等地。接下来,他又带队深入大洋洲众多岛屿、海峡,并绘制了大洋洲的地形图。库克船长的探险活动( )
A. 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 B. 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C. 开启了早期殖民扩张 D. 得益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题意可知,库克船长的航海活动扩展了人们对世界的了解范围,所以是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B项正确;麦哲伦及其船队的航海活动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排除A项;库克船长的航海活动主要是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而不是开启了早期殖民扩张,排除C项;库克船长应用的是近代交通工具,而非现代交通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
11. 自1529到1536年,英王亨利八世连续召开7次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法令,规定主教等高级教士就任新职时不得将圣俸收入交给罗马教皇,而应将第一年的全部收入,及其后每年收入的1/10上缴英国国王。这一规定( )
A. 破坏了天主教会的信仰基础 B. 推动了英国的近代国家建构
C. 勾勒了理性王国的发展蓝图 D. 加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题意可知,英王亨利八世要求收缴教会的部分收入,这反映了王权的加强和教权的衰落,王权的加强有助于推动英国近代国家的建构,B项正确;亨利八世要求收缴教会的部分收入是王权加强的表现,但不能据此说明天主教会的信仰基础被破坏,排除A项;理性王国的蓝图出现于启蒙运动中,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项;这一规定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2. 图为法国军官创作于1792年的《莱茵军团战歌》( 节选)。由此可知,此歌曲旨在( )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你看暴君正在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听见没有/凶残的士兵/嗥叫在我们国土上/他们冲到你身边/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武装起来,同胞前进!前进!用敌人污血/作肥田的粪土!
A. 宣传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 B. 推动君主立宪政体确立
C. 激发民族民主革命的热情 D. 吹响法国大革命的号角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2年的法国。材料表明祖国儿女应该武装起来,团结一致反对暴君的统治,可知这激发了法国民众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热情,C项正确;材料一定程度上也能反应宣传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但这不是最终目的,排除A项;根据所学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是民主共和政体不是君主立宪政体,排除B项;根据所学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已经开始,不能说在1792年吹响法国大革命的号角,排除D项。故选C项。
13. 19世纪中后期,德国各大学大幅缩减神学、法学等传统学科,纷纷创设新的自然科学、经济学等学科,有的地方甚至直接成立新型的商业和工业大学;此外各大学还普遍建立化学实验室。德国大学的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推动了( )
A. 德国工业化进程 B. 德国统一的步伐 C. 基础教育的普及 D. 宗教改革的开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德国)。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德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后期德国德国大学进行调整,“纷纷创设新的自然科学、经济学等学科,有的地方甚至直接成立新型的商业和工业大学;此外各大学还普遍建立化学实验室”,这契合了工业革命的发展需求,A项正确;德国统一与德国大学专业设置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大学专业变化,与基础教育无关,排除C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
14. 如表为1890—1913年英法德俄四国的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水力和电力)消耗情况(单位:相当于百万吨煤)其中甲国应该是( )
国家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甲 145 171 185 195
乙 71 112 158 187
丙 36 479 55 62.5
丁 10.9 30 41 54
A. 德国 B. 法国 C. 英国 D. 俄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正向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90—1913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德国发展速度较快。根据表格额信息可以看出,,甲国的各项消耗指标都是最高的,由此判断应该是德国,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法国、英国和俄国的发展速度都要低于德国,所以甲国不可能是英国、法国和俄国,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其颁布的《临时章程》提出∶“协会的伟大目的之一是要尽力使各国工人在争取自身解放的统一大军中不仅有兄弟和同志那样的感情,并且像兄弟和同志那样地行动。”由此可知,第一国际( )
A. 强调无产阶级斗争的国际主义精神 B. 有力地支持了巴黎公社的革命运动
C. 为建立工人阶级政权奠定理论基础 D. 意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使各国工人在争取自身解放的统一大军中不仅有兄弟和同志那样的感情,并且像兄弟和同志那样地行动”可知第一国际强调无产阶级斗争的国际主义精神,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巴黎公社是1871爆发,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材料强调建立第一国际是为了促进国际工人运动,不是理论基础,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排除D项。故选A项。
16. 据统计,非洲边界44%是按经线和纬线、30%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只有26%是由河流、湖泊和山脉所构成的自然边界线。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历史文化因素 B. 自然地理因素 C. 各国实力因素 D. 西方殖民因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非洲)。结合所学知识,西方殖民者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对非洲实行瓜分政策,往往以经纬线进行分割,所以今天非洲很多国家的国界线相对笔直,D项正确;历史文化因素与材料中非洲边界的划分无关,排除A项;非洲仅26%的地区是由自然边界线划分,故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非洲边界的划分,主要是殖民国家实力有关,与非洲国家实力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欧洲人日常生活的外围发展到日常生活的中心。当时交换的货物有英格兰的原羊毛,佛兰德的用英国羊毛制成的毛织品,西班牙的皮革和钢,以及东方的奢侈品等.意大利在这方面居领先地位,拥有威尼斯、那不勒斯这样的商业中心.由于处于政治上支离破碎的欧洲,这些城市的市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他们通常从国王那里获得皇家特许状,组成单独的小自治市,拥有自己的市政厅、法院以及市外属地。因而,城市逐渐被公认为新的社会成分,即使是农奴也有机会不再受封建法律的制约。上述发展给欧洲商人有机会成为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议员、荷兰的州长。这样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关系意味着国家更加重视、更加始终如一地支持商人利益以及后来的对外冒险事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归纳中古后期欧洲社会经济的新发展,分析产生这些新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古后期欧洲社会经济新发展带来的影响。
【答案】(1)新发展:商业成为日常生活的中心,商品贸易范围扩大,城市自治得到发展。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社会思想解放,有助于王权的强化和城市的发展,为后来民族国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中古后期欧洲社会经济新发展的表现根据“商业已从欧洲人日常生活的外围发展到日常生活的中心。当时交换的货物有英格兰的原羊毛,佛兰德的用英国羊毛制成的毛织品,西班牙的皮革和钢,以及东方的奢侈品等”得出商业成为日常生活的中心,商品贸易范围扩大;根据“ 这些城市的市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他们通常从国王那里获得皇家特许状,组成单独的小自治市,拥有自己的市政厅、法院以及市外属地。因而,城市逐渐被公认为新的社会成”得出城市自治得到发展。产生这些新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综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古后期欧洲社会经济的新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社会思想解放,有助于王权的强化和城市的发展,为后来民族国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莎士比亚出生于英格兰中部的一个商人家庭,曾在剧院做过马夫、杂役和跑龙套,后来从事戏剧创作,30多岁便成了一名颇有名气的剧作家和诗人.1590—1600年,莎士比亚创作的历史剧以《亨利四世》最为著名。它描写了亨利四世夺取王位后终日忧虑不安,引起了贵族的叛乱,常常厮混于下流社会的太子亨利五世继位后改邪归正,平定了叛乱,稳定了政局。这一时期的喜剧主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它们均以爱情为主题,歌颂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而进行的斗争。这时期的著名悲剧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两个出身于敌对贵族家庭的青年男女的恋爱悲剧.1601—1608年,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哈姆雷特》最具有代表性。它描写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经过激烈的内心矛盾和犹豫之后,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总的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风格新颖,语言丰富,背景广阔,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摘编自庄锡昌主编《西方文化史》
(1)据材料,归纳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中所彰显的价值取向。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学作品的史学研究价值。
【答案】(1)价值取向: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歌颂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斗争;积极进取的现世生活精神;人文主义色彩。
(2)价值: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的反映,所以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史学参考价值;同时,文学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往往含有艺术加工的成分,所以对于文学中的史料信息应辨别真伪,谨慎考证。
【解析】
【小问1详解】
价值取向: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它描写了亨利四世夺取王位后终日忧虑不安,引起了贵族的叛乱,常常厮混于下流社会的太子亨利五世继位后改邪归正,平定了叛乱,稳定了政局”可知,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根据材料“这一时期的喜剧主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它们均以爱情为主题,歌颂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而进行的斗争。这时期的著名悲剧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两个出身于敌对贵族家庭的青年男女的恋爱悲剧”可知,歌颂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斗争;根据材料“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哈姆雷特》最具有代表性。它描写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经过激烈的内心矛盾和犹豫之后,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总的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风格新颖,语言丰富,背景广阔,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可知,积极进取的现世生活精神;人文主义色彩。
【小问2详解】
价值: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的反映,所以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史学参考价值;同时,文学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往往含有艺术加工的成分,所以对于文学中的史料信息应辨别真伪,谨慎考证等方面分析。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英国,工厂主阶层兴起后,他们在生活格调上处处模仿乡绅,到了第二、三代工厂主,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音乐成了他们的爱好。许多城市以伦敦为榜样,兴建了剧院、音乐厅,每逢演出季节,戏院前便车水马龙,出租马车载着中等阶级的绅士和女士小姐,隆隆地驶过铺石的街道。此外,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也开始兴建,为中等阶级提供新的文化场所和娱乐方式。从1840年代开始,伦敦等地的中等阶级还有条件到远离城市的海边、山区去,度一天乃至一个星期的假,甚至埃及也成了英国人常到的旅游目的地。劳动人民的娱乐活动就呈现出另一派景象。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酒馆往往是下层人民文化活动的中心,他们在这里交谈、喝酒,甚至是殴斗。工人阶级还喜欢热闹的、参加者众多而且富于刺激性的体育活动,德比市每年在忏悔日举行千人足球会,参加者在城市两头设球门,将街道作为球场。19世纪中期,工人中的积极分子开始鼓吹“自尊”,要求工人群众讲究文明,反对自暴自弃。工人阶级的文化兴趣也逐渐向文学、艺术方面发展。总之在这一时期,各种娱乐活动都发展很快,但都沾染上商业化风气,却同时也使文学、艺术、体育等在广大群众中找到了市场。由于这个原因,19世纪蕴育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据材料,归纳19世纪英国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英国文化娱乐生活得以发展原因。
【答案】(1)表现:各种文化设施纷纷兴起,为人们提供新的文化场所和娱乐方式;外出度假甚至是出国旅行成为常态;富于刺激性的体育活动备受欢迎;娱乐活动逐渐文明化。
(2)原因:工业革命开展,工厂主阶层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等阶级和下层人民娱乐的需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不断扩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表现: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许多城市以伦敦为榜样,兴建了剧院、音乐厅,每逢演出季节,戏院前便车水马龙,出租马车载着中等阶级的绅士和女士小姐,隆隆地驶过铺石的街道。此外,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也开始兴建,为中等阶级提供新的文化场所和娱乐方式”可知,各种文化设施纷纷兴起,为人们提供新的文化场所和娱乐方式;根据材料“从1840年代开始,伦敦等地的中等阶级还有条件到远离城市的海边、山区去,度一天乃至一个星期的假,甚至埃及也成了英国人常到的旅游目的地。劳动人民的娱乐活动就呈现出另一派景象”可知,外出度假甚至是出国旅行成为常态;根据材料“工人阶级还喜欢热闹的、参加者众多而且富于刺激性的体育活动,德比市每年在忏悔日举行千人足球会,参加者在城市两头设球门,将街道作为球场”可知,富于刺激性的体育活动备受欢迎;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工人中的积极分子开始鼓吹‘自尊’,要求工人群众讲究文明,反对自暴自弃。工人阶级的文化兴趣也逐渐向文学、艺术方面发展”可知,娱乐活动逐渐文明化。
【小问2详解】
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在英国,工厂主阶层兴起后,他们在生活格调上处处模仿乡绅,到了第二、三代工厂主,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音乐成了他们的爱好”可知,工业革命开展,工厂主阶层兴起;根据材料“许多城市以伦敦为榜样,兴建了剧院、音乐厅,每逢演出季节,戏院前便车水马龙,出租马车载着中等阶级的绅士和女士小姐,隆隆地驶过铺石的街道。此外,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也开始兴建,为中等阶级提供新的文化场所和娱乐方式”“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酒馆往往是下层人民文化活动的中心,他们在这里交谈、喝酒,甚至是殴斗。工人阶级还喜欢热闹的、参加者众多而且富于刺激性的体育活动,德比市每年在忏悔日举行千人足球会,参加者在城市两头设球门,将街道作为球场”可知,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等阶级和下层人民娱乐的需要;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工人中的积极分子开始鼓吹‘自尊’,要求工人群众讲究文明,反对自暴自弃。工人阶级的文化兴趣也逐渐向文学、艺术方面发展。总之在这一时期,各种娱乐活动都发展很快”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根据材料“从1840年代开始,伦敦等地的中等阶级还有条件到远离城市的海边、山区去,度一天乃至一个星期的假,甚至埃及也成了英国人常到的旅游目的地”可知,殖民地不断扩大。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拉美独立战争胜利后,战争中的有功之臣和土生白人地主在战后瓜分了原殖民者占有的大片土地,并用廉价收购、强迫迁移等手段,进一步兼并印第安人的土地。这些大地主在庄园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君主式和家长式的统治。在政治上,大地主与天主教高级僧侣和高级军官关系密切,操纵国家政治,是拉美各国的军事独裁者的主要支柱。这些军事独裁者往往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彼此发动战争。为了夺取和巩固自己的独裁政权,他们还常常勾结并投靠某一外部势力,从而为欧美国家重新插足拉美创造了条件。从19世纪50年代起,巴西、阿根廷等几个拉美较大的国家经济首先逐渐恢复了过去被破坏的矿场和农庄,如巴西的咖啡生产从60年代起扶摇直上,但与此同时,英美等国的工业品也充斥了拉美各国的市场。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据材料,归纳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形势。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独立后拉丁美洲出现上述政治经济形势的原因。
【答案】(1)形势:政治上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经济上发展大地产制;内政受到资本主义国家干涉;采用集权体制管理经济;政治集权缺乏民主。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的干涉;受宗主国殖民影响;经济结构单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限;社会上严格等级制度的历史影响;国家独立是由大土地所有者领导的。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9世纪后的拉丁美洲。形势:根据材料“这些军事独裁者往往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彼此发动战争”,可得出政治上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根据材料“拉美独立战争胜利后,战争中的有功之臣和土生白人地主在战后瓜分了原殖民者占有的大片土地,并用廉价收购、强迫迁移等手段,进一步兼并印第安人的土地”,可得出经济上发展大地产制;根据材料“为了夺取和巩固自己的独裁政权,他们还常常勾结并投靠某一外部势力,从而为欧美国家重新插足拉美创造了条件”,可得出内政受到资本主义国家干涉;根据材料“这些大地主在庄园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君主式和家长式的统治”,可得出采用集权体制管理经济;根据材料“在政治上,大地主与天主教高级僧侣和高级军官关系密切,操纵国家政治,是拉美各国的军事独裁者的主要支柱”,可得出政治集权缺乏民主。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9世纪后的拉丁美洲。原因:根据材料“为了夺取和巩固自己的独裁政权,他们还常常勾结并投靠某一外部势力,从而为欧美国家重新插足拉美创造了条件”,可得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干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集权体制受宗主国殖民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殖民活动,导致经济结构单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时期,在拉丁美洲实行严格等级制度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独立是由大土地所有者领导的。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请监考员认真核对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约公元前9000年—5000年期间,亚洲西南部的居民开始种植大麦,同时驯养了绵羊、山羊、猪和牛。撒哈拉以南的西非地区的人们独立种植了甘薯、秋葵和黑豆。在东亚黄河流域的人们种植了粟和大豆。这表明( )
A. 古代文明具有多元性 B. 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
C. 当时亚洲农业最发达 D. 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
2. 如图出自一部世界历史读物的目录(部分),空缺处最适合填写( )
第1章文明的曙光
尼罗河的赠礼—埃及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古代两河文明
摩亨佐·达罗—印度文明
黄土地的先民—中国文明

A. 阿拉伯的崛起——阿拉伯帝国 B. 从共和国到辉煌的帝国——罗马
C. 欧洲的先觉者——爱琴文明 D. 从封建到郡县——中国文明
3. 公元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公元前5—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上述考古发掘成果可以用来说明( )
A. 希腊文化的中心东移 B. 波斯帝国的区域扩张
C. 古代区域文明交流 D. 欧非贸易与文化传播
4. 英王亨利二世同时又是诺曼底公爵、安茹伯爵、图棱伯爵和曼恩伯爵,他的权限“从北冰洋一直延伸到比利牛斯山脉”。但是,他作为诺曼底等领地的领主,又应是法国国王的附庸,因此他得去巴黎拜见法王以示忠诚。这反映出西欧( )
A. 国王成为最高统治者 B. 封君与封臣关系紧密
C. 法国是欧洲大陆霸主 D. 封建主义秩序的混乱
5. 穆斯林商人不仅经营着中国丝绸和瓷器、印度香料、拜占庭帝国的珠宝和精美织物。他们还造访东非沿海地区,从那里获得奴隶和兽皮等土特产;取道第聂伯河和伏尔加河获得皮毛、蜂蜜等贵重商品以及木材和牲畜等大宗商品。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 )
A. 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B. 疆域辽阔地跨亚非欧
C. 垄断了亚欧间贸易 D. 沟通欧亚非作用突出
6. 1653年,日本名儒林罗山主持修订了《武家诸法度》,使“参觐交代”成为定制。规定各地大名必须一年驻守领地,一年到江户拜见将军、执勤幕府,回领地期间大名妻子须留在江户。日本推行“参觐交代”制度意在( )
A. 强化幕府统治秩序 B. 捍卫贵族世袭权利
C. 消灭地方诸侯势力 D. 提高武士阶层地位
7. 如图所示的古代文明( )
A. 发明了复杂的历法用于纪年 B. 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等作物
C. 利用“浮动园地”扩大耕地 D. 统治者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
8. 1572年,三艘满载精美商品的中国帆船到达后,商品中的丝绸、瓷器被西班牙商人抢购一空,中国商人则带走了能带走的每一枚西班牙银元。上述情景应该发生于( )
A. 墨西哥 B. 菲律宾 C. 印度 D. 西班牙
9. 如图是1500—1600年欧洲中心城市历史变迁图,图中的变化反映出( )
A.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近代欧洲城市自治 C. 意大利经济衰落 D. 文艺复兴向北扩展
10.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库克船长在航海活动中发现了澳大利亚北部的海岸线,到达了悉尼、昆士兰等地。接下来,他又带队深入大洋洲众多岛屿、海峡,并绘制了大洋洲的地形图。库克船长的探险活动( )
A. 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 B. 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视野
C. 开启了早期殖民扩张 D. 得益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
11. 自1529到1536年,英王亨利八世连续召开7次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法令,规定主教等高级教士就任新职时不得将圣俸收入交给罗马教皇,而应将第一年的全部收入,及其后每年收入的1/10上缴英国国王。这一规定( )
A. 破坏了天主教会的信仰基础 B. 推动了英国的近代国家建构
C. 勾勒了理性王国的发展蓝图 D. 加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2. 图为法国军官创作于1792年的《莱茵军团战歌》( 节选)。由此可知,此歌曲旨在( )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你看暴君正在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听见没有/凶残的士兵/嗥叫在我们国土上/他们冲到你身边/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武装起来,同胞前进!前进!用敌人污血/作肥田的粪土!
A. 宣传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 B. 推动君主立宪政体确立
C. 激发民族民主革命的热情 D. 吹响法国大革命的号角
13. 19世纪中后期,德国各大学大幅缩减神学、法学等传统学科,纷纷创设新的自然科学、经济学等学科,有的地方甚至直接成立新型的商业和工业大学;此外各大学还普遍建立化学实验室。德国大学的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推动了( )
A. 德国工业化进程 B. 德国统一步伐 C. 基础教育的普及 D. 宗教改革的开展
14. 如表为1890—1913年英法德俄四国的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水力和电力)消耗情况(单位:相当于百万吨煤)其中甲国应该是( )
国家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甲 145 171 185 195
乙 71 112 158 187
丙 36 47.9 55 62.5
丁 109 30 41 54
A. 德国 B. 法国 C. 英国 D. 俄国
15.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其颁布的《临时章程》提出∶“协会的伟大目的之一是要尽力使各国工人在争取自身解放的统一大军中不仅有兄弟和同志那样的感情,并且像兄弟和同志那样地行动。”由此可知,第一国际( )
A. 强调无产阶级斗争的国际主义精神 B. 有力地支持了巴黎公社的革命运动
C. 为建立工人阶级政权奠定理论基础 D. 意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
16. 据统计,非洲边界44%是按经线和纬线、30%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只有26%是由河流、湖泊和山脉所构成的自然边界线。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历史文化因素 B. 自然地理因素 C. 各国实力因素 D. 西方殖民因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欧洲人日常生活的外围发展到日常生活的中心。当时交换的货物有英格兰的原羊毛,佛兰德的用英国羊毛制成的毛织品,西班牙的皮革和钢,以及东方的奢侈品等.意大利在这方面居领先地位,拥有威尼斯、那不勒斯这样的商业中心.由于处于政治上支离破碎的欧洲,这些城市的市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他们通常从国王那里获得皇家特许状,组成单独的小自治市,拥有自己的市政厅、法院以及市外属地。因而,城市逐渐被公认为新的社会成分,即使是农奴也有机会不再受封建法律的制约。上述发展给欧洲商人有机会成为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议员、荷兰的州长。这样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关系意味着国家更加重视、更加始终如一地支持商人利益以及后来的对外冒险事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归纳中古后期欧洲社会经济的新发展,分析产生这些新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古后期欧洲社会经济新发展带来的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莎士比亚出生于英格兰中部的一个商人家庭,曾在剧院做过马夫、杂役和跑龙套,后来从事戏剧创作,30多岁便成了一名颇有名气的剧作家和诗人.1590—1600年,莎士比亚创作的历史剧以《亨利四世》最为著名。它描写了亨利四世夺取王位后终日忧虑不安,引起了贵族的叛乱,常常厮混于下流社会的太子亨利五世继位后改邪归正,平定了叛乱,稳定了政局。这一时期的喜剧主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它们均以爱情为主题,歌颂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而进行的斗争。这时期的著名悲剧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两个出身于敌对贵族家庭的青年男女的恋爱悲剧.1601—1608年,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哈姆雷特》最具有代表性。它描写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经过激烈的内心矛盾和犹豫之后,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总的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风格新颖,语言丰富,背景广阔,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摘编自庄锡昌主编《西方文化史》
(1)据材料,归纳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中所彰显的价值取向。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学作品的史学研究价值。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英国,工厂主阶层兴起后,他们在生活格调上处处模仿乡绅,到了第二、三代工厂主,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音乐成了他们的爱好。许多城市以伦敦为榜样,兴建了剧院、音乐厅,每逢演出季节,戏院前便车水马龙,出租马车载着中等阶级的绅士和女士小姐,隆隆地驶过铺石的街道。此外,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也开始兴建,为中等阶级提供新的文化场所和娱乐方式。从1840年代开始,伦敦等地的中等阶级还有条件到远离城市的海边、山区去,度一天乃至一个星期的假,甚至埃及也成了英国人常到的旅游目的地。劳动人民的娱乐活动就呈现出另一派景象。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酒馆往往是下层人民文化活动的中心,他们在这里交谈、喝酒,甚至是殴斗。工人阶级还喜欢热闹的、参加者众多而且富于刺激性的体育活动,德比市每年在忏悔日举行千人足球会,参加者在城市两头设球门,将街道作为球场。19世纪中期,工人中的积极分子开始鼓吹“自尊”,要求工人群众讲究文明,反对自暴自弃。工人阶级的文化兴趣也逐渐向文学、艺术方面发展。总之在这一时期,各种娱乐活动都发展很快,但都沾染上商业化风气,却同时也使文学、艺术、体育等在广大群众中找到了市场。由于这个原因,19世纪蕴育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据材料,归纳19世纪英国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英国文化娱乐生活得以发展的原因。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拉美独立战争胜利后,战争中的有功之臣和土生白人地主在战后瓜分了原殖民者占有的大片土地,并用廉价收购、强迫迁移等手段,进一步兼并印第安人的土地。这些大地主在庄园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君主式和家长式的统治。在政治上,大地主与天主教高级僧侣和高级军官关系密切,操纵国家政治,是拉美各国的军事独裁者的主要支柱。这些军事独裁者往往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彼此发动战争。为了夺取和巩固自己的独裁政权,他们还常常勾结并投靠某一外部势力,从而为欧美国家重新插足拉美创造了条件。从19世纪50年代起,巴西、阿根廷等几个拉美较大的国家经济首先逐渐恢复了过去被破坏的矿场和农庄,如巴西的咖啡生产从60年代起扶摇直上,但与此同时,英美等国的工业品也充斥了拉美各国的市场。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据材料,归纳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形势。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出现上述政治经济形势的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