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4张PPT。唐代诗歌发展初唐 “初唐四杰”盛唐 李白、杜甫 “边塞诗作” 中唐 白居易 晚唐 “小李杜” 初唐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蜀道难——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一代诗仙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701--762) 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与杜甫并称“李杜”(“老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杜甫
韩愈
余光中
世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整个盛唐
《寻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题目解读: 《蜀道难》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官员的腰带)换酒,与倾皆醉。期不间日(一连好几天都这样),由是称誉光赫。” 蜀道简介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四)、整体感知1、听录音朗读;
2、自由朗读、齐读。
正音噫吁嚱( ) 鱼凫( )
石栈( ) 猿猱( )
扪参历井( ) 巉岩( )
飞湍( ) 咨嗟( )
喧豗( ) 砯崖( )
崔嵬( ) 吮血( )
yīxūxīfúzhànnáoshēnchántuānzī jiēhuīpīngcuī wéishǔn2.段落解读:(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
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
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第一段字词梳理1.噫吁嚱,危乎高哉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西当太白有鸟道
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猿猱欲度愁攀援
7.青泥何盘盘高 比挡沟通相连 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越过多么 为…….发愁危乎高哉 噫吁嚱 ,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诗文鉴赏(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 “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蚕丛和鱼凫这两个蜀国的先王,他们建国的年代是多么遥远。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从那时以来的四万八千年,(蜀地的人)还未和秦地的人相互来往。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向西有太白山的阻挡,上面只有鸟儿飞行的路径,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飞越峨眉山顶。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这样之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沟通连接。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上有使太阳神驾车到此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波涛回旋的急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越过,为没有地方可以攀援而发愁。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青泥岭多么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就有许多迂回曲折的山道萦绕着山峰。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人在山上,仿佛触摸、穿越星星而过,仰头望天,使人屏住呼吸,只能坐下用手抚胸长叹。总结第一段诗一开篇极言蜀道难有何作用?点明主题,为全诗奠定雄放的基调。(1)诗人从哪些角度表现蜀道“难”?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写蜀道之难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点染神话色彩,使之更具神秘性,引人入胜,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4) 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5)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六龙回日 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 急浪回旋虚实结合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映衬
夸张在岭上盘桓曲折,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细节描写
(神情、动作)引用神话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1.但见悲鸟号古木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枯松倒挂倚绝壁
6.飞湍瀑流争喧豗
7.砯崖转石万壑雷
只跟随使……凋谢距离满急流拟声词用如动词 冲击靠使……滚动竞相第二段字词梳理段落解读2.:(1)“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
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
“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
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
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语调
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问你此番入蜀西游什么时侯回来?
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鸟跟着雄鸟在林间环绕飞翔。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 哀愁充满空山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用在此处有何作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
听此凋朱颜!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
这话容颜衰谢。(2)“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
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
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靠
着陡直的峭壁倒挂着。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急流瀑布竞相发出轰响声,水冲击山崖,使石头滚滚而下,在山谷间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这般艰险,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总结第二段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找出描写“畏途”的诗句) “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写法:烘托、渲染(借景抒情)行走在蜀道上,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也影响人的情绪。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387景:古木荒凉、悲鸟哀号、子规啼月情:渲染蜀道上悲凉荒寂凄清的环境气氛,
烘托出旅愁、蜀道之难第二节从哪些角度(方面)来突出蜀道之难?1.环境凄清2.山势、风光奇险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所守或匪亲
3.锦城虽云乐
4.侧身西望长咨嗟人挡(把守)同“非”虽然深深向西第三段字词梳理5.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2.段落解读:(1)“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人把守 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守关的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同“非”(2)“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
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
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
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
读最后两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早晚要躲避提防猛虎、长蛇,磨着牙齿吸人血,杀的人数不清。锦城虽然是个安乐的地方,还是不如回家好。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夸张的手法,奇特的想像,
极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险恶。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二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
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走,真是比登天还难!回身西望蜀地,禁不住深深地叹息!总结第三段 第三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险要所守化为狼与豺战祸之烈,安居之难 引以为戒,警惕战乱 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杀人如麻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作用?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蜀道的奇险,含担心友人旅途艰险之意,为友人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感到忧虑,表达了惜别之情。其中也有以蜀道喻仕途艰难、功业难成的意思。分析诗歌艺术特色:1.善用反复(一唱三叹)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3.夸张到极致的技巧
4.多样的诗歌意境
5.引用神话传说(七)、总结全文课文结构(理清思路,加强背诵)
难1.高
蜀道的来历 2.险
3.战祸之烈 蜀道的高峻蜀道环境凄清 蜀道山水险恶开辟难
(自古难行)攀越难
(自古可畏)
剑阁险要杀人惨景安居难
(早还家)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贤使能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尚且
崇尚,尊重
还危乎高哉
危如累卵
正襟危坐
上屋骑危高
危险
正,端正
屋脊2、危1、尚去门十里以为界
阳虎去齐走赵
除残去秽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距,距离
离开
除掉,去掉
前往,到……去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3、去重要实词1.噫吁嚱,危乎高哉2.不与秦塞通人烟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4.锦城虽云乐
高 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使动用法,
使……回转;回旋
云:动词,说;
乐:动词,可译为“享乐”
重要虚词1.难于上青天
2.开国何茫然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4.但见悲鸟号古木
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介词,译为“比”,状语后置多么尚且只为什么,宾语前置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砯崖转石万壑雷
侧身西望长咨嗟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文言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愁:为动用法,译为“为……发愁”)
(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
(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
(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匪:同“非”)(介词结构后置)
(十)、布置作业:1. 课后练习。
2. 同步练习。
3、 背诵全诗。